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相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相师-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远的扑了出去。不过唐振东的反应和灵敏度却是一等一的好,在临着地的一瞬间,身体缩成一团,就地一滚,避免了被摔伤的结局。
  唐振东就地一滚的时候,身上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孙开山的一推有多大劲道,最主要的是在自己的冲力的基础上,他的这一推,自己根本就止不住自己的运动趋势。
  唐振东的身体协调性非常好,可以在一个助跑的帮助下,徒手前翻过一米半的铁栏杆,可见唐振东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有多么超卓。
  唐振东起身后,又是一扑,孙开山又是一缩,一带,这次竟然把唐振东带的双脚几乎离地。要让一个人飞,比让一个人往地上扑更难,不过刚才孙开山的这两下,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让对自己身体控制精准的唐振东,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
  孙开山的一拂,唐振东这么一个对自己身体控制力超卓的人,竟然止不住自己的运动状态,这让出道以来一直顺风顺水,在搏斗上百战百胜的唐振东心头大大的吃惊。要知道,唐振东在搏击上有很高的天赋,然后又经过徐卓的内功传授,后来又跟李远山学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而唐振东也自觉自己纵然不是天下无敌,也会是罕逢敌手,想遇到一个跟他差不多的高手,或许会有,但是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太多,也可能他的一生恐怕都遇不到这样的人。
  但是今天不光遇到了,而且这个人还超出唐振东太多,让他有种无力感。仿佛这人就是不可战胜的高山一般,唐振东很难想像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胳膊腿瘦的跟麻杆一样,身体里却有如此惊人的力道。
  唐振东有种不服输的劲,你越是厉害,我越要压你一头,非战胜你不可。他站起来晃晃身,慢慢移动到孙开山的跟前,然后突然的双手一抓,抓住了孙开山。
  也许是孙开山没想到打形意拳的唐振东会有如此神奇的一抓,出其不意下,孙开山被唐振东抓了个正着。
  不过唐振东很快的发现,自己抓住的孙开山,仿佛是柔若无骨一般,自己即使抓住了他,却根本触及不到孙开山的重心,拿不住孙开山的根。
  一个棍子,很容易就能把它摔倒,并且一踩,它就能折断。但是一把棍子换成一根面条,一根绳子,你能摔的那么痛快吗?
  摔绳子有多么难受,大家都应该能体会到。唐振东现在就感觉自己握住的是一根绳子,往这边使劲,他就跟着往这边,往那边,他也跟着往那边。总之,就是触摸不到孙开山的根。
  唐振东幸好是个对自己身体控制超卓的人,能冲抵孙开山的一部分柔劲。如果唐振东是个不知进退的莽汉,即使力量再大三倍,两倍,那恐怕早就被孙开山摔的站不起来了。
  唐振东固然是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孙开山心中的震惊却是有增无减。先前唐振东的形意崩拳,让孙开山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他破解的有些轻松,但是却是在他心中留下的惊讶不少。
  孙开山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在太极拳上足足下过四十多年的苦功,可以说是从生下来时间不长就跟着父亲一起练拳。
  孙开山出身武学世家,他的父亲是太极拳界名声最老的前辈级别人物,是号称民国第一人的孙禄堂大宗师的徒弟,也是他的同乡。虽然在国内名声不显,那是由于他早年就移居香冈的经历。
  孙开山的一身所学,都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三十年前,孙开山的一身太极神功就震惊过香冈,可以说是成名极早,这么多年,他的拳从未曾有一日丢下,可以说每天都在如苦行僧般的修行。虽然在拳法境界上距离父亲的“神行机圆”的至诚之道,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单纯以功力论,那孙开山已经不逊色于父亲多少了。
  但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论是功力还是应变,乃至乎他的反应速度,那都是一等一的超卓。虽然在化力方面跟自己差的太远,但是偶尔的一个劲,也仿佛神来之笔,让孙开山感慨不已。
  孙开山这么多年的修行下来,对于功夫的得来,他有深刻的认识,高手不是一朝一夕就练出来的,那是经过长年的苦练,逆水行舟般的修行,他在唐振东这个年龄,在技法上可能能比唐振东强,但是在功力上却远不如现在的唐振东。


第233章 武道行僧
  别看孙开山表面上看去黑发丛生,皮肤圆润饱满,身轻腿健,看上去仿佛四十左右的模样,实际他今年却是四十有九了,马上就要知天命了。
  太极的转腰本身就有养生,固肾的作用,所以孙开始的看上去的年龄比他的实际年龄小了不少。
  在唐振东的眼中,虽然孙开山细胳膊细腿,但是这小胳膊小腿中蕴含的力量让唐振东为之惊叹不已。
  太极的借力打力,果然如此神奇。
  唐振东第一次对太极拳有了如此深的切身体会,孙开山的小体格当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他的力量来自于太极拳传说中的借力打力,也就是四两拨千斤。
  唐振东既然体会到这一点,那现在他就不那么死命的跟孙开山使出吃奶的劲,他感觉孙开山每次都好像是意犹未尽,也就是力没用老,所以他也学着孙开山那样,不在使出全力,跟他一样,试探着进攻。
  这样一来,虽然打的没有以前那么痛快了,但是却也有了一种意犹未尽,犹有余力的感觉。
  唐振东抓住孙开山的衣服,变长劲为短劲,几次迅猛的发力都被孙开山从容化解,孙开山心中也是吃惊不小,因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一开始,虽然他打的拳威力十足,但是孙开山丝毫不害怕,因为唐振东每次都把劲用老,用老了的劲,对孙开山没有丝毫的威慑力,相反,越是唐振东把劲用老,孙开山就越是高兴,因为只要避过了这个锋芒,那这个劲就没有丝毫的威胁。
  劲用到最老的那一霎那,就是孙开山反击的开始。
  所以,唐振东崩拳劲,尽管威猛,却是把他丹田的劲都爆了出来。对于这种有来无回的劲,孙开山丝毫不惧。孙开山也能感觉出来,唐振东的过招经验并不是非常丰富,而且打的都是野路子居多,也就是他没跟高手过过招,很多时候都是凭自己的想象过招,所以孙开山就跟唐振东玩了那么几下。
  不过接下来,只是几招的功夫,孙开山就发现唐振东的进步,开始的时候唐振东几乎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不过几招后,他竟然知道留有余力,也知道劲越大,自己能借的劲也越大。
  招式中不再是使出全力了,而把一部分劲储存在身体里、脚上。所以唐振东跟孙开山两人的胳膊纠缠了半天。唐振东固然是抓不到孙开山的根,而孙开山也一样没摔出去唐振东。
  留有余力,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身体的灵活性,就好比一支作战的军队有了预备队一样,才能非常灵活的实施围点打援,合集包围等等战术。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了预备队,每次打仗的时候都把全部兵力压上,这样的军队一共能打几次仗?早晚逃不脱被全歼的下场。
  孙开山抓住唐振东猛推自己的时机,一抖胳膊,把唐振东整个人给掀了起来,双脚都离了地。
  孙开山心中的惊讶无以名状,两人交手这才一分多钟,自己从先前很容易就能把到这个年轻人的根,到刚才好不容易才把到了唐振东的根,掀的他离了地,这个一分多钟的进步是多么难得,只有孙开山自己清楚。
  一个成年人打拳也好,做事情也好,都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而且打拳养成的习惯是最难改的。
  都说教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道理。打拳要成千遍万遍的打,熟能生巧,一个动作不规范,只要这么练下来,这个动作就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了,很难纠正过来,所以在练拳初始的时候,师父是万万不能放松,一点一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这样打出的拳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原汁原味。不过这明显是做不到的,一代代的拳师把拳传下来后,各人有各人的体悟,然后又把自己的体悟加进了拳里,这种体悟就形成了一家拳的各种流派。
  这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练拳习惯有多么难改,但是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一样,他的竟然在短短的一分钟内迅速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有效的运用到了比斗中。
  最重要的是唐振东是个交手型的高手,不像有很多大师只是架子打的漂亮,却鲜有跟人交手的经验,他们不是才高德厚,大家都敬重他的品德,所以没有人与其交手。而是因为他们推脱了很多交手的机会,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怕打了又败,这对一个大师是严重的名誉损害。
  但是一个开门立派的大师,或者不开门立派而是名气在外的大师,他们总有老去的一天,俗话说的好: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跟年轻人拼筋骨,即使是功力减退最慢的内家拳大师,到了一定年龄,那他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袭。
  他们年龄大了,有来踢馆的怎么办?只能安排自己的徒弟上,徒弟胜了,师父教育的好。如果徒弟若是败了,虽然对师父的名声有点损失,但是毕竟不是自己败了,也还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每个拳师都会培养一个或几个门派的实战型高手,用来对付来踢馆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徒弟能给自己应付所有来挑战的高手,但是这样的徒弟不好找,尤其是有天赋的徒弟,出色的功夫,而且还要同时具备快速应变的反应能力,这样的人绝对不好找,一旦遇到了一个,做师父的肯定要尽量争取一下。
  徒弟选师父,师父同样选徒弟。
  这是一块璞玉,孙开山心中起了爱才之心,他想把眼前这个年轻人引见给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一直说自己并不是一个练武奇才,纯粹的是靠努力堆积出来的功夫。
  可能一个师父在年轻的时候收徒,会顾忌徒弟超过自己,但是在他年纪渐大的时候,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