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宁说完便心中不安地跟在王爷的后面往外走,走的时候,她瞧了一眼王爷刚才所写的休书。那休书,只写了几个字,并末写完。
唉,她只是想要一封休书而已,怎么就这么难,这么多波折?
第三十二章 奸滑的王大人
王爷带着前院后院的夫人和总管、护院、侍从、丫鬟、家丁等等,浩浩荡荡地走向王府大门。
大门外,正有一行人走了进来。为首的两人乃一男一女,男的二十七八岁左右,穿着金色龙袍;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用金冠高高挽起;有棱有角的俊脸之上,隐隐约约间有光泽流动;耀眼的黑眸,如烈日下的大海一样深蓝璀璨;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轻笑时若鸿羽飘落、甜蜜如糖;静默微抿时则冷峻如冰、肃如雕像,深身散发出一股严峻又高贵的非凡气魄。
只见他神态傲然,表情威严,仰首挺胸地走了进来。走在他身旁的是一位二十四五左右的绝色美女,穿一袭金黄色的曳地望仙裙,用蔷金香草染成,纯净明丽,质地轻软,色泽如花鲜艳。裙上用细如胎发的金银丝线,绣成攒枝千叶海棠和栖枝飞莺,刺绣处缀上千万颗真珠,与金银丝线相映生辉,显得贵不可言。
两人的后面,跟着另外一男一女和一干随从。男的四十岁上下,唇上留着一小蕞胡子,穿着一身官服,戴着官帽穿着官鞋,长相方方正正,看来为人忠厚老实,但眼角却呈三角形,微一眯起,便有一种老奸巨滑,为人奸恶之气。女的倒是长得端庄秀气,举此大方,顾盼生辉之间,颇有一种知书达理的女人风范。
看到这一行人走进来,王爷立刻带头跪了下去,其余人跟着齐唰唰地跪了下去。
屈宁一看,也连忙跪了下去,耳里听到王爷的声音:“臣恭迎皇上驾临,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他的声音一落,便听到训练有素,两种不同请安,又整齐如一的声音:
“臣妾叩见皇上,叩见颖妃娘娘……”
“奴叩见皇上,叩见颖妃娘娘……”
……………………………………
屈宁的嘴角动了动,以表示她跟着众人说了恭迎的话。
“杨爱卿请起,众位请起。”皇上说着摆了摆手。
王爷立即站了起来,向着皇上微一弯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皇上请进,颖妃娘娘请进!”说完,他退到了皇上和颖妃娘娘的后面,看到跟在皇上后面的尚书王大人以及他的夫人,便连忙拱手相请。
一行人随着皇上走进大殿,按着顺序,皇上和颖妃娘娘坐到了首席,面对众人。其余人坐在下面,分成左右,王爷领着他的夫人们坐到右边,王大人和他的夫人坐在左边。
由于王爷的夫人众多,只有正妻三位和前院六位夫人有资格与王爷平坐在第一排,其余夫人则坐在了第二排。
众人坐好之后,听到皇上说起了此次前来探访王爷的原因。原来,王爷一直以来没有所出,不但王爷自己着急,就连皇上及一些官员大臣也替他着急。按皇上及官员大臣的想法,王爷乃大凉国功高盖世,又是唯一有统领才能和足智多谋的开征大元帅,他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样的人本应为大凉国延续后代人才,继承他的家族和责任,保家卫国。但是,他却一无所出,这的确让很多人着急和担忧。所以,王爷这才会公然取了那么多夫人,而且还建立后院,却不被世人所非议。
当然,对于王爷不能生育之事,有人是真心替他着急和担忧,但有人却是假意替他着急和担忧。这假意之人,当属与王爷素来不和,但表面却又与王爷亲如兄弟的尚书王大人。
此次皇上和颖妃娘娘会驾临王府,也是听从王大人建议而来的。
王大人是这样建议的:“皇上,臣听闻平定王一个月前,已经解决了不能生育之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平定王府里夫人众多,我怕杨大人急于生孩子,而疲于奔波造孩子。这样一来,成事不足,反倒败事。臣认为,为了大凉国的江山和后代人才着想,一,皇上应该去恭贺平定王一声;二,造孩子一事,虽然是平定王的私事,但是,他能否生出优良的后代来延续他的责任,保家卫国,直接关系到大凉国的江山社稷。臣以为,这事是头等大事,不能马虎,也不能任由平定王没有节制。
所以,臣恳请皇上,为了大凉国的江山社稷着想,皇上应该去隐晦地告知平定王一声,我们但求质,不求量。身体好了,才有望生孩子,有望得到优良的后代。”
皇上一听,觉得王大人说得非常的有情有理,便立即携上他的爱妃,摆驾光临平定王府。然后,皇上和颖妃娘娘便好心地,各种想得到又想不到地提醒他,此事该如何如何……
王爷听了,气得只差没有吐血了。生孩子之事,本就是他的私事,而且,急于不急,质与不质否,量或不过量,都是一个男人随心所欲之事。现在却被尚书大人推到与江山社稷有关的严重程度来了,这着实让王爷措手不及,成了任人宰割,没有主事权,彻头彻尾的一只缩头乌龟了。
于是,接下来,王爷便在含含糊糊中应付皇上和王大人。含糊中,突然听到颖妃娘娘建议,她说此刻喜事一片,我们欢聚一堂,不如我们再出点有趣的节目,以助欢快的气氛。
皇上和王大人听了,拍手叫好。
然后,王大人的夫人便派上了用场。原来,王大人的夫人乃他的小妾,是北凉国有名的才女。于是,王大人便建议,说平定王艳福不浅,娶了如此多的娇妻,这些娇妻们看上去个个非同一般,肯定各有收藏。所以,他建议,让他的夫人和平定王的夫人们比试一下才华,以此助兴。
王爷听了,心里暗气,却不便表露出来。他的夫人虽多,但没有一个肚子里装有墨水的。唯有四夫人,是夫人们之中公认的才女,但是,她却素来与王爷不和。想她出面应比,那简直就是难如登天。王大人什么都不提议,偏偏提议让夫人们比试才华,就是想要让王爷当众出丑,面上无光。
他本想拒绝这样的提议,却突然想到了屈宁。于是,他微笑地说:“王大人既有如此雅兴的提议,杨某虽知夫人们没有什么才华,但是,与你的夫人应比一下,让皇上和颖妃娘娘高兴高兴,也是做得到的。这样吧,既然你只有一位夫人参赛,那么,我平定王的夫人也只能由一位夫人参赛。不过,既要比赛,那么小弟就想提个提议。”
“哦?不知杨大人有何好的提议,你不妨说出来,我们一一照做。”王大人的三角眼眯成一线,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辉煌。看来,对于比赛一事,他已胜券在握,所以,尽管他还未知道杨煜的提议是什么,他都爽快地答应了。只因他知道,杨煜的提议越多越能让他的夫人输得爬不起来,也就越能让杨煜失去面子,被人嘲笑。
第三十三章 比试才华
王大人心理打的是什么算盘,王爷知道得很清楚。只是,男人两心相争,从来就不会途一时口舌之快,要的是有效攻击,才是最佳对策。所以,此刻听到王大人爽快的答应,王爷明知王大人是心怀鬼胎,暗中嘲笑于他,他也不做任何的口舌反击,只是冲着王大人微微一笑。
他面向皇上和颖妃娘娘,伸手拱了拱,这才看着颖妃娘娘说道:“颖妃娘娘,臣早就听闻王大人的夫人才华盖世,但却从未见识过。今天王大人既已提出让他的夫人与臣的夫人比试才华,那么,臣觉得,既然有比试就应该有彩头。所以,臣斗胆向颖妃娘娘索要彩头。”
颖妃娘娘赞同地点点头,笑问:“不知杨大人想要什么彩头?”
“臣不敢想要什么彩头。”王爷接了一句,这才解释说:“臣所说的彩头乃是两位夫人比赛之后,赢了之人,能否得到皇上和颖妃娘娘的赐封?赐封为凉国第一才女!”
皇上听了,眼睛绽放光彩,双手一拍,大声说道:“好啊!凉国第一才女!想我大凉国男才武将的封号,比比皆是。但是,第一才女的封号却从未封过,此乃一件憾事。好,今天就让我们把这凉国第一才女的封号定下。”皇上说着顿了一下,侧转头看着颖妃娘娘笑着说:“爱妃,你意下如何?”
颖妃娘娘微微一笑,说道:“臣妾也是如此想法。只是,臣妾还觉得,既是凉国第一才女的比试。这比试的题目嘛,就应该由皇上来出,这样才能体现‘凉国第一才女的封号’啊。”
皇上听了点点头,看着杨煜和王大人说:“两位爱卿的夫人比试,乃是才华比试。古往今来,体现女子的才华就在于精通棋琴书画、诗词歌赋、对对子等等。但是,这些若是全都要一一比试出来,不免时间太长。所以,朕觉得,从中挑其三样出来比试即可。”
颖妃娘娘听了,连忙接口说:“皇上的主意甚好。而且,臣妾听闻,王夫人颤长作对子作诗及弹琴和猜谜语等。而杨大人的夫人之中,也不乏这类才女。所以,臣妾觉得若要比试,便比试作对子和弹琴及猜谜语这三样也能体现‘才华’二字。”
“好,就依爱妃所言,比试这三样。”皇上说着顿了一下,看着王爷问道:“不知道杨爱卿选哪位夫人出来比试?”
“皇上请稍等。”王爷说着突然喊了一句:“小宁儿,出来!”
屈宁正在无聊地喝茶,突然听到王爷叫小宁儿,这一声小宁儿,不用说,她也知道叫的就是她。于是,她不由得把一口茶喷了出来,却在要喷出口腔之时,一个机灵,把倒嘴的一口茶咽回了肚子里,这才避免出丑。
妈啊,不是吧,王爷叫她?叫小宁儿?还叫得这么亲热顺口。话说,你什么人不叫,偏叫我出来,这搞的是哪门子事?她懂什么棋琴书画,诗词歌赋及对对子啊……
她睁大了眼睛往王爷的后脑勺看去,却看到他的脑袋偏向皇上那一边,想来是在看皇上。于是,她也往皇上看去,正好对上了皇上的眼睛。她连忙把眼睛移开,心里无比的郁闷。
该死的,出帅不利,一来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