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也叹了口气:“罢了,此事以后再议,你说得也有道理。”
如今张氏的说话技巧进步不少,一番道理说得刘远哑口无言,他也觉得张氏总算有了几分母仪天下的模样了,心中有些快慰,觉得自己立后的决定还是没错的。
刘远称帝,张家作为后族,依制,刘张两家都要有所追封赏赐,特别是刘远已逝的生母,封号如何拟定,宋谐他们早就呈上来了,但是刘远格外重视,自己还要再亲自琢磨几遍。
张氏提了一些小建议,刘远都挺满意的,趁着他心情好,张氏就问了一句:“不知各位皇子的封号,陛下有何打算?”
刘远道:“他们的封地都已拟好了。”
他们的封地都是哪里?这句话到了张氏嘴边就换成:“那陛下对太子人选,想必也已定下来了?”
刘远看着她:“如今我尚未登基,担忧太子之事未免为时尚早。”
张氏忙道:“我听闻,国有长君,则社稷安稳,故方有此一问!”
刘远淡淡一笑:“此事就不必皇后操心了,我自有主意。”
这么多年来张氏受的教训不少,纵然再想追问,也得硬生生忍下来,于是立马闭嘴。
——————
九月初十,大吉,帝登极,国号乾。
是日,大赦天下。
其母谢氏追封为圣德皇后。
其妻周氏追封为孝德皇后。
皇帝原本是有谥号的,但是在秦始皇那里就被废止了,终秦两代,也没有在死后为皇帝盖棺定论,到了新朝建立,刘远还没死,暂时不用考虑这种问题,但是刘远的老娘和原配死了,刘远想追封她们,给她们上谥号,这些都是属于死人的尊荣,一般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去插嘴惹皇帝不痛快,所以虽然圣德这两个字放在一个奴婢出身的女子身上有点离谱,可谁让人家是皇帝的老娘呢,还是一个开国皇帝的老娘,现在还没到那种大臣为了一个谥号尊号就唧唧歪歪死揪住皇帝不放的朝代,自然是皇帝想怎样就怎样了,只可惜谢氏没能活到儿子当上皇帝,否则现在何止是扬眉吐气啊!
给死人追封完了,就该给活人封了。
封后的相关事宜在刘远登基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等到刘远登基之后的半个月,张氏的名分就被定下来了。
紧接着是诸位皇子和公主,还有章邯张耳这些异姓诸侯王们。
公主和诸侯王的都好办,之前就已经经过集体讨论,也定下来了。
刘桢是元后长女,又有守城之功,得封长安,是为长安长公主,位比诸侯王。
刘婉得安阳,封安阳公主。
刘妆得平舆,封平舆公主。
刘媗得安平,封安平公主。
诸侯王的封地要比皇子或公主大多了,每人的封地起码也有一个郡,但比起之前像章邯这样一占就占了整个关中的,一个郡还是小了,只是没办法,给你的就这么多,爱要不要。
张耳得了长沙郡,于是就成了长沙王。
赵歇得了闽中,封闽中王。
章邯是胶东郡,封胶东王。
英布是巴郡,封巴王。
最倒霉的时申阳,刘远看他不顺眼,封给他一个上谷郡。
上谷郡在哪里?现在已经被匈奴占了。所以刘远假惺惺地允诺,说等过几年把匈奴打败,收复故土的时候,申阳就可以到上谷郡去当诸侯王了。
天知道上谷郡什么时候收回来,所以在那之前,申阳注定只能住在咸阳,当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了。
对其余几个诸侯王,刘远也玩了一个心眼,大家的封地天南地北,就是没有连在一起的,这是为了防止他们联合起来作乱,现在每人一个郡,真想造反的话,能耐也有限,构不成太大威胁。
聪明的张耳看出了刘远对他们这几个人的忌惮,于是在即将离开咸阳,赴任长沙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将自己的独子张敖留在咸阳为质,用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意思是自己膝下只有张敖一个儿子,希望能够在咸阳得到陛下的照拂。
刘远对张耳的知情识趣表示非常高兴,他直接就对张耳拍胸脯说必定会把张敖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待,又许下承诺,长沙王的爵位可以由张家世代传下去,除非谋逆大罪,否则不会夺爵。
刘远高兴,其他诸侯王就未必高兴了,张耳开了头,为免刘远猜忌,所有人不得不一边暗地里把张耳咒个半死,一边也将自己的长子也留在咸阳,但他们儿子多,重要性就不那么突出了,虽然同样得到刘远的善待,但无形中就差了一筹。
在皇子的封地问题上,刘远不想听一群人吵吵嚷嚷,他就找来宋谐,两人只商议了小半天,就将封地定下来了。
刘楠得许县,为许王。
刘槿得丰县,为丰王。
刘桐得陈县,为陈王。
刘榆年纪尚幼,暂不封王。
刘远不假他人之手,定下这三个地方,不是没有深意的。
许县是尧帝故里,又曾是许国国都,地方很不错,封给长子,大家都没有异议。
丰县又称凤城,传说曾有凤凰栖息于此,为了镇压王气,秦始皇还在此建厌气台。
陈县是陈胜之前起事的地方,相比其它两个地方,就显得有点乏善可陈了。
照理说,刘桐被赐字凤栖,本应得丰县才更加名符其实,可刘远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丰县给了刘槿,这其中用意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最高兴的自然当属张氏,她本以为刘远最喜欢刘桐,自当为他挑选最好的封地,指不定还不下于刘桢的长安,结果大出意料之外,但又是额外的惊喜,不由得张氏不多想:平日里刘远骂得最多的就是刘槿,但现在封地最好的竟然也是他,难道刘远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最喜欢刘槿,反而要督促他长进吗?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韩氏,又询问韩氏,“陛下既然有立阿槿为太子的意思,为何又遮遮掩掩,不肯明说?”
在这种事上,韩氏作为旁观者,并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她在韩王宫的成长经历,也使得她对这件事有着比张氏更为清醒的认识。
她毫不客气地点醒张氏:“皇后是从哪里看出陛下属意丰王的?”
张氏道:“世人皆道丰县是凤城,还曾有祥瑞紫气萦绕其间,数年不散。”
韩氏直言不讳:“世人还曾道陛下出生时有龙盘云间,殿下以为真假否?”
张氏:“……”
刘远出生的时候她虽然不在场,但有没有祥瑞,她再清楚不过了,如果真有什么盘龙,刘薪怎么还会那么不喜欢这个儿子?
所谓祥瑞传说,大抵是后人种种杜撰罢了。
韩氏见她稍稍清醒了一点,又道:“许县虽然比不上丰县,可也不差,只因许王与长公主同出一母,长公主既得长安,许王的封地就不宜那么显眼,这也是平衡之策。”
张氏从一个困局里走出来,又走入了另一个困局,她想不明白刘远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氏冷静道:“御下之道,无非恩威并施,英明的帝王不会因为喜欢或厌恶谁,就让别人看出来。”韩氏不懂朝政,但她善于揣摩人心。“陛下看似对刘桐青睐有加,偏又故意给了他一块平平无奇的封地,也正是缘由于此。依我之见,陛下现在尚且无意立太子,殿下大可不必担心。不仅如此,殿下平日最好也少过问太子之事,做好自己的分内职责即可,皇后母仪天下,不必如同那些姬妾一般争宠夺爱,只要行事公平大度,不偏不倚,陛下自然会对你敬重有加。”
张氏的长处不多,但所幸有一个韩氏在身旁,而她又很听得进韩氏的劝告。
“傅姆言之甚是,吾受教了。”
——————
天下初定,辛辛苦苦打了那么久的江山,现在好不容易终于不用再拼了命往上爬了,登基之后,名分也都确定下来了,诸侯王们目前都很听话,匈奴是个大威胁,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国内百废待兴,事情也非常多,不过这些都不是着急上火需要马上处理解决的,放松下来的刘远感觉到一股深深的疲惫,他觉得好好休息几天,远离公务,享受生活,这种时候大家也都很识趣,不会不长眼地拿些烦心事来打扰上,朝堂上一片和风细雨,其乐融融。
但刘远虽然是皇帝,也不可能控制天下所有人的思想频率,这边登基大典刚过没多久,就有人上疏,说天伦孝道,即使是天子也不能不遵守,现在你当上皇帝了,富有四海了,你还记得老家有个老父亲在苦苦等候儿子吗?儿子是皇帝,皇帝的父亲理应也要享受等同皇帝的尊荣啊,这可是你得亲生父亲呢!否则传出去,天下人只会说皇帝不孝,于你的声誉有损呢!
写这封奏疏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刘远的异母兄长,刘驰。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69章
但凡领袖人物;或多或少;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效忠他的人;也并不全是奔着利益而去的;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能够改变天下的理想,而他们认为刘远是那个可以实现他们理想的人。所以一般情况下;刘远是一个比较好说话的人,他生性豪爽;该放□段的时候能比任何人都要礼贤下士;否则他的身边也不可能聚集了这么一班忠心耿耿,肝脑涂地的臣子,最后还把江山也打过来。
但龙都是有逆鳞的,跟在刘远身边有一定时间;对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封完自己的老娘,封完早死的老婆,就是不提自己老爹的事情,所以聪明人都不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纵观以前的历史,一般都是老子当了皇帝,将皇位传给儿子,又或者儿子作为开国皇帝的时候,老子已经死了,像刘远这样当了皇帝之后,上头还有一个老爹和兄长的情况,实属少见,若说刘远是皇帝,刘薪理应也得到一个皇帝的荣誉称号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刘薪是“名誉皇帝”,那么按照周礼传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作为嫡长子的刘驰才对,而不是现在的刘远!这么一算,只会越算越乱,难道刘远真愿意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