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卫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咽喉保卫战-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33

美军的双机联网预警机的军官们看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图像:隐蔽前锋机群F22发射出第一批导弹后,中国机群仍然照直前飞,还懵懵懂懂打开主动雷达想找到些什么。

找吧找吧,找到了也晚了。

美空军有3项压倒优势,一是飞机隐身,二是导弹射程远,三是信息战优势,现在就是三大优势一起拿中国人开刀。

美军的80发AIM250飞到距空六师一团机群150公里,就遇到了强大的电磁干扰,干扰功率异常强大,阻塞了导弹群的电磁制导数据链。美军立即切换制导模式到机载激光制导,F22发出的制导激光束象线控导弹光纤那样完全控制了导弹群,电磁干扰失效了。

234

空六师参谋长看到沿海岛屿地面雷达站、巨网和一团的J12机群联合发出的如此强大的电磁波竟然不能压制导弹群的制导数据链,心中暗暗吃惊。

而且,没有一发导弹的路径有所改变,说明干扰电磁波丝毫未起作用。原因是什么?计算机已经根据所有已知资料作出分析给出了报告,有十几个可能的原因,参谋长锐利的目光停留在最新激光制导模式一项上。还有50秒。参谋长在急遽地思考对策。

计算机已经在预设的对策论软件驱使下给出了多个可供选择的对策,参谋长扫了一眼,就知道只有两项沾边,但两项对策都不对。

F22机群要隐身就没有开主动雷达,它不是直接看见AIM250导弹群的,而是预警机看见并转告F22的,然后由F22据此制导AIM250,那么只要切断预警机看导弹群、预警机对F22的激光通讯(现在不可能是电磁通讯)、F22到导弹群的激光制导这3条串联的通道中的任一个,就打破了美军的现行导弹制导方式。

预警机看到导弹群的模式有多个可能,暂时无法判定,不能冒险。

预警机到F22的激光通讯,由于预警机到F22的距离较远因而这条激光通道的偏转角较小,相对易于实现。

而且其它武器暂时够不到美军预警机,现在打F22机群还都困难。师长机群现在还没到位置。

三条通道中,最弱的一条是F22对导弹的激光制导。导弹的激光接收器在尾部,F22头部的激光通讯器要时刻保持对准导弹的激光接收器,这是最新前沿技术——被动激光制导的难点所在。对激光本身还不能凭借电磁场使之偏转,偏转对准是凭借电-机跟踪瞄准系统实现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为了发展强激光打击低轨卫星武器系统,面临激光器力矩电机响应角速度不能适应的问题。卫星过顶时的角速度最大,力矩电机系统还能勉强适应,到90年代中,卫星小动量变轨技术发展超过了强激光的力矩电机跟瞄系统响应速度,力矩电机过大的回转直径引起的转动惯量过大和机械精度下降、磁滞后、反向纠正脉冲控制的不确定性,使跟瞄误差角过大了,多了几秒误差,激光就抓不住卫星了。上世纪末,美国尝试使用直径、转动惯量和磁路体积都很小的新型电-机传动系统,使电系统误差角被减小到1/100以下,跟瞄精度和响应速度产生质的飞跃。但末端位置检测-计算机负反馈-电机纠正回转数的闭环系统在每次回转调整跟踪瞄准动作的末尾都出现一个以e负正弦指数函数做减幅收敛振荡的尾巴,这个尾部又严重制约了跟瞄响应速度。本世纪初,ZY研究机构的最新技术使跟瞄精度和响应速度都再提高了2个数量级,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火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各种雷达天线、飞机和导弹的翼、舵精确控制的同类问题,但是情报表明,美国尝试获得这项技术转让的努力没有成功。

那么,如果美国人把其现有技术水平应用到导弹的激光被动制导上,高速高机动跟瞄就是其薄弱环节,只要设法让导弹或飞机二者之一急遽变向,激光制导就很可能因跟瞄脱节而被切断。

我军的J12故意提前打开主动雷达,在电磁压制的同时,就把辐射源暴露给美军,让美国人轻松地找到目标座标,不过它找到的是电磁虚拟座标的目标。

决策产生了,虽然有3分冒险,但这是唯一破解之法,必须一试。

235

美军的双机联网预警机。

看到中国人发出的有指向电磁压制功率达到战区空域信号密度每秒2000万个标准矩形脉冲当量,军官们都暗暗吃惊。这个密度相当于一架战机受到近3万部大功率雷达的集中照射,场强达到了电子战有史以来的空前程度。

这个场强可以让空气中的一个线圈点亮一个小灯泡,可以让一副耳机连上一个二极管就能收听调幅检波信号而无需任何调谐器无需任何放大器,幸亏机载和弹载的线路都处在严密的金属屏蔽下得以保存,场强已经接近硬烧伤的边缘。这说明中国人拥有极其强大的机载电磁波发射系统和超大功率的地面雷达站,这是战前情报没有显示的,需要尽快查明。

但是随着AIM250导弹群不受任何影响,依然对准中国机群高速前进,军官们大大释然了。三位一体的被动激光制导模式成功了!导弹群离中国人的前突机群只有60公里了!弹载多模主动导引头马上就可以打开了!下面就看中国人怎么抵挡2对1的交叉导弹攻击吧!军官们一个个心痒难挠起来。

就在这时,军官们看到1500×1200大型液晶显示屏上给出了无法相信的数据:中国机群的位置在2秒钟内向左下方骤然挪移了9600米!

怎么可能!中国人研究出空速16马赫以上的战机了?

即便如此,这么短的加速时间,数百G的加速重力也会把机体内的一切生物压成肉泥!

这-不-可-能!

军官们张大的惊讶的嘴巴还没来得及闭上,导弹群已经向左下方含提前量急遽转向,导弹尾巴转过角度,机载激光通讯器机-电开环跟瞄系统反应了一个过大的偏转角,随即受到负反馈系统的闭环纠正回转,又反偏转过头,来回几次偏转,虽然振幅迅速收敛,但是数十公里的距离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几个厘米,激光接受器与F22制导激光束一瞬间脱离了接触!弹载电脑立即切换到原来的多模合成制导,但是可见光以下频率的电磁波信号都被空前强大的压制电磁波湮灭,导弹收不到制导指令,轨迹不变,向左下方直冲了下去!

几秒钟的慌乱后,预警指挥机里面的人们恢复了镇定。

中国人的瞬间挪移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没有神迹发生。

可能的只是电磁波虚拟合成场座标挪移。虽然不愿相信中国人解决了如此高难度的课题,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必须要相信。

必须在AIM250冲入海面前恢复激光制导。来不及更多思考。

美军F22隐蔽突击机群一齐向左下方调整方向,努力让飞机轴线尽量重新对准导弹的尾部,使存在尾段收敛振荡的跟瞄系统能够再次抓住导弹。

236

空六师巨网枢纽机。

参谋长在预先故意暴露给美国人的J12前锋机群的主动雷达辐射电磁座标的条件下,依靠等效直径近10千米的巨网相控阵天线对电磁场远距相位合成的非凡能力,加上与前锋机群的足够距离,冒险使用刚刚装机尚未完成合成演练程序的电磁场虚拟目标挪移技术,放手一博,一出手就粉碎了美军最新技术的三位一体被动激光制导技术,不仅掩护了我前锋机群的真实位置,而且迫使美军F22隐蔽突击机群急遽转向,将高温尾焰暴露出来,在一瞬间就被我巨网点阵合成相控阵红外成像雷达抓住,超高速计算机在瞬间完成了对40架转向美机的锁定,

机会转瞬既逝,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参谋长的命令暴喝出口:

“1团机群导弹攻击!”

红外线超脱地悬浮在一片混乱的电磁频谱之上,80发R79导弹依靠红外成像导引,疾风骤雨般地扑向美军F22隐蔽突击机群。

237

R79导弹一发出,一团的J12机群就重新暴露了位置。

美军预警机知道左下方的中国机群是虚拟成像的假座标,但是真的在哪里?

雷达按照中国前锋机群原方位、原速度下的最大出现概率区间搜索,但是在接近硬烧伤场强的电磁压制下,全频谱的雷达搜索异常艰难,计算机不能给出可以确定的辨析结果。

要打破中国人的虚拟成像的电磁假座标,除非再有一架预警机飞临中国机群可能存在空域的上空,与双机联网预警机进行搜索波束接近正交的交叉联网搜索,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没有预警机来得及飞到那里,即使飞到那里也会被中国人击落。同步卫星太远。低轨卫星太快,经过的有效时间太短。

F22机群已经重新抓住导弹群并使之改平。但是真目标在哪里?

就在这时,苦苦搜索的红外雷达发现中国真机群最大出现概率空域的边缘有一群红外亮点一闪即逝。这就够了。

预警机计算机立即给出中国机群的瞬时真实位置,

F22机群立即发出指令让AIM250导弹群打开弹载红外成像主动雷达搜索,导弹群红外雷达的搜索信息立即传回:

40架中国J12战机赫然重新出现在显示屏上。

AIM250导弹群距中国机群只有不到10公里距离,正在飞速向上仰攻J12战机,

同时—中国人发射了80发R79导弹,已经逼进F22机群不到30公里的近处,以接近9马赫的相对速度,泰山压顶般地向F22隐蔽突击机群扑来!

238

无锡。东南军区空军指挥部。

上海东空战的战况即时标示在战区敌我态势图上,主显示屏周围,16个分显示屏分别同步显示各个重点局部的信息。

空六师战场上,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中美之间的首次大规模空战已经无法避免。双方的首批导弹都已经进入刺刀见红的距离。

虽然美军的导弹群有领先20公里的距离优势,但是这个战术优势已经不是战局的关键。美军的三大优势—飞机隐身、导弹射程远、信息战技术领先—都已经被我军打破。空六师阻击机群的战斗到达了决定胜负的分水岭。

空军第二集团军的6个师1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