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它们的快慢而安排在不同港口出发。不过,所有船只都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这些军舰明明满
载着人员,装备和弹药,船舷却还是露着吃水线。天快黑时分,庞大的船队先后驶入马六甲海峡。
晚11点整,“桂林”号“旅大”级驱逐舰抖动了一下,把桔红色的火焰吐出去,射程三十公里的双
管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弹丸在空中划开一条赤色弹道,落在苏门达腊岛的西北角上。它舰身横侧,两座炮
塔交替射击。炮弹出口声在海面上隆隆震荡。海军陆战队蛙人部队已潜入岛上的炮兵校正员给出正确的修
正值后,它开始齐射,四门大炮喷烟吐火。“旅大”级驱逐舰“湛江”号和“南宁”号的大炮也加入了合
唱。
装载海军陆战队炮团的火力船的155榴弹炮纷纷开火,它们的炮弹可被蛙人们精确制导。无数钢铁
的弹丸划过海面,纷乱的弹道如同彩色线条交织着,一头接着海上的舰队,另一头接着苏门答腊岛,象夜
间无数亮着大灯的汽车,狂奔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落到岛上,腾起猩红色的火光和烟团。没有多久,烟云
就把着弹区厚厚罩起来,只是偶尔从烟团的缝隙中看到炮弹爆炸的红光,景象蔚为壮观。突然,岛上亮起
大爆炸的强烈闪光,那是打中了守军的弹药库。
小窦他们看不见的是,与此同时,大批弹道导弹已准确命中联军的纵深目标,大批潜伏在印度洋下的
解放军海军潜艇也发射了大批舰对岸巡航导弹攻击苏门答腊岛印度洋沿岸的重要设施。不久他们便听到空
中飞机的引擎声──那是解放军空军的庞大机群。
联军的海岸守军并不示弱,为了显示他们的存在,发射了仅有的几枚RGM─84L“捕鲸叉”岸对
舰反舰导弹,那些203毫米的要塞炮也投入了炮战。离“仰缅”号不远处也升起几个水柱。一发炮弹在
空中爆炸,弹片纷飞,打在钢板上,发出刺耳的哨音。忽然,掩护“仰缅”号的“湛江”号“旅大”级驱
逐舰上发生了大爆炸,惊天动地。它的中部命中一枚RGM─84L“捕鲸叉”导弹,舰桥的一部分像玩
具一样被掀到一百多米的空中。各种钢铁机件、电器元件、人肉碎块、扯烂的海军服被崩到更高的地方,
然后纷纷落下,有的就掉在“仰缅”号的甲板上。小窦扭过脸去,不忍心看。
RGM─84L“捕鲸叉”导弹的重量为800公斤,长度为5.3米,直径34厘米,由雷达导航,
射程为250公里。用于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制导部整合了惯性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其寻标头具有
优异的目标辨识力,除了识别海浪、杂波,还能识别海岸地形、礁石、房屋建筑物的影响,把早期型A型
和B型的海上舰对舰攻击能力,提高到可以袭击港湾舰只的水平。战斗部为高能穿甲爆破型,可穿入舰内
爆破坏目标。
广播喇叭里响起营长的山东口音:“陆战队登艇。”
小窦命令他个连队官兵翻过搭在船舷上绳网,下到步兵登陆艇上。在漆黑中大家默不作声,以班为单
位,依次攀下。下船前,小窦最后看了一眼那艘负伤的军舰。几艘护卫舰围着它,有的喷水灭火,有的张
罗救人。“旅大”级驱逐舰严重倾斜,大火和浓烟从裂口冒出来,黑压压浓烟在跳动的火苗映照下,活像
张牙舞爪的怪兽。
不知不觉间他也上了气垫登陆艇。
各种冲锋艇、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和少数气垫船在护卫舰、猎潜舰和扫雷艇引导下,驶向预定的海滩。
离海滩还有三海里远,岛上亮起了红光,守军的残存炮火砍入了船队完美的队形,船队略显混乱了。很快
守军的火力点被我军蛙人们引导远程火力一一消灭。不久坦克登陆艇陆续吊下来一辆辆两栖坦克,绞盘吱
吱响,水花四溅,入水以后的两栖坦克开动引擎,排好阵列,然后向海滩冲去。海滩的低堤附近响起了一
连串的爆炸声,那是海军陆战队的水下爆破工兵部队在排除普通潜水区的水下障碍和水底发射式水雷。
两栖登陆作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海岸的浅水区,按照美国海军的划分标准它又细分为水深61米到
12米的普通浅水区、水深12米到3米的甚浅水区、水深3米到海水高潮线的拍岸浪区和海水低潮线到
内陆30米的海滩区。
在现代的两栖登陆作战中,登陆部队在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行动是最迟缓和最艰难的,此时最容易
遭到敌方岸上坚固工事中火力的袭击,如果再加上水中的雷阵,在上下夹击之下,登陆的成功几乎是不可
能的。因此,若想取得两栖登陆的成功,必须首先消灭浅水区,特别是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水雷障碍。
如果说在较深的普通浅水区进行反水雷作业时,普通的小型反水雷舰艇还可以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在
较浅的甚浅水区用水面舰艇进行传统的扫雷或猎雷方式的反水雷作业,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拍岸浪区,则
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第二次大战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两栖登陆作战中,普遍采用的是用潜艇秘密运送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
破队,用水下爆破的办法来消灭登陆地区的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水雷和水下障碍物,但这种方式,排除
水雷的速度很慢,而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侦察手段的进步,潜水员水下爆破的行动容易暴露给敌
方,而造成潜水爆破员的大量伤亡。在一些突击登陆中,也曾采用航空兵和舰炮对即将登陆的海滩进行轰
炸和炮击,以减少由于水雷或障碍物造成的登陆员的伤亡。上述的两种方法是早期爆炸排雷技术的体现,
其效果并不理想。
为解决上次登陆中遇到的水雷问题,这次行动投入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武器开发中心刚刚开发研制出的
两种爆炸排雷装备。一是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它应用了新型的“发射后不管”引信的改进型直列装药的爆
炸排雷装备,作为浅区扫雷的优选装备。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包括一条挂有140个分立炸弹、长125米
的爆炸线,弹间被约1米长的辫状尼龙线隔开,装在专用的钢制发射箱内,并与整套发射架整合在一起,
而火箭发动机则连在发射架上,形成布放系统。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可用发射箱预置距离,而内部引信的延
时可保证在直列炸药下沉到海底之后,即超过预定延时,自动起爆。
二是网式分布爆炸装置,由60米DangerCode;60米的爆破网组成。网是从一个玻璃钢或铝制的容器内向外布
放,而布放的动力是两枚牵引火箭,火箭以25度角从平台上发射,在网的角边处用降落伞,使其最大限
度地张开。它使用与浅水突击排雷系统相类似的“发射后不管”的引信,网一触到海底,立即爆炸。
小窦乘坐的那艘气垫登陆艇携带着9套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和2套网式分布爆破装置。甲板上的排雷员
在3米至1米的水深范围时,首先并列发射的直列炸药,开辟出一条50米宽的通道,使气垫登陆艇迅速
开到1米水深的区域,然后再发射的网式炸药,在1到0米水深的区域开辟出50米宽的通道直到岸边。
没有了水雷威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小窦带领他的连队涉水爬上了海滩,跨过一道没有完工的壕沟,
官兵们纷纷撕开武器上的防水塑料薄膜。联军显然没料到解放军在这一带登陆,少数印尼的海防部队已被
陆战队的两栖坦克部队赶跑了,小窦的连队在天亮时没费什么事就占领了一个离海滩5公里左右的村镇,
截断了两条公路的交叉点。
与此同时,先上岸的两栖坦克部队也截断了连接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和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的铁路和
公路。中午时分,海军陆战队的陆战一师和二师已全部登陆,并把彼此的登陆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沿海
岸三十公里长,纵深八到十五公里的滩头阵地。登陆指挥官两栖军军长燕汉魂也在滩头建起了指挥所。薛
皓简建议他首先要巩固好核心阵地,多建几个临时码头,等天黑后,再虚张声势向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
也是印尼第四大城市的棉兰发动夜袭。
联军在苏门答腊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美第18空降军军长米歇尔中将得知中国军队在棉兰以西五十多公
里处登陆大感意外。印度人说中国在安达曼海上的船队表面上是满载,但他们的潜艇近距离观察却发现可
能是空船。空中侦察和第609信息战中队对中国军队前线后勤计算中心的破译都证实中国的主攻将在苏
门答腊廖内省,廖内群岛可为中国军队提供理想的踏板。驻在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的第3机步师师长已向
米歇尔请示是否驰援,他决定先向守棉兰第18空降军直属的第2轻型装甲骑兵团了解状况。第2轻型装
甲骑兵团团长乐观地报告当面的中国军队力量不大并缺乏重装备,不足为虑。米歇尔提醒那个团长只需配
合印尼的驻军坚守,不要落入中国军队的圈套,接着他命令第3机步师全师戒备,严守海岸。米歇尔把他
的目光投向他老部队──驻守在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第10山地师,不由担心中国军队万一切断它与主
力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立刻命令第10山地师出动夹击中国军队。
霍华德中校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有两千八百小时驾驶F─22的飞行经验,但他从没有过象今天
这样紧张。他是几个月前从美国驻欧空军德国基地撤到澳大利亚,几天前转场来到苏门答腊的巨港的,在
这儿,他可开了眼,看到了机场被导弹攻击的现场情景。一座座地下机库连续被击中,仿佛是在近处瞄准
好射击一样。现在,他正带领僚机担负巡逻和保护预警飞机的任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