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不够数,明天还得出去抓。赵庆平壮了壮胆子问旁边的警察:“要抓多少个才够?”
“得四十七个。”
赵庆平忐忑不安,问:“去哪儿劳工?”
“不知道,不是下井就是伐木。”警察顺着他的思路回答。赵庆平知道劳工是怎么回事,王寡妇煎饼铺里劈柴的王金锁一个月前就当了劳工,据说是去了黑龙江。赵庆平叹了口气,劳工就劳工吧,并祈祷别离家太远,他想。
从南沟抓来的劳工共七个人,都被锁进了警察署的禁闭室。禁闭室里没有火炉,冷得像是冰窖,墙上地上都是冰坨子,劳工们冻得直哆嗦,紧紧靠在一起,连彼此的呼气都是那样的温暖,连连跺脚搓脸,不时起身蹦跳,折腾了整整一夜没法合眼。天亮时,赵庆平看见屋角墙壁挂满了白霜,厚厚的冰花雪绒上面寒意嗖嗖。隔壁是警署办公室,甘署长在给县上打电话,好像电话不大好用,甘署长扯着大嗓门喊,这边的劳工们听的清清楚楚:“啥?你说啥?……是不够数,啥?先取保,嗯嗯,好的好的,这就放。”
搁下话筒,甘暄忿忿地骂:“操!骑猫撵驴——白跑一趟,瞎他妈的忙了一晚上。”
“那可咋整是好?”手下人请示署长。
“人没凑齐,上头不让送,先取保放他们回去。”
“过完年还得去抓?”有人低着嗓音问。
“你咋这么啰嗦?”甘暄不耐烦:“老驴上磨道——听吆喝,你他妈的懂不懂规矩?”
“懂懂,署长,别、别生气。”
甘署长的火气很大,好像是给说给隔壁的一群人听:“都过个消停年再说吧。”
雪继续下,白天显得很漫长。赵庆平眼看着同伴一个个被保走了,人越少屋子越冷,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透过禁闭室的门缝,甘署长他们出出进进,警室的犄角旮旯堆放些年货,米面、野鸡、粉条之类的,都是警察们不辞辛苦倒腾来的,在物资日益匮乏的年关,只有四面出击的警察才能享用好吃好喝。警察署上上下下忙年,没人搭理禁闭室里两眼发蓝的家伙,况且警察向来都只管逮人不管吃饭,赵庆平饿得前胸贴后腔。经再三哀求,才勉强送来一壶开水,开水温热了泥碗,双手捂上去很受用,喝进肚子里更是暖意融融。赵庆平一气喝了三大碗,寒意暂时被驱散了,但是新的麻烦来了,他感觉尿多尿频,隔一阵就得喊警察。警署院子东南角是茅楼,茅坑上铺着木头板子,上面冻结着冰溜子,有跌倒之虞,但他急不可待地站上去,掏出家伙放水,尿液哗哗哗浇到茅坑里,转瞬冰柱上就白雾缭绕。他低头看着,伴随着电击样的快感,不由自主地打寒噤,牙齿格格格地打颤。赵庆平发现尿尿这玩意儿是有习惯性的,徘徊在冰冷难耐的禁闭室里,无法控制尿意,想尿尿的念头不断折磨他,他忍无可忍地叫警察开门。接二连三之后,警察愠怒:“就你他妈的事多!”抡起皮鞋猛踢他的屁股:“再不老实,把你吊起来,哼!”警察的愤怒终于制止了尿感,其实他已经无水可放了,一滴滴都漏到裤裆里,冷飕飕的很快有了麻木的感觉。
天全黑了,赵成永和南沟的屯长来了。屯长叫李阳卜,必须由他出面画押作保,二十块钱的保金是赵成永交的。看见了三叔,赵庆平眼泪刷地流下来,赵成永则面无表情,拉了拉他的袖管说:“走吧,咱回家。”办理取保手续时,赵庆平看见下午踢他的警察正伏案写案卷,肩上披着大衣头也不抬。正要出门,警察用手指节扣击着桌面,吩咐:“赵庆平,过完年你自己来报到。”
山本任直不同于普通的日本人,既是煤炭采掘专家又是中国通,讲一口流利的“满语”,熟谙满洲人的生活习性,如果不是装束上的差异,你绝对不会认出他是日本人的。与多数日本人不同,山本是不蓄胡须的,没有所谓的“鼻涕胡”。他注重仪表,常照镜子,顾影自怜地抚弄头发。作为安城炭矿的日方负责人,他时刻关注煤炭的产量,虽然他表面上一如既往地轻松愉快。安城炭矿株式会社的董事长可不是工作狂,他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到研习书法上了。山本是惬意的,他不用像毛利县长那样殚精竭虑,也不用像军人那样去讨伐撕杀,不必像宪兵队那样抓人杀人,更没有必要像教员那样去吃粉笔末,更不必像商人那样为蝇头小利奔波。他心里有谱,技术上的问题有日本技师,安全上问题有宪兵队,矿上的生产更不足为虑,利用好大小把头就可以了。
山本并不总是吟诗做画,他对西方的企业管理多有涉猎。董事长职位足够自我膨胀,何况他历来自负,不大认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他曾在会议上讲:什么叫科学管理?有效就是科学管理;如何才能有效?强制才能有效。在山本看来,人性是自私的,没有谁天生就愿意劳动,尤其是“满洲人”。懒惰是人的天性,只要有可能,劳工准定要逃避。山本一再强调,对于“满洲人”和中国人,必须靠强迫、控制来指挥,没有严厉的惩罚,就无法提高煤矿的产量。山本对霍桑等人实验推崇有加,他也认为照明度和产量无关,也就是说劳工的效率与待遇无关。作为安城炭矿的总裁,山本董事长要求细化作业分工,每个环节都要有标准,标准工具、标准动作、标准的流程和标准产量,简而言之,劳工就是采煤设备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出发,劳工的损失如同机械损耗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山本承认劳动力是资源,是“原材料”和“消耗品”,但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劳工的价值远远低于工器具。
第三十二章(3)
中国人常说“师夷之计以制夷”,山本觉得可笑,“以满制满”才更有道理。战争旷日持久,“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不断追加计划,下达给安城矿的任务年产原煤200万吨。山本迫不及待地要扩大生产规模,根据测算需新开矿井三处,劳工总数不能低于二万五千人。这样一来,招募和管理苦力就成了头等大事,仅由百十来号日本人去做显然力不从心。山本任直深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中国古话,在利益面前没几个“满洲人”不就范的,把头的名声好是不好,但是为何还有人趋之若鹜呢?钞票的干活!!战争需要原煤,山本需要鹰犬,层层
任用把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选好了把头就等于控制了矿山,山本对此深信不移。
山本任直特别喜欢凭窗远眺,手扶在窗台上悠闲地眺望着,他感觉有种很空白很深邃的味道。新建成的办公楼很气派地矗立在北山腰上,灰色的墙基大理石的台阶,耸阁飞檐为深绿色的琉璃瓦罩顶,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站在三层楼的办公室里,山本清晰地望见了十里开外的县城。由于县城在南边,阴天时远眺的效果最好,能看见疙瘩山上的庙宇,能看见小城上空混沌的炊烟。按照山本的吩咐,去年秋天新楼落成时,庭院里栽植了许多丁香和柏树,虽然春寒料峭,但是山本任直已经想象到柏树新枝丁香盛开的情形了。他闭上眼睛使劲地吸着鼻子,他仿佛处身于丁香花丛里,青白色的淡紫色的丁香如云似雾啊。即将来临的春天给了山本莫名的兴奋,他展开笔墨想写点儿什么,墨研磨好了,他却踌躇起来,他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于是放下了狼毫,在屋子里踱步,脚下的皮鞋笃笃笃满腹心事的响动。山本对自己的笔墨还是颇为自得的,尤好临摹宋代米芾的字迹,想到这儿他抬头看看了墙上,墙上的墨迹是前不久写的,山本很得意于总有人来讨要墨宝,前天安城县长闫连壁还特意请求了一副楹联。而现在,白净的墙面上除了地图以外,只剩下了乃木希典大将的两首诗了,其中一首是:
山川草木转荒凉,
十里腥风新战场。
征骑不前人不语,
金州城外立斜阳。
每每沉吟这两首诗时,山本的眼睛总要湿润,正是前陆军元帅乃木和海军元帅东乡的战功才鼓励了山本,从早稻田大学一毕业就来了满洲,风里雨里一晃有二十几年了。今天可不是端详解文说字的日子,山本在等待一个人,天津方纪公司老板方化章。天津“茂川商行”是日军在华北的情报机关,直接隶属于日本陆军总部。不知怎的,方化章挂上了日本特务永田秀雄,按照主子的授意,方化章网罗地痞大闹英法租界,纵火焚烧劝业场、太古码头等地,很快取得了茂川组织的信任。经永田秀雄等人介绍,方化章取得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总裁亲笔特许,在天津成立“方记”公司。满洲炭矿已通知安城炭矿,由方记公司代为招募劳工。鉴于近来招募工作的困难,满洲炭矿从各采矿所抽调了人员,强化了机构,在华北等地分设了八个“劳务事务所”,方化章是总负责人。方化章的阔绰让山本感到吃惊,一身雪白的西装,黑色的领结,手中一柄礼棍,戴副银丝边眼睛,身材微胖,唇上胡须修饰得整整齐齐。方化章很东洋化地鞠躬致意时,山本留意到他的头型也是日式的,从中间分开,明明亮亮地上过发蜡。
山本格外礼遇方化章,特意吩咐部署安排茶道,宾主相洽甚欢。与方记的合作已铁定无疑,谈判显得支流末节,双方只是在细节上推敲推敲。安城炭矿的劳工不断减员,大量补充劳工已是当务之急。安城炭矿提供了一份报告,报告采用了大量的测试数据,详尽比较了山东、河北、热河、安东以及本地的劳工素质,综合各方面因素,结论是山东劳工的素质最好:除了稍显笨拙迟钝外,一般体质良好、性格忍耐、持续性强、不厌粗食、出勤率高,总之日本人研判的细致入微。据此,山本任直希望尽量招募山东籍的农民矿工。双方达成协议:方记公司负责在关内招募劳工,安城炭矿按每名劳工五十元的标准支付募集费,运送劳工的火车皮乃至进入满洲的手续由“茂川”办理,方记公司全过程提供劳务。双方还商定,方记公司在安城炭矿设立的分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