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大喜:“好极好极!朕即授你为知枢密院院事,和李纲共同抵御金军。”
种师道拜礼而去。钦宗快慰不少,熬过数日,总算可扬眉吐气。种师道随即和李纲讨论御敌对策,在赵楷建议下,决以守城为主,再伺机反攻,故加强工事、修城池、挖壕沟,坚固堡垒。
不久,姚平仲亦返回京城,见得种师道竟然以战军挖土坑、颇不以为然。道:“大宋兵源无数,个个骁勇善战,岂非会输予金军?若只顾守城,岂非当靶子,随时等敌军射之,当易守为攻,亲自出击才是。”
李纲道:“敌况不明,不便出击。”
种师道道:“金军千里而来,已甚疲累,但我军只有二十余万兵,仍不宜出击,守城一久,必能累垮对方。”
姚平仲道:“此举若缩头乌龟,非我大宋气势。”
郓王赵楷道:“金军无故撤退,必设有陷阱,将军莫要轻举妄动。”
姚平仲不想当面忤逆亲王,拜礼说道:“郓王所言有道理、有道理!”仍觉对方气势不足,不想与之交谈,立即直接面圣。钦宗接见于延福宫,其竟也敞开心胸,畅饮几杯,见得姚平仲到来,如其乃姚古儿子,战功不少,遂赐酒一杯,姚平仲一饮而尽,立即奏言:“种师道易攻为守并不妥,毕竟康王及宰相皆在金军手中,当尽快救出为是。”
钦宗赵桓道:“朕亦想救回两人,只是金军人马不少,击之不易。”
姚平仲道:“臣愿引兵出击,一夜之内大破敌军,将两人救出。”
钦宗赵桓目光直跳:“卿当真有把握?”
姚平仲道:“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毕竟金军连战皆捷,必定疏于防守,且其自视甚高,绝未猜着我军敢突袭,故此举必能成功。”
钦宗赵桓不禁心动,道:“能救回康王和张宰相,实也了却朕一桩心愿。”
姚平仲道:“说不定连同番虏完颜宗望一起擒回,从此解决金国之乱。”
钦宗赵桓终于心动,喜道:“卿既有把握,那快快去办,朕等着好消息。”
姚平仲登喜,拜礼而去。其竟然未向李纲、种师道、赵楷告知,私自点召秦凤兵,趁夜偷偷出城,待宋城士兵传回消息,李纲顿觉不妙,随即入宫求证,方知钦宗已下旨令,并要李纲支援。李纲无奈,只好遵之。并和郓王、种师道商量出兵之策。
赵楷暗叹:“小神童说的没错,就是有许多笨蛋会自投罗网。”
种师道道:“哪个小神童?当年盗九龙宝鼎那家伙?”
赵楷道:“正是。”
种师道道:“他是有些门道。”
李纲道:“不错,近日若非他布下奇阵,汴京城恐怕伤亡更重,可惜却背负引金兵渡黄河罪名,被通缉在案。”
赵楷道:“不谈他,快快出兵将人追回方是!”
于是种师道留守,赵楷亲自出兵,李纲、苏小凤左右护持,想拦戳秦凤军。
然姚平仲早于初更已出兵,已在十数里开外,他且势在必得,动作迅速,直往金军阵营摸去。然极乐圣王已算准此着,故意安排于山郊三清庙,点燃烛火以诱之,外头并置哨兵重重,姚平仲误判贼窝,立即发动攻击,然金军只是晃子,战得几回,故意不敌逃退。姚平仲强势抢攻,待至三清庙,却发现空无一人,始知上当。
金军在夜无群、完颜宗翰、四大护法引军包围下,立即将秦凤军全数围住,强势扑杀。
姚平仲战得浑身是血,始从山沟脱逃,回首望去,数万秦凤军几全数阵亡,不禁泪流满面,后悔欲绝,实无颜面对姚家列祖列宗及宋国君民,终遁入山林,永世不出红尘,若有人遇之,谈及此事,皆以一“悔”字回应。
李纲军并未走岔,直扑天幕坡,此处只剩完颜宗望和余都姑镇守,双方激战,由于赵楷和苏小凤助阵,而极乐圣王复往埋伏区视察,故未能及时支援,完颜宗望和余都姑联合作战,竟未占到便宜,硬是被击退,颇失颜面。
李纲在得知秦凤军已于左侧十里处中伏,立即调军前去支援,却无法挽颓势,始回师入城。此役虽各有胜负,但秦凤军已毁,姚平仲更畏罪失踪,实无喜悦之处。
待极乐圣王、完颜宗翰、夜无群、四大护法返回天幕坡,却发现金军亦折损万余兵,更对李纲大为不满。
完颜宗翰道:“宋秦凤军已毁,泾原军也只不过十万左右,其既然敢来犯,不还以颜色怎能向牺牲弟兄交代,圣王请下令出兵,再次践踏汴京城。”
夜无群道:“此时不出击,难道要等宋军所有勤王之师全数到齐才出击么?”
极乐圣王颔首:“人算不如天算,我军原可伏击而不受损,谁知李纲竟也敢出城,是该教训一番。”遂同意再次出兵。
数十万金军霎又奔来,将汴京城封锁。且改采专一战术,由夜无群为首,直往北城攻去。其他三城则按兵不动,免受伏击。
如此一来,金军锐气再起,宋军怎能抵挡夜无群等武林高手,已备感压力,若非胡天地、曹文逸、陈千梦、以及重伤初愈之张朝英支援,恐撑不了多久。
钦宗赵桓先时听及姚平仲所引领之秦凤军全军覆没,随又闻及金军再度攻城,方寸顿骇,尤其秦凤军乃勤王之师,竟然如此靠不住,那种师道难道可保大宋江山么?着实令人怀疑,议和之念又起。
次日金军更嚣张,亲自叫阵。夜无群谒道:“既是议和,何敢偷袭金军阵营,李纲是罪魁祸首,非得下台,否则大军压境,城池不保。”火炮登又猛轰。
钦宗赵桓原已寒心,加上季邦彦、秦桧等人奏和,否则京城必亡。钦宗终降旨罢免李纲,尚书右丞一职。赵楷亲自前去力争,钦宗却觉赵楷亦出征有分,末处分其失职,已算走运,岂还敢前来求情,故未从之,赵楷悻然而退。苏小凤亦气得七窍生烟,直斥钦宗比徽宗更糟,连自家弟兄皆排斥。然于事无补,李纲仍被罢免。
钦宗又命大学士宇文虚中及知阁门事王俅为使,亲送诏书以证明割让太原、中山、大同三镇,并祈求送还人质张邦昌及康王赵构,且撤兵回金国。
然完颜宗望却认为李纲下台,宋国内部正乱,乃攻击最佳时机,怎肯从之。夜无群亦因和赵楷有所过节,坚持要以赵楷换赵构。
完颜宗翰更难从命,毕竟李师师仍未到手,怎可走人?
极乐圣王衡量局势,却也想着九龙宝鼎,以及宋两利未能逮着,遂同意继续逼宫,以迫钦宗就范。
消息传回,钦宗实觉头疼,莫说宋两利已逃走不见,光九龙宝鼎已是宋国命脉,怎可动它?一时难舍。
京城军民闻及金人索求无度,无不义愤填膺,极力表示抗争到底。
太学生陈东原是谏官,早已对钦宗软弱,时而谏之,如今得知种种耻辱,立即联合欧阳彻等人共同入宫伏阙上奏,说及李纲乃将相之才,守护社稷有功,且奋不顾身和金军周旋,怎可全凭李邦彦等贪生怕死贼人,即将忠贞之臣贬之,如此大宋岂非是非不分,毫无前途,且亦中了金人奸计,实是亲痛仇快,唯复李纲一职,方能平金虏之乱,遂民心之向。
钦宗阅过奏折,仍自犹豫,谁知宫外已聚集无数激动百姓,吆喝掀天。直道“李纲复职!”若有守卫、太监前去阻挡,登被群众击石吓退,连登闻鼓亦被敲得咚咚欲裂,震慑内宫,钦宗一时惊慌,赶忙召李邦彦进宫洽商。
那李邦彦奉诏赶至宫前,已被发现,金轿登被拆去,群众怒骂奸相,当该诛之,多人挤前便打,纵有护卫反击,然群众过多,嗔怒挤来,连同护卫揍之,且有石块乱砸,李邦彦简直成落水狗,朝冠、玉蒂落满地,若非护卫先挡一阵,他且趁乱落荒而逃,准被打死宫门外。尽管能逃入内宫,却也满身青紫,见着钦宗,浑身仍抖,不知所言。钦宗吓着,又命吴敏前去宣旨,令所有人速速退去,否则法办。群众岂肯从之,复将登闻鼓拆下,抛撞大门,咚声震天,吓坏钦宗。殿前都指挥史王宗楚力劝赵桓,若不答应,数十万军民一乱,必然无法收拾,当复李纲职位为是。钦宗怎知群情反应如此激动,终同意此事,令耿南仲前去宫外向群众宣称,已准备复李纲一职。
群众不信,喝问:“谁去宣旨?”
耿南仲道:“太监李拱!”群众又道:“为何如此之久尚未回应?”
耿南仲吱唔难言,此时忽见李拱始匆匆出宫门,群众直斥其有意拖延,不肯前去召见李纲,登有人蜂涌而上,硬将李拱活活打死。另有十数名太监想而来抢救,复被击退,直到钦宗亲下圣旨,并宣往群众,在确定李纲复尚书右丞一职,群众始欢呼雷动,总算抗争成功。
李纲随即觐见钦宗,泣拜罪该万死,让皇上受惊,钦宗无心听此言,只想快快解决此事,也好脱身,遂命任京城四壁防御使,以镇守全城安危。
李纲复职后,立即回到枢密院,和种师道洽商,再次负起守城之责。
赵楷、苏小凤直道妙极,民气可用,果见一班。
金军闻得李纲复职,甚是不悦,钦宗显然不给面子,遂决定再发动大规模攻击。极乐圣王亦答应出手相助,毕竟久攻不下,对金军士气必定打击。
次夜。
怒雪又起,纷纷落坠,厚结盈尺,天寒地冻。
极乐圣王遂觉时刻到来,亲领四大护法,以及夜无群,直往北方封丘门攻去。
李纲早有防备,登时鸣鼓应战。
然极乐圣王等人高来高去,李纲根本难以拦截。倒是郓王赵楷、女探花苏小凤早已暗中联合丐帮帮主胡天地、隐仙派陈千梦、麻衣派曹文逸、以及受伤痊愈之张朝英极力抗敌。
茅山派方虚默自认国师,岂能缺席,终亦领着郭宗法迎战。至于私生子刘通则因顾其安危,乃安排后头掠阵。
张天师则受伤甚重,半月余疗养仍未见起色,只能步行,却难行功,然其关心战局,仍让秦晓仪搀扶前来观看战局。至于龙面天师张光斗则镇守天师西宫,以做必要之种种支援或防守。
玉东皇则负有保护心上人之责,亦紧跟其后。
双方可谓精锐尽出,再次做殊死之战。
极乐圣王伤势已愈八成,威力何等凶猛,拦向胡天地、张朝英,游刃有余,节节迫近。
郓王赵楷、苏小凤斗向夜无群,落个五五波。陈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