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法先让王炳南拖一拖,这件事情有些蹊跷。让政治部的同志聚集起来,开一个诸葛会,最好能借着这次机会,在草原上洒下**的火种。”陈光迟疑了一阵,点上一根烟,才谨慎的说道。
“这恐怕有些困难。草原上的情况您又不是不了解,除非留下部队,彻底土改,不然那些住在城市内的王公贵族只要派几个人,就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这不是派几个人就能解决的,而我们的部队耽搁不起。即便将来,两军会师,在龙江和兴安留下部队,这也只能是小股部队,以打游击战为主。还是要有进山作战的准备。”一说起这些,王秉璋就一肚子的话。
当初平定西北的时候,曾一阳用俘虏作战的办法,就是应用了当时俘虏太多,军心不稳。用一场恶战,来磨练主力部队,并震慑俘虏。
虽说渡过黄河之后,两次战役,击溃了马家在西北骑兵部队。
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西北河套就一直存在政局不稳的情况。各地的马匪层出不穷,给了扩编部队增加作战经验的机会。
可现在,情况不同,西路兵团遇到的对手是关东军,被誉为‘皇军之花’。公认的日本主力陆军集群之一,背后可是站着整个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这可不是几场战役就能解决掉的。甚至在未来的几年里,抗日义勇军甚至还会应为日军重兵集结,造成重大损失。
“你说的我完全明白,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彻底解决。但是机会难得,我估计,日本在满蒙边境的部队,最后会成为虚设,一旦三江等地区的解放区彻底稳定下来。关东军会彻底放弃这些区域的控制,只保留铁路的控制权。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防御兵力。”
陈光顿了顿,接着说道:“这就是说,那些草原上的王爷们没有人给他们撑腰了,而关东军已经控制了东北近十年,原来拉拢的那些地头蛇已经用不到了,所以,除了几个必要的军马场,很多地方就将成为关东军放弃的目标。”
王秉璋听到这里,两眼都放光啊
这不是说,两军会合之后,关东军会将半个东北都拱手相让啊天大的好事,这么能不让王秉璋激动呢?可话一转回来,陈光到底有什么依仗,才如此断定。“老陈,你有几层把握?”
“把握?”陈光神秘的摇了摇头,叹气道:“一层都没有。我猜的,满洲的重要矿山都在南满,尤其是铁路密集程度,更是中国之冠。北满的重要性在于战略防御纵深,而不是经济掠夺。一旦关东军失去了三江14县,加上黑河、龙江、滨江三省靠近小兴安岭的十余个县城。哈东、乃至整个松花江的下游就处于我军的控制之下。”
“一旦苏日两国开战,苏联红军就能迅速通过我军防区,进入日军腹地。北方守卫的再严密,也无法掩盖中部失守的威胁。关东军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断成两截。这关东军也就成了一头狼,铜头铁背麻杆腰,这腰杆子拽在我们手里,他就硬气不起来。”王秉璋一扫几日来的阴郁,展言笑道。
“不过,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捏着,这总不太保险。”
陈光没有王秉璋那么乐观,反倒是,对苏联红军有些不信任。对于苏联的态度,在党内没有一个人比曾一阳有更深的认识。毕竟后世的教训已经足以说明,有着强大军事实力,和广阔幅员的超级大国,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
早期,苏联刚刚建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
甚至下交周边的几个弱国,对于日本的态度也有些反复。诺门坎之后,虽然苏军打出了钢铁军队的雄风,但更是暴露其作战指挥上的问题。
陈光对苏联的印象一直不好,源于曾一阳一直说的一句话:“指望苏联人,很难”
但他相信,曾一阳这话并不是随口说说的。
王秉璋可不管这些,只要有希望,就去做,是个实干派。
“这事情,找政委合计合计,要从底层的老百姓开始入手,而不能指望那些带兵的将领。在满蒙军中,高级军官已经脱离百姓,他们的利益和那些贵族老爷的利益绑在一起的。今天,由于战事不利,他们投降,明天也会因为害怕鬼子反水,都是一群墙头草。”陈光不打算去见投诚的蒙古军官,本来,他心里就对那些人存有偏见。
真要是有抗日的心,在几年前,就应该参加抗联,何必等到这个时候。
眼看关东军把他们当炮灰,才想起这一出来。这都是三国中刘备玩剩下的。
相比那几个投诚的满蒙军官,陈光更看中的是那些缴获的战马,足足上千匹战马。虽说有些马已经伤了,不过马比人的治愈能力要强得多,只要不是伤在要害部位,大部分还能养好的。
西路兵团缺少骑兵,这些日子,陈光想骑兵都快想疯了。
“首长,1号首长电报。”
“曾总”王秉璋接过机要员手中的电报,匆匆看了一眼,就递给陈光。
陈光看后,也是一阵愕然,手中的电报来的太突然。不过也说明了一个消息,曾一阳已经彻底处理完哈东的情况,将注意力开始放在北满。出兵,指日可待。
两军会师的时间也不再遥远。
“立刻通知政委,旅以上干部,去景星开会。”陈光想了一阵,还是准备自己去和政治部会和。因为有大量的政工机关干部,所以,不能跟随主力作战,以免拖累主力的行军速度。
陈光荣光满面的召集警卫,十几分钟之后,就带着警卫,往景星赶去。
这些天,吃不着,睡不香的,还都是让鬼子闹的?
但是曾一阳发来的一纸命令,顿时让他的担忧一扫而空,曾一阳指挥的根据地主力,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战前准备。就等西路军团打掉身后的尾巴,就会发起攻击。这也是曾一阳谨慎的一面。
担任后卫的阻击两个旅,虽说没有大战,那是因为周围地形的约束。尤其是,白城沿着嫩江一路往北,只有一条公路,还都掌握在了西路军团的手中,而周围方圆数百里的沼泽,对于日军机械化兵团是一个天然的屏障,甚至不用派出重兵防御。
即便日军王八吃秤砣,狠下心来,也之只能派出一支没有重武器的小股部队偷袭。
这对于重兵防御的南线,压根就造不成威胁。
而在通化集结的日军骑兵集群,也无法用骑兵去进攻堡垒,除非,日军指挥官接到的是死命令。不然这些部队,都是不过是尾随西路兵团的尾巴。前期牵制,后期剿杀,这才是日军打的如意算盘。
从半个月前,陈光和曾一阳,都在想尽办法,摆脱这股日军的纠缠。
可惜,一方面,用步兵围剿骑兵,这本来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但要求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整个战场上,除了以点成面的进攻点,还要在其后路上设伏,陈光算了一下。
身后的鬼子骑兵顶多两个联队,加上炮兵,也就5000人左右。
西路军团想要重创,或者围歼这股日军,就需要动用至少5个旅,两万五千多人。加上后勤保障,非作战人员也需要两万左右,这对于初来乍到的西路军团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更何况,身后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14师团,一旦嫩江防线兵力抽调之后,14师团一定会大举越过嫩江,攻击西路军团的后背。
弄不好就要全军覆没,这个险陈光说什么也是不敢冒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曾一阳在之前下达的作战命令,说明有足够的能力拖住14师团的主力,将其控制在嫩江东岸。
没有了后顾之忧,陈光自然想要对身后的日军骑兵有些想法。
关键是,西路军团缺少军马。从华北出发的时候,陈光的西路军团中就驮马就4000余匹,但都是只能拉车和托运的驽马和骡子。战马数量只能组成一个营,一直以来,被陈光当成开路部队,起到的作用也是以侦察为主。
可要是有一个旅的骑兵,陈光就能一举改变现有的作战方式,以攻代守,成为一支真正能够威胁到关东军统治的铁军。。。。
第二九七章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二九七章有人欢喜有人忧
距离曾一阳下达西路军团作战命令已经两天。
陈光已经将固守白城的一个旅,北上泰来布防,而在通辽的日军试探性的雨过了姚儿河,先头部队,已经逼向泰来。这就行是摆在日军面前的一场盛宴,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来。
而陈光要做的,就是让西路军团尽可能的做的更像一点。
主力放弃从齐齐哈尔渡过嫩江,改由北上呼伦河,从富裕县越过嫩江。这是一场冒险,日军自然能够看出来。不过,14师团还不是越过嫩江寻求和陈光兵团决战的时候。
喜多诚一对于野战部队再生疏,也会看出,此时,陈光在嫩江所留下的兵力,绝不会少。尤其是,在其先前部队没有渡河之前,是不会放14师团舒舒服服的进入景星等地,对其侧翼构成威胁。
部队的调动,陈光花了两天。
这还是摆脱了,日军指挥官对阵陈光的时候,采取的保守姿态。后撤的4纵只不过和日军先遣部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交火。
作战的结果是,心存疑虑的日军在4纵后卫部队的坚决打击下,损失了一些斥候。
种种迹象表明,陈光是准备孤注一掷了,这对日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唯一担心的就是,哈东地区的曾一阳主力部队,自从榆树战役结束后,1纵主力就像是蒸发了一样,小时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关东军在哈尔滨的两个师团,25、28师团对拉林河防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战线延绵有上百公里长。
沿线,具有登陆价值的区域,关东军都摆出一副铁了心要越过拉林河的架势,跟驻守在该区域的10纵,松花江警备旅,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将来犯的日军进攻一次次的击退。
从几次试探性的进攻来分析,关东军得出的结论是,曾一阳还没有完成在松花江北岸,开战西路进攻,策应陈光兵团的进攻。
因为,在榆树的作战,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拉林河上游下雨,导致河水上涨,被切断补给之后,不得不选择的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