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暮以后,匠人都已经散去,我带上土鲁,悄悄来到剑模旁。

用铜斧砸开土模,一柄青铜剑终于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这柄剑,即便以后世的标准看,这也是一柄“重剑”。

剑身很粗糙,剑锋也没有任何锋锐的感觉,但颜色却是标准的青色!我知道,青铜从我的手里诞生了!

浇口设在剑柄处,所以未经过后期打磨处理,是不能装木柄的。

但我从来就没有打算给它装上木柄,这只是一件试验品,我要用它来证明青铜器的优越性,至少在目前的已有产品中,只有这个东西的性能是最好的。

将剑侧放在石砧台上,剑锋向上,我让土鲁扶住剑柄,用一柄铜斧头部轻轻砸了一下,剑锋略凹了一点点,但铜斧明显地出现了一道槽!

再将铜斧的锋刃和剑对砍了一次,这一次剑锋丝毫无损,铜斧刃上却出现了一个缺口!

这东西比之前我们所铸的铜斧要硬得多!

土鲁眼里放出了光!

以他的匠人身份,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估计就算没有我的吩咐,过些天所有的木工工具都会进入青铜时代。

但让土鲁费解的是,我立码将长剑放倒,用铜斧狠狠砸在剑上,一会儿,剑身严重翘起,并随后断成几截。

看来这东西材质还经得起一般的锻打。

“拿去铸犁!”我对目瞪口呆的土鲁说。

第一百六十五章 … 原始铜锯

青铜的材质应该跟里面的铜和锡的比例有很大的关系。

造了第一柄铜剑以后,发现这东西还是比较软,用斧头砸剑,很容易就变形了,后世的兵器应该采用的不是这个比例吧,不然在战场上多砍两下子,铜剑就会变成离别钩!

但在这个时代,特别是我还没有遇到太强大的敌人的情况下,研究青铜兵器的生产并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当前要紧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比如说农具、木工工具等生产工具才是最需要改进的。

但这些工具的改进在目前来讲,还是得进一步的提高硬度才行。

第二天,试炼的工作继续进行,这一次,我让匠人减少了金属的用量。

一斤锡粉被分成了五两重的两等份,铜锭则选出两块原来在匠作区经过重铸以后的小块,一块是4斤6两重,另一块只有三斤。

这一次铸的是两柄青铜斧。

铜斧的冷却时间要长一些,第二天才得到产品。

这一次我把参加铸造工作的匠人们都聚在一起,找来几块不同颜色的石头放在地面,作为硬度演示工具。

两柄斧头一柄约五斤重,一柄约三斤三两。

先将两柄斧头锋锐处互斫了一下,在都没有开锋的情况下,五斤的斧头刃部明显地凹了下去。

再将两柄斧头分别敲击地上不同硬度的石头。

这些匠人们几年前还生活在石器时代,对石头的硬度比我要权威得多。看到我要用刚铸好的青铜斧去敲一块泛点白色的石头,脸色都有点不忍。

结果敲了半天,五斤重的斧头能敲碎绝大多数石头,但有一两块石头却纹丝不动,而三斤三两重的那柄斧头就要干脆得多,几乎所有的石头都是斧到石碎,只有匠人们选来作砧石的那一种没有敲开!

最后拿两柄斧的头部比较了一下,重地那一柄头部有相当多的凹点,轻的那一柄却一片平。没有任何伤痕!

这下下子匠人们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不同地斧头硬度是不一样的。加上这两天不断调整铜锡的比例,他们也猜到这个比例是关键。

但要让我跟这些匠人们讲比例或分数,那还是让我跳护城河好了!

经过这两天地实践,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锡越多就越硬,铜越多就越软!

后世的大学机械专业还残留了一点点信息在我脑子里,我知道越是硬的东西就有可能会比较脆。不利于锻造,只能适用于没有撞击的情况下。要想材料能经得起锻造,又不致破裂,还是得软一点。总之,软硬材料各有各的用途。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试了1:8,1:6,1:9,1:12,1:5等各种比例地铜锡合金,发现综合性能比较好的还真是最早的那一个比例。1:5左右就已经比较脆了。而1:10以上的都偏软。

软地那种我让打铜匠们制作一点青铜车轴,硬的则用来制农具和木工工具,其中最让我期盼已久的是一把铜锯!

一直以来,木板的生产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棵树往往只能产出两块板,用斧劈开以后修薄,再用石刨刨平。所需要的时间极长,一柄锯是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神器”!

这一次我不肯假手他人,自己坐在匠作区地木案旁,在一块粘土版上小心地刻划着一排整齐的“锯齿”,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材质采用了综合性能比较好的1:8比例青铜,锯齿按后世的作法,采用直角三角形断面,从中间起两边的三角形方向不同,每一个齿都是一边为垂直边另一边为斜边。但左边的齿直边在左,右边的齿直边在右。

齿高大约在1厘米左右,可能还要略小一点,为了在铸出来以后的锯子上修整锯齿,我甚至用1:5的比例地最硬青铜设计了一个三棱铜锉子!

铜锉子是用三块泥版拼成的一个三棱空间里铸出来的,每块泥版上我都用细铜刃尖刻出了许多间距相等的斜槽,浇注出来以后的三棱锉子硬度还行,我试了一下1:8的青铜合金很轻易地就被锉下了一个三角形槽。

锯子的尺寸整体上是按后世的单手板锯设计的,整体是一个梯形,长度达到了约40厘米,细长而薄的钢锯还不是青铜时代所能达到的工艺,所以这柄锯的厚度也达到了将近6毫米。

但齿的部份在制造出来后我会略加修薄。

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后,第一柄铜锯终于进入了浇铸阶段。

青铜融液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好的,即使到了后世,铜合金系列的流动性也要普遍好于其他金属。

所以我对较薄的模具是否能充满一点怀疑都没有,但我最关心的是铸出来的铜锯究竟性能如何,耐不耐冲击,能不能在木材加工中发挥我所想像的作用。

为了让青铜收缩得更充分一点,我将浇冒口都设计得很大,确保每一寸锯身上都有充足的铜液。

第二天我才打开泥版,一柄极难看的铜锯出现在我面前,我苦笑了一下,这东西根本不能用来锯木头!

由于泥版受热后会有一定的变形,铜汁从缝隙中流散了一些,导致锯齿到处延伸,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锯齿不是我想要的形状。

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延伸出去的变形部分都比较薄,稍加打磨,说不定还能发挥余热,不算报废!

说干就干,将锯身略加热了一下,固定在石砧上,用大石抵紧,我用“原始第一锉”开始了对锯齿的修正。

这项精细活让我累了两天半!

终于,三天后,我开始让匠人们给这柄锯装上木柄,并用麻绳缠住柄部。

这几天里,不少木工工具都已经生产了出来,青铜犁甚至已经走向量产,每张犁头的用铜量已经降到不足三斤,比以前用铜材的时候少了一大半。

但匠人们都搞不懂,族长为什么一直在折腾那块铜片!

终于到揭晓答案的时候了,我让土鲁带上几名木工,将一根圆木(直径约25厘米)架好,两头固定,我用锯子开始了“原始第一锯”!

第一百六十六章 … 姜氏南向

“嘎嘎嘎!嘎嘎嘎!”

难听的声音响起,两边热闹的木匠们都站得更远了些。

我一脚踏着这根圆木,用大学金工实习时锯钢筋的标准姿势,开始让锯齿一点点没入到圆木中。起初时还顺利,锯齿轻快地就切入了圆木中,但当锯身没入的时候,就有点不爽了。

“吱吱吱!叽叽叽!”

刺耳的磨擦声让我都有点难以忍受,但为了这“原始第一锯”圆满成功,我咬咬牙——忍了!

可是锯身与木材磨擦以后,切割的进程渐渐滞涩起来,到后来,用力过大让我也开始感觉费劲,还好已经切入近半位置。

随后开始变得轻松,过半以后切割的速度明显加快,围观的木匠们都松了一口气,估计是因为忍得太难受。

这一根圆木费了我十多分钟时间,按后世的经验这差不多可以锯两根钢筋了。

显然这样的速度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但木匠们很好奇地看了我花数天才达到的成果,仍然赞叹不已,不是为我的速度或者工具,而是为那两截木头的整齐断面!

除了有少量的锯纹,这样的整齐断面是他们用石斧或铜斧永远也达不到的,当然,如果加上石刨修整仔细,应该也可以做到这样的质量,甚至更高,但所费的时间就是我的数十倍了。

我没时间听他们的评价,而是仔细地逐个检查那历尽辛苦才得到的锯齿,还好,没有出现崩坏或断裂的。

这一锯勉强算是成功了,可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难以忽视的:锯身比较厚,青铜材质的韧性仍让我极为担心,还有就是表面质量奇差,产生了过大的磨擦力,让锯到后期时难以为继。连我都觉得费力的话,其他匠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改进的方法很多,但没有对青铜进行深加工的经险,不知道究竟这些方法行不行得通。

按后世学过的对钢铁进行材质处理的方法。要增加强度,减薄锯身,可以采用热处理和锻打的方法,青铜在合适地比例和温度下应该是可以锻打的。但锻打青铜能不能像锻打铁一样,改善内部的金相组织,我却是一头雾水。

热处理可以采用回、退火和局部淬火等工艺。却不知道青铜能不能通过这些办法得到加强。

表面质量可能会比较容易改善一些。

我让匠人们给我找最硬地石头,按他们的经验,最难以打磨的石头有哪些,全部给我找回来一点样品。

很快,匠作区里,我的专用作坊里就堆满了数十种大大小小的石头。选了一天,才从里面选出三块能将青铜表面氧化层磨下来而自身损伤不大的石头。然后我开始对我的“原始第一锯”进行第一项深加工:打磨!

但我地科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