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曼桢点点头,虽然认了命,但脸上还是有些失落。
江景行在外边道:“我上回经过那家铺子,用了一碗热混沌,味道不错,吃着也干净,过会给你们都叫一碗上来,六妹妹记得少用一些,尝个鲜儿便是。”
听见江景行坚持,玉水也不说话了,她想着二少爷是姑娘的哥哥,总不会害姑娘。虽然是林妈和乳娘叮嘱了自己,可就是她们在二少爷跟前,也要听二少爷的。
玉水想开了,也不再反对。
刘青和江曼桢反而睡不着了,都抱着小毯子在车里望眼欲穿,等着江景行形容的那一碗香喷喷的热馄饨。
马车里有小茶几,买馄饨的时候,刘青和江曼桢便都没有下去,进城的时候,刘青想掀开帘子瞧瞧外边,都被江景行制止了,刘青想着他应该是为江曼桢考虑,毕竟是大户人家,顾虑比较多,也就没有勉强了,江景行身边的书童买了馄饨,叫玉水下去端上来。
刘青和江曼桢只负责在车里享用美食。刘青吃的要比江曼桢丰盛些,江曼桢只有小小的一碗,里面还数不到几个馄饨,大概是江景行怕她自己多吃,用坏了肚子,叫店家少放了。刘青有馄饨还有包子油条,简直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
她大学住校,在学校就喜欢吃这三样早餐。
吃饱喝足,一行人继续赶路。
或许是因为驾了马车,速度比单纯骑马慢一些,等他们到省府时,已过了巳时,铺子已经开张了,刘青和江曼桢一直到铺子前才下车,她们一下马车,就瞧见了铺子里热闹的情形。
省府权贵人家的女眷,追求时尚潮流,就要比小县城疯狂多了,香水无论哪个时代都足以让女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在这儿也一样。
大概是前期宣传工作准备的好,也许是省府的女眷更懂的识货,铺子刚开张不到半个时辰,已有人闻风而动,丫鬟小厮们挤了一个铺子,这位说我家夫人要几瓶,那位说我家小姐要几瓶。
省府的人买香水都是几瓶几瓶买起的?刘青下车看见这一幕,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对正在等她们一起进去的江景行小声地道:“江大哥,这香水……价格几何?”看这些人的样子,怎么跟不要钱似的?
江景行朝刘青伸出手指比了比,刘青才放心的点头,八两银子一瓶正好合适,香水制作工艺复杂,想要量产不容易,太便宜了就没赚头,一定要走高端市场,只是刚开张就卖太贵也不行,没有人是傻子,只能等打响了品牌再提价。
不过现在看到疯狂抢购的这一幕,刘青和江景行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定低了一些。
连江曼桢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价格不菲,可为何这些人依然如此疯狂?”
江景行轻笑道:“大概是怕这香水卖完就没有了吧。”
刘青可能他一脸好整以暇的样子,心想他第一次做生意,就知道饥饿营销了,这是天生的奸商啊。难怪他们家里人放心让他打理这么多产业。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晃又过去了数月,刘家房子盖好了,搬家要摆过屋酒,在这儿也是值得重视的大事,盖房子的时候刘青他们可以回去,过屋的时候是必须到场的。
刘大爷惦记着孙子孙女的师傅,还亲自进了一趟城,去请江远辰到家里去做客,江远辰欣然应允了,不但自己去,还带上了女儿和侄子。
刘青兄妹是当天随刘大爷一起回家的,江远辰他们第二日才会过去吃酒席。
穿越过来几年了,刘家终于盖上了自己的新房,刘青心里也很高兴,然而等她兴高采烈的回了落水村,才知道新房是盖好了,但他们现在不能住,要等明日摆了过屋宴,家具行李全搬进新房,才可以进去住人。
刘青简直目瞪口呆:人干事?
关键是这盖房子是没有重新选地址的概念,每家的屋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要盖新房,大家都是把老房子推翻了,在原地址上建新的,不然换了地址,就怕祖宗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刘家旧房子推掉了重盖,现在新房又暂时不能搬进去住,好在村民一家亲,大家都是同族人,大家早就准备好了给刘家人借住,这家挤两个,那家凑三个,一大家子人倒也都安顿好了。
刘延宁一回来,就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欢迎,谁都想拉他去自己家住,最后还是被村长拔得头筹,因为村长家条件好,这两天已经准备好了,单独给刘延宁留了一个房间,大家都没有这样的大手笔,只能把机会让给村长了。
刘青运气还算不错,没有跟蒋氏他们去几个人挤一张床,她师傅大花娘早早打过招呼,大花姐出嫁后的屋子收拾好了,这几天大花姐又不回娘家,刘青一回来,便和她娘一起安顿到了隔壁她师傅家。
还是跟自己娘睡,刘青松了口气。
虽然不能住进去,但是进新房去瞧几眼还是可以的,刘家不仅仅是在原址的基础上盖了新房,地址还扩张了一倍不止,好在刘家隔壁除了刘青她师傅家,另一边挨着的是旁边那一家的菜园子,刘家盖房子的时候是秋天,菜园子已经空了,刘大爷跟旁边的人家商量,照地赔偿,这一大片地也就划归到新房的范围内了。
可以说是大手笔。
农家院子向来就大,刘家之前的旧房子,在村子里也算数一数二的体面,现在扩张了一倍多的面积,这座房子已经不是别墅,而是豪宅了。
刘大爷心里头也有些得意,亲自领着孙子孙女进去新房子里边瞧,一面给他们介绍:“你们村长叔介绍了几个镇上的人来帮工,他们都是在城里盖过大房子的,说是城里的大户人家都不兴咱们这样的,人多住一起,但是分了正院东院西院这些,既住在了一起,又有了各自的院子,省了许多麻烦。我心里一合计,咱们家也这样弄,咱们就分四个小院子,他们一屋人住一个院子,我跟老婆子就和你们一起住。”
刘青看得出刘大爷兴致高,便笑眯眯的问:“爷,你说过要给我留间屋子的。”
“有,有。”刘大爷乐呵呵的道,“咱们的院子最大了,你跟延宁两个,都有自己的屋子,你叔叔还给你们打了书桌和书架,啥都准备好了。”
说着,刘大爷感叹道:“这房子盖好了,你们兄弟们成亲也方便,我也算对得起子孙后代了。”
刘青赞同的点头,祖宅是多大一笔财富啊,后世买商品房还有使用年限,祖宅可是祖祖辈辈传下去的,就连政/府也不能随便收归国有。
第二日一大早,刘青就被折腾的起床,她住得离自家院子最近,天没亮院子里就放了鞭炮,他们全家人都要到场,先用仪式请了祖宗牌位进家门,才能把家具行李搬进去。
刘家大大小小几十号人,一人一点点行李,也够大家搬的了,更何况还有大件的家具,刘大爷是带着几个儿子做了不少新家具,但是以前的床和柜子这些也不能扔,都要搬进新家里面。
蒋氏又带着几个儿媳妇,热热闹闹的把锅碗瓢盆送进灶房,今天要宴客,蒋氏早就准备好了瓜果蔬菜和各种荤食,中午吃饭之前既要搬家,又要收拾家里,还得把午宴给备出来,一群媳妇们忙的晕头转向,连三丫和四丫也进进出出的忙活了。
刘青不用干活,不是她偷懒,而是蒋氏看她穿着鲜亮的衣衫,刘大爷还没发话,自个儿先心疼起来了,生怕刘青穿着这一身好料子,不小心蹭脏了穿旧了,让她跟她哥去旁边招待客人。
蒋氏让刘青去偷懒,在屋里头忙活的三丫和四丫居然没有一点不满,倒不是因为爷奶整日说哥哥姐姐多优秀,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家现在的好日子。
让三丫四丫心悦诚服的,还是刘青每次回来,都给她们捎带的好东西。
如今手里头宽裕了,李氏舍得给女儿做新衣裳,刘青身子长得快,衣服穿不到一年就穿不下了,以往李氏还会给她改一改继续穿,自从江曼桢来了,李氏眼界也宽了,既然家里头有条件,养女儿就精心一些,犯不着抠抠搜搜委屈了孩子,李氏就不再心疼旧衣裳,只要刘青衣服小了短了,便给她直接做新的。
刘青的旧衣裳,只是小了穿不下,旧倒不旧,她又不干活不干嘛,穿坏不了衣裳,只是洗多了水颜色难免有些褪色,但是款式和料子都很好,一点补丁都没有,对村里人来说,其实就是新衣裳了。
李氏自来节俭惯了,女儿穿不下的衣裳,每回都收拾好了拿回家,给刘青底下的两个妹妹穿,每每这个时候,刘青总觉得自己吃好穿好,三丫四丫捡她的旧衣服都那么激动,也不太好意思,便会给她们准备些头绳,小首饰之类的,虽然不怎么花钱,却是姑娘们最喜欢的。
对三丫四丫来说,二姐回来,她们不但有新衣裳穿,还有头花带,心里头也是欢喜的,反正不管二姐在不在家,她们都要干这么多活,也就没什么心里不平衡的。
三丫和四丫有着刘家人最明显的性格,知足常乐,她们不跟二姐比,大哥二姐在家中地位超然惯了,她们也比不起,但是比起村里其他人,她们的日子已经好太多了。
小姐妹们凑在一起说话,全都是羡慕的她们命好的,说大哥会读书,对她们家这些姐妹又好,像大姐夫那样年轻的秀才都舍得说给大姐,他亲妹妹二姐到现在还没说人家呢!可见大哥对她们都是一样的,大姐出嫁了,轮完二姐就是她们,大哥现在又是举人了,整个江州都找不到比他更年轻的举人老爷,往后她们说人家,指不定比大姐家的还好。
大哥对她们好,二姐也不是个小气的,大姐成亲的时候她就特别支持,后面家里宽裕了,还经常给她们带头花头绳耳坠子,全都是城里的新鲜款式,每次穿戴着出门,小姐妹们都羡慕的很。
三丫和四丫听得多了,也知道她们这日子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