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五兄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田园五兄妹-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芝兰眼一时可以管理财务,销货卖货也得有文化人支撑,雨春只有请人。

请人不懂很难的,不是找不到人,而是这个人能不能干好这一摊,左近村子也有两个秀才,八个童生,秀才的年龄都不小了,一个六十来岁,考了十几年,再也不能进取,家里贫困,只好招了几个学生,教小孩子认字,得几十枚铜钱,维持生计。

另一个却是连个学生都收不到,守了二亩租田,种地生活。

俩人都很贫困,都到了这个是岁数,也不一定有文人的傲气了,请他们做两个收费先生,雨春觉得还是应付得来。

八个童生也有的年纪很大了,两个四十多岁的,家里也是薄田几亩,生活也不富裕,如果让他们出来挣银子,这个岁数的人,还执着于读书考官吗,还瞧不起商人吗?

几个人都不是这个村子的人,雨春只有找里正葛老村帮忙,看能不能请到这些人,到了河东,找到了里正家,里正已经出去半天,不知道是办什么事,葛老村的妻子挽留雨春:“郡主,在家里吃午饭,我做炸千子给你吃。”

“葛大娘,不麻烦了,下午让葛大叔等我,我还有别的事,葛大婶您先忙,我下午再来。雨春告辞出来,甄大和呼兰、小芳都问:“郡主,没找到人?”

“走吧,我们下午来。”雨春说:“都上车,我们吃完饭就来。

回来李雪已经做好了午饭,雨春就留魏四婶一起吃:“四夏,秋秋,给四叔他们送饭去。”

不等四婶推辞,雨春就安排好,四婶推辞不了,只有留下。

李雪已经搭配好了饭菜,秋秋两个急速地跑了,李雪和呼兰、小芳往餐厅端饭菜,又熬了小半锅肉汤,端上来喷喷地香。

秋秋,四夏旋风一样进了餐厅,雨春就是一哼:“四夏,你就会疯跑,慢点走不行?”

“我饿死了!”四夏一拉秋秋:“赶紧上桌。”雨春知道四夏是一时彻底改不了吃饭积极的毛病,带累的秋秋跟着她跑,这样一跑,吃一肚子风,一定会肚子疼:“秋秋,你们俩先喝汤,别吃呛风。”

秋秋答应:“雨春姐姐,我知道了。”

四夏却不喝汤,饭早扒拉了满嘴,雨春看她不听话,也不管她了。

吃完饭,雨春还是去里正家,雨春一个人进了院子,葛大娘就说:“让他们进来喝口水。”

“我说几句就走,就不麻烦大婶了,这一会儿的功夫,不渴的。”雨春和里正说了来意,把几个人的名单给了里正:“大叔,帮忙请一下这些人,每月银子一两,年终还有奖励,看他们能不能愿意来,如果谁同意,就让他找魏四叔,让魏四叔带他们来见我。”

“郡主,你开这样大的铸造厂,都铸些什么东西?是不是需要很多人干活,用不用咱们乡里的人?”

“大叔,这是肯定的,厂子建在这里,就是给乡亲们找生活出路,不然我会建到京城附近。”雨春说,里正很感动,几年荒旱,土地收成很少,幸亏郡主的水车,不至庄稼颗粒无收,再建厂用大批人手,附近的村子也会富裕起来。

“多谢郡主救大家的命。”里正表示感谢。

雨春说:“我的厂子也得有人干活,乡亲们也是帮我,我们互相帮助,度过难关,总有过好日子的一天。”

里正还是一个劲的道谢,雨春就说道:“大叔,知道不值得谢,我还有一事相求,您老经验多,我的厂子建在哪里好,大叔帮我选厂址。”

葛老村感觉欣慰,能帮郡主做事,是自己的荣耀,他痛快的回答:“郡主放心,我一定给你找个好地方,找四风水先生好好看看,风水好,能聚财的才是赚钱的好地儿。”

“就拜托大叔了,有了合适的就找魏四叔说一声,你们先看看。”雨春告诉里正,里正满口地答应:“好好好!我一定尽力。”

雨春回家,甄大老远就看到一个人坐在门口的石台上,脸正是背面,看不出是谁,听到了马车响,那人望来,谁也不认得,就说:“郡主,门口有人。”雨春挑帘一看只是看着眼熟,一下子竟没认出来。

下了车,走到跟前:“你是?……”

“三春,救命!……”那人站起佝偻身子,颤颤抖抖盯住雨春。

雨春认出了他,陶渊民!看样子好像八天没吃饭了,瘦的就像一具骷髅,眼睛眍成了俩洞,小脸就成了一刀条子,面色惨黄,像个蜡炷木乃伊。

雨春想:陶渊民准是逃亡了,跑这里来干什么?

又来喊自己陶三春,让人救他的命,他们这些人就是不死心,总想抓住自己不放,整天拿一家人说事。

这样的一家人,谁敢认,不是利用就是宰人,坑人害人,没有一份人性,一分亲情,女儿在他们陶家真的是粪土,大秋二冬是,秋雪姐妹也是,唯一被视为克星的自己待遇更高,整日被他们盯着,不让人一刻的安生。

陶渊民为了功名,把她卖给钟离子衍做妾,也不是个好东西,自己对陶家人是没有一丝亲情可言,找她来救命,是想赖在这里吃饭,把地卖光吃净,逍遥够了,要自己收留他,真是想的美。

“哪里来的叫花子?敢蹲郡主的门前!快快滚!”甄大喊起来。

正文 第306章 地

陶渊民的呼喊,没有得到雨春的回应,他已经酝酿了半天,心里记着雨春不喜欢谁叫她陶三春,陶渊民也是要喊雨春郡主的,可他还是下意识地喊了三春,他也不认可三春变成别家人,她就是陶家人,不管她地位多高,她也脱离不了陶家的掌控,她无用的时候,被陶家卖也是应该的,陶家生她养她,她就应该报恩,卖了她怎么了?也不是杀了她,

她享富贵,娘家得财,两全其美的事,她不愿为,就是忤逆,她地位高了,陶家就应该跟着水涨船高,没有陶家人,就没有今日的她。

陶渊民从骨子里不认可喊出雨春,特别是喊郡主,自己是长辈,为什要尊称她?她是应该被陶家人掌控的,她应该尊敬陶家人,在陶家人的面前,她永远是陶家人手里的棋子,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下手。

雨春没有理陶渊民,他如果叫一声雨春,她也会可怜他,送一些银钱打发他走,他嘴里的三春激怒了雨春,陶渊民的话,证明了陶家人还在揪住她不放,只要一搭搁,陶渊民就会沾上,他沾上了,陶家人一出狱,会很硬气地沾上来。

沾上了也行,老实巴交地坐那儿吃,不惹祸,不算计,自己只当养一群猪,被瘟死了,白搭了粮食没有收入。

可是这帮人不是猪,不会老实等吃,别人有的,他们都想算计到手,改不了挥霍一空的本性。自己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惹烦恼她不愿意,雨春决断的说一声:“关大门。”

车子和人都进了来,雨春对呼兰说:“丢一块银子。”呼兰走到门前。将甄大已经关好门抻开门缝,塞到门缝外一块银子,最少要有五两,陶渊民要挤门进来,已被甄大关在门外,看到门缝一开,以为雨春接她进去,紧着往前一扑,扑在门板上。

呼兰是把银子轻轻放到地上的,并没有声音。陶渊民也没有发现。他没有瞅脚下。只顾想进门,步子往前一迈,脚就落在银子上。硌得生疼,一个刺棱,就坐在地上。

发现了银子,大喜过望,嗖地抓到手,笑得嘴巴老大,她真是有钱了,银子丢了可地,这样一想决心就更大了,如果能弄到她几百两。买个秀才当当,多好的事情。

陶渊民第一想到的不是救家里人,而是想到了自己的前程,自己读了一辈子的书,盼的就是当官发财,几十年没有达到愿望,以前是总想苦读考上秀才中个举人,就可以当官了,没想到考场这么黑暗,都是作弊,以自己的才华,中进士都有把握。

被那些有钱有势的顶了,自己不甘,人老心不老,是人之常情,哪个人也不会认成老了快死了,都想活百八十岁,,到了百八十,就要想二百,陶渊民也是人,想法是一样的。

他的心不甘,这辈子一定要达到愿望,自从见到县尉的爹,他的心就活了,县尉的爹是他孙子的师父,就是他的门路,几次收买柴老,没有如愿。

如今自己的孙女成了郡主,那个县尉又做了皇上,秋雪说过三春就是将来的皇后,自己不借光,谁有资格?

陶渊民满腹想的都是飞黄腾达,收起了银子,看见大门却关上了,她敢敢自己关在门外,就是大不孝,自己会让她好瞧。

陶渊民敲起了大门,呼兰说:“郡主,这个人,给了他银子他怎么还不走?”呼兰不认识陶渊民,以为是个要饭的。

雨春笑道:“咱们出了银子,对得起自己的心,他想的是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要理他,让他敲吧,敲饿了他就走了。

果然陶渊民敲了一阵子,又饿又累,想回家,又怕被抓去,陶家人被抓,他也是听说,吓得他就逃走了,陶思贵那个疯子没有跟陶家人一样加入王永昌的部队,家里人走光了,他没有饭吃,就不知了下落。

陶渊民跑到了姐姐家躲了些日子,开始他姐姐不知道陶家的事,倒是没有对他不好,后来外甥媳妇知道; 陶家人是反叛,外甥和媳妇哪能再收留他,谁不知道窝藏反叛是什么罪。

他姐姐也是不敢,陶渊民被撵,跑到女儿家,女儿只是做妾,没有权利收留他。

他女儿家离得远,听到的消息晚,陶渊民在下人房住了几天,就被当家主母轰了出来,女儿也受到了株连,被主母关进了柴房。

到了另外一个女儿家,也同样被撵,在女儿家得了银钱,手里还有几个,官兵也没有抄他的家,如果被抄,他也是会被抓。

王永昌的队伍是在县城造的反,被赵匡胤的队伍一击即溃,都是临时抓的百姓,只训练了一个月,没有作战经验,指挥也不灵,只知道杀人放火抢财务。

被击溃的队伍伤亡不多,都被俘虏,陶渊民就是逃过一劫,不敢在家待,怕衙门抓他,跑到外县流浪,和叫花子混在一起,住在破庙里,他不会要饭,自己白天就到小镇买着吃,混了些日子,叫花子发现他没要回来饭,还不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