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若小安1:比苏小小更吃香的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若小安1:比苏小小更吃香的女人-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伟还是摇头:“方华被打的地点在售楼大厅外面,是过道尽头的一个杂物间,那里没有装监控。过道里的那个摄像头又不知道是被谁砸坏了,地上还有碎片。”

周和平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宋伟又何尝不知事有蹊跷,他就是怕挨骂,所以迟迟不敢上报这件事,想等民警调查出一点眉目了再说。这几天,光是给记者们塞红包、给几大主流媒体投放大笔广告费,拜托他们“闭嘴”,不要让“鸿海保安殴打业主”这样的标题见报,宋伟就忙得晕头转向。没想到,才三天,售楼处又成了一个战场,连自己的员工都受伤了,殃及池鱼。

书房门外,有人轻轻敲门。芳姐怯生生推开了门,看了一眼身后的女主人,终于大着胆子说了一句:“我进来扫一下地。”一地的碎片,确实需要收拾一下。

周和平看到妻子站在门口,叹了口气,对宋伟说:“你明天代表我亲自去找方华他们一家谈谈,他们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让副总跟你一起去吧,他拍板了,就等于我拍板了。”

宋伟点点头,经过门口的时候,感激地冲周妻笑了笑,如果不是她,周和平恐怕还得训上一会儿。他实在已经无力招架了。

送走了宋伟,妻子回到书房,见周和平正摆弄着一盒巨大的火柴,他拿了一根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点着,似乎想就此看透这根火柴的前世今生。

“饿不饿?”妻子的一只手温柔地搭在周和平肩头,“芳姐给你熬了营养粥。你晚饭也没吃……”

“你知道外面都在传鸿海快破产了吧?”这大概是头一回,周和平主动跟妻子聊起生意上的事,这个话题在他们之间,是很稀罕的。

“别人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关起门来,我们照旧过我们的日子。”

周和平苦涩地一笑,说:“有些事情,就算把门关起来,也挡不住啊。”

“我和妈一直都相信你。”妻子温柔地说,“这次你肯定也能挺过去。”

周和平想,这就是我的妻子了。她从不干预他的生意,甚至只要他迈出了这个家,在外面,周和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她绝不干涉,一力支持。他在生意上不顺利,回来大发脾气,她就陪着他愁眉不展。他在一个项目上大赚了一笔,她也就陪着他一起开心。她总是顺着他,没有怨言、没有主意、没有立场地一味顺着他。

事实上,家里的两个女人,母亲和妻子,全都实实在在地依靠着周和平。让她们永远顺从下去的代价,就是养活她们、善待她们。这是周和平的义务,也是责任。在她们这里,没有任何障碍,但也无任何帮助。别说是老眼昏花的母亲,就算是把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妻子,也在其余地方,对周和平没有任何帮助。

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麻烦,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他是大树,而她们是藤蔓,缠绕着他,也攀附于他。

可是,有时候他也会觉得累,很累很累,比如现在。

第42章 房子价格不能跌!

在杀跌声不断的2011年楼市中,鸿海是一个另类,它以实际行动拒绝了购房者希望其降价的呼唤,完全是一幅“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其间,鸿海有过破产传言之困,有过“割地求存”之举,有过全民销售之探索,就是没有降价销售之妥协。

直到近期,市中心标杆大盘和西溪菁园这两个酒店式公寓,终于撕开了鸿海产品价格体系的一道口子,以相对于其住宅产品大幅低开的价格,迅速打开了积弱已久的销售困局。尽管周和平在日前的公开表态中并不承认这是鸿海的降价行为,解释说这只是考虑到40年的产权与住宅的差异而采取的低价策略,但是,业界普遍把它看作是高傲的鸿海第一次实质性的降价行为,其以价换量之意图彰显无遗。

鸿海集团董事长周和平对降价的反感和抗拒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众所周知,此前的鸿海宁可转让项目,也不愿轻言降价。周和平曾在多种场合表示过,鸿海的成本高、老业主群庞大,价格,实在是降不下来。早在2008年万科首次在东州掀开价格战时,周和平就曾有言“鸿海是一个业主都不敢得罪的”,意为鸿海不会跟进降价。

所以,自调控以来,鸿海的一举一动尤为引人注目。这次鸿海在长三角地区的在售楼盘纷纷以“超低”价格入市,也给其他的开发商带来巨大的心理暗示:连价格最坚挺的鸿海都熬不住了,这个市场到底还将承受多大的压力?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筑成市场的底部?

周和平一边喝豆浆,一边翻看着当天的日报,2011年4月6日各大媒体的房地产新闻,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鸿海的降价之举。

饭后,妻子过来撤走他碗筷,瞟了一眼桌上的报纸,说:“这样中肯的就事论事,你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周和平点点头,笑了一下,没有多说,他手里攥着另一份报纸上了楼。今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睡到中午。实际上,他几乎一晚上没睡,只在书房的躺椅里眯瞪了一小会儿,醒来时,天刚好蒙蒙亮,他索性下楼和家人一起用早饭。

不过,最让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甚至,出现了新的状况,真正的雪上加霜。周和平走进书房,反手关上了门,他摊开那页新闻,又读了一遍那段要命之处,确定每个字都没看错:

无奈之下,方华也曾求助于政府。2011年4月5日,建设局就方华的投诉复函于他,大意是“区域内的公共道路、园林绿化等配套公共设施,属全体业主所有”。这封复函透露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59房和61房的花园,是公共空间。但鸿海却占用公共空间违法建设围墙。另外,建设局督促鸿海尽快与方华协商解决问题,只可惜对于建设局付出的努力,傲慢的鸿海没有一丝回应。

真相揭开不能不令人震惊,鸿海不仅将业主共有的绿地当成花园进行违法销售,并且还能如此嚣张的无视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努力工作。为什么鸿海自我感觉能够如此优越,占用公共空间违法建设,并且可以招摇过市的进行欺诈销售?

昨天发生在浦东玫瑰园的“房闹”不仅见了报,而且还曝出了周和平根本不知道的内容。眼下,警察那边还没找到打人的“假保安”,而今天当地一份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又揭开了鸿海的一道“伤疤”,周和平都不知是什么时候被人“划伤”的。他左思右想,或许,正如《谏周公疏》所说,自己是“重工销而轻他,任人唯亲”,且“计粗而行疏,赏罚不明”,终于导致了今天的一切。

但是,周和平还没有消沉到一味自怨自艾'〃文〃'的地步,他心里'〃人〃'清楚得很,此番鸿海'〃书〃'大降价,肯定'〃屋〃'得罪了不少人,首当其冲便是长三角的开发商联盟。

有个事实可能一直被人忽略,那就是银行的贷款至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70%,全国通用的数据。没有银行的支持,多数楼盘都无法支撑。

房地产的资金链其实很玄妙。早年,鸿海尚未步入正轨之时,一次,周和平去求东州某银行行长拨笔贷款,未果。事后,在一个圈内人的饭局上大吐苦水。

席间一能人,话不多,拿出大哥大就给国土局打电话,说:我看中了一块地,但没钱,怎么办?电话那头回复:有担保就行。于是,能人又把电话拨到了那位银行行长的家里,把事情简单一说,便问:您能给做个担保吗?对方说好。国土局一听,给地。

到此,事情还没完。能人继续打电话,这次是上海某银行的行长,说:我得了一块地,想用它作抵押找你贷笔款。行长一听,行啊。通知能人第二天即可去银行签约。

于是,周和平眼睁睁看着能人拿着这笔顺利贷出的钱开始盖楼。这一步也有讲究。先不动土,而是画图纸,卖楼花,出动了一大批销售,又花钱在几份大报的房地产版块弄个“全国最佳楼盘”的广告软文进行炒作,楼盘火了。

接着,再用这个火暴的楼盘做抵押,从另一家银行又贷了一笔款,然后再去找国土局继续圈地,当然这次不必再找某行长担保了,有钱了,直接付全款。

由此,滚雪球一般,100万的初始资金,拥有了1千亿的资产。但是,这个1千亿都卡在了各个环节中,商人本身并没钱,除非楼盘能全部卖掉,资金才能顺利回流。其中埋着保证能赚到钱的命脉——地价和楼价被估出很高的价格。

慢慢地,周和平也学乖了。他默默咬紧牙关,去尊重那些本来就应该尊重的人,还要尊重那些本来或许不愿意去尊重的人。努力去沟通,去表达,努力把自己做好、做强大。生意场上,你有多少业绩和成就,别人就给你多少尊重。和一些政府机关打交道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越强,他们就越客气、越平等、越讲道理。而当他还是个小公司的小老板时,人家就要跟他讲缘分,或讲其他。

如果是在西方,一个开发商通过某银行贷款了1000万开发了一个房子,如果还不起那他就倒霉了,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是一个体系,你欠了钱没还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但是,中国在银行改革的基础上开了一条口子,为了各银行之间的竞,所以把工行、农行、建设银行等等全部独立运营,这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银行都不是私有的,而是国家的。

不难想象,当一个开发商从工行贷款1000万后,他只需要用500万来开发房子,然后把售价提升,再把这个开发中的房子按他的售价标准抵押,从农行再贷款2000万,然后再用这2000万中的1000万,去开发一套售价更高的房子,来找建设银行抵押贷款4000万,就是这样一个滚雪球的疯狂贷款模式。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房子卖不卖得出去不重要,关键是房价要高,不得降价。反正银行的钱不是私人的,所以稍微疏通一下银行工作人员,加之又有“合法的”、高零售价的楼盘做抵押,所以自然就越来越好从银行贷款。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