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柔六岁,文浩四岁,姐弟俩的感情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似地。有时候,姐姐的一句话,比他和宝颐说上半天都管用。
王文浩一见爹爹出来了,立马放下了毛笔,从凳子上蹦了下来。“爹,我不要抄书。”
王仲熙一把将儿子抱起来,摸了摸他的小脑瓜,道:“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爬树了。”
王文浩有些耍赖地偎在王仲熙的身上,撅着小嘴,一脸地委屈。
王仲熙轻轻地拍了拍儿子,又望向了一旁正在乖乖抄书的王君柔,接着道:“你看姐姐,多听话。”说完,将王文浩放下来道:“你也过去吧,早写完早吃饭。”
这时,宝颐也跟着出来了,王文浩一瞧见她,便立马不敢再撒娇了。乖乖地迈着小步,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有模有样地重新开始写字。
宝颐各自看了看两个孩子的字,温和道:“文浩,好好看看姐姐,你的执笔姿势不对。”她亲自看着两个孩子抄了一篇书,方才吩咐厨房准备开饭。
按说这五年来,宝颐的性格没怎么变。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束,却是十分地严格。这倒是王仲熙着实感到了大大地意外。
天气正好,王仲熙便吩咐下人直接在院子摆张桌子,直接用饭。一家四口,竟是一派其乐融融地情景。
片刻,王仲熙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道:“过两天,咱们抽时间去太夫人那里看一看吧。”
宝颐闻言,一边给孩子们夹菜,一边点点头道:“也好,算算日子也该要去一趟了。”说完,她有看向两个孩子,问道:“要去祖奶奶家,你们高不高兴啊?”
王文浩历来喜欢热闹,而且,祖奶奶对他一直是有求必应,每次自己和姐姐过去,几乎都是满载而归。王君柔闻言,自然也是高兴的。不过,相比之下,她还是更喜欢去外婆家。
四年前,王仲熙和宝颐一起离开江家,搬来了现在的这处院子。虽然,这院子多多少少有点小,
不过,也是足够用了。而且,两人花了不少的心思来装饰和归置,使得整个院子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颇为温馨。
用过晚饭之后,宝颐亲自安置了两个孩子入睡,自从身为人母之后,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情,不论多大多小,宝颐几乎每一样都亲历亲为。虽然很辛苦,宝颐却乐在其中,若不是为了照顾作坊里的事情,她恨不得能每时每刻都能孩子们呆在一起。
王君柔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小声道:“娘,我想听您讲故事。”
宝颐摸了摸王君柔的头发,温和道:“柔儿,想听什么故事啊?”
王君柔还未来得及回答,便被一旁阖眼装睡的王文浩,抢先了一步道:“二郎神的故事。”
王君柔一听,似乎也跟着有了兴趣,附和道:“对,我也要听这个。”
宝颐闻言,微微一笑,道:“好,咱们今天就将这个。”接着,她稍微想了想,开口道:“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三日之后,王仲熙携妻带子地来到王家旧宅,几年下来,如今这里只剩下太夫人带着王仲音住在这里了。
王中庭和王仲宣为了王家的生意,已经完全地搬回了太原,而太夫人却不愿意跟他们回去。因为,她要留下来守着仲熙,虽然不住在一起,却离得极近,来回走动起来很是方便。
王文浩抢先一步跑进院子里,惹得王家的下人们大呼小叫道:“小少爷,慢着点啊,仔细脚下。”
王文浩不理,一溜小跑地走进正厅,四下望了望道:“曾祖母,文浩来了。”
太夫人在内间听到了他的声儿,也顾不得多收拾了,赶忙只执了王仲音的手,笑道:“哎呦呦,这孩子的嗓门还真亮啊。”
王文浩一见太夫人,先是按着宝颐交得规矩,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道:“孩儿,给曾祖母请安。”
太夫人满是皱纹的脸,笑起来就像是一朵菊花,不住地点头道:“好好好,快来让曾祖母瞧瞧。”
王文浩一边笑嘻嘻地应着一边往她的跟前凑过去。
太夫人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回头冲着王仲音笑道:“这才几天的功夫没见,我怎么瞧着他又长高了呢。”
王仲音见到他也跟着高兴,不免含笑道:“可不是嘛,我也觉着长高了些。”
正说话间,王仲熙和宝颐他们也进来了,太夫人乐得更是连嘴就合不上了。
大家互相客气问候了一番,方才笑盈盈地坐了下来。
几年下来,太夫人对王君柔不薄,吃穿用度几乎每隔一阵子就派人送过去,而且,样样精心,颇有讲究。好在,王君柔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每每见到她,都会乖巧地走上去,和太夫人说几句贴己暖心的话,把她老人家哄得十分高兴。
说话间,宝颐看向了王仲音,含笑问道:“算算日子,妹妹下个月该生了吧。”
王仲音闻言,脸上顿时浮出一丝红晕,眉眼带笑道:“恩,算日子的话是差不多了。”说完,她用手请抚了抚肚子,暗道:要是丈夫沈良辰到时也能赶回来就好了。
王文浩盯着姑姑滚圆地肚子,忽然抬头问道:“娘,等到姑姑孩子出来之后,我能把他带到咱们家去吗?”
宝颐闻言一愣,不免笑道:“为什么要带到咱们家里去啊?”
王文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头道:“嘿嘿,因为我想要个弟弟。”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月票 ~~请各位继续多多支持~~柒柒多谢大家~~(*^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五十七章 京城
第五十七章 京城
此时,王文浩憨态可爱的模样,惹得众人一阵地欢笑。
一家人聚在一起免不了说说话,两个孩子刚开始还跟着眼巴巴地听,可听着听着便坐不住了。特别是王文浩,频频地瞄向一旁的姐姐,看看她有什么动静没有。
太夫人心细,待瞧见他扭来扭去的样子,随即笑道:“曾祖母后院的花开了,你们俩个一起看看去吧。”
“好。”王君柔乖巧地点一点头,带着弟弟随着孙妈妈去后院赏花。
须臾,王仲熙问起了太原那边的境况,太夫人唇边噙着淡淡的笑道:“还好,还好。你爹前些日子来信儿说,那边一切都好,不用咱们操心惦记着。”
宝颐闻言,微微点头,“一品堂”的底子扎实,稍加变通,生意即可做的顺风顺水。
看得出来,太夫人今天的兴致很好,留了她们一道吃了午饭。不过,她终究是上了年纪的人,注意休息还是很重要的。
临走时,太夫人依旧不忘了给孩子们送东西,君柔的是一对儿四两重的金镯子,文浩的则是一条足金的长命锁。
宝颐见此,连忙婉言道:“孩子们还小,哪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
太夫人闻言,微微笑道:“嗳,柔儿的生日就快到了。这镯子就当作是我送的礼物,不碍事的。”对于她来说,安然活到了这把年纪,就已经是大大地赚到了。钱财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她宁愿都留给孩子们,也好过攒到自己的手里。
宝颐深知自己劝说不动她,只好看向王君柔道:“柔儿,赶紧过去谢谢曾祖母。”
王君柔点一点头,恭敬地太夫人行礼道谢,引得老人家又是一阵高兴。
离开王家之后,王仲熙先回一趟“好味居”,便让宝颐带着孩子们先回家。
马车之中,两个孩子分作在宝颐的两边,王文浩摆弄着脖子上的长命锁,小声念着上面的字:“长命富贵,福寿万年。”
宝颐抚了抚他的头道:“曾祖母这么疼你,下回再来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要送一份礼物给她老人家啊?”
王文浩闻言,抬头冲着宝颐眨了眨眼,道:“恩,应该送的。”说完,他有看向姐姐,接着道:“姐姐,你说咱们送什么好呢?”
王君柔想了想道:“送一幅画好了,咱们俩一起画。”
宝颐对她的这个提议倒是很赞同,送人礼物最重要的就是心意。亲手亲为的真诚,自然高过于其他的繁复。
回到家里,两个孩子便开始有模有样地准备起来,笔墨纸砚,一样不少。宝颐难得忙里偷闲,陪着他们讨论着画什么才好。
许是,生意太忙,王仲熙比平时回来地很晚,宝颐安置好了孩子们,便寻来了一些绣活儿在房中等他。
过了亥时,王仲熙终于回来了,他的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好在人并没有喝醉。
“你去喝酒了?”宝颐一边为他倒茶一边问道。
王仲熙低头道:“嗯,街对面的陈老板介绍了一位朋友给我认识。”
宝颐将茶杯递过去,继而回身去帮他浸一块手巾来擦脸。“什么朋友要聊到这么晚。”
“嗳。”王仲熙轻抿了一口茶水,继续道:“那人姓常,是陈老板的近亲表弟,这次是回来探亲的。大家一起说了些生意上的事,所以有点晚了。”
宝颐闻言点了点头,并没接话。
王仲熙擦了一把脸,稍微沉吟道:“宝颐,你想不想去京城看看?”
“嗯?”宝颐诧异道:“好端端的,咱们去京城做什么啊?”
其实,王仲熙这话问得并不是没头没尾,京城来的常老板,是一位很有来头的人。早年随父辈到京城做生意,后来又开起了饭馆客栈,生意可谓是越做越大。今天,他特意过来尝了尝“好味居”的刀削面,顿觉十分惊喜。汤头浓,面身劲道,倒是他好多年没吃过的味道了。
王仲熙淡淡道:“常老板说,凭着“好味居”的味道品质,要是到京城开店的话,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和成绩。”
宝颐听后,心下不免有了计较,问道:“怎么?难不成你还有了什么想法不成?”
王仲熙一边摇头一边皱眉道:“事关重大,我哪能想怎样就怎样。不过,说实话,我确实稍微有一点想法了。”
宝颐道:“什么想法?你还真想去京城开店吗?”
“对。”王仲熙回答的没有半点的犹豫。
宝颐闻言,哭笑不得道:“对什么对?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我知道,我又没说现在就去。”王仲熙用认真的语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京城是未来的目标。攒够本钱之后,我想咱们一家人都可以搬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