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的家世背景都不详,估计也不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但日后都是刘备成就霸业的重要班底。
简雍姑且不论,关羽和张飞的本事倒不是小说家忽悠出来的。这两个人在还没有成名之前,就已经受到当时大人物们的肯定——万人敌。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的成功并不是没有来由的,至少在运气一节占了很大便宜。谁会想到在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一插旗,竟会招来当世名将,且一招就是俩,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就在关、张、简三人加入不久,经常于涿郡贩马的中山国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对刘备又是“见而异之”,于是就主动出钱赞助帮会活动。
当然,“见而异之”这种事在汉末时期多如牛毛、司空见惯,久了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在边地贩马的商人,本来就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碰到一个新兴的年轻人帮派,出点钱疏通一下关系,也是很正常的,说不定这伙年轻人能够出人头地呢!这与吕不韦赞助嬴政类似。
就这样,有打手又有赞助商的支持,“玄德会”逐渐壮大起来,有事就替人出头摆平,没事就吃喝玩乐,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不过,刘备并不是个单纯的人,他不打算一辈子只是当个小混混,即便是当,也要当混混中的霸主。
这还要拜他小时候说过的那句“名言”所赐(姑且相信历史记载为真实)。
相信自从小刘备说出那句惊世骇俗的话之后,族中长辈一方面担惊受怕,另一方面却又关起门来用这句话教育激励族中子弟:看看人家刘备,家庭条件那么差,志向却是当总统,再看看你们……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的那句话,在当时一定是涿郡刘氏一族内广为流传的励志名言,刘备本人也会时常听到。即便他自己也清楚那只不过是句戏言,但听得多了,听得久了,也就信以为真,再加上他那不太靠谱的血统,刘备觉得自己必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当然,硬要说他当时的志向就是当皇帝,那也是扯淡。不过,立志成为匡扶汉室的一代名臣,甚至是一方霸主,却是极有可能的。
于是二十来岁的刘备开始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我该怎么运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创造未来呢?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机会来了。
初战告捷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
这是东汉帝国崩溃的第一个引爆点。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符水治病等道术为号召,十余年间吸引信徒达数十万之众。
应该说,张角这个人不但有野心,而且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事先有组织、有预谋地将各地信徒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置渠帅一名负责指挥,同时由高级使徒马元义潜入洛阳,组织首都信众。马元义甚至渗透进皇宫,取得了皇帝身旁宦官的合作。
万事俱备,张角于是定下革命行动计划,所有信众均以黄巾为帜,行动时间为中平元年三月初六,行动代号:甲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广、计划最详细、组织最严密的起义行动。如果严格按照计划实行的话,马元义应该可以在第一时间率兵闯入禁宫,宰掉那位不作为的皇帝,切断汉帝国的中枢神经,其余各地黄巾军将同时起事,攻占各大城市要塞,阻截官军联络。相信用不了多久,庞大的汉帝国就会彻底瓦解,天下从此易主姓张。
不过,再严密的计划,如果出现叛徒,也一样玩完。
这个叛徒的名字叫唐周,他在行动日之前一个月向洛阳中央告密。政府马上下令逮捕了马元义,并车裂处死,同时大规模搜捕洛阳皇宫内外的太平道信徒,处死千余人,并下令通缉反贼张角。
张角被逼无奈,只得仓促间下令起事,一时间,数十万黄巾党徒在全国各地揭竿起义,袭击公署、攻杀官员,十三州中有八州陷入乱事,结果是京师震动。
一向不作为的汉灵帝这回也知道事态严重了,他一方面下令调动军队捍卫首都,同时派出朝廷中几位最能打仗的将领,如卢植、朱儁、皇甫嵩,负责围剿冀州与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刘备所在的涿郡,算是黄巾军乱事较少的地区,不过当他听到郡政府要派兵前往南方协助平乱时,他马上便意识到,扭转命运的机会到了。
他立刻回去向“玄德会”的弟兄们发表了一通如“大丈夫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之类的演说,然后便拉着一票弟兄往政府投军。
当地的父母官见这群原本令人头痛的孩子愿意挺身而出,很是欣慰,也着实嘉勉了一番,便将他们纳入校尉邹靖的编制之下。
没几日,这群未来的英雄们,便踏上了他们的第一次征途。
结果,他们赢了。
不是笔者在偷懒,因为史书上压根儿就没有记载刘备和黄巾军初次作战的具体过程,甚至连他在哪里作战都没有记录,当然也不会有关羽、张飞斩程远志、邓茂的情节。
不过,根据之后的发展来看,刘备很可能去了东面的青州,最后征战于青州与冀州交界处的平原国。
虽然是初次上阵,但或许之前坊间打架斗殴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给了刘备和他的弟兄们很好的战斗基础,使他们在战场上颇立了些功劳,也开始打出了一些名号。
张角在黄巾起义之后不久就病逝了,这对于广大信徒们是个沉重打击,也因此,最初声势浩大的“乱事”仅历经九个月,就被汉政府给弭平。
战事之后,刘备便留在青州境内等待封赏。不过,或许是汉政府还在忙着处理其他地方的乱事(当时巴郡有张修,西凉有边章、韩遂,河北还有一票新冒出的黑山贼),封赏的诰令一直没下来,刘备这一等就是两年。
就在他等得有点不耐烦的时候,他老家涿郡一带却爆发了新的乱事。
英雄难当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张纯、张举之乱爆发。
张纯和张举都属于退休的政府高级公务员,素来与乌桓族(也叫乌丸)来往密切,其中张纯因不满汉政府不让他统率乌桓骑兵前往西凉平乱,索性自己造反(这叫什么逻辑)。他说服张举与几名乌桓首领共同兴兵,张举称天子,他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聚众十余万,以辽西郡的肥如为大本营,兵势席卷幽、冀、青等州。
当时汉政府正被西凉的乱事闹得焦头烂额,抽不出多余的人手,于是便将幽州乱事交给中郎将孟益、骑督尉公孙瓒处理,同时下诏给东方各州郡,要求派兵前往幽州协助平乱。青州官方自然也收到了朝廷的指令,由一名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从事”带兵前往。
此时刘备在青州平原国一带已小有名气,一个名叫刘子平的平原人便向那位从事大人推荐刘备。刘备大概之前打黄巾军打得很爽,又想到可以回老家省亲,便毫不犹豫加入了青州部队,朝幽州进发。
这里小提一下,那位平原刘子平先生,列位可以稍作留意,或许不是很重要,但可能很有趣。
经历过之前黄巾之乱的胜利后,估计此时刘备也有点飘飘然了,什么张纯、张举之流全没放在眼里,最多也就是“小一号的黄巾军”,谅他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来。
很显然,他这是打错了算盘。
张纯、张举都曾经是两千石的政府高官,作战与行政经验极其丰富,与之前的张角相比,同样都是姓张的,层次上不知要高出多少。而乌桓骑兵更是悍勇无匹,那些举着锄头、粪叉子造反的农民军与之相比,简直望尘莫及。
刘备所属的青州部队刚一进入幽州,便在野外遭遇敌军,交战的结果是青州部队大败,那位领军的从事还没来得及报出自己的名号,便光荣殉国了,留下孱弱的士兵任乌桓铁骑蹂躏。
书归正传。就在青州军即将全军覆没时,受伤的刘备做出了一件以他日后的“英雄身份”来说,实在不怎么光彩的事——装死。
列位不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飞:“喂!大哥,你在干吗?”
刘备睁开一只眼:“嘘……快趴下,跟我一起做。”
张飞:“大哥……”
看起来的确不像个英雄,不过笔者倒认为,不管是英雄还是狗雄,能够活下来才是硬道理,刘备还未出道就深明此理,说明他在政治上已经趋于成熟。这也使得他有别于那些死要面子,拿生命当儿戏,注定只能成为炮灰,一根筋似的将领。这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靠着装死逃过一劫,这也在他的“逃跑史”上记下了第一笔,从此以后,他还有很多机会施展这项特殊本领。刘备,继续努力。
大战过后,刘备领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退回青州,此时朝廷对他征讨黄巾军的奖励刚好下来,刘备于是获得了生涯中第一个正式官职——安喜县尉。
安喜县位于中山国境内,大概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一带,比涿郡稍南,但估计相距不会太远。
所谓县尉,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儿,主管一县的治安、征讨盗贼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兼县警备区司令,这对于只有二十六岁的刘备来说,应该算是个不错的职务了。
他手底下的弟兄们想来也是相当兴奋,簇拥着大哥来到安喜县衙报到,领了官印,换上正式的袍服,正儿八经地干起了官差,惩奸除盗,力保一方太平。
然而,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刘备和他的一票兄弟保国为民的热忱,很快就被浇上了一盆凉水。
有关督邮
话说东汉末年民乱频生,东汉政权每平定一场动乱,便会衍生出一票像刘备这样等着邀功领赏的人,大量封官许愿的结果是,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发不出工资。没办法,东汉政府做出了一件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大家都不会开心的事情:裁员。
当时刘备上任还不到一年,这一天正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突然有个弟兄心急火燎地跑进来,说是县内传舍来了一个大官。刘备忙问是谁,那位仁兄搔了搔脑袋,说:“好像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