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黄龙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沃黄龙石-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无功而返,张心再次老调重弹,他说:“民,乃国之根本,兵乃国之利器,如无根本,兵之衣从何来?兵之食从何来?兵之械从何来?虽可劫掠,但终非长远之计,正如自己碗里无食,却偏从他人口里夺,若他人亦无,何处可得,大不过自家有。故而,劫掠不可取,开疆拓地,保民为先。念项家有后,将军意传何物与后?”

项玉扶着玉姬,说:“先生所言,我已经明了,以后就依先生,攻城伐地,不嗜杀,不劫掠,以保民为先,可否?我要留个大大的家产与我的爱儿。众将听好,今后,无论何地,只杀反我者,平民百姓,非不服我者,不得杀掠。有违此令者,杀无赦。”

张心再次提出设文官管理地方和参与军事决策的建议,项玉有些不高兴。

项玉说:“先生多日奔波,可回休息,不必多言。”

但张心却并无退让之意,继续说:“武可攻城掠地,开疆拓土,但不能治民,马上可得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非文不能治。且不战而能屈人之兵,乃兵之上功,即不伤民又能立功,上之上策也,非文不能谋也。文武为安邦定国之双翼,缺一不可,正如将军之双脚与双臂。”

这次本来是好事,但是却由于张心的坚持致不欢而散,不过,这让我对张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改变了我以前对读书人的认识。以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些读书人,只有一种感觉,唯利是图,只要于己能蒙得一丁点的利益,钻营、讨好、造假、糊弄、造谣、欺诈无所不为,尊严只是顶在头上,从不装在心里。如果说演艺界的人大多是不要脸的婊子的话,那么读书人全都是没有**的太监,除了讨好主子,狐假虎威外,一无是处。在他们那里,学术就是婊子,任由他们糟踏、蹂躏,但他们却又极力地为其树立牌坊。其实,在我读书的那些年月里,我曾经多么地尊崇那些读书人,觉得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他们,一个民族就不会有正气。但是,事实上,将我们的正气摧毁得一干二净的,正是这些人,在摧毁这一切后,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自称精英。他们是应该被称为精英,因为他们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没有他们的蒙以养正,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希望。然而,这一切除了口号,却只有一个光鲜的空壳,被金钱严重腐蚀的已经千疮百孔的空壳。所有的读书人从这个原来还算充实的壳里不断用自己的贪婪与邪恶侵吞着前辈用良心构建的这个机体,最后,空壳出现,里面的一切丑恶都暴露无余,这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读书人的丑陋,专家在别人称自己为专家时面带不块,觉得是别人故意揭自己的伤疤。我们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完全可以归功于这些人,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腐败会侵害一个民族的机体,那么,一个烂掉了了读书人群体就夺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你要向这些人开战,但你却很快发现,你只是在对着一堆棉花挥拳,最终的结果是人们都会给你下个结论,失败者。

但是,从张心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的灵魂,对于国家、民族强盛的迫切愿望和无私的敬业精神与不惧武力的献身精神,也许,我该好好修正自己对读书人的看法。

张心没有能说动项玉,但是却坚定了他继续寻访贤人共同辅佐项玉的决心,于是,在经过项玉的同意后,我们再次踏上了征程。这次与上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拒绝了项玉的卫队,目标选择了非项玉占领地,我们要走出去。项玉给了我们足够的盘缠,就算我们从此一去不回,这些财产也够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过上安定的生活。路上,我曾想到过如果我跟张心找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再开个田庄,定会过上好日子,如果能娶妻生子,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儿孙满堂,那一定会令人心满意足,再不会有什么烦扰。但是,此念头一出,我马上联想到唐生师徒,那我不是跟猪八戒一个德性了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笑了,搞得张心很是莫名其妙。张心问我,我实话告诉他。

张心说:“你倒是想得出,你想想,如果项玉不改变作风,这世界,还有好多的生灵会遭到涂炭。如果后起者都以项玉为榜样,那这还能算是人间吗?项玉是我们带到这个时空的,他的所作所为,我们能脱得了干系?我可不愿当历史的罪人。”

张心的话令我有些难堪,也有些无地自容的意味,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那篇短小的文章,他曾说自己与那个车夫相比,那车夫的高大,就要榨出他身上的小来,张心对历史的责任感,确实已经榨出我的小来。

我们一路游山玩水,日子过得还算畅快,我曾想到过陈可茜,如果她能自始自终与我们同路,那该是多好,但是,现在,她却成了项玉的女人,既不是妻子,也不是小妾,既不能算是压寨夫人,也不能算是嫔妃,到底能算什么,没有人提,也没有人想要搞个明白。现在,她就快要生了,但我们却离她而去,剩下她独自一个面对二千多年前的一群人,当然,也不准确,项玉应该算是五六百年前的人。虽然不能算是与异类相处,但至少不能算是同时代的人,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与他们相处时,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

第四十八章 伟大的刘三

开始时,我非常担心路上的安全,一路上我小心谨慎,差不多真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个乱世,而且是一个人性尚未萌发的乱世,血腥,没有人伦,这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凡是没有叛乱的地方,治安都非常好,没有翦径越货的山贼,也没有洗劫过客的蒙汗药,我们主要防备的是各道关卡的官军,他们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索要财物,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被抓去服各种徭役。在各个大小城市,我总能见到很多被抓的人,他们被绳索套住,脸上被烫出各种古怪的字,被送到各种工地。张心告诉我,我们不能装成商人,只能做四方游学的读书人,我有些不明白,电影电视里那些游戏民间的大人物不是都佯作客商吗?这不是最好的掩护吗?张心说,那是在后代,如果在秦汉以前,商人的地位更低,连穿一件像样点的衣服都可能被杀头,就算不出危险,在各个关口,也免不了遭人勒索。这段时间的经历,已经让我对张心佩服得五体投地,确实,在很多地方,我们真见到好些带着货物过关的商贩被人敲诈的实例,他们只能以财物换取平安过关。但是,读书人的角色也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好几次遇到有人要搜查我们的包袱,幸好我们提前准备了些铜钱,交了买路钱才得以通过。张心又告诉我,因为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他所谓统一所定出的规矩,不让读书人读书,要让他们以官员为师,以向官员学习大秦法律,所以,读书人不但没有什么地位,而且还受到打压,这也算是我们历史上文化的最大一次浩劫,从此以后,文化就彻彻底底依附于强权政治。装作文人虽也无法完全避免麻烦,但至少不至于让人觉得很有油水而被狠狠的敲上一笔,后来,我们就算再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也做到了衣冠整洁,走路时做出目空一切,绝不斜视的样子,居然再没人过问我们,再不用担心身上的财物会被人搜查出。

粗粗算来,我们已经离开项玉有半年的时间,我们仍然一无所获,看到有老人聚集,我们就会凑到他们当中,听他们议论,向他们提问,多数时候,他们答非所问,有的干脆避而不谈,好像对此事有些抵触。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那也是有人推荐,像我们这样,四处漫无目标地游走,既没交到朋友,也没能深入到民间,自然找不到贤人或者能人。而且,以我的推断,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受到压制,自然难以有贤人、能人冒出头来,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大概也看多了贤人、能人可悲的下场,自然也不愿和他们产生任何的联系。焚书坑儒的历史我还是记得比较清楚,我还知道,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秦国就已经有过类似的惨剧发生,只是写历史的人觉得这段历史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并没有浓墨重彩而已。

不过,有一样却让我觉得就算找不到贤人、能人也不虚此行,那就是我亲眼见到了先秦时期,大地茂密的原始森林。有时,我们在森林里一转就是半个月以上,树木遮天避日,野兽出没,一路走,一路令人背后生寒。但是,在这里,你不必担心迷路,除非山洪冲毁了巨大石块垒起的桥或者路。这些路被称为官道,是由当权者组织服役的人修建的,全部公益,每隔一定的距离还设有供行人休息的地方,甚至还有所谓的驿站,不过,在森林里的驿站并不一定有人管理,行人到此,只算是有个遮雨挡风的地方,但却不啻雪中送炭。道路中间有岔道,也会立有石碑,标明各自通向,所以,看准方向,只要一直朝前走,不管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总能达到你的目的地,当然,你绝不能在途中感染风寒,这是对旅人最大的考验。石板路一般都有两米以上的宽度,有的石板平整,凿印清晰,有的磨浊严重,落脚之处,形成深深的脚窝,但总的都有一个特点,上面全都布满绿苔,跟大山很好地溶为了一体。山里的官道掩映在密不透风的丛林,就像我们现在在云南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里的游道一般,充满浓烈的自然之风,轻风徐来,数不尽的轻松愉悦与远离尘世的畅快舒展。山林就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保证进入的每一个人与他们溶为一体,再不受杀戮与争斗的影响。

这一次游下来,我终于记得了一些地名,如巴郡、蜀郡、汉中郡、陇西郡、河内郡等,知道这时是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划分。我们不停地朝着东方走,穿越了很多的河流,应该说,这些河流在我们的历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不亚于长江、黄河,但对于一个出生于西南,也一直生活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