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看到胜利有望。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再招募十万人马,使队伍达到二十万人。”
“有理。”杨玄纵赞成,“大政方针对路,但是再这样分兵作战难以奏效,眼下应全力以赴先把卫玄吃掉,解除了后顾之忧,再集中全部兵力攻占洛阳。”
“早当如此,”韩世号亦支持;“只留万把人佯攻洛阳,用八九万人马围歼卫玄,定获全胜。”
“大家既有此意,何不今夜劫营。”来渊顺着众人的意见引深,“卫玄一万余人马,我方九万大军,四面合围劫营,出其不意,彻底全歼。”
杨玄感听得高兴:“好主意,来将军计高一筹,今夜就请你带队偷营。”
“我?”来渊略作犹疑,“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还是杨兄亲自临阵指挥为宜。小弟节制全军,恐力不从心。愿留守尚书省,以确保大本营无虞。”
杨玄感觉得来渊所言合乎情理:“也好,就依来将军。”
杨玄纵偷眼看看来渊,若有所思。来护儿五万水军,兼程向洛阳挺进。长子来渊参与反叛,对来护儿无异于当头一棒。如今他必须有最佳表现,甚至是手刃来渊,方能消杨广之气,或许能保住全族性命。他恨不能一步飞到洛阳,便催促全军马不停蹄赶路,直到二更天方准宿营。帅帐扎下他正要安歇,忽报洛阳有人求见。
来护儿传令将来人带入帅帐,审视片刻,觉得似曾相识:“你姓甚名谁?受何人指派?深夜求见本帅所为何事?本帅为何好像见过你?”
来人递上一封信札:“大帅看过便知端的。”
来护儿疑惑地拆开封套,乍一看信,便有几分惊讶,待看罢全文,未免半信半疑,原来送信人乃来渊的亲随:“这信上所说当真?”
“大帅,信不过别人,还信不过您的亲生儿子吗?您会看得出,这是他的亲笔信,决无半点差错。”
来护儿点点头:“若真按信中行事,圣上面前也好说话了。你回去传话,按计而行。”
“大帅千万要及时赶到。”
“放心,相距不过二百余里,我四更出发,明日准时设伏。”
“小人回去复命。”来人匆匆离去。
夜空布满阴霾,大地如同溶浸在墨汁中,没有一丝月光与星光,举目漆黑一片。杨玄感静悄悄离开驻地尚书省,统领九万大军,分三路向卫玄营地包抄。他与杨玄纵自领中军三万,杨万硕领左军三万,韩世号领右军三万,齐头并进,呈分进合击之势,向卫玄大营步步进逼。乱石滩,是杨玄感中路军偷袭卫玄大营的必经之路。山谷间,乱石纵横,夜色中犹如一头头巨大的怪兽,蹲伏在地伺机出击。杨玄纵与杨玄感并马而行,见此险恶地势,便有几分担心:“兄长,敌人若在此埋伏一支人马,我军就难免九死一生。”
“怎么可能?”杨玄感付之一笑,“敌人又不会神机妙算,我想卫玄此刻定还蒙在鼓中。”
山腰处突然火光一闪,一个火堆随即点燃。火光就是命令,顿时,四外箭雨如飞,伴以震人心魄的呐喊:“杨玄感,你中计了!今夜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杨玄纵急忙告知杨玄感:“快,下令撤退。”杨玄感当即传令鸣金,锣声哐哐响起,叛军争相后退,不断有人中箭倒下,队伍极度混乱。杨玄纵见状高呼:“镇静,不要慌。”一箭飞来,正中他心窝,杨玄纵身子一晃,就要栽落马下。
杨玄感手疾眼快抱住他:“二弟,二弟,你怎么样?”杨玄纵已是气如游丝,用尽最后力气:“兄长,有奸细,来渊……”双眼一闭,两手垂下,已是气绝。
杨玄感痛断肝肠:“二弟,二弟!为兄誓要给你报仇。”
山坡上,火光中,现出来护儿的身影:“杨玄感,你的末日到了,还不下马受缚!”
杨玄感忍住悲痛,忍住泪水,并不意气用事,平静地传下军令,吩咐诸位将领:“节制队伍,全速后撤。”
夜色如漆,来护儿不敢贸然追击。这样,杨玄感只损失千余人马,便迅速撤离了乱石滩。但,杨玄纵为流矢夺去生命,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
韩世号、杨万硕获悉中路失利,也都及时领兵退回,三军合兵一处,杨万硕为二哥身亡无限伤感,就要杀回去为兄报仇。杨玄感好说歹说,勉强把他拦住。
韩世号情绪消沉,有些悲观:“来护儿大军到得如此之快,料想宇文述也会随后抵达,我们怕是没戏唱了。”
杨玄感依然镇定自信:“我军偶然失手,损失兵力不过千把人,无关大局。且返回尚书省略作休整,天明后再作决策。”
叛军三路并行,三更时分,已接近驻地。令杨玄感疑惑的是,在一串灯笼的照耀下,那面迎风招展的“杨”字大旗不见了,代之竟是一面“隋”字大旗在夜空中飘扬。
韩世号大吃一惊:“怎么!大本营失守了?”
杨玄感的脑袋登时“嗡”的一声,眼前一黑,险些栽下马来。
杨万硕业已慌神:“大哥,你不要紧吧?”
杨玄感苦笑一下:“不妨事。”
“大哥,你看!”杨万硕又惊叫起来。
尚书省城楼上,“隋”字大旗下,昂然挺立着顶盔贯甲的樊子盖。
韩世号高声发问:“姓樊的,莫非是来渊向你归降?”
“他还没那么乖巧,是本帅出奇兵乘虚而入。想那叛贼来渊,十有八九已死于乱军之中。”樊子盖用手一指,“杨玄感,如今你已是穷途末路,奉劝你及早俯首受缚,以免无辜生灵涂炭。”
杨玄感报以冷笑:“樊子盖,胜败兵家之常,你侥幸得手,未必明日不败。来日方长,后会有期。”他领兵调头便走。
韩世号此时也已六神无主:“杨兄,大本营已失,我们去何处安身?”
杨万硕更是垂头丧气:“接连失利,官军重兵源源而来,看来我们是难逃厄运了。”
“你等莫要如此灰心,试想,刚起兵时,我军人马不过五千,如今将士仍有九万之众。不过小遇挫折,焉知我们不能最后获胜?”杨玄感堪为帅才,即时做出了应变决策:“洛阳易守难攻,而且官兵的援军继至,我军当避实就虚,如今且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一可饱食将士,二可赈济灾民。三秦既定,霸业可成。待到兵强马壮,再出潼关图洛都,二位以为如何?”
作为统兵将领,韩世号当然具有一定的军事常识,他听后从心中折服:“高见!是一步好棋,完全可以出乎敌人意料之外。”杨万硕心乱如麻:“你们说行,我就跟着,上刀山下油锅都在所不惧。只是,是否让队伍休息一下?”
“不!”杨玄感断然拒绝,“趁此夜幕掩护,尽快离开这危险区域,待到天明,我军跳出合击圈已不知去向,让官军一场空欢喜。”
叛军迂回前进,疲劳、困倦同时袭来,但全都咬牙坚持。因为杨玄感已交待明白,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不尽快脱离战场,就有被官军包围全歼的可能。为了鼓舞士气,杨玄感与杨万硕身先士卒,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韩世号则殿后掩护。
“不好!前方发现敌人。”杨万硕突然惊叫起来。
杨玄感勒住坐骑,他已看见前面有一支队伍。夜色沉沉,也看不清有多少人马。他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在马上继续观察。
“杨大人,杨大人,是我,我是来渊。”来渊边叫边乘马奔驰过来,到了近前,可见他全身满是血迹,臀部有伤,衣冠不整,可见是刚刚经过激战厮杀。
“你!”杨万硕怀有敌意地打量,“你还活着?”
“苍天保佑,总算保住了一条命。”来渊不住地叹息,“想起来,那樊子盖重兵偷袭,尚书省失守,真如做了一场恶梦。”杨玄感冷眼旁观,不时冷笑。
“杨大人,偷营劫寨是否得手?”来渊关切地问。
“你就别再做戏了,你这个内奸!我要为二弟玄纵报仇!”杨玄感拔出剑来,凌空劈下。血光中,来渊扑倒在地。
第三十七章 血溅弘农宫
洛阳城外,今夜灯火格外辉煌。那串串红灯,映照出星罗棋布的营帐的影子,景色蔚为壮观。穹庐形的天子宝帐内,在芳草地上又铺苫了猩红的毛毡。锦帘罗幔,牙床玉案,虽说是在行军旅途中,仍然不失皇家的富贵。萧娘娘与梦秋,指挥着宫娥太监把一切刚刚布置停当,杨广就已阔步走入。
宇文述紧跟在杨广身后,边走边在规劝:“万岁,京都近在咫尺,还是请驾回宫安歇。 ”
“朕已说过,不擒斩杨玄感誓不回京。”杨广语气中透出责备之意,“你不要在朕身边絮絮叨叨,有本事提杨玄感人头来见。”
宇文述不好再劝,唯唯而退。作为亲信重臣,他深知杨广性急,但没料到竟急到这般程度。他这二十万马军刚到半日,尚未及投入战斗,杨广竟然也随后接踵而至。按龙车行进速度推算,杨广在途中每日最多休息几个时辰,简直就是昼夜兼程了。这可以看出,杨广对于杨玄感的反叛是何等深恶痛绝。看来,若不尽快消灭叛军,生擒或斩杀扬玄感,杨广定将龙颜大怒。宇文述越想越急,决定连夜就去调动兵马。
萧娘娘看看杨广:“万岁好生休息,妾妃明早再来问安。”她又看一眼侍立的梦秋,眼神中半是幽怨半是悲戚。
“梓童走好。”杨广显然已决定留梦秋伴寝,他对萧娘娘的自知之明颇为赞赏。
梦秋倒也礼数周到:“万岁,让妾妃送娘娘一程。”
“好,速去速回。”杨广对梦秋的做法也甚为满意。
萧娘娘在前,梦秋在后,二人默默无言,无数太监宫女跟随,皇家威仪自不必说。但萧娘娘心中是无限的惆怅与失落,算来已有月余未近龙体了,性欲的冲动,常常煎熬折磨得她彻夜难眠。她干涸的心田,多么渴求雨露的滋润哪!
帐门外传来了争吵声,其中女人的尖细声音,在宁静的深夜,格外清晰入耳。萧娘娘、梦秋都觉奇怪,二人对看一眼,不约而同加快脚步,要去看个究竟。
对面,宇文述引一女子快步走来,见她二人赶紧止步。宇文述躬身施礼:“二位娘娘,请看她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