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郡王带回南都去。”
到了这时候她才发现,她没办法让尧儿随自己一起面对危险。她可以为夫殉情,却舍不得年幼的儿子也如此。
——————————分隔线
上一章应该是二百三十九,所以这章是二百四十,汗,数学不好。
同人卷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敌来袭(二)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敌来袭(二)
送走儿子,俞宛秋急忙回到主帅大帐。让传令兵招来驻守营地的几位将领议事。
她忧心如焚,等不及人到齐就发话道:“有一支骑兵正朝大营而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将领们居然面面相觑,然后由职衔最高的定远将军赵真提问:“太子妃是怎么知道的呢?”
俞宛秋也觉得奇怪,她听到了马蹄声,别人也该听得到才对,为什么她回到大帐后,没人找她商议,非得她派人去请才来?
所以她看向将领们的眼神是迷惑的、纳闷的:“贴着地面听,就能听见马蹄声啊,难道你们都听不见?”
马上有人现场做实验,然后爬起来,笑着摇摇头。
俞宛秋不信邪,莫非刚刚只是梦境?她跑到帐后,自己亲自实验了一回,的确是马蹄声,不是梦境,不是幻听。虽然她没本事根据声音测出这支骑兵离赵军营地有多远,但她可以肯定,绝对是朝营地的方向而来,而且越来越近了。
几个将领轮番趴在地上。还是什么都听不到。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安全准则再次发挥了作用,俞宛秋要求他们:“今晚你们姑且信我一回,赶紧下去做准备,如果今晚没有敌军来袭,说明我的听觉有误,我也会吸取教训,以后不会再瞎指挥了。但今晚,你们一定要听我的!”
将领们躬身道:“太子妃说哪里话,我等一切听从太子妃调遣。”
于是迅速合计了一下,然后分头去部署。
为了不造成紧张和慌乱,没有敲响战鼓,由各级将领从上到下口头传达指令。因为前方正在作战,随时可能需要增援,士兵们“枕戈待旦”,本就没有脱衣服,大约一顿饭功夫后,各处传来“准备就绪”的信号。
俞宛秋站在帐外的高坡上,几位幕僚陪在两侧。谢又安趴在地上又做了一次实验,这次站起来时,他的脸色变了,陈学愚低声问:“是不是听到了?”
谢又安惊疑未定,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朝另外几位幕僚点了点头。
本来抱着怀疑态度的文官们这下慌了,几个声音同时催着:“快派人去通知太子殿下,请殿下回来住持大局。”
“不用”,俞宛秋摆手制止:“如果我想派人去叫他。早就派了。衢州那边正是关键时刻,殿下根本走不开。”即使他只是一个人回来,也可能影响整个战局,主帅在,主心骨在,将士们才会勇气倍增。主帅突然离开,会引起许多猜疑,让整支作战部队失去凝聚力。
陈学愚算比较沉得住气的,点头附和道:“还是太子妃考虑得周详。殿下的人马守在南门,除了要拖住衢州守军之外,也是为了跟另外两支队伍里应外合。要不然,就算陆二将军和张将军攻进了衢州府,趁乱打开了南门,我方士气不振,打开城门有什么用?衢州守军有五六万,殿下带去的也只有五万人,在人数上本就不占优势。要是我们这边不仅没人增援,反而把殿下拖住,光靠那五万人,未必吃得下衢州府。”
俞宛秋接过话头道:“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
西北军和衢州守将肯定互通消息。知道此时赵太子正带兵攻打衢州,所以才袭击营地,想让他两头无法兼顾。
俞宛秋静立在风灯下。若是寻常的日子,为了让士兵好好入睡,这些灯隔一段距离才会点亮一盏,今天,她要求全部点燃。尤其正中央的一排,一定要透亮,其余的地方,则一盏不留。从外面看起来,整座军营里只有一排风灯。
不久,赵真手下的副将林栋过来禀告:“太子妃,赵将军也听到了马蹄声,他估计敌方骑兵离我们不到十里。”
“好,转告你家将军,让他不要急躁,务必等梁军进到……”说到这里,转头问一旁的随从:“一共有多少盏风灯?”
周长龄脱口道:“四十九盏。”
护卫营小头目刘长青纠正:“是总共四十九盏,连主帅大帐的一盏,两边各二十四盏。”
赵军营地的选址,营帐的数量和方位都是牟翊决定的,每次扎营前,都可见到这位军师拿着送给尧儿的通天镜照来照去,同时掐着手指,口里念念有词。“风水”看好后,牟翊会让人先搭好帅帐,然后从帅帐的位置往外搭其他帐篷,有时是放射状,有时是圆形。有时是正方形、长方形。像这次,营地的布局就是个长方形,长的这一排,有四十九盏灯,宽的,可能只有四十二盏。
确定了灯盏的数目后,俞宛秋便对林栋说:“等梁军进到第十二风灯的时候再开始放箭。”
马蹄声越近了,俞宛秋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不少将士过来劝:“太子妃,请您撤到安全地带。”周长龄和几个护卫营的头目更是长跪不起,苦苦哀求。
俞宛秋轻叹着拒绝:“只有打跑了来犯的敌军,我才是安全的。如果你们抵抗不利,让这里重新被梁军占领,我到哪里都不安全。
护卫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那您至少回帅帐去。”
俞宛秋一动不动:“我就站在这里。”
她占的地方,乃是营地最高处,相信梁国骑兵一进营就能看到。如果他们因此不敢前行,那也好,因为她并没有把握能打退来犯者,他们能知难而退,危险马上解除;如果他们明知营中已有准备还敢进来,那就只好硬碰硬了。
想了想,她对周长龄说:“你们留一半人在这里,另外二十五人。我想派他们去做别的事,要轻功好,身手快的。”
周长龄犹豫着不肯答应,但太子妃很坚持,他没办法,只好选出了二十五人,但他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肯走,因为,“属下的职责是保护太子妃的安全。”如果太子妃在混乱中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只能以死谢罪。
冬夜的风,一阵冷似一阵。不惯寒冷的南方士兵缩着脖子躲在黑暗中,听着敌方的骑兵靠近营地,然后在营外停住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十万人的军营,四周一片窒息般的宁静。
俞宛秋穿着翠色羽缎风衣站在那里,隔着二十四盏风灯,看着帐外的骑兵。双方互相观望,互相用眼神打探——其实根本看不清对方的长相,只是凭感觉揣摩对方的神情而已。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有片刻,俞宛秋让护卫摘下一盏风灯,自己提在手里朝帐外的敌军骑兵摇了几下,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内奸,正在打暗号,让骑兵冲进营来。
事实上,他们也真地冲了,却不是朝亮灯的地方,而是朝没有灯光的黑暗处。俞宛秋的嘴角绽出了淡淡的笑纹。
埋伏在暗处的弓箭手没用上,但牵的那些绊马索派上用场了。
她本来就有两套方案:如果梁军朝有灯光的地方,或者说,朝她站的位置扑来,走到第十二盏风灯下,弓箭手会万箭齐发;如果他们不走中间,跑去袭击别的地方,幽暗的夜色中,随处都有绊马索等着他们。
来人不肯暴露在灯光下,说明他比较谨慎,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肯放弃这次突袭,乖乖地领着队伍回去呢?如果他们自动撤退,她不会派人追击。营地守军多为步兵,深夜追击精骑兵,别说根本追不上,追上了更危险。
——————————^___^
今天还是2更,欠的1更我会补上的。
看来龟速手只能慢慢提速。
晚安!
同人卷 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夜驰援(一)
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夜驰援(一)
这一晚,俞宛秋一直站在主帅大帐外,听着从四方八面传来的马嘶声、惨叫声、刀剑相击声。如果不是夜幕掩盖,应该还可以看到喷溅而出的鲜血。
自随军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接近杀戮与死亡,第一次听到濒死之人近在耳畔的呼喊,那么痛,那么惨烈,让她冷彻入骨,整个人像浸在冰水里,一次又一次裹紧身上的披风。
几个陪侍在侧的文官也面色如土,其中有两个,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紧张,袖子都在微微抖动。他们平时总是留守营地,也是第一次置身这森罗地狱般的战场。不论谁胜谁负,都一样地令人胆颤。
周长龄带着一帮护卫,如临大敌地站在太子妃附近。他没有再劝太子妃进帐躲避,而是随时准备和几个轻功好的手下在危险来临之前裹挟着她撤离。今夜突袭之敌人数之多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若非事先布下埋伏,这十万人的大营很可能会彻底折损在数万骑兵的铁蹄下。
想到这点,所有的人都用敬佩的目光看向太子妃,虽然她只是个毫无武功底子的弱女子,却有着灵敏的耳力、临危不惧的魄力以及缜密果敢的指挥能力,使得他们可以用最小的代价痛击来犯之敌。
约摸一两时辰后,刀剑相击声明显减弱,代之而起的是赵军的吆喝声:“老实点,往这边走,再捣乱就一刀劈了你!”
或是开心的咋呼:“死了这么多马,这下我们天天有肉吃了,天气冷,可以腌成腊货,一直吃到明年,哈哈。”
周长龄长出了一口气,手从刀鞘边移开,拱手向太子妃提议:“快五更了,双方斗到现在,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收拾战场了,外面冷,您还是进帐去歇一会儿吧。”
这回俞宛秋没有拒绝,在寒风里站了半夜,腿都快麻木了,她点点头说:“也好。天亮后你去把小郡王他们接回来。”转身的同时,朝衢州府的方向投去担忧的一瞥,喃喃道:“太子殿下那边也不知道怎样了。”
话音方落,耳朵里又听到了隐隐的马蹄声,俞宛秋立住脚,心里一阵激动:难道是赵佑熙带着骑兵凯旋归来了?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因为就在半个时辰前,赵佑熙还派了人过来禀报,衢州府那边仍处在胶着状态,最让人着急的是,两支进山的队伍都没有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