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还有更为邪乎的。

我怎么能不理解这些老同志们的心情呢?不管是分析得入情入理,还是牵强附会;不平也好,圆场也好,我能体察出这里的战友情谊,以及我父亲身上特有的人格魅力。有时他们也会问到我,问我听说些什么,我的父亲又是怎么想的。我不是个喜欢探究别人内心秘密的人,尤其是那些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即使无意间触及到,都会有意地避开。但现在我不能回避,我必须进入他的世界,了解和解剖他整个人生的心路历程。因为他并不完全是属于我的,他也属于那些曾经追随过他,爱戴过他的人,属于海军的。

凡是在领导岗位上,特别是当过一把手的同志,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事问题了。许多重要的人事安排,并不是简单地看功劳和能力的,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人脉关系,以及各个方面平衡的需要。这也许会是个令人尴尬的话题,或许会触及内心深处埋藏的隐痛,谁知道呢?我不想去伤害别人,何况是我的父亲。我需要机会。

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在翻看过去的老照片,父亲的心情特别好,讲起过去的事情滔滔不绝。

“那是什么时候照的?”我指着他授旗时的照片故意问到。

“是在草鞋峡,那时我们已经搞到150多艘舰船了,我们要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个名字。”是口误吗?他那神情使人联想到,大概他认为那都是他的孩子。

“你真了不起!你在海军干得挺棒的。好多老同志说,你调走挺可惜的。”

“我也认为自己在海军的工作是努力的,也是有成绩的。当时什么也没有,只带了13个人。”

好,开场是顺利的,我单刀直入:“那为什么把你从海军调出去?”

片刻的沉默……

话说到这里,我必须说下去:“解放前夕,中央军委决定三野组建海军,四野组建空军,同为上将,但后来刘亚楼当了空军司令,而你连个副司令都没有当上。从后来评定军衔看,海军副司令王宏坤也是上将,副政委刘道生是中将,而你只是华东军区海军,相当于后来的东海舰队的司令,比人家整个低了一级。你在海军的工作是有建树的,现在的东海舰队一直是海军的佼佼者,这与你当年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但你却被调离了海军。这究竟是为什么?你没有感到这不公平吗?”

“是什么人对这些有这样大的兴趣?”父亲反问。

轮到我尴尬了。

“应该说,我回答过。记得吗?还在你们很小的时候,我要你们去读陈老总的一首诗,把它抄在本子上。”

“是《手莫伸》这首吧,当然记得。”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父亲朗朗上口地念道:“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不是怕被别人捉到才不敢伸手,而是有这个觉悟。为什么?”他边念边解释:“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自巍峨?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

“一个革命者,时时都要想到这四条。我们参加革命队伍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不是为了自己做官。当初我确实不想去海军,不是因为别的,只是自己知识有限,怕搞不好,对不起人民的托付。局面打开后,上面对华东海军怎么说,对我个人怎么安排,确实有过许多议论,但我不去听。组织上认为其他同志更合适,那就其他同志干。关系到个人的工作、职务问题,是组织上考虑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对我们个人来说,不用说提,就是想,都是错误的!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离开海军,我的心情是坦然的。干我熟悉的陆军,有什么不好,何况陆军也要向合成军发展,自己有了在海军工作的经验,正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来。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一官半职。这种事,在我历史上有过多次。”

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表白。面对功名,面对纷乱错综的官场,质朴、坦然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我继续发问,您指的是作为一个个体,固然不错,但从组织的角度,又应该怎样考虑呢?我不认为这些道理能完全说服我。

“当然,不能说一点想法没有。军委海军是后我们成立的,我曾建议把华东海军的干部充实到海军领导机关中去,因为他们毕竟有了些经验。但没有被采纳。对这件事,我的确是有看法的。因事设人,讲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但这些问题,提了,听不听那就是组织上的事了。作为个人,它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待下面的干部应该怎么使用,怎么安排。作为上级,我常面对部下,和他们谈话,安排他们的工作,这时,我总会联想起自己的这段经历。”

我想起小时候,家里炊事员的屋子里贴了张年画,是《三国演义》里的各种人物,骑赤兔马的关羽、环眼虬髯的张飞、银盔白甲的赵云,各个栩栩如生。炊事员说,你喜欢,就拿去吧。我把画贴在自己的屋里,从那以后,常为三国里谁的本事最高和我哥争论不休。不像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那个时代的人,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只有在吃饭时,父亲偶尔会参加我们的争论。哥哥说赵云最厉害,我说关羽最厉害,赵云有长坂坡救阿斗,关羽有诛文丑、斩颜良。妈妈插话说,论武艺,吕布可以说最厉害,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嘛!是啊,关羽和吕布斗了50个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去助战,又斗了30个回合,还是不分胜负,最后刘备上去,吕布才败下阵来,可见刘关张三个才顶一个吕布;曹操手下六员猛将,许褚、典韦都和关羽、张飞打平手,可他们六个人才打败吕布。我说,吕布算个什么东西,最他妈坏了!“你这个小子说得对!”父亲开始介入了。他说读三国,看人看三条,忠和义,再加上武功。吕布武艺高强,但不足取,因为他不忠不义。相比之下,关羽武功之上又有忠义二字,所以他就被尊为神武大将军。

那就是关羽最厉害了?我说。

“不!义分大义和小义,讲小义而忘大义,个人感情、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的人,不足取。孙权要与之联姻,关羽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一句话,感情用事嘛,破坏了统一战线,忘掉了背负的责任,丢掉了荆州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导致了国家的失败。封了五虎上将,他不服气,比功劳、争地位。结果还是诸葛亮聪明,送他了顶高帽子,说他胡子长得漂亮,他听了沾沾自喜。这种人,有什么出息?我看不上。”

那你喜欢谁?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后来重返杭州,是30年后了。眼前的西子湖,波光粼粼,宛如画中,既亲切又陌生。

晋谒岳王庙时,看见父亲为岳王庙门楣上的题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曾问过父亲,这两句写在门楣上合适吗?父亲嗫嚅道:“就算是给我自己的吧。”

父亲喜欢唱《满江红》。他总是一边唱,一边有力地拍击着桌子:“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声调劈裂而低沉。

他的记事簿上有这样的话,“觐见岳飞墓:壮志年华,承母训,精忠报国。”50年前,母亲把他送出家门。但她和岳飞的母亲不一样,没有在自己儿子身上刺字。她只是说,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别在外面向人家要饭,丢人!

他真的会“老死杭州”吗?

第四章 最后的战争

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台湾问题再度凸起。

8月15日至20日,人民解放军在台湾以北90海里处举行导弹实射演练。

1996年3月,台湾“总统直选”在即,人民解放军于3月8日至25日再次向台湾海峡进行导弹实射演练、海军实弹实兵演习和三军联合演习。

3月10日、11日,美国两支航母特混舰队驶入台湾附近的国际水域。

台湾海峡风云激荡,第五次台海危机由此生成。

那时,我已离开军队。但我在总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们希望听取我的见解。这使我在激烈的为生存拼搏之余,将目光移向台湾海峡。

我的注意力落到一江山岛上。

1 迷雾中的一江山岛

在互联网上点击台海危机,总会蹦出一江山岛这个名词。它是浙江台州海面上的一个小岛,第一次台海危机就是围绕着它展开的。

1954年至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在浙江以东海域发起了以强攻一江山岛为中心的大陈列岛战役,它的胜利开创了我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先河,也划定了半个世纪来台海双方对峙的格局。值得骄傲的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正是我的父亲。

早在1955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这场战争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里了。我翻看父亲从浙东前线带回的书,其中一本扉页上有“蒋中正”的题字:“苦兵之苦,乐兵之乐”。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人民公敌的字。字体好工整啊!但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问父亲。父亲说,孙中山讲过“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明白吗?喔!原来这里的第一个“苦”字和第一个“乐”字是作动词用的,将士同甘共苦。父亲还带回一把很漂亮的匕首,妈妈说可以用来切西瓜。刀把是牛角做的,镶嵌着青天白日的军徽。这当然不好,砸掉它,结果刀把也给砸掉了一半,可惜了;还有两个像鸭蛋大小的手榴弹,真棒!比我军用的木柄手榴弹要小巧漂亮。我问父亲,我们干吗不用?他说,投不远。后来我参了军,在步兵连,才真正体会到,那玩意是不如木柄手榴弹好投,但它适用于山地防御,无怪一江山的守敌使用它,拉着了引信往山下滚就是了。这两个卸掉了引信和装药的铁鸭蛋,作为摆设放在父亲的写字台上,倒也别有情趣。

啊!当这些依稀弥散着硝烟气味的战利品摆在一个孩子面前时,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幼小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