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若小安1:比苏小小更吃香的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若小安1:比苏小小更吃香的女人-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具体讲讲吗?”周和平在深圳的经历,外界确实知道得不多,如今他在长三角地产界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昔日与他在深圳的同一个“战壕”里并肩奋斗过的沈闯,这两位如今在地产界响当当的人物,当初究竟是因为什么闹翻的,至今像刘真这样的局外人仍是雾里看花。

然而,周和平并未满足眼前这位小记者的好奇心,他笑着摇头说:“这些故事和另外很多事情,我建议,留待下次采访再讲吧。”因为他引出这个话头的重点,不是为了痛说革命家史的。

刘真知道周和平的固执,于是顺水推舟,换了个话题:“那您是哪一年从深圳回到东州的?”

“1996年。”周和平说,“那会儿学无专长,为了谋生,就跟大学同学一起创建了现在的鸿海。”

“了不起啊,那时候您才37岁,就有了自己的公司。”

周和平又摇头,显得很是无奈:“开始做鸿海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清楚,就是要解决谋生问题。也就做个三五年,我估计那时候能赚到几百万上千万的钱,赚完以后,就干脆找地方养老。真的,我真这么想过,因为当时就觉得教书也教不成,发言也发不成,要做事还要看别人脸色,要跟很多政府机关打交道,要求人,求人又是件满痛苦的事情。”

事实上,鸿海做到第三年时,已经成为东州城内销售额最高的地产公司,但团队还小,只有几十名员工。周和平当时面对的最大抉择是,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不做下去有点可惜,做下去又很辛苦很吃力,还要去求人。”他一边回忆一边说,“创业时期,我对他们的基本承诺就是,五年内每个人拿到一套房子,然后分到几十万块钱。可做了三年多,他们仍然无法养家糊口。我发现自己很难一走了之。”

“所以您选择继续,实现对所有人的承诺?”

“是。在这个行业里,做小公司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无法生存,必须要做强大,做到一定规模。”

“后来您做到了。”

“不,”周和平又笑着摇了摇头,“在我们公司还小、只有一两百人的时候,我确实能做到公司员工工作五年,人均一套住房。但到了两百人以后,人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贵,公司再分配就有问题。我们自己实践里面都碰到这样的问题,公司没有能力来解决员工住房问题了。我们还算效益中等左右的房产公司,但连我们都解决不了我们自己员工的住房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中国住房结构体系要做重新的探讨和重新的架构。”

“哦?您这是在抱怨房价太高吗?”听到一个房地产老总这么说,刘真觉得挺新鲜。

“如果不算那些有分红和股权收益的高管,鸿海平均每个员工的年收入是十万块钱左右。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部门经理以下的员工,工作15年,才能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很痛苦。房产开发公司的员工都买不起房子,一定有问题啊。”

现在,刘真终于明白为何周和平突然有兴趣给他们讲故事了,虽然觉得对方有些狡猾,用这么曲折庞大的一段经历来回答他之前提出的那个尖锐的小问题,简直就是一记化骨绵掌嘛。

但听周和平的意思,他明显还有话讲,于是问道:“那您对解决中国目前的住房问题,有什么建议吗?”

对方直言不讳:“首先,中国的住房问题,本来就不是房地产商人要考虑的问题,但现在好像城市住房出现问题原因就在我们,只在我们。不过,我倒确实有个设想,就是在土地供给上,就将土地分为三种:保障房、双限房,就是限制地价、限制房价,还有就是商品房。把以往单一的垄断的土地市场中的价高者得,变成这样一个结构安排,通过这个制度结构形成一个阶梯。只要其他一些社会公共资源是公平的,比如教育,就会促成低阶层人群向高阶层里非常有序地流动。有能力有天分的人,如果做事情非常努力,经过一二十年,他有可能从安置房搬迁到双限房。双限房里的人,通过经商或其他方式,也有可能买得起商品房。”

周和平越说越兴奋,为了让刘真更快明白,他开始拿自己举例说明这种流动:“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五年,然后单位才分配给我一套52平方米的房子。我离开党校到深圳去打工的时候,又重新回到只住一间房子的岁月,直到后来成了公司高管,那时候公司买了一批房源,分给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然后,我又辞职回东州自己创业了,刚开始也是一直租着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很久。一直持续到40岁那年,我才在自己开发的社区内有了一套超过两百平方米的房子。”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很多时候,都成了周和平的独白,尤其是后半段,刘真发现自己很少能插上话。本来,他还想如果谈话气氛好,可以适当向周和平提一提城中传得沸沸扬扬的那段豪赌往事,地产大亨在拉斯维加斯一夜输掉一个亿,这是何等狂放的人生啊!

主编也特别提醒刘真,虽然我们是专业的财经杂志,只做严肃新闻,但有钱人对待钱的态度,也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而且,赌博这件事本身就和这位地产大亨密不可分,从头到尾,周和平根本就是个赌徒。

关于赌徒的说法,刘真也同意。根据他多方打听的消息,鸿海确实已经四面楚歌了,而这个时候,作为一把手的周和平,还能如此神采飞扬地大谈他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的关于土地和房子的梦想。对面前这个头发花白的大亨,刘真忽然有了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他站起来,郑重其事地和周和平握了握手:“感谢周总,今天的采访就先到这儿吧。”

听到他这么说,周和平暗暗松了口气,从踏进咖啡厅的那刻起,他的神经就紧紧崩了近三个小时,一刻不敢松懈,年纪大了,有些受不住了。

秘书端了一杯热茶和一块热毛巾给周和平,让他休息一下。再过一两个小时,路灯就该亮了,菜市场里大概早就出现了像妻子那样的家庭主妇的身影了吧?周和平喝了一口茶,对秘书说:“小王,wén rén shū wū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她帮我留点晚饭。”

推掉了老傅的饭局,晚上不用在外面应酬,但还有一帮销售经理等着跟周和平开会,这个会议结束恐怕就很晚了,然后还得去理个发……

正想着,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正是老傅。一定是为了晚上的饭局。周和平接起来,开口就说:“老傅啊,对不住了,今晚临时有个紧急的事情,所以——”

“我也看到微博了。”老傅说,“你忙你的。我知道帮不上你,可你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得到大银行的支持,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和平一听,有些意外。有钱的时候谁都想借钱给你,如今真的缺钱了却连个鬼影都抓不到,那些行长一个两个都躲着他。向来都只有锦上添花,哪来雪中送炭。果然如此。周和平不禁纳闷,如果连他都没法搞定SC,这个老傅又凭什么呢?

他笑着说:“傅老弟如果在银行有认识的熟人……”话到半截,却见秘书郑重地递了一张纸条到他面前,上面写着:“SC那边来人了。”

周和平愣了一秒钟,随即对电话那头的老傅说:“傅老弟如果在银行有认识的熟人,下次不妨一起约出来大家吃个饭嘛,我来请客!”

“行!”老傅爽快地说,“改天等你有空了,我们再约!”

挂掉了电话,周和平看了一眼手机显示的时间:17:45。得抓紧了,那些经理们实在等很久了。即使是SC方面的人物,如果分量不够或者不涉及这次贷款的话,交给其他人去处理也是可以的,于是问道:“来的什么人?”一般来说,银行方面如果有要事约谈,肯定会事先电话预约的。

秘书老老实实回答:“一个女人,她说她是第一次来。”秘书看一眼周和平的脸色,又说,“还挺漂亮的。”

第27章 每一天都是Chu女

2011年2月15日上午十点十分,李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莫妮卡的邮件,紧紧皱着眉。

昨晚,她刚去桃花源找过周和平,虽说进门时出于礼貌,给对方递了名片:SC中国公关部总监。但是,李剑随即声明,自己此番登门拜访,用的是另一个身份,可这个身份没有名片可发,那就是荣威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闯,的姑姑。

周和平是个聪明人,一听李剑这么介绍自己,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图。对李剑来说,于公于私,如果能撮合周和平与沈闯合作,都是好事一桩。但她也深知,周和平是块硬骨头,不好啃。

第一次登门就把十年的恩怨化解,又搞定了80亿的债务,这类奇迹,李剑是不指望的。事情也确实如她所料,周和平没有答应,但他仍保持了相当的礼貌和克制。比尔一直都很担心林凤凤对于鸿海的贷款政策过于宽松,眼下中国房地产的现实,毕竟不容乐观。他让李剑想想办法,而李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鸿海与荣威合作,只可惜,周和平不干,他还在死撑,他还想再创奇迹。可能吗?

这个问题,李剑也问了自己无数次。

眼下,周和平的问题没解决,莫妮卡又来捣乱。李剑眯着一双丹凤眼,把那封邮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了很多遍。

古谚云: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男人“目如凤凰,必定高官”,至于像李剑这样的女人,也属成功人士了。可亦有能者多劳一说,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劳碌命。幸好,来了一个若小安,她的能干在协助处理“赵杰洗钱丑闻”时,已让李剑刮目相看。

但是,后来比尔硬生生要把她安插进鸿海项目小组的做法,让李剑不满。一来,公关部直接干涉信贷部的业务,这本身就破坏常规,在SC是找不到先例的;二来,也是出于对爱将的保护,李剑觉得比尔这样做,无疑是让若小安成为众矢之的,至少,信贷部的林凤凤是肯定要视她为眼中钉了。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