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原来由第三野战军代为管理的中国人民海军也于三六年下半年开始由长江出海,转移到了正在广西北海加速兴建的中国南海海军基地。
在广西北海港,也开始了中华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个国内军港的建设。不过因为考虑到海上封锁和飞机轰炸等因素,北海军港建设的规模并不大,而且主要满足近海作战要求。
有了这三处或明或暗的海军军事基地的建设,使得寻淮洲对我我国未来海权的担忧减轻了不少。
寻淮洲知道,虽然当前,日本帝国主义的海军还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是,自己相信,凭着周涛在后面暗中谋划和麒麟组织的尖端研究。
加上周涛暗中控制和调动的海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只要给我国海军几年发展时间,定然能够发展成让全世界都望而生畏的强大海军力量。
被周涛暗中控制的两个岛国,将会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保障我全球利益的至关重要的两个节点。
有了这一个在太平洋,一个在印度洋的钉子。
等到在自己和周涛按照引导的二战爆发以后,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就不可能再如同历史上一样,会交到美国人的手中。而将会成为以祖国为领导的亚洲人自己的手中。
亚洲、尤其是中国也定然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领先、发达的地区。
因此,对于这些谋划布局,寻淮洲和周涛可都是志在必得。
为此,除了出动多次出动当前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的龙组这支绝对强悍的打击力量外,周涛本人也几番出动,用起特殊的本领,解决了最为辣手的问题。
终于换得了今天的大好局面,使得事情的发展,一切都朝寻淮洲和周涛当初在重庆小山谷里规划的局势前进。
三七年开始,如同历史上一样,日本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上一个经济危机周期还没有完全恢复时,就再次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与原本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的波涛公司以及周涛控制的其他黑暗力量,对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的金融和资源掠夺。
使得这些国家经济进入比历史上来得更猛烈,也更深刻。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尤其巨大。
在世界地盘上,历史的车轮虽然所有改变,却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偏差。
虽然与统一时期相比,我东北抗日形势要远比以前高涨,国内抗战局面也远胜从前,可是却并没有能够阻止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华夏的野心。
中国这个周边国家的变化,虽然引起了日本军部和当局的高度关注,却没有改变日本现阶段的基本国策。
日本军部全面评价了中国国内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共产党之所以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太过赢弱,实在是不堪一击。加上内部人心不齐,被共产党分化瓦解所致。
并不能改变中国兵力素质低下,装备陈旧,不堪大战的事实。
因此,只要日本军部更加重视对中国的作战谋划,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就能够如同当然九一八事变一样,迅速控制中国全境,取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
1936年3月9日,在军部支持下,广田弘毅内阁成立。广田内阁的成立,是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开始。军部法西斯势力几乎控制了日本内阁。
在这一时期,不仅恢复了军部大臣的现役武官制,而且加强了军部在政治中的发言权,内阁的大政方针取决于军部意志,内阁人事安排也基本上由军部掌控。
一旦政府的政策同军部意见不合拍,便会受到军部严厉排斥,甚至迫使内阁倒台。
广田内阁完全是按照军部的要求,在“庶政一新,广义国防”的口号下,采取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措施,加强法西斯军事政治。
在对外政策中,由于军部在政治中发言权的强化,广田内阁必须按照军部的国防方针来制定国策大纲和外交政策。
陆军和海军从各自国防防卫战略考虑,在国防战略上存在意见分歧。
陆军以参谋本部作战课石原莞尔为代表,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该文件明确指出:“帝国之国策应确保在东亚之霸主地位,排除在东亚对帝国之阻压的一切势力为宗旨;为对抗苏联、英、美之压迫,应充实兵力及航空兵力,以应对在日、满及中国本部持久之防范为上策;先应倾注所有兵力使苏联屈服,在应付同英、美持久战准备不足之前,需同英、美保持亲善关系,否则对苏开战实为万难;兵力充实、军备充足后,对苏开战方可取得我军之预期成果;在苏联屈服后,再结集东亚与帝国之一切亲善关系,进而达到把英、美势力从东亚驱逐之目的”。
可以说,日本陆军国防战略中心目标是“北进战略”,并把国防第一号假想敌人限于苏联,其次是英、美等国,主张日本应倾注所有兵力,以中国大陆为腹地施行“北进”战略,在迫使苏联屈服,消除北方威胁后,再向太平洋地区扩张。日本陆军“北进论”的外交策略实际上是主张“先北后南”,其目的在于先解决苏联问题,然后再寻求与英、美决战。
第一四四章 局势趋紧张二
本书写到这里,布局部分才逐步结束,将会在未来几章内进入铁血抗日和谋定天下的大博弈之中,文风也会渐渐改变,因为本书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角,所以在前面描写中,比较谨小慎微,显得缩手缩脚,原本需要上百万字,方能写得比较有血有肉的情节,被压缩在了四十多万字,所以书中人物个性难免不够鲜明,也没有着重刻画人物形象。
未来几章开始,将会将情节重点由蓝田规划,转移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战斗场景、各方博弈等细节描述中,希望大家能喜欢。同时,若是有好的建议和意见均可留言,好坏不论,只是拒绝脏话,呵呵!
青山顺便祝大家国庆节假期愉快。
----------------------分隔线--
由于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构筑军事要塞,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1个师,其中骑兵2个师,战车600多辆,飞机达500多架,在海参威港口的军舰达14艘,预计出动兵力可达23万人。
日本三六年前,在中国东北的兵力只有3个师团,机械装备一个旅团,骑兵1个联队和3个独立守卫队,飞机大约为80架,总兵力约为苏联的1/3。
因此,陆军的“北进战略”同日苏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对峙形势是相一致的。
日本海军国防策略,认为国防对象主要是英、美和苏联。
日本海军制定的《国策要纲》主张:“对外策略应摒弃过去渐进的、同列强‘协调’之帝国外交政策,剔除一切同我国对抗之势力;对满洲的政策是将其育成帝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以期实现经济、政治、军事之共同防卫的共存共荣;对中国,要以帝国为中心,形成日、满、华之共同提携,促成东亚之安定发展;对苏联,为防止其插手远东事务,防范共产主义势力之蔓延,应通过解决日、苏诸悬案以图之亲善关系;对英国,防备其联合美国、苏联及中国对日本进行遏制,利用欧洲政局的变化,来牵制英国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对美国,充实兵备,为对抗其在远东对帝国的对抗政策,使其承认日本在东亚地位的同时,发展同期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调的友好关系。”
日本海军国防战略的中心目标是“南进政策”,认为国防第一号假想敌乃英、美两国,其次是苏联,主张日本在确保东亚霸权地位的同时,应该向南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这种“南进论”的核心目的是要把英、美等势力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实现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计划。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广田内阁确立了《帝国国防方针》第三次修正案,具体内容为:
一、帝国之国防本意为确保帝国利福利民之本,并以此彰显国威;二、帝国国防之方针基于国防之本义,为确保东亚之安定应充实军备确保国家之发展,以防一旦不虞之时迅速进行战争之目的;三、帝国之国防以国力强大的美国、苏联为目标,同时防备英国和中国。为此,帝国之兵力要以防备东亚大陆及太平洋地区为目标。帝国国防用兵如下:陆军兵力为50个师团及空军142个中队;海军兵力为主力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96艘,潜水艇70艘,空军兵力为65个中队。
在国防上广田内阁已不能明确以陆军为主,或是以海军为主的一元化国防方针。所以广田内阁所确立的国防方针只能同时兼顾陆、海两军,国防对象的确立亦处于多岐多绪的尴尬状态。由此,陆、海军根据各自国防目标提出了庞大的用兵计划。这种国防方针,实际上是由于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条约体系,自取孤立国际地位的必然结果。
1936年8月,广田内阁召开五相会议,根据陆、海军国防方针,确立《国策基准》,把外交和国防结合起来,在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把向太平洋地区发展作为日本根本国策。即是说,广田内阁所确立的《帝国外交方针》和《国策基准》,实际上是按照陆、海军不同国防策略而制定的,在把海军所主倡的“南进论”作为国策的同时,又承认陆军的“北进论”。
这样,在国防战略上,日本既把苏联作为防卫敌人,同时又把英、美等国势力从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作为当前的外交重点。所以说,广田内阁实际上是将陆、海军对立意见兼收并畜,确立了“南北并进”的“二元化”外交路线。
面对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在国际地位上陷入孤立的严峻局面,为确保其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北进战略”的顺利进行,广田内阁于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缔结了以“防共”为招牌,实际是以苏联为对象,并防卫英、法、美等国的同盟协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日、德“防共协定”。
所谓的“防共协定”,其实是一种具有明显维护日、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