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打小就在她跟前伺候,虽然眼下早已经是个四十好几的老人了,但是太皇太后以及习惯称呼他为“小李子”。
王太后朝外头看了一眼,恭声回道:“尚未。想来,李公公应该是被兴庆宫中的事情绊住了脚吧。”
作为太皇太后身边最为得力和信赖的助手,李公公在宫中颇有地位,就是王太后也极少直呼其名讳。
算起来,也就只有赵贵妃敢骂他一句“李狗”了。
“那就耐心等着吧。”看在王太后一直以来颇为听话的份儿上,太皇太后多解释了一句,“眼下最当紧的,就是兴庆宫了。”
王太后并不蠢笨,她只是太恼恨赵珍儿了,成了心魔,无时无刻地不再想着除去她以报仇,所以才会一直情急,失了分寸。
要不然,她也不能在好不受宠而且成了赵贵妃的靶子的情况下,安稳过活到现在了。
“是,臣妾明白,多谢母后提点。”王太后的态度愈发地恭顺了。
第398章 挑唆()
在各方的默契配合之下,元嘉帝的丧礼进行得很顺利。
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元嘉帝的棺椁便要挪到无数工匠昼夜不息紧急赶制好的陵寝安葬了——毕竟当初谁都没有预料到,正值壮年的元嘉帝竟然会因为一场“英雄救美”而陨故。
自打元嘉帝驾崩之后,赵贵妃表现得一直都十分平静,平静得让所有人都感到很诧异。
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便趁机制造舆论,指斥赵贵妃“忘恩负义”“愧对浩荡皇恩”——元嘉帝生前那么宠爱她,甚至为了救她而身故,谁知她非但一点都不伤心,就连表面上的守灵工夫都不肯去做,为了保全自己身而日日龟缩在合欢宫里,安心地享受元嘉帝生前特地安排的侍卫的保护。
身为合欢殿的总管大宫女,琉璃得闻这些个流言蜚语之后,又是愤怒又是伤心又是担忧,寻到自打元嘉帝驾崩之后,就一直潜心焚香抄经的赵贵妃面前,一面替她打抱不平,一面寻求解决之道。
谁知身为漩涡中心的赵贵妃却头也不抬、笔耕不辍,十分淡然地应道:“嘴长在他人身上,要如何说,本宫无需理会。”
说罢,又吩咐琉璃道:“研磨。最后一卷经书,本宫想要在今晚抄完,明日随同太上皇的灵柩,一同葬入东陵。”
东陵,是元嘉帝生前为自己营建的陵寝,隶属于皇陵,后者是安置大周历代皇帝的陵寝之所在,与皇宫一阴一阳,占据龙脉龙眼,以保大周千秋万世的基业传承。
琉璃动了动唇,到底轻叹一声,屈膝应了声“是”,默默研起墨来。
浓黑的墨汁,映着赵贵妃一夜白头的雪发,一黑一白,分明刺眼。
琉璃忍不住心酸,宫中人人都明朝暗讽贵妃娘娘没有良心,殊不知太上皇驾崩,这世上最伤心的就数贵妃娘娘了。
一夜白头啊……
可是贵妃娘娘为了替太上皇驾崩诵经祷告,根本就没有时间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更顾不上所谓的太皇太妃的称号,专心留在合欢宫,焚香诵经,彻夜不眠地抄写经书,眼见着整个人都瘦成了皮包骨头,半点不见曾经的丰腴与雍容,却依旧也不肯暂歇片刻。
那些眼红恶意中伤的小人,怎么就看不到贵妃娘娘待太上皇的一片真情深意呢?
这真是“树倒猢狲散”,好不悲凉……
主仆二人,各怀心思,默然抄经研磨。
八月十六,元嘉帝停灵恰满七七四十九日,由僧道一路诵经祈福,移驾前往东陵。
年幼的天子率领文武众臣并哭灵的内外命妇门,从皇宫一路前往东陵,浩浩荡荡,哀思戚戚,肃穆庄严。
沿路百姓跪拜哭祭。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满目缟素,一片哀声,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舒予和戚氏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孟氏,一路哭祭出京,在城门口同众命妇一起止住脚步,目送康平帝率领众臣,一路扶灵前往东陵而去。
“圣上还那么小,襁褓之中失去母亲,如今又骤失父亲……可怜呐……”
人群之中,不知有谁低声说了一句,孟氏婆媳三人瞬间就红了眼眶。
对于她们来说,元嘉帝既是害死端静太后的帮凶,是韩家的生死仇敌,又是年幼无依的康平帝的生身父亲,所以对于他的驾崩,韩家人心中复杂。
好在太上皇入葬,大家本就要哀思哭祭的,倒也没有人注意到孟氏婆媳三人的异常。
“对了,方才贵妃娘娘好像一同跟去东陵了!”人群中有人低呼。
“贵妃娘娘?哪一个?”有人不解地问道。
天子年仅七岁,还不到大选后宫、册立后妃的时候呢!
“还能有哪一个?这大周朝,鼎鼎有名的贵妃娘娘可就那一位!”先前说话的那人语气酸溜溜的,又有些幸灾乐祸。
再尊贵无匹又怎么样?
失去了元嘉帝庇佑的赵贵妃,就是那砧板上的鱼肉,要切要剁,全看执刀人的心情!
“哟,太后娘娘都没去呢,她倒是凑什么热闹?”有人看热闹不怕台高。
“对啊。先前太上皇驾崩,不见她守灵哭祭,这会儿倒是争着朝前露脸儿了?难不成是想要借由圣上和文武众臣都在,依仗着太上皇生前的宠爱,整出什么幺蛾子来?”有人不无恶意地揣测道。
“她还能翻腾出什么浪花儿来?”有人意味深长地说道,说半句,留半句。
但是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失去了元嘉帝的宠爱和庇护的赵贵妃,生死全都捏在别人的手里了。没有半点权力的人,当然翻不出什么浪花儿来了。
当年折在赵贵妃手里的后妃和她们的孩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些受害者的娘家,如今眼见着元嘉帝这棵大树倒了,如何肯甘心放过惩治赵贵妃这个凶手的大好时机?
于是有人借机凑到孟氏婆媳三人的面前,恭维又讨好,末了叹息道:“端静太后若是能够看到如今的局面,只怕也能含笑九泉了吧……可惜啊,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那赵贵妃,如今竟然能伴随灵柩前往东陵……”
她们夫家地位不高、实力不够,手伸不到内宫,惩治不了赵贵妃这个仇敌,但是韩家可以啊!
这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康平帝自幼得韩太傅与清和郡夫人的悉心教养,对他们二人亲近信赖异常,说是奉作亲生父母也不为过。
要不当初元嘉帝还在世时,怎么会特地下旨召请清和郡夫人前往东宫陪伴尚未太子的康平帝。
再说了,端静太后可是韩家的女儿,也是枉死在赵贵妃手下的冤魂,韩家如今得势了,不替端静太后报仇,那压根儿是不可能的!
挑唆了韩家带头动手,她们在从后附和推波助澜,拿下赵贵妃不过是小菜一碟,正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孟氏当然也恨害死自己唯一的女儿的赵贵妃恨得要死,但是,这不代表她愿意被人挑唆当枪使。
再说了,康平帝早就答应了元嘉帝在他驾崩之后不会为难赵贵妃,就是为了康平帝这个可怜的外孙,他们韩家也只能够暂且咽下这口气,更别说是率众讨伐赵贵妃了。
第399章 逼请()
孟氏看了那人一眼,淡淡地说道:“皇家之事,何容我等置喙?”
说罢,便不再多言,与儿媳们垂目哀思去了。
那人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气闷,却又不敢开罪如今风头正盛的韩家,闻言只得面前扯了扯嘴角,悄悄地退没在人群之中。
舒予和戚氏轻叹一声,心中自警。
作为风头正盛的韩家的一份子,她们往后要更加谨言慎行,不给韩家和康平帝招惹麻烦。
众命妇在城门致哀片刻,待送葬的队伍消失在远方,便由负责引导的太常寺的官吏,回城尽完礼节,各自散去。
孟氏婆媳三人正要登车归家,便被一个脸圆喜笑的宫女拦住。
“清和郡夫人请留步。”那宫女一开口,便露出两只可爱的梨涡来,让人只觉欢喜,生不出戒备之心来。
未等舒予开口,那宫女便恭敬地自我介绍并且做请道,“奴婢是慈安宫的宫女蕊珠,奉太皇太后之命,特请夫人入宫一见。”
舒予闻言一怔,心中登时警铃大作。
现如今康平帝率领文武百官前往东陵送葬,宫中可就成了太皇太后的天下了。
太皇太后此人的权欲心极重,要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拉拢住年幼的康平帝了。只是元嘉帝生前一直防备她防备得紧,韩彦和舒予又一向教导康平帝冷静理智,这才没有让她得逞。
前阵子,甚至还有人上折子以新帝年幼不知事为由,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完全不提元嘉帝早就指定了辅政大臣一事。这背后是谁的手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太皇太后此时宣召她进宫,只怕是来者不善。
孟氏和戚氏对此亦是十分忧心,眉头微蹙。
舒予知晓此时皇权至上,太皇太后亲自派人来召请,她推辞不得,可也不愿意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去闯龙潭虎穴,遂扬了扬唇角,算是招呼,语气难掩哀痛地说道:“有劳蕊珠姑娘来请。只是哀服致思,不好不整饬一番再去拜见太皇太后。还请蕊珠姑娘先行复命,我随后就到。”
舒予说得诚恳有礼,只要太皇太后此番邀请不是别有居心,定然不会连她这点要求都不准许的。
可是看起来脸圆圆、笑眯眯的很好说话的蕊珠,闻言却恭顺但坚决地拒绝了。
“太上皇驾崩,举国哀痛,就是宫中也处处缟素、一片哀声,就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如今也换上了素色长衣,抄经念佛呢。夫人大可不必有此顾虑。”蕊珠恭顺地开解道。
舒予闻言面色不变,一颗心却沉了下去,拢在袖中的双手紧紧地我再一起。
太皇太后这哪里是派人来请她入宫,分明是要逼迫她自投罗网。
她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