第323章 工程开工()
成绩好了,推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这是个良性循环,何新军已经得到消息,他的书下周开始将在首页推荐一周的时间,先是三江推荐,然后是下面的分类推荐,之后就重新回到玄幻分类之中,可以说,这段时间他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码字就行了,有推荐,自然代表着读者群会更加的庞大。
相比于成绩来说,何新军更看重这个。
月考成绩带来的波动很快过去了,刘大脑袋纵然是万分不乐意,却也拿何新军没有半点办法,谁让他们当初有过协议呢?他要是敢不承认,何新军就敢给他在班里捣乱,谁都别想好过,考试的时候随随便便使点坏,也能拉不少的均分,到时候别说奖金,不挨批就不错了。
刘大脑袋显然也清楚这些,因此,之后的日子也就如同考前一般,不再去过问他的事儿,何新军就好似游离在班级体系之外,享受着特殊待遇。
班里的孩子们羡慕不已,但也都知道,何新军这货是不可能复制出来的,切不说成绩问题,敢不敢去挑战老师的权威首先就是个大问题,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只要成绩稳定家里也不会多说什么,单单是老师,剃头挑子一头热,根本就是无用功。但孩子们呢?只要老师一个电话过去,估计他们的死期就到了,轻则训斥一番,重则拳脚相加,混到这个岁数的孩子谁不知道结果是如何,纵然是眼热,也不敢去触摸刘大脑袋的虎须。
因此,何新军的日子又变成了初中的那般模样,每天踏着铃声进教室,上课则开始睡觉或者关注自己的小说,除非遇到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才会抬起头来听一听,生活又惬意了许多。
家里房地产开发资质到底是没有下来,为了能够尽早开工,无奈之下,何进财只能去往市政公司借了个资质,即便他的脸面不小,好话说尽,依旧是掏出了一百三十万的真金白银。
挂靠不是那么容易的,出了事儿谁来负责?市政也是担了风险的,可以说,这一百三十万的费用一点都不多,因此,虽说还是觉得贵,但何进财还是忍痛点了头。
至于工人的话,那就好找多了,牌子一立起来,就有包工头上门请何进财吃饭唱歌把妹,一个个把价格压得都不高,期望给他留下个好印象,以便二期三期的时候也能够揽下工程。
虽说只有两栋楼,但包工头最起码也能鼓捣六七百万,这可是个肥差,何进财四下打听后,这才从中选择了一个相对靠谱一些的签了合约,毕竟这东西关系重大,一旦出问题,就不是小事儿。
好在这个包工头是从省六建出来的,手上还有两把刷子,倒也让老爹放心了不少。
合约签订,就得开始干活了,一期土地只涉及到4…5户的拆迁问题,村子里早已都拍着胸脯给出了两套方案,一个是选择新楼两套房,另外一个是重新批一块地,村子里给一点补偿款,二者任选其一,本就只有4…5户的家庭也闹腾不起来,再加上眼下楼房比平房吃香的多,自然都选择了楼房了事儿。村子里很快开着推土机把房子推平了,倒是省了何家不少的事儿。何进财意气奋发的直接让工程队进入,开始做着前期工程,争取在入冬之前把前期能够做的事儿做了,抛个大坑,也省的出些其他幺蛾子。
包工头也是这么想的,加紧完成这个项目也能给开发公司留个好印象,之后也更加方便联系,资源整合已经提出来,他们这也算是一种整合,眼下的二期、三期都等待着开工建设,万一开发公司因为他们的原因给了别家,他们还不得郁闷死?
村里着急安排拆迁户,村长着急拿钱,何家怕有人横插一脚,包工头怕留下坏印象,可以说,四方都挺着急,工程也就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建设。
第一批的款子不多,只是动工钱,何进财很是通快的付了,这让包工头更是坚定了要合作下去的信念,指挥着手下的工人火热的开干。
至于监工,何进财偶尔去一去,平日里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就是郑文斌,郑文斌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有了工作有了工资,生活也就有了奔头,虽说是给人打工,但他看的很开,反正自己的领导就是自己的老班长,在部队的时候自己就是他手下的兵,转业以后依旧如此,在他的观念里,这个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难以接受的问题。尤其是他们夫妻俩的工资还挺高,更是让他满意至极,虽说工作比当初在山针要累了不少,但他过的充实,过的满足,手下还有几个小兵可以指挥,再想想以后的幸福生活,更是让他感到满满的动力,因此,项目一启动,他就犹如钉子一般钉死在了工地上,天天盯着工地的一举一动,跟着工人们学习,以便自己以后能够更快的上手。
村里也是如此,迎宪村的村长几乎每天过来溜一圈,还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专门解决工地上的一些琐事儿,可以说,一个工程队在干,却有着两个监工在旁边监督。
没办法,此时县城的村长不比省城的城中村,动不动一拆迁就是成千万上亿的贪污,他们只有为数不多的油水,好不容易能有点外快,自然很是上心,要不是村大队不好往过搬迁,他恨不得办公也挪到这个位置,以每天看着楼往起盖,毕竟这与他的收入息息相关,早一点建成,他也早一天得到收益。至于二期工程,拆迁的户数就稍微的多了一些,将近二十户的麻烦事儿,也是让他有些头疼,虽说县城地皮不值钱,但这些人家动不动就要好大的赔偿,这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毕竟除了自己的利益,也得照顾村里的利益。
第324章 三姑的诉求()
二期工程签订的合约同一期的一般,也是5%的个人利益,13%村里占据,虽说二期地皮稍微靠里,不如一期的那么方便,但胜在地块大,二期工程足足可以盖得下四栋,据包工头所说,倘若要是挤一挤,五栋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楼间距小了一些,日照可能得缩短点。
虽说国家标准里面有明确的说明,只需要一天晒足两个小时就可以,然何家还是觉得宽一些让人感觉舒畅点更好,毕竟业主们住的舒服了,他们的项目才能打得出名气,要不然把名声搞坏,以后可就得担得个臭名,何进财要面子,这是他不能接受的,虽说利益点少了一栋楼,但相比之下,对长远计划还是很有好处的。
何新军自然也没有意见,他也觉得老爹办的不错,钱是少赚了一些,不过给人感觉舒服,这些都是隐性财富,就如同是恒大、万达那些大的地产商,相比之下,人们还是更信任他们。
何家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只能在县里折腾折腾,但其实要能把县里的人围拢起来,也能够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溢。
一期工程开始开工建设,二期三期也进入筹备期,按照迎宪村的计划,明年的这个时候,争取把二期工程的拆迁户也谈下来,现在虽说也有人愿意以两套房交换,但村长自己不太乐意,他还想要看看一期工程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到时候再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如何拆迁,都把这二十多户安置到一期中,他的第一步收益就会受到侵害,这是他不能接受的,而放到二期,二期还没有动静,自然是村民不太乐意,只有等到明年,二期工程有了进展的时候再去洽谈,眼下只是先跟他们打个招呼,以免到时候出些不好的状况。
房子在建设,售楼部也租了一间旁边的门市,改造成了售楼部,一期工程一共也就两栋楼,虽说花不了多少钱,但何家还是决定同步开卖,早一步的收回资金,不是说他盖不起,只是用别人的钱去投资,更加的舒服一些,自己的那些,则用来当做铺底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场地平整期间,一些必要的前提工作还是得做一做,即便只是个面子功夫依旧如此,因此,相应的立项手续也开始了完善,由于是个人投资不涉及到财政拨款,再加上只是房地产项目的简单性,只是做了个很简单的项目申请报告,去核准了一下,然后就做初设和设计,毕竟这些东西工程上的用,虽说今年基本动不了工,但明年一开春就得要这个,赶早不赶晚,何进财几乎是跑断了腿,三天两头就往省城跑,各大建筑设计院没少折腾,总算是解决了一桩大事儿。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何家也开始了逐步的扩张,家底日渐丰盈。
转眼间,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好时节,何新军裹得严严实实,站在村里的院落里看着外面飘飘扬扬的雪花,思绪万千。
2005年转瞬即逝,时间依旧如同流水,潺流不息,一年的时间,何家稳步向前,不论在金钱上还是地位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年初一,按照风俗习惯都要回到老家过年,眼下的老院中,正是人声鼎沸,屋中人满为患,妇女们堆积在一块,说笑着捏着饺子,大老爷们则在一旁打着麻将,周围围绕着一圈看热闹的观众,各位手中的烟屁股不断向上冒着靛蓝色的烟雾,烟雾同炉火上做着的开水腾起的水蒸气交织在一起,很快,便将玻璃染成了雾白色。
亲戚们恭维着老爹老妈,不断的陪着笑,犹如接待什么大人物一般,这几年着实让他俩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不似前世那般,近乎于老死不相往来,谁让他们有求于何家呢?大姑家儿子娶妻需要盖房子,老爹痛快的赞助给了五万,大伯家的要买大车跑运输,老爹赞助给五万,二姑见人人有份,也喊着说家里要做点小买卖,又是五万,老爹如同散财童子,笑着接济着他的兄弟姐妹,在他看来,家中富足了,自然得多招呼招呼亲人,反正现在五万在何家看来,也就是旁余人家的五百块钱罢了。
老妈看着老爹在一边充大头,也只是淡然的笑笑,没有去反对。虽说86年他们结婚那时这些所谓的亲戚并没有对她如何的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