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美国海军部采纳了尼米兹的建议,并且立即着手征兆快速商船。

只是,随后的惨烈战斗证明,“辅助航母”根本无法取代舰队航母,甚至不可能协助舰队航母作战。

主要就是,“辅助航母”的速度太慢了,而且航空作战效率非常低下。

以航空作战效率为准,一艘载机三十架的“辅助航母”最多只相当于一艘载机九十架的舰队航母的百分之二十。

此外,“辅助航母”较低的适航性能,也限制了其作战使用。

最后,美国海军大批量建造的“辅助航母”根本没有用在主战场上,而是演变成了专门保护船队的“护航航母”,以及在各个战区之间运送作战飞机的“飞机运输舰”,并没有成为尼米兹想像中的决定性战舰。

在尼米兹的发展规划中,有一点很不显眼,却极为重要。

这就是,潜艇在海军中的价值。

虽然尼米兹是潜艇部队出身,其在海军中的第一份服役记录就在潜艇上,但是尼米兹并不迷信潜艇。

有趣的是,在晋升为将领之前,尼米兹一直是忠实的潜艇支持者。

主要是,当时美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是日本,而日本是典型的岛国,与英国一样,非常容易遭到封锁,而潜艇正是最有效的封锁武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艇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证明,无限制潜艇战对岛国具有决定性的战略威胁,甚至能够直接让一个岛屿国家崩溃。

只是,在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的头号假想敌之后,潜艇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不是岛国,而是美国这样的大陆国家,而且拥有的自然资源丝毫不比美国少。也就是说,中国根本不需要海运,本土出产的资源就足以维持战争消耗,因此海上封锁对中国根本没有威胁,或者说没有致命的威胁,美国海军不可能通过封锁的方式来扼杀中国。

当然,潜艇除了执行破交任务,还有别的用途,比如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建议发展续航力在两万海里以上,能够从美国本土、或者珍珠港出发,前往西太平洋、甚至是南洋地区执行一个月以上的巡逻任务的远洋潜艇,而且必须是足够大的潜艇。

不可否认,尼米兹规划的美国海军发展战略中有不少的问题,但是总体方向上并没有大的错误,而且在航母、潜艇等关键性作战舰艇的用途上,尼米兹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而这份规划在整个大战期间,都是美国海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海军也基本上沿着尼米兹指定的方向在前进。

只是,将规划变成现实,需要的是时间。

在中国已经正式向美国宣战,而且即将出兵攻打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缺少的就是时间。

对美国海军来说,前进的道路极为艰辛。

要想击败中国海军,美国海军必须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一次次战术性胜利,逐步改变中美海军的实力对比。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必须打得积极主动,而不是躲在港口里等中国海军找上门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进攻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进攻

与日本海军相比,美国海军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请牢记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海军已经在西太平洋上证明,以往那种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已经不适合现代海战,舰队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而中国海军在航空作战上不但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用事实证明,中国海军拥有世界一流的实力。但是这并没对美国海军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开赴战场的时候,美国海军上下都坚信,他们将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他们才是太平洋的霸主,并且能够轻易击败中国海军。

这种自信,源自于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富足的社会劳动力。

显然,这正是日本海军缺乏的东西。

中美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离开了珍珠港,进入广袤的太平洋。

在没有具体的作战方案之前,太平洋舰队并没远行,而是留在夏威夷群岛,主要让舰载航空兵进行训练。

可惜的是,留给太平洋舰队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

七月十四日,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同时从硫黄岛与台湾岛出发,前者运载着一个陆战师的兵力,目的地是马里亚纳群岛,而后者有两个陆战师,目的地是菲律宾的吕宋岛,进攻行动将在三天后开始。

这一天,中国空军首次轰炸了关岛。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也是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更是美军重点守卫、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岛屿。

从某种意义上讲,拿下关岛就等于拿下了整个马里亚纳群岛。

中国海军的进攻战术非常简单:直取关岛,再出兵扫荡周围岛屿。

七月十六日,赶到马里亚纳群岛的西太平洋舰队参加了轰炸关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当天晚上出动由两艘战列舰与六艘巡洋舰组成的炮击编队,对关岛进行了长达六个小时的高强度炮击。

七月十七日,天亮的时候,关岛上的美军基地已经彻底瘫痪了。

上午八点,在海军航空兵、炮火支援战舰与空军轰炸机的掩护与支援下,第一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向关岛发起冲击。

登陆开始后不到四个小时,陆战队就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且开始向内陆推进。

可以说,整个登陆行动进行得极为顺利,美军的抵抗极为微弱,甚至没有在海滩上阻击上岸的陆战队。

天黑的时候,陆战队已经包围了阿拉普港。

七月十八日清晨,残余的三千多名美军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关岛驻军司令托马斯…杨向中国陆战队交出了佩刀。

从整个作战经过来看,攻打关岛是一场教科书式的登陆作战行动。

事实上,其难度甚至不如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往年举行的大规模演习行动。

美军放弃抵抗,也是极为明智的选择,因为关岛驻军中,大部分是文职人员与基地维持人员,作战人员不到三分之一,加上兵力本来就不多,所以根本不可能与多达一个师的登陆部队抗衡。

相对而言,登陆吕宋岛的作战行动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在吕宋岛上,中国陆战队遇到的最大的敌人不是负隅顽抗的美军,而且守卫吕宋岛的美军也没有负隅顽抗,而是一些自然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崎岖的地形与糟糕的交通,对上岸后的陆战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登陆吕宋岛的作战行动在七月十九日打响。

当天,陆战队就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且把纵深扩大到了五公里左右,确保能够在美军的夜间反击中守住海滩。可惜的是,美军根本没有在夜间发动反击,甚至没有对上岸的陆战队进行像样的炮击。

因为一次投入了两个陆战师,后面还有四个陆军师即将到达,所以登陆部队没有全力往内陆推进,而是首先拓展了滩头阵地,搭建了供大型船只临时停靠的简易码头,甚至还在海滩上开辟出了一座野战机场。

直到七月二十三日,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陆战队才开始向内陆推进。

这下,问题也出来了。

吕宋岛上有不少的港口,但是只有一座港口具有战略价值,即苏比克湾军港。中国军队要想在吕宋岛上站稳脚跟,并且击败岛上的美军,就得夺取这座港口,不然后继部队与作战物资都无法送上岸。

问题是,登陆前,陆战队与陆军都高估了美军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登陆地点在苏比克湾北面大约八十公里处,登陆部队在上岸后,要沿着简陋的公路推进差不多一百五十公里。

问题就在这里。

这些公路都是土质的简易公路,只要到了暴雨季节车辆就无法通行,而七月已经是菲律宾的雨季了。

这一百五十公里的路途,中国海军陆战队花了五天才走完。

七月二十八日,陆战队的先头部队才抵达苏比克湾附近。

利用这五天,美军已经加强了苏比克湾的防御部署,甚至把分散在其他地点的部队全都集中了过来。

当时,苏比克湾附近至少有二十万美军。

可以说,如果这支美军的状态稍微好一点,恐怕中国海军陆战队就会栽个大跟头,作战行动也会受到耽搁。

问题是,菲律宾的美军根本不在状态。

当时,别说普通官兵,即便是麦克阿瑟都认为,美军肯定守不住菲律宾,最多只能推迟中国占领菲律宾的时间。在战后公布的一份美军菲律宾防御作战的文件中就提到,麦克阿瑟在七月二十日就向罗斯福发出建议,尽快把部署在菲律宾的美军撤往澳大利亚,而不是留在菲律宾等死。

美军状态不佳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还是缺乏物资与合适的武器装备。

当时,菲律宾美军总共只有十二辆坦克,而且都是轻型坦克,其中只有九辆还能正常开动,且有一辆的火炮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美军只有八辆能用的坦克,而中国海军陆战队一个坦克连就有八辆坦克,而且是中型坦克。此外,美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时刻都在遭受着轰炸。

早在七月二十一日,美国海军的菲律宾舰队就撤走了。

舰队率先撤走,对美军的士气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要知道,菲律宾与美国本土隔着整个太平洋,而且是孤悬在西太平洋上的岛屿国家,没有舰队,菲律宾的美军将寸步难行。

当然,这也让很多美军官兵认为,他们已经被抛弃了,菲律宾已经被抛弃了。

结果就是,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聚集在苏比克湾里的二十万美军根本没有发起反击。

当时,甚至有一部分美军官兵主动向中国海军陆战队投降。

只是,绝大部分美军官兵仍然在荣誉、或者说最后一线希望的趋势之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七月三十日,第二陆战师与第四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到达。

通过美军战俘掌握了苏比克湾里的情况后,陆战队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向苏比克湾发起了进攻。

最初两天,美军打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