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针。”元槿拿着那根细细的东西仔细看了看,“而且,是断了的。”
她刚才在院外的时候听着它的声音就不对。不像是发了狂,更像是疼得厉害的呻。吟声。果不其然,如今就被她找到了症结所在。
老太太这才知晓,小宝贝不是病了发了狂,而是手脚伤到了!
那样一根尖刺之物,扎在脚底,每走一步都痛彻心扉。小白猫怕是忍不住那剧烈的疼,又没法和人诉说、无法解脱,这才变了性子。
老太太心疼地把猫儿抱在怀里,喊人去拿伤药。心疼地亲了小白猫几下,而后和元槿低语了几句。
元槿据实相告。
老太太眼中划过冷冽之色。垂眸抬眼间,尽数敛去。而后疲惫地挥了挥手,“都散了吧。今日折腾了一天,也够累了。”
元槿刚出院子,就遭到了邹元钦的埋怨。
“好好的过去做什么?这次运气好,没有伤到你。若是一个把握不住,那可怎么是好!”
“正是如此。”邹元钧眉间紧蹙,“下次莫要这么鲁莽了。”
元槿笑眯眯地看着哥哥们,等他们念叨完了,方才说道:“不用着急。我是有了把握才会出手。如果我自己都没把握,肯定躲得远远的。”
不远处,二老爷邹宁远静静地看了他们一会儿,叹了口气,转而回白英苑去了。
一进屋子,他就把二太太杜氏和邹元杺给训斥了一番。
——其余的孩子们俱都过去了,偏她们两个,非要拿乔,不肯现身。
邹元杺觉得很是委屈。
“我不是不过去。而是我过去了也得不到什么好眼色,干嘛要自讨没趣?”
她揪着手里的丝帕,喃喃道:“我这两天给祖母绣了个香囊,今日刚好收线。想着今日去送给祖母呢,结果祖母根本不搭理我,那香囊接都不接,就让我回来了。还说让我好好反省反省。”
今日家里人一回来,邹元杺就等在了老太太回晚香苑的路上,想着把东西亲手送给祖母。
谁知老太太反倒训斥她:“既是让你好好反省,就不要做这些投机取巧的事情。讨好了我没有用处,需得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那才是真正有成效。”
邹元杺说得委屈,杜氏也在旁帮腔:“杺杺很宝贝这香囊,努力地一针一线在做。花费了这么大力气,老太太都不肯原谅她。”说罢,叹了口气,“所以说,喜欢的,便是只说两句话、只摸两下猫也是好的。不稀罕的,费了再大的力气,也根本不屑一顾。”
她这话里话外都在说老太太有了元槿后就不搭理邹元杺了。
邹宁远却没心思去听这个。
他忽地转过身来,望向一脸委屈的邹元杺,问道:“今日你摸过针?”
“是啊。”邹元杺有些莫名其妙地答道:“不摸针,怎么把香囊收尾。”
邹宁远莫名地就想起了闹闹脚底下的那半截绣花针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太过多疑了。
将军府里的针线多了去了。就针线班子上,都能寻出上百根来。
哪就那么巧了?
于是稍微鼓励了邹元杺几句,他便转而往邹元桢那边去了。
晚香苑内,待到众人都走后,老太太亲自拿了伤药给闹闹涂抹伤口。
疼痛的本源去除后,小家伙非但没了之前的张扬跋扈,反倒比起往常来更为乖顺了许多。只好生地趴在老太太的膝上,低低的呜咽着。
不多时,蒋妈妈推门进了屋。又转过身,把房门合上。
“怎么样?”老太太紧盯着手中的小猫爪,头也不抬地问道:“可是吩咐下去了?”
“已经安排好了。”
此时只有老太太、蒋妈妈和闹闹在,蒋妈妈说话便少了许多顾忌,“和喜梅她们都说了,务必把各人的话都好生记下来,一点也不放过。说不得谁的一两句话,就能帮老太太找出害闹闹的那个人来。”
“嗯。这事儿,可得好好查查。”老太太语气平静地说道:“现在就惦记到我这里来。往后那手往我这里伸得长了,怕是要害到我这个老婆子头上了。”
蒋妈妈忙道:“或许是意外呢?”
“我问过槿丫头了。那针是正正地直刺上去的。若真是意外,那也太巧了些。”
提到元槿,蒋妈妈有些担忧地看了看老太太。
她是不怀疑三姑娘的。可是,不知道老太太是个什么主意。于是试探着说道:“三姑娘居然能找出这根针来,会不会她……”
“不会是槿丫头。”老太太低哼了声,“那人连槿丫头都想害!怎么会是她做的?”
“害三姑娘?”
“我不过是伸了伸手,闹闹就把我抓伤了。按照槿丫头的习惯,一见闹闹就往怀里抱。如果出了意外,她伤到的恐怕就是脸了。”
想到三姑娘不顾白猫发狂、依然敢把它抱起来,蒋妈妈就有些后怕。
老太太想到刚才的情形,倒是欣慰得很,“三丫头是个重情重义的。谁待她好,她便全心全意地想着谁。即便是只猫儿,也不会弃之不顾。”
思及此,老太太愈发拿定了主意。
“太子妃今日与我说,过几天,公主府上举办消暑宴,她和太子都会过去。明天她就会和明乐长公主说一声,给将军府下帖子。这几天你给槿儿好生打扮打扮。”
“是。”蒋妈妈笑着应了一声,想到今日之事,又有些迟疑,“要不要给大姑娘也准备些?”消暑宴这样的宴请,静雅艺苑想必也会休假一日。
“与她何干?”
“大姑娘很入得了端王爷的眼。”蒋妈妈斟酌着说了今日听到的一些事情,又道:“怕是与那恶犬之事有关。王爷心怀愧疚,待大姑娘自然有些不同。”
老太太合目沉吟了会儿,摇头道:“不妥当。”
邹元桢和元槿是堂姐妹。可端王爷和太子,却是叔侄。
若真成了事,那可乱了套。必须舍弃一个。
“那天的话,元桢还是不要过去了。”
但端王爷那边,也不好得罪。若邹元桢真的入了他的眼,贸贸然拘着邹元桢,怕是要惹了王爷不快。
当年先皇十分疼爱端王,下了很大的力气来培养他。
给端王启蒙的授课先生是顾阁老。教他兵法的,是穆大将军。枪法是镇国公亲手所授。骑术的老师是九门提督许大人。
甚至连笛子,都是人称“玉面笛音”的国子监祭酒谢大人所教。
这还是大家明面上都知道的。更遑论那些未曾公开说过的端王的老师们。
老太太沉吟许久,说道:“想法子悄悄往护国公府那边递出话去。就说,当日经历了恶犬之事的,不是元桢,是元槿。”
若徐家知道了这事,端王必然能够知晓,继而疏远说谎的邹元桢。
依着端王不爱美色的习惯,他即便知道了经历那事的是元槿,恐怕也不会放在心上罢。
第二十二章()
邹元桢刚到静雅艺苑,便觉得学堂内气氛不对。
昨日里对她或是无视或是嫉妒或是吹捧的眼神,俱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显而易见的嘲讽与蔑视。
她不知发生了什么,短短时间内引起了众人这样大的变化。又顾及脸面不好开口去问,于是只得装作什么也没看到,神色平静地走到自己位置上坐好。
“嘁。装得倒挺似模似样的……果然骗人骗得多了,就装成习惯了吗?”
一个女学生当先发难,别人也跟着她嗤笑了起来。
邹元桢本就想借机弄清是怎么回事,闻言暗暗松了口气,拧眉不悦地看了过去,“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另一个女学生半掩着口笑得娇俏,“我们不过想知道,骗了端王爷后心里会是什么滋味罢了。不如你告诉我们?”
其他女学生七嘴八舌地加了进来。
“想必是高兴的吧。毕竟捞得着和王爷多说几句话呢。”
“何止高兴?简直要欢欣雀跃了!要知道,这世上可没几个人敢骗王爷。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她做到了,可不是这世上头一份?”
邹元桢瞬间便想到了恶犬事件。心中又气又急。
气的是,怎么消息就这么传了出来。先前看老太太的态度,不像是会将此事抖出来的。
急的是,如果王爷听闻了这个消息,究竟会怎么看她。
不过,她早已想好了应对发法子。
只要消息传出来,那么,正主不是她的事情便掩不住。故而邹元桢嫣然一笑,淡淡地与女孩儿们说道:“我怎么会随意诓骗王爷?不过是妹妹当时被吓怕了,不愿再提及那件事情,所以拜托我将此事掩下来罢了。”
她有信心元槿不会在旁人面前说起这个。
如果三妹妹想揭穿她的话,早在端王面前就揭穿了。她如果没看错的话,三妹妹甚至有点不想搭理端王爷。
“这话你糊弄旁人还行。糊弄我们,可是不成的。”
熟悉的说话声骤然响起,一个女孩儿款款地行了过来,正是护国公夫人的侄女儿赵秋宜。
她行至邹元桢跟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坐着的邹元桢,“邹元槿的性子我多多少少还是知道点的。”
思及在山路上不动声色把她和林玉萱堵了个哑口无言的小姑娘,再想到在山明寺的那几天接触,赵秋宜哼道:“她就算被吓到了,恐怕也不会不敢说。除非——”
斜睨着邹元桢,她微微翘起抹了口脂的殷红的唇,“除非是和她亲近的人不准她说。”
昨日里她是在姑姑那里歇下的。护国公府里听闻这个消息后,姑母和她愕然之下,谈论了不少时候。她的这个想法,倒是和姑母不谋而合,故而此时敢这样讲出来。只是断然不会将姑母牵连进来罢了。
“你!”邹元桢腾地站起身来,面红耳赤地道:“你这是在诬蔑我!”
赵秋宜嗤了声,“这事儿自始至终都和我没关系。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