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7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而言之,时代的背景,决定了文化的基础。就好比现在,社会富足了,确实也催生了一大批“大师”、“名家”。问题在于,这些“大师”、“名家”,还没有经受历史的考验,至少要过五十年,才能够断定谁是货真价实的名家大师,谁是鼓吹出来的水货。

张老这画,明显是经受得住历史考验,能从元代流传到现代,不仅仅是机缘巧合,更重要的是这画肯定不错,不然也没人会细心保管收藏。

“尽管是元代版本,实际上画的却是南宋的景物。”

此时,张老微笑道:“这是江南沦陷以后,在蒙古贵族的高压统治下,某个文人郁郁不得志,又不敢明着反抗,只好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缅怀昔日生活了。”

“嗯。”

王观仔细打量起来,十分认同张老的判断。

如果描绘的是元代,那么肯定有蒙古贵族出现,但是纵观全画,作品的画风明显是南宋的风格,尤其是城市的布局,以及市井人物的穿着,特别是骑马坐轿的权贵人家,都是典型的汉人造型。

然而图画的笔款位置,却出现元代的年号,那么充分说明张老的推测没错。图画的作者应该是前朝遗臣,身在曹营心在汉。另外就是图画的笔法十分细腻,人物表情更是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这样的风格笔法,一看就知道绘图的人丹青造诣不凡。

“可惜啊,只有年款,却没有署名。”王观摇头叹道:“佚名作品,有些影响它的价格。”

注意,只是影响价格,而不是影响价值。

要知道作者名气的大小,只是决定作品的价格而已,并不能够决定价值。真正决定作品价值的却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如果作品质量欠佳,那么就是唐伯虎的画作,价值也不算很高。相反要是作品的质量上乘,就算没有署名,一样有人愿意花大价钱搜罗珍藏。

拍卖会上经常有一些宫廷图画上拍,尽管没有署名,但是照样拍出过亿的天价来。由此可见,作品的质量才是关键。

“缅怀前朝的东西,谁敢留名啊?”

适时,张老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但凡是异族统治下的王朝,往往是文字狱最兴盛的时刻。除非作者不要命了,才会在这画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也是。”王观深以为然,现代的敏感信息,最多是审核或屏蔽而已,古代的话,那就是直接抄家灭族的。

“我的东西已经选好了,你呢?”与此同时,张老笑问道:“光看董其昌的仿品而已,或者说你就打算要这件仿品?”

“怎么可能。”王观毫不犹豫摇头否决:“您老是有目标了,直接拿就行了。我现在需要货比三家,速度也快不起来啊。”

“这倒也是。”张老微微点头,然后笑道:“既然如此,要不要我给你指条明路。”

“不要……”

出乎意料,王观居然拒绝了。

第844章 渔父图,秋深帖

“嗯?”

听到王观拒绝自己的好意,张老自然很奇怪:“你不是说挑花眼了么,我现在好心帮你,你怎么不乐意啊,难道说怀疑我坑你不成?”

“张老您多心了。”王观笑道:“我是觉得反正又没人赶,何必急着走。货比三家的过程,本身就是难得的乐趣。”

“呵呵,这倒也是啊。”张老恍然大悟,顿时笑道:“那就随便你了,不过你说得很对,难得来到宝库,如果不仔细观赏一番,确实很对不起自己。”

“叔公。”

适时,张清有几分不满,王观也就算了,作为本家亲戚,怎么能够推波助澜呢。

“我说得有什么不对?”张老埋怨起来:“这里的东西你们又不懂欣赏,整天束之高阁,真是明珠暗投啊。再不让我们翻翻,估计都被虫蛀烂了。”

当然,这是气话。其实这个阁楼不仅安全措施厉害,而且环境更是可以比拟一些大型的博物馆。可以设定室内温度,气温炎热的时候就加湿,气候温湿潮气的时候,就调高温烘干。而且这还是基本功能,另外还有许多设施,最大限度保证三楼书卷的完好无损。

不过,对于张老的“胡搅蛮缠”,张清除了无奈苦笑以外,却也不敢有什么反驳之语。毕竟是长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放心,也不会拖太久的,到晚上之前,肯定挑好东西。”此时,王观随口道:“毕竟我也没多少闲工夫,还要回去过节呢。”

有了王观这话,张清顿时安心多了,甚至主动和王观说明情况。虽然说这里的物件以书画居多,但是另外还有一些玉石、瓷器之类的杂物,安置在不同的箱柜之中。

在张清的指点下,王观掌握了大致的情况,就不需要他多嘴了。毕竟由自己探索发现,更有成就感。从最近的箱柜开始,一个个观看下去,每个箱柜都有不同的惊喜。

许久之后,王观不得不承认,这里不愧是宝库之名,收藏之丰富,藏品之精妙,恐怕连一些省级博物馆都不能与之相比。

最让王观感到不愤的是,诸多宝贝都是白拣的,根本没花什么钱。

就像张老所说,龙虎山是道教圣地,要这些世俗的东西没用。但是驾不住人家信徒多呀,每人捐献一件,足够把十几个大箱柜塞满了。

羡慕嫉妒恨啊!王观心里叹惜不已,有点儿理解方明升在二楼时候的心情了,确实有种把这里东西全部搬回家的冲动。

“暴殄天物啊。”

每件一件东西,王观心里的怨念就增加一分,最终忍不住叹道:“亏了,亏了。”

“什么亏了?”张老有些不解。

“挑一件东西太亏了。”王观直言不讳道:“早知道我应该说要十件八件的。”

张清反应也不慢,闻声立即笑道:“如果王居士能够把紫檀阴沉木珠留下来,那么别说十件八件了,就是把一箱东西搬走都不成问题。”

“那我更亏。”王观撇了撇嘴,又继续观赏东西。然而东西看久了,他也有几分疲惫,甚至在鉴定之中出错,让张老指正出来。

“累了就休息一会。”

张老也不生气,只是笑道:“时候也不早了,看了这么多东西,到底喜欢哪一件,或者说哪一件的价值最高,你心里也应该有数了。赶紧决断拿一件,然后出去吃饭。”

“哦。”

王观一看手机,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刻。看了四五个小时,也难怪眼睛有几分干涩。他顺势点头同意张老的提议,然而也苦恼起来:“好东西太多了,每一件都想要,难以割舍啊。”

“快刀斩乱麻,干脆挑一件最值钱的就行了。”张老示意笑道:“元四家之一,梅花道人吴镇的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是难得的精品,价格也不菲,要不就拿这件算了。”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睢⑽庹颉⒒乒⑼趺伤娜恕6侵富乒⑼趺伞⒛哞丁⑽庹蛩娜恕R灿薪悦项、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然而不管是四家,还是六家,反正吴镇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当然,作品价格肯定不会低。

“我再考虑考虑。”

此时,王观却迟疑道:“吴镇最喜欢画渔父图,所以类似渔父图这样的作品有些多了,流传下来的也不少。”

“这倒也是。”

张老点头道:“渔父的形象,来源于庄子、屈原,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吴镇是元代人,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所以喜作渔父图自诩,更爱梅花的孤傲高洁,房前屋后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

“不过人家是大画家,就算是同一题材的画,也能够画出不同的韵味来。”

说话之间,张老反问道:“你觉得渔父图不好,那么又相中了哪件东西?”

“我看中了几件东西,不过却觉得这卷字帖比较稀奇。”王观轻轻一笑,顺手把东西拿了出来,递给张老过目。

“你眼睛真毒啊。”

乍看之下,张老赞叹起来:“居然把赵孟畹那锷钐隼戳耍饧鞯恼涔蟪潭龋肥凳遣谎飞谖庹虻挠娓竿肌!�

“不对呀。”

字帖已经展开了,看到张老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方明升也好奇走来观望。打量了片刻,他有些迷惑不解道:“张老您说这是赵孟畹淖痔吭趺纯吐淇钊词且桓雒郎娜耍掖佑镆饫纯矗词且耘说目谖切吹募沂椤!�

一瞬间,王观和张老不约而同笑了。

“方老板真的不知道这个道升是什么人?”王观哂然道:“她可是很有名气的,那可是能够与卓文君、李清照媲美的大才女。”

“等等,我好像想起来了。”

在王观的提醒下,方明升忽然惊觉,顿时抚额叹道:“管道升,赵孟畹钠拮印!�

“没错,就是管道升。”

张老颇有感叹道:“说起来也是可悲,古代是男权社会,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有才华的女子。所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真正有名有姓,为人熟悉的才女屈指可数。”

这是事实,本来让人耳熟能详女子本来就稀少,而且听到名字脑中就浮现才女印象的,估计只有易安居士李清照。

至于花木兰、穆桂英之类的,只是与女子从军有关,和才女扯不上什么关系。另外还有一个卓文君,才女是才女了,但是更多是偏向于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关于才气的印象却稍微单薄了一点。而且提到卓文君,往往是与司马相如联系在一起。

然而,一般人恐怕不太清楚李清照的丈夫是谁吧?做丈夫的居然没有妻子有名气,不要说古代了,就算是现代,估计也有许多男性接受不了,绝对是离婚的下场。

庆幸的是,李清照的名气,那是经过几百年的传诵,这才积累起来的。在当时只是青嫩的小才女一枚,与丈夫赵明诚十分恩爱和谐,在丈夫逝世之后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才有了后世的名气。

但是在张老的评价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