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鉴定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鉴定师- 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骆天心里说道,要不然大家整天都叨唠着一个“上升空间”呢?这今天就是正在“上升”中啊,现在大家都一股脑儿地钻入到古玩圈来,为了还不就是投资,这份投资比起什么股票基金来,似乎很来得值一些,其实真正懂行的又有几个??

骆天安抚完师父,继续看戏,这折腾了这么久了,拍卖会差不多要到尾声了,现在已经没有几件拍品了。

现在上来的是一块香玉,这香玉看上去不过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颜色是红褐色,但骆天知道,一旦走近这块石块,就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而且这块石头的香味还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块汉中所产的香石,这种石头在自然界是非常罕见,非常宝贵的。地质工作者曾经在花草繁茂的深山中找到一些岩石,它们散发着不同程度的香气。经过红外光谱分析人们发现,在这些岩石中存在着一些有机物的成分,有机物多的香气就浓,少的香气就淡了。研究证实,香味是带有香料的物质经过长期侵入岩石后产生的。这说明,香味的分布不仅与岩石周围花草的种类有关,而且还依赖于岩石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经过对一些岩石的检测发现,这种黄绿色的蛇纹石具有较强的吸附香料物质的能力。所以一旦外界条件具备它极有可能成为香石,但是吸附香气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目前尚不得而知。

香石的香味会有一定的间断性,如果想让它更香一些,可以把它泡在酒精里,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因此香味会马上挥发,闻上去就会更香了,还有就是颜色越深的香石,香味就越浓,产地很唯一,只有汉中的米仓山有这种香石。在古玩市场,香石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接下来上来的这一件,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亚洲精品,因为它本来是俄罗斯的出产,只是在日本出现,所以被当作日本的精品送来参加拍卖了,这是一件珠宝器。

这条腰带表面装饰着用鎏金银丝制作的纹饰图案,上面还镶嵌了24颗天蓝色石料。腰带背面印着一个人的头像和“84”的字样。

在俄罗斯,除了银质货币外,银制的日用器物被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普遍使用。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贵金属,银器是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它不仅可以制作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装饰器物或者服饰用品。直到十九世纪以后,银器开始成为一种商品,但也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现在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使用权也早已不再被贵族所独揽,可是银器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较贵重的选择。

这条银带呀,它一共有八块带板,前面还有一个带扣,一起一共是九块,中间用这个活的销把它连接起来,转折很自如,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它在中间的部位凸起来盛开的这种菊花的样式,在这种花纹的上面还镶嵌着淡绿色的宝石,它有很多阴文刻的印记,一个是面向左方的这个人头像,它是1876年这个时期,俄罗斯国家制作银器的标志,再有一个标志它上面有84%就是象征这个银带,它含银量是84%,在19世纪这个时候,在西方制作银器当中含量比较高。

倒数第二件是一把琴——“大圣遗音”,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因此,所作大圣遗音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而它的浑厚感表现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

大圣遗音琴的铭刻,也是有别于普通的古琴的。这把琴的断纹也是表现出时代的特点:看上去像大蛇腹纹,而在这些纹理之间又出现了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很显然这些断纹是随着漆质的老化而产生的。而且这把“大圣遗音”琴具备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等九种美好音色。可以说是集韵味于一器,是目前传世古琴中很难得的。

压轴的果然如骆天所料,是那把象牙的折扇,因为对象牙的保护,现在已经在很多领域内限制使用象牙作为生产应用,单从材料上来讲,象牙就是非常珍贵的材料。

折扇最早出现于宋代,据记载它是一种舶来品。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

清中期,象牙折扇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的原因跟制作工艺有关,如果用象牙制作一把圆形的团扇,首先要从象牙上拉出一条细丝,无形中加大了制作难度。而制作折扇,工艺就相对简单多了。到了清晚期,象牙折扇被当作达官显贵炫耀财富的标志。不仅扇骨、扇页要用象牙,就连扇面也要用象牙制作。

在这把象牙折扇的扇骨上,雕刻着山水人物图案。扇纽使用的是黄金,展开扇面,扇页是用很薄的牙片制成。每片扇页都是双面雕刻,扇面是纸面,两面都有作画,一面是人物图,一面是山水图,各有千秋。

骆天一边观看,一边向洪洛和鲁泰安讲解这些拍品,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最后一件折扇也尘埃落定了,现场时不时因为高成交价的出现而响起一阵阵掌声,整体上来说,这一次拍卖是成功的,不过骆天觉得其中绝大多数拍品价值一般,只是在索斯比的大旗下,拍出一个高价来,当然精品还是有的,也不能全盘否定了,而且价值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也得要看市场嘛。

骆天向鲁泰安打听了一下他离开日本的时间,鲁泰安还有三天,就要飞回美国,去和自己的儿女团聚了,这一次在日本见到自己的徒弟,对他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骆天想着不能让师父空手回美国,马上联系了一下索斯比的日本工作人员,得知第二天有一场寻宝游戏在东京一所著名的寺庙里进行,骆天赶紧联系了一下主办方,希望能够赶得上参加,他的运气不错,主办方破格邀请骆天参加,时间定在了第二天的上午九点,时间为一个小时。

次日,骆天编了一个理由就偷偷地溜了出去,希望能够寻到让鲁泰安满意的“宝”来,主办的是日本一个古玩组织,类似于中国的古玩协会,听说一个月就有一次,主要是各古玩店的老板邀请一些熟客参加,也欢迎普通的游人参与,一方面是为了拉拢客户,另外一个方面是为了唤起普通人对于古玩的热情,毕竟日本的古玩市场并不如中国那么火爆。

第614章 竹衣

站在日本这座叫做千若寺的寺庙前,骆天颇有感触,其实中日两国的寺庙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如今依然各有风格了,比如说,中国中国寺庙遵守严格的中轴对称设计而日本则左右不对称或者两个大殿并列或者右塔左殿,这是中国南北朝时代传播过去的建筑特点,日本一直延续着这种风格。

从建筑细部上,日本建筑的大殿前檐喜欢加一个山花向前的抱厦作为入口装饰,这是宋金时代流传过去的而在中国早就不流行了,日本寺庙建筑是仿照中国唐代前后时期的,比如大殿建在一个平座之上,这是干栏建筑的特点,屋里用帷幕作为隔断,墙壁暴露木框架结构,斗拱粗大,间隔较长,屋檐探出深远,屋顶有用树皮或草制成的,山花才用悬鱼惹草装饰,日本的塔是没有内部空间的,中心就是一根木柱子,顶部有长长的宝刹相轮,这是中国南方佛塔的特点,窗户采用整块木板,开口很小,若有窗棂,多为最简单的直棂。

中国北方寺庙建筑跟官式建筑一样,在元代以后用砖砌墙,代替木板墙或夯土墙,有效的抵御了北方冬天的寒冷,也不用依靠屋檐躲避雨水对墙体的冲刷破坏,屋檐探出缩短,使得冬天有更多阳光射入室内。

正在骆天沉迷于两国寺庙结构比较之时,现场变得喧闹起来,骆天不懂日文,只有走会那台有人登记人名的工作台,用简单的英文介绍自己,拿到了一个可以别在衣服上的号牌,按照寻宝的规则,所以贴有主办单位红色标签的古玩才是参加这一次活动的古玩,这其中有优有劣,而且不管优劣,一律都是藏在寺庙不同的位置中的,参加的人不仅要找到它们,还要分出优劣。

不管你拿到的是哪一个,都要买下来,不过是以极低的价格,因为日本古玩是明码标价,所以价格是平时价格的一半不到,不少熟客都等着今天的机会呢,所以现场比骆天预计得要热闹了不少。

等所有人都到齐领到了号牌,主持人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涌入了寺庙,开始了自己的寻宝行动,这让骆天想到了小时候玩的捉迷藏,只是今天躲的人换成了各式各样的古玩,骆天也没有别的诀窍,因为异能只有在知道古玩的样子之后再去寻找,所以现在也不实用了,毕竟不知道主办方藏了什么样的东西,现在只有一点点去搜索了,首先找到贴有标签的古玩,再从中择优,如此而已。

比起其他人的匆匆忙忙,骆天十分淡定,他先环顾四周,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搜索,十分规矩,并不乱跑,没一会儿功夫,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件贴有活动标签的古玩,那是一方瓷砚,中国有四大名砚,不过都是以砚石制之,以瓷器作砚很少见。

由于它的表面非常光滑,不适合研磨,所以尽管不少的朝代也生产过瓷砚,但是它更多的是供文人把玩和观赏用的,实用性不强。这方砚台它是一个碟型砚,它的底座是墨色釉,上面是红釉,这个砚面的砚质非常细腻,釉色非常光泽透明,骆天看一眼,断定它是清中期的瓷砚,还过得去了,立马就收了起来。

看到骆天已经得了一件,站在他旁边的一位日本女士大叫了一声,马上跑开来,看她的样子不是在寻宝,像是在进行马拉松比赛一样,骆天觉得搞笑,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立刻再去找,在神像前面的台子下又找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