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冷血-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拣了些干柴草,点燃了一堆篝火。

她孤独地在篝火旁守候了一夜。

在最痛苦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对着夜空打枪,一直打光了最后一粒子弹……

尚武强没回来。

第二天,她几乎是绝望地上了路。

这是她生命历程上最阴暗的一天。这一天,她只喝了点溪水。随着尚武强的失踪,她生命的一部分也悄悄失踪了……。

入夜,她在半山腰发现了一座茅草棚。屋门半开着,里面睡满了人。她呆呆地扶着柴门站了一会儿,向里面看了看,见屋子里有两个女的,屋子当中还有空隙,才小心地走了进去。睡倒在地上。

太乏,太累了,她倒下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尚武强在和那个英国盟军少尉格拉斯敦决斗。一人握着一支手枪,格拉斯敦手里的枪先响了,她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向尚武强的子弹,她捂着胸脯倒在地上。尚武强感动地亲吻她,拥抱她。她就这样在尚武强的亲吻和拥抱中和尚武强溶成了一体……

醒来时,天已大亮,格拉斯敦和尚武强都不见了。她身边只有那睡在一起的两个姐妹和许多陌生的弟兄。他们还没醒,茅屋里静悄悄的,从树木枝叶缝隙中透进来的阳光映照着这个小小的茅屋,也映照着一些弟兄们的脸孔。

她在刺眼的阳光中仔细瞧了瞧身边的两个女人,想辨认一下她们的面孔,看看她们是哪个部门的,五军的女同志不多,她大都认识的。

一看,却把她吓坏了,身边的两个女同志已经死了,身体都僵硬了,面孔被折磨得变了形,她根本认不出是谁。

她叫了起来:

“醒醒,都醒醒!这……这两个女同志死……死掉了!”

弟兄们都不动,仿佛死亡对他们来说已变得自然而合理了。

她只好去推他们,想把他们推醒。

不曾想,她推一个是僵硬的,再推一个,还是僵硬的。一股被她忽略了的从死尸身上发出的异味刺激了她,她这才意识到:这一茅屋人全已倒毙在这里,永远睡过去了。

她吓傻了,失声尖叫着逃出了茅屋。

死亡之路又冷冰冰地在她面前铺开了,她只得凭着求生的本能,一步步向前挪。挪到一个山路的岔道时,她看到了一个栽在那里的木牌,上面画着一个墨黑的箭头,箭头下写着几个同样墨黑的大字:

“由此前进!”

她由那墨黑的箭头,墨黑的大字,想到了死亡,她想:也许箭头前方十英里、二十英里或三十英里的某一个沟凹,某一片草丛,会成为她人生的目的地。

脑海中突然涌出了一个她想阻拦而又阻拦不住的念头——

尚武强会不会意识到了生存的艰难,而有意抛下了她?

“不!不!不会!决不会!”

她疯狂地大叫着,企图用这声音强压住盘旋在脑海中的那个带问号的念头。

恍惚过了三天或者四天,齐志钧走错了路。他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小路,走进了山凹凹里的一个小村落。村落里只住了十几户人家,怪冷寂的,既看不到炊烟、人影,也听不到鸡鸭的呜叫。他以为这里的人也都逃进深山里了,便将错就错,放心大胆地在一间间茅屋前张望。看清屋里没人。就闯进去搜罗一番,希望能找到一些吃食。

系在腰间的米袋差不多又瘪了,充其量还有两茶缸米,而根据路标指示的路线,从这里到达驻有英国盟军的新平洋还有一百五十多英里,他一天就是走十五英里,也还得走十几天。听说从中国本土起飞的飞机。已开始在新平洋一带为五军空投食品,希望就在前面。可他要把希望变成现实,还需要进行一次对生命热量的充分补给。他至少得有能维持十天路程的食物,否则。希望光环下笼罩的只能是死亡。

另外,他对新平洋也还存有一定的戒心和疑虑,新平洋的英国盟军能有多少补给品?他们自己不也因为缅甸的全面陷落而陷人困境了么?空投的食品会有多少能落到投放点?靠几架载重量很小的飞机,能保障万余人饥饿的肚皮么?更何况这里又是亚热带雨林气候,天一不好,飞机就不能飞了。退一万步讲。就是空投顺利,就是盟军还有食品补给,也会被先头部队的人们吃光的。他毕竟是走在队伍后头。

走在队伍后头,没有开路的风险,却有饥饿的威胁,命运像阳光一样,对人们总是公平的。

他还得靠自己。

他摸过了一座座茅屋,走过了一个个柴门,却连一个苞谷,一颗米粒也没找到。显然先头部队已无数次骚扰过他们,他们害怕了。把所有吃食都带走了,或者藏起来了。从一间间茅屋里的景况来看,这个小村落里的人也很穷,几乎和没开化的原始人没什么两样。他理解他们,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这么做。

已经想离开这个村落时,他在村头小溪边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女人的身影。那女人见了他很害怕,慌慌张张提着装满水的瓦罐向溪下一间茅屋狂奔。

他眼睛一亮,冲着她的背影喊:

“喂,大姐,大姐!”

他不知道她是不是能听懂他的话,他还是喊:

“大姐!大姐!这里还有人么?”

那女人更慌了,手上的瓦罐向地上一摔,跑得更快。

他注意到,她是赤裸着脚板的。

他跟着她,跑到了那座茅屋前,透过柴门的缝隙,看到那个女人正哆哆嗦嗦偎依着一个躺在草堆里的老人;两只恐惧而警惕的眼睛盯着他看。她看他时,嘴里还喃喃说着什么,显然是说给身边那个老人听的。

那个女人很年轻,也很美,看上去最多只有十八九岁,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像中国的云南姑娘。

“你……你走!”

她竟然会说中国话——尽管听起来有些生硬。

他高兴了,趴在柴门上说:

“别怕!别怕!我们是中国军人!我们不会伤害你的!你看,只有我一个人!”

姑娘放心了,呢呢喃喃又用土语和老人说了些什么。老人也用土语回答了两句什么,姑娘站了起来,小心地试探着走到门口,把柴门拉开了。

他进来了。

“坐,坐吧!”

那姑娘指了指门边的一个油亮发黑的木墩。

他在木墩上坐下,打量起面前这座茅屋来,茅屋四周的木板墙上钉着、挂着许多兽皮,屋里除了一堆干草,一张破床和一个土灶,几乎一无所有。那老人显然是躲在干草中的,所以,他方才搜寻吃食时,才没发现他。

老人在剧烈地喘息,喘息声中夹杂着子弹呼啸似的痰鸣。

他干咳了一声,问:

“村里人呢?都上哪去了?”

老人艰难地说:

“进……进山了!都被你们吓得进山了!你……你们抢……抢我们的粮食,吭吭!只……只有我这不……吭吭!不中用的东西,留……留在了这……这里!”

他明白了,又问姑娘:

“你是陪他的吗?他是你爷爷?哦,听得懂么?爷爷就是祖父。是你父亲的阿爸!”

姑娘点了点头,还微微笑了笑,细碎的牙齿向外一闪,挺好看的。

气氛变得友好一些了。

他也笑了笑:

“你长得真漂亮,叫什么名字?”

姑娘道:

“叫缘谷!”

“你怎么会说中国话,是中国人么?”

缘谷说: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是中国人,我爷爷说的,是么,爷爷!是你说的吧?”

她有点撒娇般地推了推老人。

“我们的先人是诸葛亮。”

缘谷很自豪。

“哦!真的?真有意思!那你们咋跑到缅甸的深山里来了?”

他觉着缘谷在和他讲童话。

缘谷很认真地说着她的童话,还埋怨哩!

“亏你还是中国人,你不知道诸葛亮征过南蛮么?诸葛亮征南蛮时,把我们像撒谷种一样撒到深山里来了,后来,一代一代又一代。我们就变成了掸族人,回不了中国了!”

“那你们一定也认得中国字了?”

缘谷摇摇头。

“为什么不认识?你们先人诸葛亮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他征南蛮能不把中国汉字带来?”

他逗她。

缘谷果然上当了。更认真地说:

“诸葛亮征南蛮时。把中国字写到了许多大牛皮上,背着牛皮走呀、走呀,后来也像你们一样,没有东西吃了。就把牛皮和中国字一起煮熟了,吃到了肚里。后来……后来,我们能说些中国话,不会写中国字。中国字都被我们吃掉了,哪还掏得出来呀!”

他笑了,笑得真开心。进山之后的一个多月来,只有这一刻他是最快活的;只有这一刻,他才感到生命是那么充实,那么有意义。

笑过之后,他马上又想起了面前严酷的现实:他的生命还被饥饿威胁着,他在这里不是为了和一个叫缘谷的女孩子开玩笑,而是要找到可以人腹的食物。

他收敛了笑容,有些拘束地问:

“缘谷,你们……你们这里还能找……找到一些粮食吗?我……我不抢,我不会抢你们的,我用东西和你们换!”

话刚一说完,马上又后悔了。他用什么东西和人家换食物?一身军装又脏又破,他只有一支护身的手枪,而手枪是不能用来交换的……突然想起了子弹,他还发八九发子弹呢!他可以用子弹来换食物。

他把五发子弹掏了出来:

“我用这些子弹和你们换!”

缘谷摇了摇头:

“这种子弹,我们用不着,打猎也用不着。再说。我……我们真的没有粮食了!粮食被你们的人抢过一次。后来,村里的人带着剩下的粮食进山了。真的。我不骗你,我看得出,你是个好人!‘,

他失望极了,把子弹重新塞回口袋里。

“那……那你们祖孙二人吃什么?”

“山里的人——我阿爸他们,每隔一两天。给我们送些吃的来!”

缘谷犹疑了一下,俯在老人耳边和老人说了几句什么,才转身从草堆里掏出了一个小瓦罐,里面装着几只已有些变味的煮苞谷。

缘谷取出两个苞谷,迟疑了一下,又取出一个,双手捧着,递到他面前。

“给!这是我阿爸昨夜送来的,你吃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