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的快奔对它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我下马拍拍云龙的颈项。这次回来,一定让骑兵们给我挑一匹好马,就算从贸易城那边带过来也行,实在不忍心让云龙再跟我一起劳累了。
“爸!——你不会骗我吧?”
这小子!连马也不敢下,隔老远在马背上问我。
“不骗你!我们走!”
元方高吼一声,冲到我面前,一个空翻从马上跃下来。咦!这个动作有点眼熟啊!
对了,上次在渡口的时候,有一个贸易城的骑兵也露了这么一手,看来这已经成了太昊骑兵一个比较“酷”的动作了。
我揪住元方的胳膊,从马背上扔了出去,重重地跌在坡地上,尽管隔着厚厚的羊皮夹克,但由于没了面上那层牛皮披风,还是疼得他一呲牙。
“爸!你不是说带我去吗?”
“我又没说不打你!”我吼一声,元方跳起来跑了。
第二天,我们一起向南奔去,两天后,山口那段闻名已久的城墙已经出现在面前。
这里已经在姜由的安排下成为一个军事基地,除了在城墙上有黎族战士守卫以外,城墙两侧都有黎族战士的兵营,通过这里,由族才能换到太昊的盐,姜氏的牛群才能自由地往返于由族和太昊领地之间。
我带的骑兵们将墨龙旗展开,我和元方并骑走向关口,黎族战士们见我一身骑兵装备,都纷纷在城墙上和关门两侧跪下来。自姜由享受到类似待遇以后,我是第二个享受同等待遇的人,特别是在打败炎族以后,这个礼节已经是黎族战士对我的常礼。
姜由应该是费了点心思地,让黎族战士守门,没有让其他姜氏部族参与,将可能发生的冲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元方在一边,看到黎族战士对墨龙旗和我如此崇敬,仰起的脸上满是倾慕和自豪。
这小子还不会懂得,这种地位不是轻易得来的。
第一百七十六章 … 由族肢离
过山口向南,不过20里左右,就看到了第一个由族村子。
这里应该就是姜由战胜由族的第一个村子吧,被牛群踩坏的草屋还摆在那里,无人理会。畜栏里没有一头牲畜,连本应种上了黍手庄稼地里也生出了一片片的杂草,让我们同行的族人都一阵唏嘘,身为农业部族的人最明白错过农时的严重性,对黍地里长出的杂草感觉大不相同。
不过!这里竟空无一人!村民都到哪里去了?
我回头看了一眼带路的黎族骑兵,他知机地催马靠近我。
“这里的村民呢?”我指着田地中间的一堆草屋。
“都南迁了!按我们族长说的,不愿意祭祀牛神的部族都得迁走,不过好像迁走的部族并不多,这里是最大的一个。”
不错,长老会议上我也在场,这的确是姜由的原话,但没想到我所见到的第一个由族村子就这样走得空无一人,数千亩黍地就这么浪费了!
“我们走吧!”
元方紧跟着我,一行30余骑掠过这个村子,直奔下一个目标。
“不是姜氏!是太昊族长来了!”
一名参加过石头城长老会议的长老出现在我们到达的第二个村子路口上,指挥族人打开篱笆墙上的木门。
若是姜由再来,才不会理他们这么多,上一次他来时就是让牛群围了村子,才进村抓的俘虏。
但参加过会议的长老却从墨龙旗认出了太昊的标志,知道一般的太吴骑兵队是不打墨龙旗出行的。到了近处,认出是太吴族长亲临,连忙开门不迭。
村中老小听闻是太昊族长亲临,放下了此前的畏怯,胆大地就敢在村长的大屋前趴在门边偷看太吴族长的形状——能让由族的百年大敌轻易溃败的,肯定 神一般的存在!
“吾族鄙陋,不知道太昊族长驾临,有什么需要我和族人们做的?”村长忐忑不安地请示道。
“如此!战前由族长老曾道,要用黍和太昊交换盐,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没有派族人带黍过来,所以特意来看一下。想请由族诸部早日赴太昊换盐!”我来之前好不容易找好了这个借口,由族地黍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
“太昊盐?!”草屋中顿时哗然。
草屋外也是一片嘘声。
看来太昊的盐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连盐的名字都加上了前辍。
村长和长老互望一眼,含义复杂,让我不明所以。
“太昊族长不知,此前由族所换的盐须以长老会分配,能到我村的少之又少,我们也想直接和太昊换盐,只是不知道由族长老们是否允许。自大战之后,由族多有搬迁者,至今未能开一次长老会议,所以未能前往太昊换盐。这个——”长老犹豫起来,看了村长一眼,才又继续道:“如果太昊的战士能将盐带过来——”
呵呵!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看来各村对如何换盐都不敢擅自作主,更无法对换来的盐如何在诸村间分配达成共识。
由族的组织性才被打乱,除了春播正常进行以外,其他需要长老会协调地事务看来已经陷入瘫痪。
不过如果太昊有所行动。却可以不受这个限制,所以长老希望太昊的战士能将盐运到由族诸村来,相信即使以后由族长老开会,也不会因此而怪罪于太昊族。
“可以,这件事以后由太昊骑兵来做,只是换盐的价格会有所提高。将以30斤黍换一斤盐。”
“噢!”
草屋内外发出一阵欢叫,看来价格绝不是问题,由族人对太昊盐的需求是明确而旺盛的。
这个村子大约有500来人,村外也有近三千亩地,在由族诸村中算得中等大小,对盐的需求量并不太大。若能得太昊支持,每月来一名骑兵送盐,足以满足村里的需求了。
此后每向南行,到每一个新村时都有同样的状况出现。我大略数了一下,百里之内。有近40个村子没有迁走,但也看到了20余个村子变成了荒村,让我痛心不已。
可惜的是由于长老会议没有召开,多数村子都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能和太昊交易盐。
回程的时候,一个计划在我肚子里成型,于是每个村子地里长出面对太昊骑兵的通知:“我们在由族村子间建一座城,由族诸部均可以在城中交易,也免去了诸部往返运输之苦,但由于太昊距此太远,族人跋涉艰难,需要由族诸部族人参加建城,此城建好之日,凡参加建城的部族,太昊将按参加建设的族人数量,补偿一定的盐和粟米!”
由族还没有开长老会,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要来交易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要来建城同样也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各村基本上都支持 个举动,可能有个别的长老可能会联想到石头城的宏伟坚固,但太昊族予人地观感似乎要比姜由好上许多。
所以就算心里有点嘀咕,却没有太大的反对声,基本上就在一片附和中通过了这个建议。
因为有元方同行,让我想起梅梅的父族,这座新城理所当然地就被命名为“大方城”。
风余要是得知这个消息,应该会松一口气了——不用他出一粒粟,只要保证足够的盐供应就行了,而盐,在铜码头多得已经成了一个负担,仓库的压力很大,风舟几次催风余派更多的骑兵去运输盐了。
回到太昊城,已经是4月16日,我们在由族竟呆了十来天。
但此行地收获是巨大的,由于有姜由的默许,不用担心姜氏诸部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我可以放心地执行在由族的建城计划了。
由族在山南经过数代地潜心耕种,已经发展到20000多人,尽管有近三分之一的部族因为不愿意继续祭祀牛神而迁向了更远地南方,仍有近14000人留下来,几乎可以抵得上目前太昊城内的人口数量。
而且由族不需要再教化如何发展农业,他们百年来都在种植黍,对农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应该是熟知的,一旦太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流传过来,一定能起到强大的示范作用。
在一个人口庞大的农业部族间传播农业社会的文明,应该比白手起家要强上许多倍吧!
4月下旬,一个浩浩荡荡的运盐骑兵队伍离开太昊城,向由族进发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 长途运输
“大方城!那是我的城!我要去!”
元方在家里吵翻了天。
梅梅一听要在由族修大方城,应该是触动了对父族的眷恋之情,尽管是大大咧咧的一个人,平时也从没有要求过回父族去看一下,仍红了眼眶。
梓桦最懂事。
平时在家里,梓桦已经逐步取代了梅梅的当家地位。首先是梅梅的文字和数学功底都不如她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梅梅比较贪玩,常和元方疯到一起去,回到家里时,才发现竟是梓桦在操持家务,做好了饭菜等她们。
这一次也不例外。
“你们去吧!我看家。我还要读书呢!”
看得出梓桦也有想去的意思,不过她的骑射可比另外的母子俩差远了,仅能骑得了马,开弓骑射还太难了些,加上平时没那么顽皮,也少有出去吃苦,带上她我还真有点不放心。
12岁半的梓桦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比元方更懂得老爸的心意,能从眼中看出我的不放心,主动提出不跟随我们去。
“好吧!”我抚着梓桦的头“我不在的时候,让风爷爷照顾你,平时放学后就到风爷爷那边去吃饭,不用自己做了。”
宗庙里有我的一份伙食,我不在的时候,风余应该不会介意多这一张嘴吧。风极是最喜欢梓桦的一个,因为梓桦总能在他为帐目烦恼的时候,及时地指出他帐目中的问题,为他帮了不少忙。
再大一点,说不定太昊族就有了第一个“专职会计”了。
带上元方和梅梅,一家三口跟随第二批出发的族人赶往由族。目标是我所选定的大方城新址。
一路上梅梅兴高采烈,自到太昊六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任务在身时带上她出远门,平时一般只有闲暇出猎当天能往返的情况下,我才会带这娘俩同行。梓桦好静,要不是我极力要求,她一般不会骑马出去。
元方上次跟我到由族来过一次,老马识途,一路上争当向导,走在族人前面。颇有点耀武扬威地味道。
这一批族人有400多人,基本上都是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