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同盟条约中,中国承诺给予老挝国家安全保障。
说得直接一点,在老挝遭到军事入侵的时候,中国有义务出兵作战,并且有义务帮助老挝捍卫国家利益。
政治上,老挝承诺奉行倚靠中国的单边政策。
如此一来,在外交上,老挝自然得与中国合作。
最重要的,还是在经济层面上。
虽然黎平寇没有答应为老挝提供无息贷款,但是承诺在今后二十年内,每年提供一百五十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并且为老挝提供国家担保。说得直接一点,中国政府作为老挝的担保人,帮助老挝获取建设所需资金。提供资金的不是中国政府,而是中国的金融企业,特别是热衷于对外业务的私人银行。
从经济上讲,中国没有吃亏。
虽然由中国的私人银行提供资金,但是老挝没有工业基础,甚至连农业基础都不够健全与完备。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老挝需要外来援助,比如需要来自中国的工程公司修建基础设施,也需要来自中国的企业兴建工业设施。如此一来,中国私人银行提供的贷款,最终将支付给中国的民间企业。
当然,老挝也没有吃亏。
通过合作,老挝能够得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成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等。
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老挝的政府税收将大幅度增加,从而偿还贷款。
这份同盟条约,被看做是中国进军东南亚的标志**件。
四月二十七日,黎平寇到达金边,与柬埔寨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柬同盟条约》。
与《中老同盟条约》类似,《中柬同盟条约》的核心也在经济领域,即中国在提供了军事援助之后,柬埔寨将在政治与外交上奉行单边政策,从而获得来自中国的全面援助,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
因为人口是老挝的二点五倍,而且已有一些工业基础,所以中国与柬埔寨的同盟条约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力。
最受影响的,莫过于越南。
黎平寇还没有回到北京,越南国家报社就发表了一篇社论,宣称中国在老挝与柬埔寨的所作所为完全针对越南,正在构筑一道包围越南的战略防线,对越南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存亡构成了巨大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南国家报社没有说错。
虽然中国与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非常突出,但是在经济上却往来密切,至少有五百万越南人在中国务工,而且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国,也是越南的第二大进口国。失去中国市场,越南经济很难正常发展。
中国提高老挝与柬埔寨的地位,摆明了要在经济上围剿越南。
在越南看来,这是中国发动经济战争的第一步。
虽然老挝与柬埔寨不可能取代越南,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只有越南的四分之一,无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也无法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仍然需要由越南提供的大量初级商品,但是在此之后,中国肯定会加大双边贸易的应用范围,比如把人口多达七千万的缅甸纳入经济共同体,加强与拥有四千万人的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从而彻底把越南排除在经济共同体之外。
对越南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美国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可以帮助越南,却很难在经济上帮助越南,因为美国也在努力构建地域性经济共同体,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往来,不可能为了越南而使更加重要的拉美国家遭受损失。
美国无能为力,日本也差不多。
日本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因此越南很难从日本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援助。
至于更加遥远的欧盟,更加不大现实。
按照一些西方的经济学家预测,只需要十年左右,中国就能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囊括了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甚至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区域性经济圈,把不听话的越南、以及跟美国结盟的新加坡与菲律宾排除在外;也许新加坡与菲律宾能够渡过难关,但是越南肯定会遭受灭顶之灾;在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成熟之后,越南很快会因为丧失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而陷入衰退;即便大肆掠夺南海的油气资源,越南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元气。
只要经济完蛋,越南将不战自败。
对越南来说,最好的选择是立即掉转航向,与中国改善关系,融入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
只是,越南必须放弃既得利益,在南海问题上做出决定性让步。
越南能够放弃既得利益吗?
决定权不在越南手中,而是在美国手中。
只要美国继续保持沉默,越南将别无选择。只有美国表明立场,越南才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
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钱德勒乘“空军一号”飞往河内,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对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来说,妥协绝对不是理想选择,而且对越政策,正是美国总体战略中的一部分。
第十二章 战争推动者
第十二章 战争推动者
历史上,对钱德勒有两种非常极端的评价。
在某些人眼里,钱德勒是肯尼迪之后,最有才干的总统,也是对美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总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钱德勒则是一位非常失败的总统,而且在担任总统之前就使美国走上了一条注定要失败的道路。
不管怎么评价,都得承认,钱德勒是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作为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首位军人出身的总统,钱德勒在住进白宫之前,就开始影响美国的重大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策划人。
虽然在某些人眼里,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是自越战之后,美国遭遇的最为惨重的失败,如果从战略影响来看,甚至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但是客观的讲,美国在输掉战争的同时,获得了远远超过战败的好处,从而避免了在更加关键的战场上遭受更加惨痛的失败。
理由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使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作为当时的总统,林德伯格在回忆录中提到,策划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结束金融危机。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将在金融领域遭受更惨重的失败。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演化成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酿成一场不亚于一九二九年的全球大萧条,从而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即便是反对这一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各国政府,而是金融集团。在以国家生存、发展为代价的金融战争中,各国比拼的是耐力,而美国不见得能够坚持到最后。在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大战将无可避免,也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重塑国际秩序。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得不到解决,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
第二次朝鲜战争解决了金融危机,也就避免了世界大战。准确的说,是把世界大战延迟了数十年。
如果在二零一五年前后爆发世界大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暂且不考虑全人类的利益,至少美国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因为一场全面毁灭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获得胜利。
让世界大战延迟数十年,等于为美国争取到了第二个机会。
可以说,这也正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战略意义。
从这一点上看,钱德勒的目光非常长远,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名政治家中,有着清醒认识的一个。
此后,钱德勒出任国防部长,为其精心勾画的大战略铺平了道路。
东海战争,帮助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战略防线,也为中国的迅速崛起设置了一道必须逾越的障碍。
虽然战后,日美关系迅速降温,甚至激发了日本的野心,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印同盟,但是从根本上讲,即便没有由钱德勒主导的鼓励性政策,日本也会渐行渐远。
原因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动摇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作为主要受害国之一,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且依靠美国的援助获得与中国抗衡的力量,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与中国同盟,建立中日战略联盟,并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中国一同对抗美国。
虽然出现后一种结果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是不等于不存在。
关键就是,美国肯不肯为日本提供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肯不肯放开日本的手脚,帮助日本增强军事力量。
显而易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余地。
在钱德勒的大战略中,日本也正是牵制中国的主要砝码,而且是顶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与中国抗衡的主要力量。
如果中美全面战争无法避免,那么日本就是关键因素。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钱德勒也没有做错。
虽然强大的日本,对美国也有威胁,但是首先受到威胁的肯定不是美国。不管中国与日本谁能笑到最后,对美国来说都是好事。原因很简单,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对抗,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美国获得的,正是十分宝贵的时间。
按照钱德勒的预测,等到中国摆平了日本、或者日本战胜了中国,美国都已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
复苏之后的美国,有足够的能力收拾局面,重掌世界霸权。
当然,在这场西太平洋地区的局部军备竞赛中,钱德勒更看好中国。
受此影响,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一直主张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剿,而至关重要的就是拉拢印度。
以当时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日本。
在钱德勒看来,日本与印度结盟,中国将两面受敌,战略扩张势头必然遭到遏止,美国就能借机巩固其他地区。
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