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刘伯恩的提议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实力的弱小国家的利益。
如果战后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强食,小国在遭受了侵略与奴役的时候根本没有地方去寻求正义,那么与战前的世界又有什么分别呢,而那些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满怀希望加入同盟国集团的小国,又如何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提了出来,等于承担起了保护弱小国家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德意的领导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反对。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候反对刘伯恩的提议,反对组建国际机构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对赋予弱小国家与强国同等的权力与义务,反对弱小国家拥有独立话语权,就等于把所有弱小国家推入中国的怀抱。
显然,这是德意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甚至可以说,只要德意领导人提出反对意见,刘伯恩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把德意排除在新的国际秩序之外,使之彻底孤立。
德意不反对,大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来组建这个国际机构。
当然,关键是这个国际机构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以及责权范围,还有各个成员国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国际机构对独立国家是否拥有强制约束力。
得简单一些,就是这个国际机构是否有权通过包括军事在内的手段,去制约,或者是打击某个国家。
只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这就是,这个国际机构的基本行事原则,即必须为之制定一部类似于国家宪法的基本规章。
显然,这是一项很考智慧的工作。
所幸的是,在同盟国集团中,并不缺聪明人。
做为国家领导人,各国首脑只需要明确基本立场,而具体的协商与谈判工作,则由专门人员负责。
当然,这些与顾祝同这样的军人没有多大关系。
参会的,不仅仅有各国首脑,还有陪同前来的其他人员,其中就包括了各国军队里的主要将领与统帅。
让顾祝同颇感意外的是,他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然,来找他、或者说是来拜访他的,都是其他国家的军人,主要是海军将领。
大会首日晚上,顾祝同就见到了雷德尔,而且在冯承乾的官邸里设宴款待了雷德尔,以及随行的德军将领。
为了让顾祝同心事方便,冯承乾把他的大元帅官邸都让了出来。
主要就是,顾祝同在北京没有府邸,只有一套算不上大的住房,根本不可能用来宴请其他国家的高级将领。
宴请雷德尔,只是礼节上的,或者说是回请。
别忘了,在柏林的时候,雷德尔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顾祝同等中国军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虽然顾祝同没法安排交际花,在中国军队里根本没有交际花,而且中国的军方情报机构也不大喜欢使用女特工,但是顾祝同可以让雷德尔他们尝到真正的美味,满足德军将领的口腹之欲。
实话,在柏林,顾祝同最不满意的就是吃的东西。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值得称道的美食文化,而中国又是一个以美食著称的国家。
在宴请了雷德尔等德军将领之后,真正的麻烦才来了。
接下来,顾祝同的每个晚上都在忙于应酬,所有参会国的军事代表走马灯般的轮番上门做客,而顾祝同还不能拒之门外。要知道,他们代表的都是某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而且大多拥有元帅军衔,而得罪他们,就意味着得罪某个盟国。顾祝同是知道轻重的人,他可不会做得罪人的事情。
让顾祝同略感惊奇的是,这些将军几乎为了同一件事情来拜访他。
第六百零四章 援助
三月十七日深夜,送走几名来自土耳其的将军后,顾祝同累得腰酸背痛,只想早点躺到舒服的的大床上。
只是,一位不速之客,让他的美梦破灭了。
“老李,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来的人,正是李向龙大将。
“快请坐,你看我这里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刚送走哪个国家的将军吧?”
“哎,别说了。快半个月了,天天都是应酬,没完没了的应酬。”
“你得适应这种生活,而且当你适应了这种生活之后,就表明你不再是一名单纯的军人了。”李向龙笑了笑,坐下后,说道,“大元帅听说你在这边遇到了一些麻烦,就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帮上忙。”
顾祝同一愣,随即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原因很简单,他这才猛然想到李向龙现在的职务。
离开一线部队之后,李向龙先是回老家休息了几个月,冯承乾专门给他放了长假。归队之后,李向龙没有去一线部队,先是获得了大将军衔,最后被冯承乾派去专门负责海军的装备工作。
有趣的是,不是去负责管理新装备的研制与采购工作,而是负责清点海军的现有装备。
这个安排,与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有关,即大裁军。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个安排,在政府决定裁军的时候,海军才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一份裁军评估报告,并且最终保证了海军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完成这份报告的,正是已经在新岗位上工作了大半年的李向龙。
白了,冯承乾不想海军遭到严重削弱。
也就是说。安排李向龙去负责装备工作,就是要搞清楚海军的装备规模,然后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海军的人员编制。
只是,李向龙做的工作并不彻底。
准确的说,谁也不可能改变裁军的浪潮,海军躲过了一时的风头,却不可能永远保持战时的规模。
结果就是。当顾祝同指挥海军陆战队在美国南部地区登陆的时候,针对海军裁军的话题又提了出来。
这次。冯承乾也没有办法阻止政府手里的裁军大刀落到海军身上了。
也正是如此,李向龙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即由他来负责制订海军的裁军计划,并且决定削减哪些装备。
与陆军相比,海军裁军与装备削减的关系更加密切。
原因很简单,海军作战部队的官兵人数直接与装备数量挂钩。比如在舰队里,每一名官兵都对应了战舰上的一个岗位。有多少战舰就需要相对应的官兵,不会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在海军航空兵中,当空中勤务人员与作战飞机的比例确定下来之后,航空人员的总量也就决定了下来。在其他部队里,情况也大致一样,唯一有变动的是文职人员与各个司令部的官兵数量,只是这只占很小一部分。
显然,李向龙的工作非常重要。
“老李,你是来帮我的?”
“当然。不然你认为我大半夜跑来找你干嘛?”
“大元帅那边……”
“大元帅只是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来帮你解决困难。”
“这就好,说实话,没有你,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些将军不好应付吧?”
顾祝同叹了口气,说道:“不仅仅是不好应付,是根本没有办法应付。我总不能闭门不见吧。”
“都在伸手找你讨要好处?”
“简直是在强抢。”
李向龙笑了起来,说道:“那你是怎么答复的呢?”
“没给任何答复,能含糊过关就含糊过关。我总不能拿国家财产开玩笑吧。”顾祝同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对了,大元帅是什么意见?”
“能给就给,能送就送。”
“什么!?”顾祝同很是震惊。
这些天,每一名登门拜访的他国将领都向顾祝同提出了一个难题,即希望从中国海军这里获得一些舰艇与飞机,以增强本国海军的实力,而且最好是无偿提供,因为他们没有钱来购买昂贵的武器装备。
最初几次,顾祝同还有点惊讶。
要知道,哪怕只是一架战斗机,也是昂贵的武器装备,其采购价格相当于一名少校十年的津贴了。这些盟国的将军开口就要几十艘舰艇与几百架飞机,似乎中国海军有一座挖不完的金山。
只是,久而久之,顾祝同也习以为常了。
不管怎么说,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算是富裕的了,而且中国海军也是最强大的海军,其他国家的将领自然认为,中国海军不会介意拿出一些多余的武器装备分给盟友,因此也就厚着脸皮来讨要。
只是,听到李向龙这么一说,顾祝同就更加惊讶了。
要知道,任何一件武器装备,大到舰队航母、小到手枪子弹,都是国家财产,而且都记录在物资档案里面。
虽然谁都知道,冯承乾是中国海军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军方三巨头中的老大,更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但是他也不应该拿国家财产开玩笑,更不应该在没有得到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处理国家财产。
只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就向友好国家提供过大量无偿援助。在一九四五年底,中国海军甚至把一艘小型航母赠送给了泰国,而现在这艘原本应该在战场上作战的航母成为了泰国国王的私人游艇。至于赠送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艇与飞机,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比如,在一九四六年初,德意志第二帝国打算扩建海军航空兵,雷德尔就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而冯承乾立即批准把三百架“海鹰”式舰载战斗机无偿援助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而当时这些飞机都不算落后。
当然,这些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有一个特殊情况,即有一定的战争需求。哪怕把小型航母送给泰国国王当游艇,也是为了维护中泰关系,而泰国是南洋地区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而且每年为中国输送了数百万吨大米、数十万吨天然橡胶,还出口喹啉、锡矿石等众多物资。
问题是,现在已经到了大战末期,还有必要这么无私吗?
顾祝同有点想不通,哪怕是廉价出售,也要比无偿捐助好得多吧。
“怎么,有疑问?”
“老李,你是不是听错了?”
“什么听错了?”
“你知道不知道,我已经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