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沧桑-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黑张”在屋里搭腔:“我看行,这老高赖吃硬不吃软,你一顿胖揍,他啥都说了!”我和老杜会心地笑了笑。

吃过了早饭,回到外屋的小倒扎,我坐在炕沿上想起了两件事:一件是有一天“大黑张”两口到屯东去串门,他家的小丫头在炕柜里翻衣服,三翻两翻从一个小包里翻出了一对金镯子。这对金镯子足有二两重,小丫头戴在手脖上玩。我当时心想这“大黑张”家挺有干货呀。“大黑张”两口子回来后看到小丫头拿着金镯子玩,大发脾气给小丫好顿揍。他老婆跟我说:“这是娘家陪送的,这乱年头露出来是要惹祸的。”再一件是有一天傍晚我到外屋地水缸里舀水喝,“大黑张”的老婆披着棉袄上茅楼,一不小心衣服被我碰掉了。我急忙弯腰捡起来一边打扫上面的灰土,一边说:“嫂子,对不起了!”她说:“没事,你也不是故意的。”不过这一打扫我发现点问题,这“大黑张”老婆的棉袄,外边是缝着补丁的麻布面,里边却是红缎子,我当时想,这“大黑张”家是有尖不露啊。

坐在炕沿上我越想越不对劲,这两样东西,在当时来讲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起码是财主家女人才有。那么“大黑张”老婆的娘家真就这么有钱吗?这么有钱的人家能把闺女嫁给“大黑张”这个既没文化也没钱的穷小子吗?我把这些疑问和老杜一学,老杜说:“你分析得对,明天我就到小城去了解了解。”

第二天早上,老杜出屯后化装成要饭的朝小城去了。晚间回来他告诉我“大黑张”老婆的娘家穷得屁股挂铃铛——叮当响。既然是这样,“大黑张”家的这两件东西肯定是另有来路。

过了两天,“大黑张”老婆的娘家捎来信说:老爷子要过生日,叫他们俩回去一趟。开头“大黑张”不同意回去:“穷了八嗖的过什么生日?”他老婆不干:“以前兵荒马乱的咱爹一直都没过生日,现在是八路军的天下,日子也安稳点了,咱们说啥也得回去。”“大黑张”拗不过他媳妇,只好同意跟她回去一趟,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们得两三天能回来,米、油、盐都在外屋自己做着吃吧。

“大黑张”俩前脚刚走,朴大婶隔着杖子问我:“那俩干啥去了?”

“上小城了,她娘家老爹过生日。”

“啥时候回来?”

“得两三天吧。”

“今天晚上你们别做饭啦,我请你们吃打糕。”

“大婶,可使不得,咱哪好意思麻烦你呀!”

她脸一沉有点不高兴的样子说:“你这说哪去了,我这条命是你们救的,早该谢谢你们啦!不过我看不上那个黑小子,没好意思请你们。这回你们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就这么定了。”

我听她这么一说不好意思谢绝她,同时也是想靠近她好了解一些情况,于是就说:“好吧大婶,既然这样你可不要费事呀!”她听我答应了,高兴得转身回到屋里。

整整一天,朴大婶没得消停。她那屋里一会热气腾腾蒸米,一会传来“扑通——扑通”的声音。她家的小玉姬也一会从外边端来一碗什么东西,一会又端一盘不知什么菜,太阳下山的时候,她招呼我们:“打糕好啦,快过来吃吧!”我和老杜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听到她的招呼,便走到了她家。

要说这鲜族人家,我和老杜还真是第一次进去。鲜族人家的房子从外表上就和汉族人家不一样,虽说都是草房,但汉族人是山草房。鲜族人的屋顶是用草帘子一层压一层铺上的,铺满后用稻草绳子像鱼网一样罩住。年复一年这房顶的草越铺越厚,屋里也十分的暖和。

进了大婶的屋,我用新学的鲜族话问了声“阿玛妮好”,她赶忙说:“不用客气,快请屋里坐。”我拽开拉门就往屋里进,玉姬说:“你得脱鞋呀!”大婶说:“没关系。”我仔细一看这屋地怎么还铺着炕席,老杜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尴尬地站在那里瞅着我。我说:“大婶,这鞋往哪脱呀?”她家玉姬“吃吃”地笑了起来说:“鞋脱在门外,门里就是炕。”我心想这可怪了,这进屋就是炕,那屋地在哪啊?

借着脱鞋的空,我把外屋打量了一下,只见东山墙上立着个大碗柜,上面摆着锅碗瓢盆,擦得铮明瓦亮。我说:“大婶,你们家可真干净。”她笑了笑说:“老辈们传下来的,我们鲜族人家家都这样。”

进了屋坐在炕上,我试探着用手四处一摸,你别说这大炕哪都热乎。老杜说:“这叫什么屋,连个屋地都没有,全是炕。”

玉姬说:“这叫地炕,我们鲜族人都住这炕。”

我说:“日本人家我去过,也是这样的炕。”

玉姬说:“我们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差不多。”我心想就是因为这,小日本子时鲜族人才能帮日本人唬呢。

过了一会,大婶放好炕桌,玉姬忙着往上端菜,这菜是左一碟右一碟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大婶说:“我们家穷,没啥好招待你们的。我们鲜族人好客,听说我要请你们吃饭,这家一样,那家一样凑了这一桌子,你们尝尝我们鲜族的菜怎么样?”我往桌子上仔细一瞅,这菜有白菜、萝卜、豆角、酥子叶等,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只不过是样样都有辣椒面。

这时大婶端来了打糕,我挟起一块一尝,这打糕筋筋叨叨别有风味,确实是好吃,和咱们汉族人的粘干粮有点相似。可这菜就不同了,我挟起一样一尝,味道虽然不错但就是咸菜,再换一样还是咸菜,全桌的菜我尝个遍,一样菜没吃着全是咸菜。那辣椒辣得我直咳嗽,小玉姬在一旁还直笑,老杜和我一个样,我俩你瞅我我瞅你不知说啥好。

大婶忙活完从外屋进来问我们:“我们的菜好吃不?”

“大婶呀,你们这打糕是好吃,菜的味道也好,不过我怎么觉得这菜都是咸菜?”

这句话把大婶乐得前仰后合:“咱们鲜族人哪,一般不吃菜,怎么讲究的人家常年都是以小菜为主。逢年过节我们都吃狗肉,那东西大补。不过我们的小菜可不同于你们的咸菜,是有讲究的。秋天把各种菜洗好拌上辣椒、盐、葱、姜、蒜、水果放在缸里,把缸放在地窖里,起码得困一个月才能吃。你们吃起来怎么样?”

“好吃。”我和老杜异口同声地说。

“大婶,这小菜好吃,只不过是辣椒太多,你们为什么这么爱吃辣椒?”

“这你就不懂啦!咱们鲜族人以大米为主,大米酸性大,吃常了是要得胃病的。这辣椒解酸性,又去寒,所以我们鲜族人离不开辣椒。”

在我们和大婶唠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个新鲜事。这小玉姬在外屋看样子是要洗衣服,她把木头洗衣盆摆好后,又把一些脏衣服全放到饭锅里,然后架起火来就煮。我和老杜都看傻眼了,心想这是干啥,这脏衣服搁锅煮完后,那还咋做饭呀?大婶好象看出了这一点,跟我们解释说:“我们鲜族人是以水为净,你们汉族人是以眼为净。”我心想这民族和民族之间的风俗可真不同。

更奇怪的是,这玉姬把衣服煮好后,捞出来打上肥皂,她不用手搓,而是用棒槌“邦当邦当”地捶。这种洗衣服的方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这捶出来的衣服漂洗后倒也十分干净。

吃完饭回来后,我可遭了罪,这胃疼了一宿,第二天早上解大手,这屁股火烧火撩地痛,心想这鲜族小菜还真不能多吃,吃多了太遭罪。

第二天早上吃过了早饭,我和老杜合计,咱们今天和大婶好好的唠唠,看能不能唠出点“大黑张”的情况,老杜说“行”。

我俩到了大婶家,大婶正忙着收拾屋子,小玉姬不知道上哪去玩了。我们俩对家务也插不上手,就到外边把院子扫了扫。

回到屋里大婶已经忙活完了,坐在热乎乎的地炕上和我们唠起来了家常。

“大婶,你们是本地户吗?”

“咱这地方鲜族哪有几家是本地户?大都是日本人把我们硬迁过来的,我的老家在平壤。”

“大婶,我们怎么没看到玉姬的父母呢?”

听我们这么一问,她阴沉着脸,脸色十分难看,叹了一口气说:“死啦。”

“怎么死的?”

“叫你们汉族人杀啦!”

“因为啥?”

她想了一下说:“我这话倒不应该和你们说,你们汉族人太坏。”

“大婶,你这话咋讲?”

“你们汉族人当胡子的多,日本人时,这一带的男人几乎都当胡子。”

“他们那是被日本人逼的。”

“那倒不假,你们恨日本人我们理解,可我也恨日本人,日本人把我们迁到这种水稻,我们也是没办法,你们的人管我们叫‘二鬼子’,变着法调理我们,玉姬的父母就是胡子给杀的。”

“我们汉族人的胡子一般是不造害穷人的,想必大婶你家当年也挺富吧?”

“富啥呀!开荒种那点稻地还不够给日本人交税的,那是因为我家有一对祖传的金镯子。”

我瞅了瞅老杜,心想你家有金镯子还不富,那得有座金山才算富啊!

“大婶,你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讲讲。”

“都是过去的事啦,说他有啥用?”

“大婶,咱就当闲唠喀了咋样?”

她想了一下说:“那好吧。”于是和我们讲起了一段她家悲惨的往事。

第 五十二 章 先遣司令

 一九三四年朴大婶家被日本人强行迁到这里种水稻。朴大婶的家在平壤时家境也不错,有房子有地,可那些东西都是搬不走的。朴大婶带着娘家陪送来又送给儿媳妇的一对金镯子来到东北,这是她全家唯一值钱的东西。

从打她们搬到帽山后,这一带就没安宁过,胡子们打日本开拓团,有时也捎带他们鲜族人,日本人又常来剿胡子,她们总是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有一次她家的小玉姬把镯子偷着拿出去玩,不知叫谁看见了,晚上屯里来了一伙胡子把她儿子儿媳俩绑走了,说他们是帮日本人唬的“二鬼子”。第二天,跑绺子的人捎来信要朴大婶拿金镯子和一万元满洲币到西大沟换人。朴大婶求遍了她的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