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类似的建筑布局,他恐怕只会顺理成章认为与土路连接的这扇门就是正门,然后走进篱笆上前敲门。
这是一间“镇守之宅”。房屋外表虽然破旧,实际上却很牢固。此类建筑很多,也很常见。比如传说中用来镇压某种凶兽,或者恶灵的寺院、宝塔、高楼,其实都属于“镇守之宅”。风水局千变万化,“镇守之宅”也可以按照具体功能细分为千百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
“镇守之宅”一般不能乱闯。这类建筑通常都有着深刻且隐秘的某种目的。修道者就算不懂风水,仍然可以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察觉到“镇守之宅”内部的灵能波动。谢浩然虽然对风水和道术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很聪明,看到了摆放在院子内侧的那只石龟,也选择了正确的应对之法。
“能找到这里,想必你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啊!”
老者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道友刚才问我可是姓李?不错,老夫姓李,单名一个“由”字。”
他的目光变得非常锐利,谢浩然却在这种带有强烈质询意味的注视下神情自若,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依然微笑着问:“您好像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
老者握住火钳的右手颤抖了一下。他沉默了几秒钟,自嘲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而且还能惦记着我的人就那么几个。你跟我非亲非故,又是修道者,那么你来这儿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湖眼。”
谢浩然没有直接承认,反问道:“怎么,在我之前,还有其他人来求取过湖眼吗?”
老人笑了,额头上层层叠叠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年轻人,你知道湖眼是什么吗?”
对于这个问题,《珍渺集》上早有解释。谢浩然不愿意在老人面前显摆,他很谦逊地摇摇头,微笑道:“愿闻其详。”
李由看出了谢浩然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善意。他笑道:“既然如此,那我考考你,知道昭明城外滇池的传说吗?”
谢浩然当然知道。
传说很早以前,昭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所有人都是靠天吃饭。不知道从什么何时起,干旱降临了,这里再没有落过一滴雨水,田野变得干裂荒芜。
有一个年轻强壮的猎人站了出来,为了给昭明寻找水源,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走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来到了东海。猎人在海边看到一只凶恶老鹰叼着一条小红鱼,他一箭射下老鹰,救了那条鱼。没想到这条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所化。龙王看年轻猎人英武善良,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猎人记挂着家中的妻子,执意不肯。龙王一怒之下,就把猎人变成了一条小黄龙,想要用这种方法将他永远留在东海。
小黄龙忘不了家乡和妻子。一天,他趁着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了东海水,一路飞回了昭明。然而家中妻子已经思念他过度死去,化作了山脉。小黄龙悲痛欲绝,吐完了腹中的海水,当场撞山殉情而死。那些被他吐出的海水,就化作了滇池。
老人听得频频点头:“我还以为你会说睡美人山的那个故事。毕竟你太年轻了,久远的传说不知道也很正常。”
谢浩然再次笑了起来。
那是关于西山与滇池的另外一种传说:站在昭明东南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仰卧在滇池岸边。她的头、胸、腹、腿部轮廓清晰,整个滇池就是她的长发。据说是古时候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跑出王宫,与一位民间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对姻缘,用毒计将小伙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就化作了滇池,她自己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哼!什么见鬼的睡美人山,全都是后人胡编乱造。”老者对此不屑一顾。
谢浩然对此表示赞同。其实后一种传说源自郭沫若当年游昭明的一句玩笑话,结果被随行人员牵强附会变成了所谓“古老传说”。
聊到开心处,老少两人一起开怀大笑。等到笑声渐渐止住,老者也恢复了严肃认真的神情。
“湖眼,其实就是滇池水的源泉。”
第八节 夜叉之后()
早已知道答案的谢浩然并不觉得惊讶。只是他对老者的身份有些好奇:“您是修道中人,又常年呆在这里……怎么,您与湖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谢浩然也是刚刚才想到这一点。《珍渺集》上只提到可以从此地“李”姓人家手里得到湖眼,却没有提及此人与湖眼之间的关联。但是彼此交谈下来,谢浩然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由老人之前就说过,这间“镇守之宅”是他爷爷建造。这就意味着,那是一个有着久远传承的修道家族。
火灰余烬里透出淡淡的香气,埋在里面的土豆已经焖熟了。老人用火钳熟练的将它们一个个拨出。看着他的动作,谢浩然猛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姓李!
用力咽了一口唾沫,谢浩然颇为紧张地问:“对不起,您的祖上与李艮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老者的动作僵住了。
他抬起头,坐直坐正,眼眸深处闪烁着欣悦与自傲:“多少年了,终于有人知道我李家的真正来历……不错,东海巡海夜叉李艮,乃是我族先祖。”
谢浩然连忙从矮凳上站起,神情庄重朝着老者行了一礼。
传说中,小黄龙吞东海水化为滇池。
湖眼,是整个滇池的源泉。
再加上一个与李艮相同姓氏的守护者,所有的一切,全都完整串联起来。
老者坐在那里丝毫未动,受了这一礼。等到谢浩然坐下,老者从脖子上摘下一条项链,用力将挂件坠子抠出,递了过来。
那是一块大小如围棋子般的椭圆形晶石。淡蓝色浑然天成,入手微凉,色泽晶莹柔和,仿佛一汪凝固的池水。
这就是湖眼。外观形状与谢浩然在《珍渺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捏在手里,可以感受到从晶石内部源源不断释放出来的灵能。
握着这只淡蓝色的湖眼,谢浩然不由得怔住了。
成为修道者后,他对这个世界上隐藏的秘密,有了越发深刻的了解。像“湖眼”这种蕴含着丰富灵能的物件,叫做“灵器”。此类物品异常珍贵,价值远远超乎想象。
《珍渺集》只是提供了湖眼存在的信息,却没有告诉谢浩然如何从李姓守护者那里得到这种灵物。其实方法不外乎两种:买卖交换,或者强夺。
按照谢浩然最初的想法,是选择第一种:交换。
他虽然只是个刚刚入门的初级炼气士,却有着《珍渺集》这本记载着天下珍闻异录的宝书。对于修道者而言,某些特殊情报的珍贵程度,甚至超过了灵器。
看着有些局促不安的谢浩然,老者再一次笑了。
“拿着吧!这是我送给你的。”
谢浩然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带着疑惑和不解,陷入了沉默。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知道老人肯定有话要说。
老者从地上捡起一颗被火灰焖熟的土豆,又从旁边捡起一块竹篾,用力刮开土豆表面松皱的表皮,露出一片令人馋涎焦黄的同时,空气中也弥漫开令人舒服的浓香。
“我曾经痛恨我的爷爷。如果不是他,我也不会成为守护者。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民国,解放以前。是他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修道者的存在,也是他教会了我修习吐纳的方法。我一直以为演义小说里那些故事都是编出来的,却没想到被哪吒打死的巡海夜叉李艮,居然是我的祖先。”
听到这里,谢浩然小心翼翼地插了一句:“难道,《封神演义》是真的?”
“假的。”
老者淡然道:“不过修道者是真的。他们存在的那个年代距离现在太久了。他们有着一整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身份体系。功力高深的修道者,的确有着移山填海之能。功力浅薄的,就只能排在整个身份体系的末尾。巡海夜叉听起来不错,却没什么能力。否则的话,也不会在演义故事里被别人打死。”
“早就没人相信什么神仙鬼怪了。爷爷在世的时候告诉我:为人要心善。我知道我在修炼方面没有天赋,所以中途改学医术。以前村子里穷,大伙儿生病了没钱看病,我就只能代替医生。偏偏我又会点儿三脚猫的道术,对风水也多少知道些,别人婚丧嫁娶都会叫我过去帮忙,顺便帮衬一下,做点儿趋吉避凶的小法事。就因为这个,搞运动那些年我差点儿没被打死。后来总算是熬过来,但是我也怕了,不想再牵扯这些,谈论这些。”
“如果你不是修道中人,我也不会跟你说这些。我挺难找的对吧?这村里知道我姓“李”的老人没几个了。我给女儿找了个姓“寸”的女婿,孩子都跟着女婿姓。滇池算是东海的分支,巡海夜叉这一脉到我这里算是断了。后继无人,也没人会像我这样,永远守在这间老宅子里。”
“至于我给你的这枚湖眼,其实是真正湖眼的分身。滇池那么大,真正的泉眼到底在哪儿?恐怕谁也不知道。就连我爷爷也说不清楚。我们李家之所以成为巡海夜叉世世代代守在这里,就是因为每隔五十年,湖眼就会凝结出一个分身,而且只有呆在这间宅子里的守护者才能得到。”
谢浩然默默点头。
《珍渺集》上记载着关于湖眼的信息,与老者所说完全相同。那是一种珍贵程度超过了灵器,甚至应该被称之为“仙器”、“神器”的东西。也许已经被飞升的修道者带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可能仍然埋藏在湖水深处的某个角落。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每隔五十年产生一次的“湖眼”复制品。
“这东西放在我手上没什么用。”
老者注视着谢浩然手里的那块湖眼,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