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物语-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立清认真了;"夫人;你不是神仙吧。"

梅兰妮从废纸里拿出了一张;撕下一角;把它扯碎;拿起了根小铜棒;用丝绸手布不停的擦拭。

于立清没作声;盯着她的动作看;见她把铜棒伸向碎纸;那些碎纸被吸了上去。

于立清笑了;"小戏法。"

他伸过手;接过了那根铜棒;用它吸纸碎;那些纸碎都不动。他学着梅兰妮拿出自己的手布;擦拭着。再用铜棒吸纸碎;这次吸住了。他觉的很好玩;心想;回去时可以逗女儿玩了。

梅兰妮说;"这是静电作用。"

"什么?"于立清茫然道。

梅兰妮重复了一边;他还是没有明白。

梅兰妮说;"在你用丝绸擦拭铜棒过程中;使得铜棒带上了电荷;所以它能吸上纸碎。你不用丝绸磨擦铜棒;它没带电荷;所以;它不能吸上纸碎。这种由电荷产生的吸引;就叫作静电作用。"

"谁跟你说的这些?"于立清说。

"一个法国人。他说;我们周围有电场;磁场。磁场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指南针就是靠磁场存在而工作。"

"法国人说话你也信?"

"如果他的话可以相信;我们通过电磁场可以传递电信号;再把这些信号翻译成文字;我们就可以把信在很短的时间里传给对方。对方的回信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传过来。"

"这简直是妄言!"于立清道。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多数人象你这样反应;没听说的事;就不相信。有一些人听到了这样的事;就会想办法证明它的存在。"

"你怎么证明?"于立清不相信。

"当我证明它的时候;你别认为我是神仙就行了。"梅兰妮笑着说。

于立清这会子肯定不当她是神仙;反而有些担心她是否神经正常。

中国的腊月是忙碌的。各个家庭都要做腊月的腌制;和年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而企业就更忙了;年底是结帐的时候;几乎没一家店铺和商行有空闲。

华记的年底会计工作量也很大;因为;它包括了江南部分的华记企业。

梅兰妮;席羽绢日日早出晚归的在贸易行里一起算帐;核帐。

这样忙忙乱乱的到了二十六日。账目结算清了;员工的年终工资和奖金也算好;发放。贸易行也关门过年了。

苏州的商铺大都在二十六日关门;等过了年;请过财神;才会再开张。

梅兰妮归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乔妈早准备好了晚饭;等着她了。

天寒地冻的冬季;苏州人的饭桌上总是放一个暖锅;扁方型的炭炉上放置着一沙锅。按照苏州人腊月吃羊肉的习惯;做的是羊肉炉。

梅兰妮冒着寒风回到家里;带着一身的寒气。人都冻的有些僵了。洗了手;坐在餐桌旁;喝了一小碗羊肉汤;顿时觉的浑身发暖。方才有了精神和乔妈说话。

"常来往的几家人的年礼都打点好了没有?"

"都打点好了;小蛾;把你写的礼单子拿来给奶奶看。"乔妈叫道。

"别急;等吃了饭后再看。"羽绢洗了手后在餐桌边坐下。

乔妈看着她们香香地吃着;满腹的话咽住了。

饭碗才放下;又有人带着寒气进来了。这次来的是梅香和绫子。

原来作坊二十六日也关门了;她们算好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交给了老农;午后搭船回苏州。

"快;坐下先喝碗热汤;暖和暖和。这天气一路风吹来;人都僵了。"

剩下的饭不多了;好在为了过年;家家都浸泡着年糕片;把年糕片放进羊肉汤里;又加了些大白菜;闷煮到翻滚。两人美美的吃了一顿。方觉的暖流暖到了手指。

几个人回到主屋;说着话。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里有几个女人!满屋子都是声音。

常常是说了一句话来不及的说第二句。

"今年作坊一共生产了八百九十六匹帐纱。二百匹帆布。"梅香喜滋滋的汇报。

"我们的帐纱和别人的不能比;他们的是二丈二长;我们的是四丈;价钱差不多;都爱买我们的帐纱。"绫子也说。

"老农叔让我们告诉师傅;今年两季加一起算每亩共有十一担谷子。棉花每亩有三百斤花。他说;明年仓库可是没有一点地方了。"

"茶叶算过了;今年虽然收的少;但是也有二百斤;老农叔担心于掌柜没给他记上。"

"谁说没记上了;除了茶;东山的乌梅;土产;一笔笔都清清楚楚的写在那里。今天我们刚把帐算清;写明白了;明天一早就着人送到乡下去;让他看看庄子上共赚了多少。"羽绢驳道。

"奶奶;这是我写的礼品单子。"小蛾也凑着热闹。

乔妈过来帮助烧热水。生炭火。整个房子都有了生气。

大家说着话;轮流去洗头洗澡。忙到了二更才消停。

乔妈提着灯笼带着小蛾往东边房去。

这个时候;华家的狗们齐齐的叫了。

199 风筝天线

华家的狗向来是安静的;这晚齐齐叫了起来。而且叫的很欢快。

梅兰妮等人穿戴齐了;提着灯笼;出来察看。

走到了大门处;才见东门那里有灯火;人声;笑语。

梅兰妮的知道有人返家了。

到了东门;水桥边停了一只船;小甲等人正忙着从船上搬东西。

梅兰妮近了;听见有人叫娘;定眼一看;是秦炼带着两个弟弟………齐逸和楚源。还有梅朵跟着。

不用说;这是赶回苏州过年来了。众人都有一番寒暄。

乔妈早去了厨房;开炉煮了姜汤。又做了肉丝白菜汤年糕。

等一众人吃喝梳洗完毕;已是夜深了。

梅兰妮问梅朵;"怎么今天这么晚才到家;是不是路上耽搁了?"

"哪里是耽搁;是从上海出发就存心要晚。他们改装了这只船;在船尾安装上了螺旋桨;又改造了风帆;算下来;速度要比过去快上几倍。为了看看到底有多快;特地等到快天黑了;才出发;这样江面上的行船少;他们可以快速行驶。"

"这黑天瞎火的;就算带着灯;那能见度也是很低;还敢驶快船?"

"这帮小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过;驾驶风帆还真很有趣;每个人都在动。而不象过去那样一个人摇橹其他人坐着;速度慢的堪比蜗牛。"

"上海之行有没有收获?"

"我已经和秦炼他们说了;在那里建工厂;农场都行。现在那块地方属于松江府;也是江苏省的;所以在那里买地;我们家还是享有免税待遇。"

梅兰妮她这样说;心里很高兴。

姑侄两说了会子话;自去歇息了不提。

到了第二天早上;梅朵醒来后发现自己浑身的筋骨酸痛。玩风帆是要付代价的。

而三个男孩都没事人一般。原来;他们在海上从南方玩到了北方;又从北方到了上海;早就练出来了。

早上;一大早;秦炼就向梅兰妮讲了北方的事。

天津的小玻璃厂和窑场开始投产了。北京的客栈的扩建工程也已经开始了。那条通往朝阳门的大路也修好了;路两旁种了树;还建了几间商业用房。准备自家用和出租。残园基本上规划了。秋天做了一部分;等到春天再继续做。

今年虽然大旱;因为从南方运了很多粮食去北方;华记运输线周边的人都得到了帮助;而华记的企业在那里威信日渐高升。形成了一股凝聚力。

秦炼说;"梅朵应该记头功;这些粮食救了很多人。"

梅朵听了高兴的脸都红了。人都喜欢听表扬的。

这次秦炼他们还带来了电台;大家商量好了;电台安装在贸易栈。

随着电台一起来的;还有贺阿宝。那个象女孩子一样文静的男孩;如今成了电台发报员。他还负有另一个使命;收集情报和建立江南情报站。一个组织没有情报系统是不可能的。

讲到情报;梅兰妮讲了茶馆里两个女孩收集信息的事。讲了和杨家的生意来往的事。秦炼听的很认真。

虽然;大家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世俗的日子也还是要过的。

上午;梅兰妮安排大家分头去送礼品。

家里的事情;倚仗着乔妈;二十四日那日;她将灶神送走。这天;她准备好了红纸要让齐逸和楚源帮着写对联。

家中诸人;进进出出;忙了大半天才将诸事忙妥。

天色将黑;秦炼等人吃了早晚饭后;驾上他们那只帆板;往阊门去。昨日经过阊门时;他们把电台和相应部件放在贸易栈了;并和于立清说好;第二日来安装测试。

等他们来到贸易栈的水桥头时;于立清已经等了近一天时间了。

这天来到贸易栈的是梅兰妮;秦炼;楚源;贺阿宝等人。

来到仓库的二楼;几个人就忙碌起来。

于立清在旁边关注着;他被梅兰妮打过预防针;心中有着疑惑;并不十分相信。但是;还是怀着希望看着他们折腾。

贸易栈已经关门歇年;伙计们也已经回家过年;只有两个家远的伙计住在店里;于立清安排他们过年。

见到众人来到;两个伙计也上来帮忙。

天黑透了;电台安装好了。

"糟糕;"楚源叫道;"忘了安装天线了。"

装天线并不难;但是;天这么黑;出去爬高很危险。

秦炼到了屋顶;看着旁边长高了的水杉树影;估算着距离和高度。虽然;水杉就种在屋旁;但是离开屋子还是有一丈多宽。

秦炼看着那处;突然问于立清;‘家里有风筝吗?"

"风筝?"于立清被问的一愣。

旁边的伙计答道;"我见宛娘放过一个风筝;不知还在不在。"宛娘是于立清的女儿。

这话提醒了于立清;他让伙计去前楼取风筝。

风筝取来了;秦炼把牵风筝的线绳换上了铜丝;在伙计的帮助下;把风筝放起来。

铜丝的一头固定了;和电台相接。天线做成了。

梅兰妮心中赞着秦炼的急智。

于立清看着他们调好了频道;贺阿宝坐在电台前;熟练的工作着。

"接通琅琦了。"他说。

梅兰妮心里激动;她能知道边峰他们的消息了。好些日子没有详细的消息;不知他们的南少林寺修建的如何了。

于立清还是不太信。

贺阿宝的笔尖出现了一些点划;楚源在一旁快速的翻译。

这是一系列的项目与数字;报的是苏州贸易栈和南方的生意结算。

这下;于立清激动了;他的结算在昨天才完成;帐本今天才送出去;现在估计也就在上海。为了不让人看懂;特地把数字写成了阿拉伯数字。还把商品的名称也用西洋字母标写;如丝绸写成sichou。茶叶写成cha。这些符号是华家人整理出来;送与各个华记企业作为标准。用信鸽传递消息时;有时也可能被人截获。如果不是华记的人;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