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佳婿-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蒋氏这么多年因为此事郁结于心的情绪,也彻底一扫而空了,蒋氏如今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妇人十分配合蒋氏,七嘴八舌的把刘青夸上了天,说什么她们早看出来刘青和她哥哥刘延宁,与旁的人就是不一样,资质非凡骨骼清奇,兄妹俩往后肯定大富大贵,还有乖觉的,拉着蒋氏庆祝,刘青兄妹俩好了,刘家自然也不会差,到时候蒋氏也买几个丫鬟婆子回来,就当个清闲的老太太。

    别说村妇不会说话,她们言语或许有些粗俗,却也直白得恰到好处,正好把蒋氏心里所想的都说到了,直把蒋氏夸得通体舒畅,嘴上还要客气:“什么买丫鬟婆子的,你们说得都没边了,我是个劳碌命,可享不来那个福。”

    “大娘现在是这么说,往后真到了那一日,该享的福,自然就会享了!”有个年轻的妇人也恭维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笑道,“只是大娘过上了好日子,可别忘了拉扯拉扯咱们这些老乡亲啊。”

    年轻妇人起了个头,其他人人纷纷附和,才把话题扯到正题上,年纪最长的妇人同蒋氏差不多大,便直接开口问:“老嫂子,昨儿听我们家那口子说,村长在祠堂宣布了一件大事,说是咱们村里都跟老嫂子家合作,一块儿卖茶叶蛋,真有这事?”

    老妇人说着一脸怀疑,倒不是不信任刘家,只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他们自来靠双手劳动的人而言,显得太过匪夷所思了。

    “你说这事啊。”蒋氏毫不意外,她前脚刚到,还只是到村口呢,就被这么多人围住,哪里是凑巧的样子?

    恐怕她们在这儿等她,都等了不少功夫。

    这般的迫不及待,除了为茶叶蛋的事,还能为啥?毕竟养鸡下蛋是妇人的事,她们再心急,也得等她回来再说,总不能冲到她家去问那些个大老爷们。

    “村长说得没错,你们也知道,这半年来,我们家卖茶叶蛋的生意,差不多稳定下来了,每个月都要好几千个鸡蛋,我们自家是没这么多鸡蛋的,全靠乡亲们的帮忙凑,有时还不够,需要再去镇上买。”蒋氏早有准备,说辞都是前几日就对好了的,解释起来头头是道,“我们家老头子,和延宁和他叔几个就商量了一下,这生意我们自家顾着太勉强,但不是还有乡亲们吗?有道是远亲近邻,咱们都是同宗同族,知根知底,跟自家人也差不多了,倒不如有钱一起赚。这个时候就不说什么买你们的鸡蛋了,那也太见外,延宁就想了个法子,你们帮忙提供鸡蛋,村长那儿统计,我们家负责煮和拿去镇上卖,到时候得的钱,由村长帮咱们分。”

    “真的啊?”众人一阵惊喜,如今得到了蒋氏的肯定回来,忐忑的心是彻底放下来了,又有人问蒋氏,“大娘,每个月大概需要多少鸡蛋?你先叫我们心里有个数,等开了春,该买多少母鸡回来养,我们也就有底了啊。”

    这个刘延宁先前也估计好了的,蒋氏心里有数,给众人比了个手指,“平摊到每一家的话,每个月至少准备这么多鸡蛋,多一些也没关系,这个月没收完的,先同村长打声招呼,下个月先收剩下的,肯定不会叫你们的鸡蛋坏在家里。”

    众人连连点头,心里头一阵火热,已经开始盘算着光鸡蛋这一项,能给自家带来多少进项了。

    年纪最大的妇人满是期待的看着蒋氏:“老嫂子,今年什么时候开工?”

    “过了元宵以后罢,我们延宁元宵后才回书院,太早开工的话,叫他在家没办法温书了。”

    “老嫂子考虑得是,延宁今年下场,一切以他为重。”妇人赞同的点了头,才继续问,“不知道老嫂子家的鸡蛋还够不够?我家现在也就不到二十只能下蛋的母鸡,年前还宰了两只老母鸡,一个月最多只能攒下几十个鸡蛋。就算开春后再买了小鸡回来,养到它们能下鸡蛋,还得好几个月呢,就怕这段日子凑不齐啊。”

    有人道:“安大娘家这还算好的,我家能下蛋的鸡才十只呢!”

    众人说完,齐刷刷的看着蒋氏,都在等她表态。

    昨儿守岁的时候,刘延宁才同刘大爷讨论到这个问题,蒋氏听了几耳朵,这会儿自然胸有成竹,笑眯眯的道:“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家隔三差五的要煮鸡蛋,要去镇上买,开了春又是农忙的时候,委实没这个功夫再去凑鸡蛋。不过我们家延宁说了,你们要是有这个功夫,可以去别的地方收鸡蛋,甭管收回来是一文钱两个鸡蛋,还是一文钱三个鸡蛋,村长那儿记账都当是你们自个儿养的,一样的分钱。倘若没那个功夫,也同村长打声招呼,不够的鸡蛋,他会想办法凑齐。”

    听到蒋氏这么说,众人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了,果然是有钱大家一起赚的节奏啊,妇人们纷纷点头:“大娘放心,甭管多忙,这事儿我们肯定帮你办好,不叫你们操心。”毕竟是空手赚钱的活计啊,傻子才不干呢!

    只是蒋氏又抿了抿唇,颇有些严肃的道:“话是这么说,不过有些事我也要先打个招呼,坏的鸡蛋千万别送过来,你们也知道,咱们这就是小本买卖,口碑不能差,万一有人吃到坏的鸡蛋,没出事还好,吃坏了身子,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妇人纷纷点头,保证道:“大娘放心,我们做不出这种亏心事的。”

    蒋氏却没有例会,继续板着脸道:“鸡蛋上没有写字,真有坏鸡蛋掺在里头,我们也不知道是谁家送来的,只要发现一次,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那我们宁愿自个儿辛苦点,少卖几个鸡蛋,也不敢冒这个险。”

    众人脸色一整,这才对蒋氏的话重视起来。

    蒋氏看到她们上了心的模样,这才放心了,脸色一松,嘴角又露出了些笑容,道:“不过说到这里,还有件事要托大家帮忙,到农忙的时候,若是我们家忙不过来,还得请你们搭把手。”

    “这是自然。”众人纷纷点头,“大娘有什么事,只管招呼一声,就算我们自家的没忙完,也要先把大娘家的事弄好。”

    好话谁都爱听,蒋氏也不例外,被哄得笑眯眯的,嘴上还是道:“那不至于,怎么也得等你们自家的活干完了,我才会去喊人。”

    **************************************************************************

    大年初一,就在这种欢天喜地的氛围中过去了,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王氏安氏等人的娘家都离落水村不远,当日去当日回便是了。

    倒是蒋氏两个女儿嫁得很远,刘家姑姑当年出嫁的时候,刘家老大还没去世,刘延宁也没去县里读书,刘家那个时候正是落水村数一数二的殷实人家,刘家姑姑长得也算是周正,来说亲的人很多,蒋氏挑挑拣拣,最后把两个女儿都嫁去了永宁镇。

    只是这永宁镇距离有点远,在县的另一边,也算是富饶,却与松林镇隔了一个江州城,在交通不发达的今日,从松林镇回一趟落水村,还真要花上将近一日的功夫。

    因此,虽然刘家姑姑的婆家条件都还算殷实,回娘家的次数却很少,若没有大事,一般也就过年回来一趟。

    不过刘家姑姑每次回娘家,都会在娘家多住两日,久而久之,刘家便形成了一个习惯,初二媳妇回娘家,初四再接出嫁的女儿回来。

    王氏林氏和安氏都回娘家去了,带着她们的丈夫和孩子,等着回娘家受到父母兄弟的热情迎接,这个时候,大概是出嫁的女人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

    安氏娘家在隔壁镇,比起其他妯娌而言,她娘家算有些远,又因刘家这回还要安氏的父亲帮忙打听些事,自然要表现出对这个儿媳妇的重视,她父亲才会越发上心,因此刘大爷叫刘四叔赶了自家的牛车,载着媳妇儿女去岳家。

    李氏娘家都没人了,自然没有娘家可回,连带着刘延宁和刘青和省掉了去外家的环节。

    大家伙都走了,刘延宁难得没回屋看书,而是在堂屋陪刘大爷下棋,蒋氏提了个针线篮子,里头放着她年前没纳完的鞋底,一边走一边问李氏:“延宁她娘,一起去堂里吗?”

    蒋氏说得堂里,就是祠堂旁边的大厅,每到过年,村长会组织村民捐柴火的捐柴火,负责烧火的烧火,堂里堆一个大大的火炉出来,男女老少,没事的时候便聚在堂里说说话烤烤火,热闹的氛围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李氏以往都不太出门,不单单是因为守寡,她一直觉得自己命不好,有些自卑,也不想出去招人晦气。

    但现在不一样了,女儿抽了个上上签,又被老师父断言命格富贵,她自己昨儿也算了一下,命格不好不坏,跟许多人一样,并非像那老神棍说的命硬,连蒋氏都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扬眉吐气,作为被命格所困数十年的人,李氏心里的激动只会比蒋氏更多。

    李氏再不觉得自己不能见人了,婆婆既然喊了自己,她便没有拒绝,点头道:“娘等我一会,我去屋里拿些东西,年前帮青青缝的鞋子,就差滚边了,干脆今儿做好了。”

    “快去罢。”蒋氏好心情的冲李氏笑了下,又问刘青,“青青去不去?”

    蒋氏私心里是希望刘青去的,她算是多子多孙了,许多人都羡慕她的福气,其实她也知道,他们羡慕的不是她孙子孙女多,而是羡慕她有延宁和青青这样一对出挑的孙子孙女。

    延宁是男孩,又快要下场考科举了,委实不好跟着她出去转,但青青还小啊,这个年纪正是该见人的时候,蒋氏恨不得刘青每日跟着她出去溜达一圈,让众人羡慕嫉妒个够。

    刘青当作没看到蒋氏眼底的期待,摆了摆手,笑眯眯的道:“奶,我就在家看看爷和哥哥下棋,待会儿大花姐要回来了,我上回答应在家等她的。”

    “你个小丫头,事还挺多。”蒋氏也不失望,打趣了刘青一句,又叮嘱刘青过去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