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7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之间,宣德皇帝登基之后,命令御窑厂精心烧造的蟋蟀罐就是这样被砸光了。不仅是宫中所藏惨遭毁弃,就连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

这种情况下,宣德年间的官窑蛐蛐罐,自然成为了十分稀罕少见的东西。至于稀罕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人或许没有什么概念,那就举个例子吧。

据查资料可知,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一千多件,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现今最有权威的收藏。然而这些收藏之中,却没有一件宣德官窑蟋蟀罐,由此也可以知道,这种东西的稀少程度了。

反正根据一些人的考据得出结论,能够在太后的旨意下,能够幸免于难的宣德蛐蛐罐肯定不多,很有可能是宣德帝赏赐大臣的礼物。毕竟按照文献资料看来,确实有关于宣德皇帝赠予官员心爱礼物的记载。

当然,另外一些就是被打碎埋到地下的残器了。近些年来倒是出土不少,可是现在孔老先生秘书捧出来的蛐蛐罐明显不是残品。

抛开残器不说,真正完好无损的东西绝对是独一无二,堪称孤品的珍宝。

“这东西到底是真品,还是仿品?”

看了一眼,常老忍不住质疑起来,眼中多少有点不信。毕竟后人也明白宣德官窑蛐蛐罐的珍贵,自然加以仿造。而且由于真品罕见,在不了解真品具体特征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把仿品当成真品买下来了。

“常兄不妨看看。”

适时,孔老先生笑道:“掌个眼,鉴赏一下,就知道是真是仿了。”

“你不说,我也要上手观赏。”

说话之间,常老定了定心神,立即戴上了白手套,又摸出高倍放大镜,以及强光手电筒。装备齐全了,这才开始仔细研究蛐蛐罐。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常老一边鉴赏,一边说道:“其实养蛐蛐最好的罐子,应该是用澄泥做的澄泥罐。澄泥制作的罐子质地润滑,透气性能很好,比较适合养虫子。不过明代人不懂这个,或者说皇帝养蛐蛐的罐子,不能是最好的,肯定是要最贵的。”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金银珠玉太俗气了,唯有瓷器才能够彰显高贵身份,以及文雅的品味,所以青花蛐蛐罐子应运而生。而且由于皇帝的喜爱,御窑厂工匠对于罐子的制作自然是尽善尽美。”常老有几分感叹道:“在我看来,或许最能代表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工艺最高水平的,应该就是官窑青花蛐蛐罐了。”

这话有点道理,众人也比较赞同。

毕竟御窑厂的存在,本身就是满足皇帝的私欲,一切按照皇帝的喜好来办。朱元璋喜欢釉里红,所以洪武年间的釉里红是珍品,朱棣喜欢白瓷,这才有了永乐甜白的诞生。到了宣德皇帝时期,他本人偏爱青花,那么宣德青花是整个明朝最好的东西。

当然,宣德偏爱青花没错,却更爱玩蛐蛐,那么宣德青花蛐蛐罐精美程度也可想而知。眼前这件东西就是很好的证明,器物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这是宣德青花的特点。尤其是青花的锡光,在灯光下十分浓厚艳丽,十分惹眼。

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青花瓷普遍使用苏麻离青,这是进口料,价格昂贵。所以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评价。但是便宜没好货,贵的东西往往意味着质量有保证。苏麻离青料价格不菲,但是烧造瓷器展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比国产料更胜一筹。

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特点更是十分明显,如果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更是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大家稍微打量,注意到蛐蛐罐的青花颜色,就可以判断东西应该是使用苏麻离青烧制而成。

“不过,这应该是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之后,才烧造成的蛐蛐罐。”

研究片刻,常老肯定道:“你们看,苏麻离青呈深划色,而国产青料颜色比较清淡,有晕散的现象。所以罐子青花的发色比较明快,色泽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混合钴料,应该比较少见吧。”

此时,俞飞白饶有兴趣道:“是故意营造出这种发色效果来,还是由于苏麻离青已经开始出现枯竭迹象,所以要省着点儿使用。”

“当然是前者,想要这种浓淡相间的效果。”

常老笑道:“要知道宣德年间国力昌盛,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以及财政力量到国外采购苏麻离青。真正让苏麻离青陷入枯竭危机的,却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由于政治因素,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烧瓷空白期。”

“这个空白期要到了成化年间才恢复过来,不过库存的苏麻离青也用完了。也就是说,瓷器的演变,也能够折射出当时国力的情况。”

常老微叹道:“这个道理不仅是我们明白,古人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总是称赞永宣瓷器是明代瓷器的最高水平了。”

“常老,你说的我们都懂。”与此同时,俞飞白好奇问道:“关键是这个蛐蛐罐呀,到底是不是宣德官窑真品?”

“这个嘛……”

常老迟疑了下,立即笑道:“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判断吧。”

“什么呀,又吊人胃口。”

俞飞白看似抱怨,实际上却兴致勃勃接替常老的位置,然后仔细研究起来:“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白中泛青。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可能存在开片现象。在高倍放大镜底下,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

“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蛐蛐罐肯定也不例外。”

把里胎和外釉都打量过了,俞飞白又小心把罐子翻转过来,察看底足:“宣德青花大件东西一般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而且边沿有火石红斑点。”

“对,全对。”

里里外外研究了一遍之后,俞飞白顿时喜形于色,笑逐颜开道:“这么漂亮精致,又完美无缺的东西,绝对是……赝品!”

“什么?”

一瞬间,孔老先生愣住了,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嘴上说得好好的,俞飞白怎么突然得到这个截然相反的结论。难道是嘴快,所以说岔了?

第895章 你们错了

“没错,肯定是赝品。”

此时此刻,俞飞白誓言旦旦道:“东西太完美无缺了,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破绽。据我的经验,这样的东西极有可能是……咳咳,可能是某个造假高手的作品。”

“飞白,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钱老表情一肃,眼中也有几分惊疑。毕竟他还没有上手打量,不好判断东西的真伪,只是以为俞飞白看出什么端倪来了,所以暗示他揭示出来。

“证据,当然有……”

这个时候,俞飞白拍了拍王观的肩膀:“你上!”

“呃?”

王观愣住了,忽然有些明悟,顿时啼笑皆非道:“赶情你是瞎蒙的啊。”

“什么瞎蒙,这叫直觉。”

俞飞白低声道:“再说了,我也是有根据的。你想想,朱大先生最喜欢复制珍贵名瓷了,上次是永乐青花大盘,现在弄个宣德青花蛐蛐罐,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宣德蛐蛐罐可是孤品啊,怎么可能这么恰巧就让他得到一个,而且还是最近才得到的……”

也要承认,俞飞白这话尽管有强词夺理的嫌疑,不过也有几分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遇到朱大先生的作品多了,俞飞白现在已经有些风声鹤唳,看到十分珍贵的瓷器,心里总觉得不安心,忍不住怀疑是赝品。

这是疑心病,得治!

不过反过来说,也说明朱大先生赝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连俞飞白这样的行家也要惶惶不安,疑神疑鬼,那么其他人也不必多说了。

如果事情泄露出去,整个行业肯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许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好不容易才恢复过来的市场,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不知道有多少人破产……

就是考虑到这个可能性,钱老等人才决定捂盖子,免得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事情也分轻重缓急,朱大先生的事情是很重要,不过也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现在俞飞白却说孔老先生的罐子是赝品,这事却比较急,闹不好会让人翻脸的。

还好,毕竟一把年纪了,孔老先生心里再急,却也沉得住气,而且还笑得出来:“既然你们有证据,那我就洗耳恭听你们的高见了。”

“我先看看……”王观点了点头,又悄声道:“反正你做好赔礼道歉的准备吧,不然钱老肯定骂死你。”

“所以就看你的了。”

俞飞白表面镇定自若,心里也有些小后悔。一时冲动,有些口不择言了。果然,做人做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才好,免得骑虎难下。有时候说错话了,知道的人清楚你是心直口快,不知道的人自然以为你不修口德呢。

在俞飞白自我反省的时候,王观也在打量青花蛐蛐罐。

与俞飞白不同,他首先打量青花的纹饰,只见罐盖上绘制瓜瓞纹,茂盛的叶蔓缠绕着一大两小共三只果实。罐腹上绘两丛瓜瓞纹,每丛四只,共有八只果实。叶蔓掩映,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之象。

另外瓜果枝叶的颜色,果然与常老描述一样,瓜果纹饰应该苏麻离青绘制而成,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反照,呈三角形结晶;至于枝叶蔓藤却是国产青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的色泽,有水墨似的晕散效果。

“怎么样?”俞飞白追问起来,有几分期盼。

“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王观轻轻摇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痕迹。”

“不是吧,我好不容易蒙一回,居然蒙错了?”俞飞白瞪大了眼睛,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之色:“你再好好看看,别看漏了。”

“那我再研究一下。”

王观从善如流,继续观察罐子的胎体。片刻之后,他轻叹道:“飞白,你明明知道这罐子的一切特征都符合宣德青花的特点,又何必推测它是赝品呢?”

“什么,这是真东西?”

俞飞白愣了一愣,立即有种搬起石头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