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兰影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柳涵把伍兰影绣的亵衣拿在手里,她不得不承认,伍兰影的女红真是棒,只见这亵衣袋口拼接处几朵灿烂盛开的荷花颜色娇丽,栩栩如生,且画面完整,出境生情,单单几朵荷花,便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数十种工艺。亵字在古语中意思为轻浮不庄重,伍兰影却偏偏在亵衣上绣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意思就是说自己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灈茎。柳涵左右翻着看了看,见这衣服前圆后方,前短后长,应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达到塑身修形的效果。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也没有多说,穿在了身上。
第43章
时间过的飞快,日子渐渐平淡下来。王朝马汉在杭州待了几天就启程回汴梁了,柳涵把写给包拯的信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给包拯。二人没多说什么,便回了京城。倒是柳涵和展昭,回去的路上吵了一路,又气鼓鼓的下地帮着割稻子。柳涵在现代时从没摸过镰刀,突然一下难免有些不适应,偏偏天气又催得紧,没办法,柳涵挥舞镰刀不管三七二十一乱割了起来,佃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对着柳涵割过的稻田发呆---田里稻茬参差不齐,稻谷散的到处都是。
展昭见这状况,连忙抢下柳涵手中的镰刀,让她去一边休息。
果不其然,稻田刚收割完第二天,杭州噼里啪啦下起了大雨,连绵的阴雨中,迎来了霜降。
柳涵出不了门,整天的坐在房间里,呆呆的看伍兰影绣花,一看就是一天。偶尔展昭会从外面给柳涵带一些
新鲜的玩意儿或吃的,但是他从来都不进来。柳涵最喜欢他给买的凤梨酥,甜而不腻,外面裹着一层酥脆的脆皮,好吃极了。用展昭的话说,现在的柳涵除了不会女红,比起以往更像个大家闺秀了。柳涵也挺喜欢对着红罗幔帐飞针走线的娴静感觉,特意请伍兰影教她女红。只可惜她怎么都学不精细,毕竟绣花不是跆拳道,这仔细的活,柳涵还是不太在行。
汴梁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包拯收到了柳涵的第二封信,信是用她自制的圆珠笔写的,字迹娟秀清逸。
包拯裹着厚厚的小袖圆领棉衣,脚蹬一双小鹿皮靴子,坐在火炉边看柳涵的信,信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过的很好不要惦念之类的。包拯想起柳涵灿烂的笑脸,不由得十分想念,不知不觉,柳涵竟已走了两三个月了,眼看着临近年关,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过年。
王朝推开门走进来,雪花夹杂着冷风向包拯扑面而来,王朝赶紧回身把门关好。
包拯见是王朝,开口问道:“打听的如何了?”
王朝皱着眉,略显惆怅羞愧,道:“卑职无能,没有打听出来。”
包拯早有所料,把柳涵的书信折好放在袖中,起身笑道;“我早就猜到了,齐冯比我们想象的要狡诈多了,哼,这只老狐狸,以为毁掉一切证据就人不知鬼不觉了吗?我总能有办法让他露出狐狸尾巴!”
王朝点点头,道;“大人,我见您最近总是茶饭不香,您可要注意身体啊!”
包拯叹了口气,眉头深深的锁起来,道:“广东战事吃紧,安抚使余靖根本不是南蛮侬智高的对手,狄大人又不断被排挤,皇上即使清明,迫于大臣压力,也不得重用狄青啊!”
王朝道:“韩大人也可以上前线去啊!”
包拯苦笑了一声,摇摇头:“韩琦跟狄青走的近,难免被牵连。眼看就要过年了,广州百姓还生活在战火之中。哎!”
公元1048年,侬智高逐渐占领控制了右江地区田州一路的少数民族地区。同年,其以勿恶洞为根据地,开始同交趾决裂,交趾太尉郭盛溢前往征讨,兵败而还。公元1049年,既皇佑元年九月乙巳首次试兵广南西路重镇邕州,仁宗诏江南、福建等路以备。是年十二月甲子,派高怀政督捕进入邕州的侬智高部众,至于年底,战事吃紧,北宋连连吃败。
包拯眼神幽深望着南面,像是喃喃自语,语气又痛不可当,为不得团聚的亲人,也为战火中潦倒的百姓。叹息道;“哎,过年了。。。。。”
柳涵抱着怀炉躺在铺着皮草的长椅上,刚喝了一碗银耳甜汤,浑身上下暖洋洋的。伍兰影带着府里的丫头准备守岁的茶点,房间里只剩下柳涵一个人。
展昭敲了敲门,喊道;“小涵。”
柳涵听是展昭的声音,起身开了门,问道:“做什么?”
展昭面带微微笑意,说:“听范大人说闹市到子时才收市,现在估计正热闹,你要不要去玩?”
柳涵兴趣淡淡,撇撇嘴道:“不了,你们去吧。”
展昭有些奇怪,笑着问;“怎么了,你最近都不太爱出门了,莫不是真的变成了大家闺秀?”
柳涵白他一眼,没好气的说:“少来,我吃多了,不想动。”
说着,柳涵自顾自的进了房间。展昭知道伍兰影不在,也没顾忌那么多,跟着就进了房间,见柳涵一脸落寞的坐在桌子旁,走过去问道;“你是不是想回京了?”
柳涵的心事从不瞒着展昭,听展昭问起,诚实的点点头,说:“我早就想回去了,可是上次大人给我写信说要我再等等。”
展昭在一旁坐下来,叹了口气说:“朝中党争由来已久,你跟大人亲近,又深的皇上喜爱,有些事难免会牵扯到你,大人纵然有千百个不舍,也必须遣你离开。”
柳涵了解的点点头,上学的时候也听老师讲过,北宋的党派之争,延续时间之长,卷入人数之众,斗争之复杂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如今她虽然只是懵懵懂懂感觉到一点,却也深觉恐怖。
展昭道;“你知道范大人为什么会被贬至杭州吗?”
柳涵抬眼看了看展昭,奇怪的问:“为什么?”
展昭沉声道:“庆历新政。”
柳涵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庆历改革!展昭见她这副表情,知她多多少少了解一点,于是言简意赅的说:“改革后期,以夏辣为首的士大夫们群起上折,弹劾范大人,韩琦大人为朋党,皇上无奈,将范大人一贬再贬,贬出了京城。”
柳涵摇摇头,叹惋道:“范大人真是傻,他也不想想,这样的改革怎么可能会成功!”
展昭不明白柳涵的意思,疑惑的看着她。柳涵见展昭一副不解的表情,撇撇嘴道:“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皇上又不傻,牺牲了士大夫就等于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还是因循守旧,以稳定为大局。再加上范大人带过兵,有军事威信,在皇上眼里,肯定有些功高震主了,所以,一个范仲淹跟整个士大夫阶层,要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展昭点点头,虽然柳涵的话很有些大逆不道,但是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也没有多加驳斥,只小声道;“这些话跟我说说也就算了,千万不能说给别人听。”
柳涵理所当然的点头应了,并且说:“我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出去乱说。”
展昭见说了会儿话,柳涵的心情好像开朗了些,于是道:“行了,我们出去吧,我还真不适应你天天窝在房间里。”
柳涵瞅了他一眼,不再推辞,穿上棉衣披上披风,跟着展昭刚要出门,却见伍兰影走了进来。
伍兰影见展昭也在自己房间里,愣了一愣,展昭有些不自在,连忙出去了。展昭出去后,伍兰影淡淡笑着问柳涵:“姑娘要出去?”
柳涵点点头,说:“听说闹市热闹,去看看。”
伍兰影轻轻抿抿嘴,有些不放心:“就穿成这样出去?”
柳涵低头看了看,奇怪的问;“有什么不好吗?”
伍兰影回身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崭新的水粉色布料大红海棠刺绣披风,递给柳涵道;“今天过年,你身上这件些许旧了,穿个红色的,喜庆。”
柳涵甚是喜爱伍兰影的女红,对这样的礼物当然不会拒绝,连忙接过来,换下自己身上的披风。穿上后,原地转了个圈,兴冲冲的问道:“好看么?”
伍兰影被柳涵孩子般的举动逗笑了,连忙回答;“好看好看,快去吧。”
柳涵点点头,冲出门去找展昭去了。
展昭带着柳涵出了府门,这才见着些除夕夜的热闹气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架子烟火和盆景烟花比比皆是,再往街深处走,还可见当地的达官巨贾竞相比美,比什么?当然是比着放烟火,这样的比赛从掌灯后不久直至更残漏尽。最高兴的当然要属街上的孩子了,跳着叫着兴高采烈的拍着巴掌。
一群孩子手里拿着糖堆儿嬉笑着冲过来,其中一个不留神撞在柳涵身上,手中的糖堆儿也掉在地上,不等柳涵说话,孩子已经哇的哭起来。
柳涵和展昭连忙弯腰去哄,那孩子指着地上的糖堆儿,哭着喊道:“我的糖堆儿!我的糖堆儿!”
柳涵颇有些愧疚,把孩子一把抱起,哄着说道;“乖啊,不哭了,姐姐再帮你买一个。”
孩子果然就不哭了,任由柳涵抱着往闹市走去,展昭连忙跟了上去。
柳涵见怀里的孩子脸上冻的通红,还起了红肿的疙瘩,问道;“你的脸冻坏了,怎么还在街上跑呢?”
孩子撇撇嘴道:“这有什么,将来我长大了是要去打仗的。”
柳涵微微有些吃惊,回头去看了展昭一眼,展昭笑着问那孩子;“你会功夫么?”
孩子哼了一声,轻蔑的看着展昭道;“带兵打仗关键在方法和智慧,跟武功好不好没有关系。”
柳涵扑哧一声笑了,这般大的孩子竟然还知道带兵打仗要烤谋略,比她小时候可强太多了。
说话间,柳涵找到一个卖糖堆儿的小贩,所谓的糖堆儿就是咱们说的冰糖葫芦,只不过一个竹签上只有单枚一个果子。柳涵从稻草架子上抽出一个大的糖堆儿,递给怀里的孩子。展昭跟在一旁,问小贩道:“多少钱?”
小贩笑着道:“五个铜钱。”
柳涵见展昭付了钱,抱着孩子转身往前走,突然听见一声马嘶,街上的人都慌忙躲闪开来。柳涵抬头见一匹马头颅高昂着向自己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