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说,这是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了。

只要日本肯放弃核计划,中国就会在最后关头做出调整。

问题是,日本会放弃核计划吗?

以当时的情况,日本的最佳选择是密而不宣,即不立即宣布拥有核武器,等到充实了核武库之后,才宣称加入核俱乐部。可惜的是,日本根本等不起,因为充实核武库至少需要好几年,而持续的战略禁运最快能在年底压垮日本经济。对日本来说,就算拥有了核武器,也救不了经济。

日本积极采取行动,就是希望通过既成事实让中国做出让步,结束战略禁运。

说得准确一点,是提高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让更多的国家相信,日本有能力在这次斗争中取胜,从而使贸易恢复正常,至少让进口规模恢复到禁运之前,化解由禁运导致的国内危机。

只要贸易恢复正常,日本就能渡过难关。

也就是说,日本必须尽快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可以说,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

二十九日上午,在向腾耀辉询问了情况之后,黎平寇主动联系了牧浩洋,随后批准了牧浩洋的军事决策。

与承诺的一样,黎平寇给予牧浩洋所有军事决断权。

也就是说,只要黎平寇在高层会议上做出战争决策,牧浩洋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什么时候向日本发动战争。到了这一步,政治因素成了次要问题,最终将由军事因素决定开战时间。

当天下午,牧浩洋下达了战斗动员令,取消了所有日常活动项目。

此时,皮球踢到了日本脚下。

与杜小蕾会晤之后,美国总统跟日本首相通了热线电话,转达了中国的基本政策,而且暗示日本首相,如果中国以核问题向日本开战,美国将根据“华盛顿条约”,拒绝履行对日安全承诺。

说白了,这也是美国的底线。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美国逐步从日本撤军,并且修改了《美日安全保障同盟条约》,明确了美国的义务范围,在基础条款中明确规定,日本不拥有核武器是美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先决条件。

可以说,美国也在防范日本。

也正是这项基本条款,使《美日安保条约》的法律地位低于《华盛顿条约》,也就让美国获得了置身事外的理由。

问题是,美国的警告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在牧浩洋下达战斗动员令后不到两个小时,驻扎在横须贺的第一舰队起锚,“飞龙”号航母率先进入出港水道。随后,驻扎在吴港的第二舰队起锚,十多艘大型战舰在“翔鹤”号的率领下驶出港口。

按计划,两支舰队将在伊势湾南面集结,组成联合舰队。

担任联合舰队指挥官的,正是东乡祖望上将。此外,还有第一舰队司令官樱井康茂中将与第二舰队司令官福原纯生中将。与东乡祖望一样,两人都是在二零一九年的东海战争之后晋升为将领。

事实上,现在的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中,大多是东海战争时期的中层军官。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报仇雪耻。

只是,这谈何容易。

从综合国力上看,早在二十四年前,日本就被中国超越。在东海战争之后,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在日本国内,最理智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特别是向东乡祖望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击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可是最不理智的也是军人,而且也是东乡祖望在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是最积极的主战份子。

原因只有一个:日本不可能通过军备竞赛击败中国。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而日本却陷入经济泥潭,在东海战争之后的发展势头根本比不上中国,中日两国的军力差距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如果日本不顾现实,妄图在军事实力上与中国平起平坐、或者是超越中国,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提高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只有一个:在持续的军备竞赛中,日本经济被沉重的军费开支压垮。

经济完蛋了,日本也就完蛋了。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英国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必须承担远远超过对手的军费负担。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在一九一四年爆发,那么六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二零年左右,德国不但能打造出一支与英国旗鼓相当的舰队,还能让英国经济崩溃。

显然,二十一世纪的日本,远不如当初的英国。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算英国的综合国力已被德国超越,但是英镑仍然是全球主要货币,而且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可以依靠英镑建立的金融霸权与殖民地提供的资源与市场,在经济战线上勉力支撑下去。

现在的日本,不但没有金融霸权,也没有殖民地。

持续的军备竞赛只会使日本自取灭亡。

正是如此,像东乡祖望这样的将领才会相信,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也正是如此,从一开始,东乡祖望等人就知道,这是一场胜算非常渺茫的战争。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改变想法,而是希望通过完美的作战行动,把握住渺茫的取胜机会。

回顾历史,这可以说是日本的通病。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份子就知道,挑战美国、并且战胜美国的希望非常渺茫,而且主要就是以山本五十六为主的海军高级将领。可是日本没有因此放弃战争企图,而是希望通过一次奇袭,消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迫使美国接受日本统治西太平洋地区的既成事实。

这次,东乡祖望的处境更加艰难。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已经出港,不可能通过奇袭一举消灭中国舰队,也就无法在战争初期获得主动权。

针对这个问题,东乡祖望决定采用更加巧妙的战略部署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最主要的部署,就是迫使中国海军分兵,只留下部分舰队在西太平洋上活动,为日本海军创造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胜利就离他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航线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肯定会首先出兵印度洋,而不是首先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决战。或者说,在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之前,东乡祖望并不希望与之决战。

背靠本土作战,为东乡祖望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从军事上讲,只要战争爆发,而联合舰队采取回避战术,中国海军迟早得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印度洋。原因很简单,日本海军印度洋舰队的封锁行动,必然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遭到重创,拖延下去对中国极为不利。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战火点燃,中国海军就别无选择。

他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到中国舰队前往印度洋,等待留他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最佳时机。

为此,日本舰队在出海之后,并没驶向远洋。

问题是,在最高战略层面上,等不起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正是如此,舰队出港之后,日本当局必须迈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为战争爆发创造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第五章 宣战

第五章 宣战

六月三十日上午,牧浩洋吃了早饭,刚来到舰队作战指挥中心,马明涛就赶了过来。

“已经确认,日本即将宣布重大消息。”马明涛没有废话,直接打开了电视机,调到了新闻频道。

牧浩洋找来一名参谋,让他去把周渝生叫来。

十五分钟后,也就是大约东京时间九点左右,新闻频道中断了早间新闻报道,开始直播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

此时,正在收看新闻节目的不止是牧浩洋等高级指挥官。

舰队里,轮到休息的官兵都聚集在餐厅、文化娱乐中心或者电影放映室,即便是轮岗的官兵也通过内部广播收听了新闻报道。舰队之外,至少有二十亿人放下了手里的事情,来到电视机前。

数千公里之外,黎平寇也放下了手里的工作,让秘书打开了电视机。

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只持续了十五分钟,主要内容只有一条:日本已经制造出第一件可用于实战的核爆炸装置,成为核俱乐部成员。

当然,日本首相没有忘记借此机会鼓舞军民士气。

问题是,这有用吗?

仅仅五分钟后,各大新闻媒体就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评论。虽然角度、立场、言辞等有所差别,但是主要内容基本上一致,即日本首相的高调声明,等于斩断了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开始了战争之门。

牧浩洋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因为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舰队里的气氛非常凝重,有的官兵很兴奋,有的官兵则很沉默,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即是军人建功立业、彰显个人价值的最好时机,也是千万军人的坟墓,更是热血与生命的炼狱。

新闻报道结束之后,牧浩洋下令将战备状态提高到最高级别。

此时,黎平寇已经让秘书去召集媒体记者,而他则在对早已起草的“战争宣言”做最后一次修改。

北京时间十点四十五分,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结束后半个小时。

在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名记者面前,黎平寇用愤怒、激动与昂扬的语气宣读了《对日战争宣言》。

这一刻,将被永久载入历史史册。

中日战争,就此爆发。

牧浩洋没有收看黎平寇的电视讲话,因为他正在准备召开作战会议,明确舰队作战的关键问题。

十一点不到,作战会议通过视频电话正式开始。

准确的说,这不是作战会议,而是牧浩洋对舰队的作战行动进行部署。

按照他的部署,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将组成特遣舰队,然后以二十节的速度北上,到达日本本土南面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处,阻止日本联合舰队南下深入菲律宾海,拦截所有驶往日本的船只。

事实上,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公布交战原则的细节内容。

当然,舰队也不可能立即到达预定的巡逻海域。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