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养在李烈陛下给公孙皇后找的避痘的住处。
事实让李烈陛下震惊,短短一个月,这里就发生了四起刺杀,八起投毒和一起火灾。当然不是宅子里面有人玩火了。而是宅子四周撒上了了桐油,也要是一点火,整个宅子就成了火海,想逃出来,那是比登天还难。幸好侍卫闻着味道不对,发现的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事情一出,李烈陛下马上给公孙皇后换了宅子。可这一帮人的胆大妄为,还是给李烈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胆战心惊啊!这一起子人也太胆大妄为了吧!真当他是死人呢!
李烈陛下下令暗卫--查!狠狠查,彻底的查!先从宫里一步一步的查个清楚,查个透彻。
事情极其的简单,也极其的复杂。
简单的是阴谋,复杂的是人心和其中的弯弯绕绕。
九月里,悦心殿里有一位宫女因不堪悦嫔打骂,投井自尽了。可据说,这位宫女生前有风寒症状。
这位宫女和孙女官乃是老乡,曾经在御花园里遇到过,还说了几句话。据说,孙女官还从哪位宫女那里得了一个十分漂亮的荷包。
然而,这位宫女的父亲却是容嫔父亲的属下。然而,这位宫女从入宫到出事却从没跟容嫔的人接触过,倒是出事前两天见过馨贵人。
这一圈绕下来,还牵扯了云贵人和萍贵人。
顺着理了过去,却发现,厉害的是李烈陛下的馨贵人,人家的后台可不是工部郎中郭俊彦,而是他的好大哥李忠。
这调查才摆到案头,那厢李忠像是察觉了什么,马上携了唐氏和儿子女儿到慈宁宫来尽孝。
他不来,窦太后还没察觉什么。李忠这一场戏做下来,窦太后马上意识到了不对劲。待李忠带了妻儿出了宫,窦太后就把李烈找来了。
窦太后开门见山的问道:“你那大哥又做了什么混账事?”
李烈沉默了片刻,叫来高德宝,把案几上的调查报告递给了窦太后。窦太后看了看,叹了口气道:“你们只有这么两兄弟,能保他一命就保他一命吧!”
说话间,窦太后像老了十岁,失去了平日里的锋芒。无论窦太后平时如何聪明能干,这个时候,她也只是个母亲。
李烈陛下点了点头,出了慈宁宫。李烈陛下漫步走进太和殿,站在下面,望着那把龙椅,笑了。多少人妄想坐上那把龙椅啊!可真坐上了,才知道坐着多不容易。他有多久没有开心大笑了。
李烈陛下摸摸自己眉心的皱纹,那是愁出来的啊!
水灾、战乱、旱灾、蝗灾,这片土地上如此多灾多难,而自己如此辛苦操劳,为了什么?而自己堂堂的帝王之尊,保护不了妻儿。不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要在这华丽的牢笼里,过着尔虞我诈,提心吊胆的生活。这又是为了什么?
高德宝看着李烈陛下的情绪不对,忙小声道:“陛下,暗一传来了大皇子的消息。说是大皇子已经学会了千字文。”
李烈陛下回过神。是啊!虽然如此,我还有贤妻佳儿。这江山虽是千钧重担,然苦过之后,也有回甜。江山平稳,父母妻儿才有安稳的日子。天下人的父母妻儿才能安居乐业。就算为此,自己也该勇挑重担。
就在这时,暗卫的另一份调查报告也递了过来。那一场火灾,幕后主使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曹璋。
李烈陛下笑了,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他还在想怎么把自己的大哥摘出来呢!这现成的人选不就出来了么?
曹璋,曹可儿,我的悦嫔。
李烈陛下最先处置的是悦嫔。因悦嫔指使宫女,把带天花之荷包送与坤宁宫女官,居心叵测,着令革去嫔妃之位,打入冷宫。兵部尚书曹璋,教女不严,革去官职,贬为庶人。
就在宫里以为这天花之事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过去了,馨贵人也把心放下之时,李烈陛下训斥了吏部尚书佟宝贵宠妾灭妻,革职查办。
吏部尚书佟宝贵一出事,陛下也马上冷落的为父求情的容嫔,一句妾之女,身份卑微,不足为嫔,就把容嫔的嫔妃之位去了。
这一回,被踩到泥里面的是容嫔。
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落井下石之辈,容嫔一落马,连平时和她最亲近的馨贵人也躲着她,虽然她没有去冷宫,可日子过得比冷宫还不如。
萍贵人之父,雍州知州方海因贪腐案落马。据说,贪污数额过大,即将面对的是死刑。萍贵人因为有了容嫔的教训,大义灭亲,并未向李烈陛下求情,李烈陛下放过萍贵人一马,只是萍贵人老死宫中也没有再得李烈陛下的宠幸。
宫里一下子落马了三位贵人,李烈陛下的脸色也一日难看过一日。
李忠到底还是收敛了一些,只是曹璋疯狂的反扑了。腊八之日,就在公孙皇后搬回坤宁宫的途中,曹璋的人马劫持了公孙皇后的马车队伍,侍卫拼死搏杀,护得公孙皇后和小公主的安全,大皇子被劫持走了。虽然谁也不知道那十位童子中,谁是大皇子。
然而,曹璋失望了,他并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李烈陛下毫不畏惧,禁卫军集体出动,灭了曹璋及部下,顺便灭了曹璋的外家--三皇女一支。
公孙皇后和大皇子、小公主并未回宫。李烈陛下公布了官方说法:公孙皇后受了惊吓,没能回宫,去了幽州祖宅疗养。
不过几个字就描写了人的一生,这是一种悲哀。虽然短短几个字,耗时却是长久的。
李烈陛下的一番动作耗时大半年。然而,无论宫里宫外,依然暗潮汹涌,并未平静。这也是公孙皇后“疗养”的目的。--确保她们母女的安全。
☆、第八十四章 移民
第八十四章 移民
当然,公孙皇后并不在幽州。在上京过了新年,公孙皇后就和小公主秘密去了岭南,住在洛谦夫妇那里。
四郎领兵攻打万安,六郎也随军出征,三娘并未回家,洛谦夫妻很是寂寥。公孙皇后的到来,尤其是小公主的到来,得到了阿幼和两个孩子的欢迎,洛谦夫妇也很是宽慰。--孩子多了也热闹热闹。
本来,四郎和六郎出征后,大家都很担心,家里没了平时的欢声笑语,两个孩子看看大人的脸色,也自觉的收敛了起来。
公孙皇后母女的到来,小公主的童言无忌,让一家人终于有了笑声。
裴大郎和洛四郎的队伍在十月底汇合,待拟定了作战计划,已经是十一月了。战事进行得还算顺利。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天启五年一月,裴大郎和洛四郎的队伍拿下了通州。
等到裴大郎和洛四郎带兵围攻通州。两人架上火炮,只一发炮弹,还没有把城墙轰开,通州的守军就打开城门。
只见一员大将出现在阵前,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征袍穿蜀锦,铠甲露银花。金盔凤翅披肩,抹绿云靴护腿,马蹄荡起红尘,刀面平铺秋水。
此人乃是通州的守将左友庚。左友庚乃是通州人士,受惠于通州居民,是故通州城的三分之一饥民逃亡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约束。于万安拿人肉做肉脯,充作军粮,左友庚很是不满。虽然这些人肉也是饿死之人身上剐下来的,可人肉脯做军粮,那些同胞的肉,左友庚真的是吃不下去。可不吃又能怎样?饿死?
通州百姓早就没有粮吃,于是吃草籽、草根,草根吃完吃树皮,树皮吃完乃吃山上的石头,大该就是观音土了,但吃石观音泥后不几天会腹胀而死,乃至后来不忍心看到小儿饥啼,扔到城外,而小孩在地上爬着哭,喊父母,或者食取自己的粪便,而可怕的是到第二天那些小孩就不见了——让灾民吃掉了!但是城里缺粮,于是又有小孩被扔出城外,哭,到第二天那些小孩又不见了——可想而知!再有孤身行路的人——也就是七尺汉子也会神秘失踪,说明城外的灾民不是一个个来偷了,而是一个个来擒拿围捕了。真正的人间惨闻!
只是吃人肉毕竟不是吃猪肉,吃人肉者不过几天也会像吃石头的人的症状一样:脸胀得红通通的,口干舌燥,不几天也死掉了,再由其他获得者吃掉,于是,死者相藉,大疫流行,不得以挖大坑掩埋,一个大坑里埋数百人——掩埋者可是有得肉吃了,到处都是肉——吃完也就该自己死了!
为什么食人肉会如此呢?
他们是明明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一闭眼就会想到刚才那血淋淋的场面,哪能安坐如平居呢?——他们之所以在吃的当时能吃下去,只是因为饥饿——人不吃饭,三天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幻觉,会丧失所有的羞耻感,会公然地抢粮店,围攻大户,会不怕肮脏,什么东西似乎都可以吃下去。但是食用过后,短暂的时间内恢复了体力和正常的思维,又会悲观地解剖自己的灵魂,虽然不是科学的方法,但是千百年来佛教的轮回观念、城隍庙里的十殿阎君的画像、政府官员所依仗的儒家理念、家族祠长的耳提面命等等,无不让他们又回到了“从前”,用从前的思想来印证自己现在的处境——我吃过人肉了?!!!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没有人会顶得住。
但正如战士上阵歼敌,第一次面对血腥,比如看到和自己同样年轻的小敌人倒在自己的枪口下抽搐,或者是听到中弹的战友那鬼哭狼嚎的呻吟,地面到处是缺胳膊少腿的尸体或伤员,如何能够不恐惧莫名呢?但是,经历多了,也就不会再呕吐了。初次执行死刑任务的武警和初次面对大面积伤口的小护士也是这个心态吧。吃人肉的人,第一次食用过后,没有挺过自己的良心关的,就如上文,也死掉了;挺过来的,就成了亡命之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左友庚看到洛四郎治下并无饥民,更是收容父老乡亲无数,左友庚本有投靠之心,无奈自己本是罪臣,天启可会收容。左友庚左思右想,难以抉择。
待到两军对阵,左友庚看看周围面色蜡黄的将士,举目四看,饿殍满地。左友庚下定了决心。
左友庚命人打开的城门,持了朴刀站在阵前,朗声道:“我乃通州守将左友庚,本乃罪人,受家乡父老恩惠,实是无颜因我再起祸端,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