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卿转动着念头,隔一会道:“既然怀疑苏孺人和巧儿有问题,趁着她们在金沙庵,正好抛出诱饵,不管她们上钩不上钩,定然会露出端倪来。你安心,最多三天,便能查清此事。”
甄玉听得王正卿保证,松了口气,这才发现他一直在揉肩膀,一时站起来走过去,伸手在他肩膀上揉了揉,问道:“好些了没有?”
“你是仙手啊?这么一揉,我就好了?”王正卿带笑道:“总得多揉揉才有效果。”
呃,好吧!反正殷勤都献了,总得献全套。甄玉默默揉了起来。
王正卿指示道:“下一些,再下一些,腰这儿也酸痛呢!再再下一些,绕过来一些,大腿这些也酸痛呢!”
得寸进尺了啊!甄玉在王正卿腰上一按,不理他喊叫,已是退开几步,哼道:“这是庵堂清净地,施主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两人说笑几句,眼看天也不早了,王正卿便整衣裳出了门。
王府那一头,申氏候着九江王回府,便禀报了苏冰香之事,低声道:“苏孺人是王爷心上的人,这会被我罚了,让她到金沙庵中抄经,若是传来她生病的消息,偏生我又不接她回来,王爷怜香惜玉的,趁机到金沙庵看望她,再拜托甄氏帮忙看顾,便合情合理了。一来二去的,王爷自名正言顺和甄氏来往起来。那甄氏本是王府名下的暗探,论起来是王爷的下属,也是王爷的人,为了大局,她能不俯就?她俯就了,自己便会想法脱离王正卿,跟了王爷。”
九江王默然,感觉不是很妥当,叹气道:“为了妙丹的婚事,这般算计王正卿,异日他知道了,只怕要生异心。”
申氏突然没好气,冷声道:“妙丹是郡主,将来要接手镇北王府私兵和田产,何等势力?多少人想娶而不得。王正卿怎会为了一个小官儿之女,弃妙丹而不顾?他上回婉拒,不过是不想落人口实罢了!真有这样的机会摆在他跟前,他怎会不动心?再说了,王爷将来如若成得大事,王正卿既是王爷身边谋士,又是妹夫,自然权倾天下,这等,不是男子最想望的事么?”
九江王想了想道:“罢,明儿便到金沙寺去。”
苏冰香在庵中住了一晚,第二日却是咳嗽起来,巧儿担忧道:“孺人怕是着了凉呢,这儿又没大夫,可如何是好?说不得只好请人托消息回王府,告诉王妃一声了。”
苏冰香止住巧儿道:“这可不妥。昨儿才来,今儿就说病了要回府,王妃只会更厌恶我,说我装病罢了!还是请了庵主过来问问,她们这儿可有晓医术之人,请人开了药来服下。”
巧儿无奈,只得去请庵主,庵主却是晓医术的,给苏冰香把了脉之后,笑道:“不过受了一点寒气,略养养,吃两帖药便好了。”
从苏冰香房中出来,庵主脸色沉郁得片刻,又平静了下去。这个庵堂,贵人想踩平,也是他们一念之间而已。不过是给两个女人药中放绝子粉,令她们不能生育,又不是害她们的命,……
那一头,却有小尼姑端了汤药到甄玉房中,笑道:“庵堂这处僻静,寒风阵阵的,最易受凉。这碗汤药,却是庵主特意熬制的,喝了暖胃驱风,最是有益的。请夫人喝下罢!”
胡嬷嬷本来就忧着甄玉体弱,怕她住在这儿有个闪失,见小尼姑端了汤药过来,一时笑着接过,先尝了一口,觉着味道并不难喝,便劝甄玉道:“庵主一片好意,夫人倒不好推拒,喝了罢!”
甄玉手中正拿着书,笑对小尼姑道:“回去转告,说有劳庵主挂怀了。”说着让胡嬷嬷把汤药放在案几上道:“先放着,我看完这页书就喝。”
小尼姑见甄玉不忙喝药,又不能在房中监视着,只好退了下去。
待小尼姑走了,甄玉便嘱胡嬷嬷道:“唤个小丫头,悄悄跟着她,看看她去跟谁说话,说了什么。”
胡嬷嬷吓一跳,“这小尼姑有问题?”
甄玉道:“她端汤药进来时,身子绷得紧紧的,待你接了汤碗,她又半屏住呼吸看着我,可不是有问题么?”
胡嬷嬷怔怔道:“我就没看出任何问题,夫人却是厉害,只一眼,就看出问题了。”
“哪是,你家夫人可不是普通的夫人,而是聪明的夫人哪!”甄玉哈哈笑了。
胡嬷嬷也跟着笑了,一时忙忙揭帘出去,拉过一个机灵的小丫头,吩咐几句,又塞一点儿果子给她,让她装作贪玩闲逛,只跟着小尼姑的身影走了。
小丫头去了好一会才回来,回来便跟胡嬷嬷道:“小师太去见庵主了。我猫在窗下那株花下偷听,她们正好站在窗内说话,我便听了一个清楚。”
“说什么了?”胡嬷嬷有些奇怪,莫不成这小师太还敢来害夫人?可是不对啊,那药,自己是尝了一口的,没有什么不妥呀!
小丫头踮起脚尖,趴在胡嬷嬷耳边道:“庵主说,那药可端过去了?小师太说端了。庵主就问可看着夫人喝了?小师太说夫人嫌烫,搁在案上,待会儿再喝的。然后庵主就打赏小师太了。”
胡嬷嬷听完,也笑着打赏小丫头,让她不要对外说这件事,这才进门去禀了甄玉。
甄玉沉吟片刻道:“让小师太端药过来,过后又这般仔细询问,还打赏了小师太,这碗药必有问题。”
胡嬷嬷已去找茶杯,把药倒了进去,空出碗来,只等小师太来要收拾要碗,自有话说的。
甄玉点点头,吩咐胡嬷嬷道:“三爷来了,把这杯汤药给他,让他带了下山,请一个大夫瞧瞧,可确然是暖胃的汤药么?”
正说着,立夏进来道:“夫人,苏孺人本要过来和夫人相见,却说是早起咳嗽,略有不适,已喝了庵主熬的药,睡下了,且还得好些再过来拜访夫人。”
甄玉吩咐立夏几句,让她多多留意苏冰香的情况,便沉思了起来。
到得午间,有尼姑过来传话道:“王爷过来看紫砂泥开采的情况,听闻孺人病了,顺道上来探病。知道夫人还在此小住,想拜托夫人帮着照顾孺人一些,因请夫人过去说话呢!”
甄玉不知道九江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趁着机会接近苏冰香,探查她们主仆的事,倒也便宜,一时便应了,略作收拾,领了胡嬷嬷和立夏,跟在尼姑身后去见九江王。
九江王候在静室中,听得脚步声,暖帘一揭,甄玉款款进来,只觉眼前一亮,心口微跳,暗道:这么一个才貌双全,智计出众的女子,难道不是甄榜眼特意为本王留着的?
44
面对旧主;且又见过几次了;甄玉便觉得熟惯,落落大方行了礼;这才道:“不知道王爷召我过来,有何吩咐?”
九江王示意甄玉坐下;一时斟酌词句,忽然又觉着,面对甄玉这样通透的人;倒不若实话实说,绕绕弯的话实在没意思;因道:“妙丹岁数不小了;一直在挑夫婿;却没有合意的,这回哭着跟她王嫂说,其实一早喜欢了状元爷,只求我们成全她。”
甄氏是甄榜眼安排的暗探,便是本王的属下。主子有忧,属下自该为主子分忧的。现下这么说,甄氏应该知道要如何做了罢?九江王看定甄玉,又道:“只你毕竟是状元夫人,这事儿总得你同意。”
甄玉缓缓抬眼,半晌无语。第一次对这位旧主产生不满情绪。王爷在别的事上犹可,但面对唐妙丹郡主时,总有些糊涂。
九江王说完,很耐心地等着甄玉回答。让唐妙丹与王正卿结亲,王正卿成了自己的堂妹夫,自然更加尽力办事。而甄氏,成了自己的妾侍后,跟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成为自己臂助,则自己如虎添翼。
甄玉见九江王看着自己,有些无奈,开口道:“王爷,郡主身份尊贵,若进王家当妾侍,总有些不妥的。且怕三郎不敢接受。”
九江王脸一黑,什么?妙丹进王家当妾侍?你们王家是谁啊?
“状元夫人,妙丹自然没可能当妾侍的。你明白本王的意思么?”九江王终是厚着脸皮说出这句不想说的话。
甄玉从前和九江王相处,只觉主子待他不薄,令他甘心肝脑涂地报答,纵是身死,依然无悔,但这会听着这么一句话,不知因何,却有些不是滋味。
只那么一歇,甄玉便回过味来,对的,九江王对谋士们和臣下,却是优待有加,令一众谋士死心塌地。但是他对女人,可未必如此。现自己不再是甄榜眼,而是甄氏了,是一介女人了,他自然不会那么尊重。
甄玉思忖着,既然先前默认下自己是暗探,这会跟王正卿和离,退位让贤,则自己处境不妙。不行,不能退。她定定神,开口道:“王爷是希望玉娘自尽,把正妻之位留给妙丹郡主么?”
九江王一听,不由愣住了。这是威胁么?意思是说,如果要她让出正妻之位,除非踩在她尸体上过去?要不要这么绝?
甄玉见九江王神色不快,便又道:“此事,还请王爷问问王正卿,看看他怎么说再作决定。”
甄玉一走,九江王几乎拍案,没想到最难解决的一关,居然是甄氏这一关。
甄玉回到房中,也几乎拍案,好个九江王,居然想要老子进王府当妾侍,岂有此理?
不多会儿,立夏来告诉甄玉,“夫人,又有贵人到庵中来了。”
“哦,这回是谁?”甄玉回过头,有些心神不属。
立夏道:“是妙丹郡主,带着许多丫头和吃食,浩浩荡荡的,据说待会还要送吃食到荒山上,慰劳那些采紫砂泥的人呢!”
要是以前,一听唐妙丹三个字,甄玉便要想尽办法去见唐妙丹一见了,今儿听了九江王的话,却没有心情,有些郁郁。原来妙丹想嫁王正卿呀?从前,自己以为她对自己一往情深,纵自己亡了,也会守上一段时间再嫁的,没想到……。
说是送吃食慰劳工人,唐妙丹自然没有亲往,只令人送去而已。她这会正在静室中看望苏冰香,见苏冰香睡着,令人不要吵醒,自行去见九江王。
九江王见她也来了,便道:“庵中僻静,风凉水冷的,你上次落水后,身子还没好利索,该在府中好好待着的,又跑这儿作什么?”
唐妙丹难得和九江王独处,便撒娇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