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防空战斗机就得分散活动,也就无法在敌机突击方向上集中全部力量。只有在雷达的引导下,防空战斗机才能准确知道敌机的来袭方向。

也正说如此,中国海军才为轻巡洋舰配备了雷达。

如果不是驱逐舰的吨位太小,而且没有安装雷达的多余空间,恐怕中国海军还会为驱逐舰安装雷达。

也正是有了足够多的战舰配备了雷达,所以中国舰队才能采用攻势防空战术。

按照顾祝同的判断,美军舰队会全力以赴的发动第二次攻击,而且肯定会派遣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

这样一来,攻势防空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要知道,在防空作战的时候,拦截敌机的距离越远,拦截效果就越好,舰队受到的威胁就越低。

实战早就证明,单独进入的轰炸机与攻击机,很难对战舰构成威胁。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能同时拦截某个方向上来袭的两批机群,在近距离防空中则能同时拦截四架敌机,而且击落概率不会低于百分之八十,得到防空战斗机协助,拦截效率还能提高不少。

后起飞的二十架“海鹰”就是护航战斗机。

只是,顾祝同给这批战斗机的领队飞行员下了一道命令,即在飞往美军舰队途中与美军机群遭遇的话,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拦截作战,即首先攻击美军的轰炸机与攻击机,然后才是为友机护航。

虽然顾祝同有理由相信,在全力以赴的发起第二

ō攻击的情况下,美军舰队不会剩下多少防空战斗机,但是他更加相信,保住自己的实力,才是击败美军的关键,因为西南太平洋舰队还能再发动一次攻击。

因为在第一

ō攻击中,美军机群的损失极为惨重,当时统计到的数据,至少有七十架美军战机被击落,还有近二十架被击伤,所以美军舰队在发动第二

ō攻击之后,肯定没有能力发动第三

ō攻击。

即便有第三

ō攻击,规模也不会大到哪里去,而且肯定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西南太平洋舰队有足够的时间加强舰队防空。

显然,只要顶住了美军的第二

ō攻击,胜利就肯定属于西南太平洋舰队。

战斗机全部起飞后,轮到俯冲轰炸机。

当时,五艘航母上乱成一团,主要就是并非所有战机都已在飞行甲板上待命,还有很多战机在机库里面做起飞准备。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秦始皇”级是标准的直通甲板航母,两座升降机位于舰首与舰尾。正常情况下,舰尾的升降机负责把战机送上飞行甲板,舰首的升降机则负责把战机送进机库。关键是,这两部升降机都在飞行甲板的中线上。也就是说,在战机起降的时候,升降机不能工作,或者是在升降机工作的时候,战机不能起降。

当时,航母上的勤务人员只能安排战机在后部升降机前方起飞。

为此,就得想方设法的降低战机,特别是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的起飞重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战机都应该在后部升降机后方起飞,才有足够的滑行距离,也才能在离开飞行甲板上达到升空速度。

当时,连飞行员都放弃了求生包与自卫武器。

为了减轻起飞重量,勤务人员甚至把自卫武器的弹药都取了下来,把一切多余的装备都拆了下来。

显然,这增大了勤务人员的工作量。

直到八点过十分,第一架俯冲轰炸机才从“秦始皇”号上起飞。

当时,场面非常惊险,战机飞离飞行甲板之后,并没开始爬升,而是下降了好几米,在几乎快要撞到海面上的时候才升了起来。

第一架俯冲轰炸机顺利升空后,后面的战机就好办了。

用了十分钟,俯冲轰炸机才全部升空。

轮到鱼雷攻击机升空的时候,就不能这么办了。道理很简单,不管怎么减重,鱼雷攻击机都不可能在后部升降机前方起飞,必须在后部升降机后方。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一般会有三条横线,分别是三种舰载机的起始滑跑线,只有在这条线的后方开始滑行,战机才能安全升空,而代表鱼雷攻击机的那条黄线在后部升降机后面十二米处,即便减重,也就最多减少几米的滑行距离。

这样一来,就得把所有鱼雷攻击机都送上飞行甲板,才能让其依次升空。

结果就是,第一架鱼雷攻击机在八点半才离开了“秦始皇”号航母。

从接到侦察机的报告到最后一架鱼雷攻击机升空,前后花了一个小时,只是美军的攻击机群并没在这个时候到来。

显然,顾祝同的作战部署,起到了关键作用。

八点半左右,率先出发的四十架“海鹰”就在舰队西北方向大约两百公里处,遭遇了美军机群。

在此之前,已有一艘担任防空警戒任务的轻巡洋舰以全速向西北方向航行。

当时,这艘轻巡洋舰就在防空战斗机后方大约五十公里处,而其提供的信息,为防空战斗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对美军机群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第一百六十章 余热

到防空战斗机拦截不说,美军机群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在第一

ō攻击机群出发之后,斯普鲁恩斯没有转向撤退,而是继续向东南方向,也就是朝着中国舰队所在的方向而去,且航速保持在三十节以上。主要就是,过远的攻击距离严重限制了美军战机的作战能力。战斗也已经证明,美军机群在极限攻击距离上,几乎没有办法跟防空战斗机周旋。

只有缩短攻击距离,才能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效率。

此外,在攻击距离缩短之后,先起飞的战机就能在舰队附近待命,与后起飞的战机组成大编队。

这样一来,护航战斗机就能提供更有效的掩护。

当然,美军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并不知道,中国舰队改用了攻势防空,让防空战斗机前出到两百公里之外拦截来袭敌机。

这下,问题出来了。

遭到拦截的时候,美军机群采用的是大编队,不但每艘航母派出的战机聚在一起,而且四艘航母的机群都相隔不远。

结果就是,所有美军战机都遭到了拦截。

更要命的是,为了留下最基本的防空力量,斯普鲁恩斯只出动了二十架护航战斗机,而前来拦截的防空战斗机多达四十架。

在护航战斗机被冲散之后,轰炸机与攻击机要想单独突破两百公里的防空区,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只是,美军飞行员没有放弃,在被打散之后,依然单独朝中国舰队飞去。

显然,单独发起攻击的轰炸机与攻击机,对舰队的威胁并不大。更何况,还有二十架战斗机在等着它们呢。

在两批战斗机的拦截下,美军机群在九点过十分,才到达西南太平洋舰队上空。

此时,西南太平洋舰队的攻击机群都已飞走。

在美军机群到达之前,五艘航母还各派出了备用的战斗机,加上拦截美军第一

ō攻击机群的防空战斗机,舰队上空总共有近四十架战斗机严阵以待,而分散单独突击的美军战机根本不可能顺利突防。

可以说,美军的这

ō攻击并不成功。

只是,战斗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主要就是,美军机群早就被打散了,分散的战机都是各自在搜寻目标,并没有在同一时间到达。跟我当然,这场战斗根本没有什么悬念。

参与攻击的近七十架美军战机中,只有六架俯冲轰炸机与三架鱼雷攻击机突破了所有防空拦截,投下了炸弹与鱼雷。

只是,这也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一枚炸弹与一条鱼雷击中中国战舰,反而有五架美军战机在投完弹之后,被高射炮击落。

九点四十分左右,美军的攻击行动结束。

此时,美军舰队也遭到了攻击。

率先起飞的四十架“海鹰”在完成了拦截任务之后,并没有参与护航行动,而是按照顾祝同的安排返回了舰队。

也就是说,只有第二批出发的二十架“海鹰”陪同攻击机群飞往美军舰队。

事实上,当时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五百二十公里左右,因此率先起飞的战斗机在拦截了美军机群之后,依然有足够的燃油飞往美军舰队,为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护航,只是没人知道美军舰队在向东南方向航行。

直到九点过,斯普鲁恩斯在接到第二

ō攻击机群的报告后,才知道中国舰队已经组织起了严密的防空网,他也才命令舰队减速。要到九点过十五分,在美军飞行员发现中国舰队已经派出攻击机群之后,斯普鲁恩斯才命令舰队转向,并且全速向西北方向撤退,与中国舰队拉开距离。

问题是,此时率先出发俯冲轰炸机群离美军舰队已经不到一百公里了。

九点二十五分,战斗打响。

率先投入的是护航战斗机,而其面对的是数量基本上相等的防空战斗机。

显然,在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野猫”根本不是“海鹰”的对手。更何况,“海鹰”已经飞行了数百公里,燃油用掉了三分之一,而担任防空任务的“野猫”是在八点半之后才升空的,也就是在第二

ō攻击机群出发之后才离开了航母,油箱几乎是满的,在机动性上更不如“海鹰”。

这场空战也没有什么悬念。

“鸬鹚”机群到达的时候,“野猫”已被“海鹰”打散,残存的美军战机也只能拼命应付紧咬着不放的中国战机。

九点四十分,攻击开始。

与对付第一航母大队时一样,俯冲轰炸机分成了小编队,依次进入。

只是,这次没能等到鱼雷攻击机。

原因也很简单,在俯冲轰炸机发起攻击的时候,鱼雷攻击机群还在两百多公里之外,要半个多小时后才能赶到。

也就是说,俯冲轰炸机单独发起了攻击。

实战早已证明,俯冲轰炸机的威胁更大。不是说炸弹的威力更大,而是俯冲轰炸机更难以拦截。

根据中国海军的统计数据,只要俯冲轰炸机开始俯冲,被击落的概率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有百分之九十的机会投下炸弹。如果采用四机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