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到一九四三年初,英国本土舰队就将拥有九艘快速战列舰。
当然,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到一九四三年初,大战期间设计得最为完美、性能最为均衡的快速战列舰,即在战后被很多人认为是“超级战列巡洋舰”的“依阿华”级就将陆续服役,其首舰“依阿华”号肯定能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建成。
可以说,“依阿华”才是各国海军理想中的快速战列舰。
在火力上,“依阿华”级比“南达科他”级并无显著变化,但是用身管更长的mk7型十六英寸舰炮取代了四十五倍径的mk6型,而且主炮的最大仰角有所提高,最远射程超过了四十公里,在使用重弹时的穿甲能力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使用轻弹时的穿甲能力也提高了接近百分之十。
防护上,“依阿华”级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水平防护,其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超过了两百毫米,超过了所有的战列舰。根据美军测试,“依阿华”级的水平装甲足以抵挡住从八百米高度上投下的五百公斤级航空穿甲弹。侧舷防护上,“依阿华”级的装甲厚度不但不比“南达科他”级厚,还稍微薄了一点,关键部位的总厚度不到三百百三十毫米,但是其采用的外倾设计更加出色,其实际防弹效果相当于垂直安装的四百四十毫米厚的装甲板,且较大的隔舱还提供了额外防护。水下防护上,“依阿华”级也极为重视,不但主装甲带一直延伸到了舰底,而且还有专门的防鱼雷隔舱,其设计标准是能够应付二百五十公斤重的战雷头直接攻击。
速度,更是“依阿华”级的绝对强项。甚至可以说,正是对速度的追求,美国海军才造出了这艘“怪物”级的战舰,而且也正是如此,在战后才有很多人认为,“依阿华”级根本不是战列舰,而是“超级战列巡洋舰”。
在试航的时候,“依阿华”号跑出了三十三点七五节的最高速度!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速度与推进功率不成正比,而是三次方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想提高速度,推进功率就得成倍的增长。像“依阿华”级这类的大型战舰,在航速超过三十节之后,每提高一节,推进功率就要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把航速由三十节提高到三十三节,推进功率需要提高将近一倍!
也正是如此,“依阿华”级才在四万八千多吨的标准排水量、五万七千多吨的满载排水量的庞大舰体上,只安装了与“南达科他”级相当的主炮火力,如果把速度降低到“南达科他”级的水准,仅动力系统节省下来的排水量,就足够多安装一座三联装十六英寸主炮炮塔了。
要知道,“依阿华”级的标准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多了百分之三十!
当然,多出的排水量,不仅仅用在动力系统上,也用来装载更多的燃油,其最大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两万海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在不加油的情况下,“依阿华”级也能绕着地球跑大半圈了。
当然,如此惊人的续航力,与美国海军所处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依阿华”级在建造过程中,最大的变动就是在续航力上,即在海军提出要求之后,工程师只能想方设法的增加“依阿华”级的载油量。也正是如此,“依阿华”级的满载排水量比标准排水量高出了一万一千吨,而“南达科他”级的这两项数据相差不到七千吨,即便是续航力同样惊人的“北卡罗来纳”级,也只有七千吨左右。“依阿华”级上多出来的四千吨,几乎全部用来装载燃油。
美军提出如此高的续航力要求,主要就是担心在失去太平洋上的所有海军基地之后,舰队必须从大西洋上的海军基地出发,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在与中国舰队作战之后再返回大西洋。
这样看的话,两万海里的续航力也不算太过分。
当然,不管怎么说,“依阿华”级是一种足够强大,而且超过了所有对手的战列舰。如果能够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那么在一九四三年,皇家海军将拥有足以击败公海舰队的绝对优势。
问题是,“依阿华”级根本不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初正式服役。
显然,就算拖到一九四三年,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也没有那么明显。
第三百章 舰队出发
第三百章
舰队出发
虽然不能做出假设,但是到一九四三年初,英国皇家海军最多维持局面,不可能扩大对公海舰队的优势
当然,英国皇家海军也拖不起。
前面提到过,到一九四三年初,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确认红俄即将战败,并且启动了攻打英国的作战行动,那么就算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前去挑衅,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也有可能按兵不动,甚至会把公海舰队撤回到波罗的海,让本土舰队失去攻击目标,从而让英国皇家海军丧失扭转战局的机会。
只有在一九四二年底,英国皇家海军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当然,这个机会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创造的,而是美国为其创造的。
这就是,在一九四二年的圣诞节讲话中,罗斯福明确提到,美国将尽一切力量为布尔什维克俄国提供战略援助,帮助布尔什维克俄国渡过难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将考虑直接出兵俄国。
罗斯福的讲话,等于捅了马蜂窝。
要知道,就在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波茨坦皇宫举办宴会,款待了德军的所有高级将领与政府高级官员。在宴会上,威廉二世直言不讳的提出,希望帝国陆军总参谋部能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送来好消息。高兴之余,威廉二世还表示,他已经很久没有去过莫斯科了,很想去克里姆林宫里住上一个晚上。受到德皇热情款待,还收到了德皇亲自颁发的勋章,德军将领自然是大言不惭,纷纷表示将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攻占莫斯科,然后邀请德皇前去参观克里姆林宫。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报社媒体也十分高调。
可以说,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上下都热切期待着宿敌战败的那一天快点到来。
由此可以想像,罗斯福的圣诞节讲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圣诞节的第一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德皇在得知美国总统表示会出兵援助俄国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这到方便,回来参加皇家宴会的将领都在柏林,没有一个缺席。
虽然在军事会议上,陆军将领都对美国总统的讲话嗤之以鼻,认为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出兵俄国。只是,没有任何一个陆军将领敢保证罗斯福是在说大话。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陆军将领认为美国是否出兵都对德俄战争没有多大影响。反到是,大部分陆军将领都认为,只要美国出兵,德俄战争就会受到影响,就算红俄将不可避免的战败,可是也会多坚持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一年。
显然,这让德皇威廉二世非常不满。
在把那些较为悲观的将领训斥了一番之后,德皇明确提到,不管美国是否出兵,都要确保在一九四三年春季攻占莫斯科、在一九四三年的夏季结束之前击败红俄,结束这场已经导致上百万德军官兵伤亡的战争。
当然,帝国陆军的将领没有含糊,立即做出了承诺,但是也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得想尽办法阻止美国出兵。
这下,难题交到了帝国海军手上。
就算帝国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也对美国没有半点威胁,而且也无法阻止美国出兵红俄。
显然,能够发挥作用的就只有帝国海军了。
当时,雷德尔没有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具体的作战计划,因为他并不相信美国会将其脆弱不堪的陆军派往残酷的大陆战场。更重要的是,当时获得的唯一信息,就是罗斯福在圣诞节前一天发表的公开讲话,根本没有获得其他更可靠的情报,也就无法判断美国会不会真的做出这种蠢事来。
显然,雷德尔希望罗斯福只是说着玩,或者说只是为了鼓舞士气。
可惜的是,雷德尔的希望落空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帝国海军情报机构就获得了消息,美国已经在纽约、费城与波士顿组建了三支大型运输船队,每支船队的规模都在五十艘以上,而且全是万吨级货轮。此外,美国陆军也正在向这三处港口集结,预计总兵力在四十万左右,也就是三十个师,还有大批重型装备也在装船。
罗斯福不是说着玩的!
当天晚上,雷德尔就去觐见了德皇。
不是他主动去的,而是德皇把他叫过去的。
德皇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帝国海军有没有能力阻止这三支船队到达摩尔曼斯克,以及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当时,雷德尔还想敷衍德皇,只是他很快发现,德皇没有跟他开玩笑。
结果就是,雷德尔首先提出来的方案被德皇直接否决了。这就是,雷德尔依然认为潜艇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出动主力舰队。
在德皇的逼迫下,雷德尔不得不承诺,如果有必要,他会出动公海舰队。
当然,雷德尔很快就要兑现这个承诺。
十二月二十七日,在纽约港集结的船队率先出发,编号pq…4231,即在一九四二年第三十一支由美国驶往红俄的运输船队。如果该船队顺利到达了摩尔曼斯克、或者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并且装上红俄出产的资源返回美国,那么编号就将是qp…4231,即一九四二年第三十一支从红俄前往美国的运输船队。
这支船队,主要运载红俄急缺的战略物资,比如成品油、粮食、铝锭、航空发动机与轻武器弹药。根据德军获得的情报,物资总量在四十五万吨到五十万吨之间,相当于当年运送到红俄的物资总量的百分之十。
只是,这还没完。
仅仅一天之后,在波士顿集结的船队也出发了。
这是一支混编船队,除了拥有大约三十艘万吨级货轮之外,还有二十艘运兵船,运载了三十万吨物资与大约十个美国陆军师。当然,运载的物资中,也主要是这十个美军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