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不会怪我吧?”
我多少有些愧疚,毕竟在大哥和三哥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就算他俩谁当都不会改变我们最后的目标,可我终是在两个必要舍一个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舍了大哥。恐怕任谁都不会舒心的吧。
况且我和晨轩一路走来,大哥也出了不少力。
晨轩略微偏头,似是若有所思地想着其他事,口中还是回答了我:“放心,不会的。”
我见他心中有事,就不烦扰他了,安安静静地跪在他身边,与他一道守灵。
继位后,晨轩第一件事便是将钱庄彻查了一番,而后禀告郑熙说钱庄已经被楚玉捷掏成了空壳子。同时,民间的风言风语渐起,百姓们不安地跑去钱庄兑银,可钱庄根本兑不出来,就算门槛被踏破也没用,最后还是靠郑熙从国库里拨出一笔银子来救济,才不至于倒闭。
而事实上,钱庄里的银子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晨轩兑成银子运往交州去了,好大一笔数目,足够给全交州军每个士兵都添置点装备。
父亲出殡后,我便回到宫中,郑熙体恤我刚刚丧父,对我宠爱到了说一不二、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翦童得知她的家人都安然回乡后,对我分外感激,伺候郑熙的时候更加卖力了。
六月二十日。
春宵帐太暖,郑熙自登基以来,第一次迟了早朝。一上朝,就得知前一日南方战事突起,交州理王慕容云扬毫无征兆地起兵谋反,一路沿海北上。几万人的军队来势汹汹、势如破竹,以至于扬州南部的城池大多不战而降,南王派兵不及,一夜之间已让交州军攻到了中部地区,只得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把求救信送到了京城。
众大臣本就因此事人心惶惶,郑熙偏偏还因红颜误朝,几位老臣颇有微词,皆言需尽快出兵,语气僵硬。
郑熙垂头高座上,似是被这落差惊得有些没了章法,出声问道:“振威大将军何在?”
第二十六盏 将军
“振威大将军何在?”
回答的却是晨轩:“回禀皇上,大哥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卧床不起,特让微臣告假。”
刑部尚书丁立立即厉声质疑道:“振威将军身体一向康健,怎么偏偏在这种时候病倒了?”
赵丞相回击:“尚书大人言下之意,难不成是大将军假病旷朝?”
“理王起兵谋反,朝中唯一的大将军却恰在此时病倒,不免让人遐想连篇,疑心大将军是不是功高倨傲,不愿为国分忧?”
赵丞相横眉指着他:“丁尚书如此无端揣测,依我看,是你有分裂朝廷之心吧!”
此时晨轩出列,朝丁尚书略一拱手,不卑不亢道:“大哥自父亲去世后就觉身体不适,抱病已有多日,可战事却是昨日才起,难道大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刑部尚书却还是嘴硬哼道:“谁知有没有猫腻!”
“皇上,”晨轩不与他争吵,转向郑熙,“依微臣看,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出作战战略,若大将军病重无法出征,指定另一位将军带兵击退逆贼就是了。”
“晨轩说的不错。”郑熙点点头,“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后部尚书邢宇荣出列道:“启禀皇上,理王叛军很快就要占领扬州中部,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对南荆州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微臣以为,当立即出兵支援南王,将叛军打出扬州,逼他们回到交州,再行剿灭。”
“启禀皇上。”后部侍郎秦松出列,站在邢宇荣身后,“微臣以为,邢大人的法子,不妥。”
郑熙,“你且说来听听。”
“恕臣直言。以交州军目前的势头,待我朝大军开至扬州,恐怕南荆州早已落入他们手中,到时战线绵长,易守不易攻。再加上我军作战在外,军粮远程投送,兴师动众,耗费巨额,最终难免导致民贫国虚,战争久拖不决,士气低落,万一外邦趁虚而入,那可真是腹背受敌,内外交困了!请皇上明鉴!”
我依稀记得,晨轩说过秦松是他与大哥在兵部中安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秦松果然也不辱使命,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郑熙皱着眉,陷入了沉思。
刑部丁尚书却说:“微臣以为,不至于如此。交州叛军的人数比不得皇室军队,我军以多击少,必能速战速决。”
晨轩道:“战场上的事,孰能预料。丁尚书所言自然是极为理想的境地,可万一秦侍郎说的情况当真发生,那就是改朝之灾,皇上,不得不防。”
郑熙道,“你们说的都在理,但是,除了直接攻打扬州,还有别的办法吗?”
晨轩作一揖,道:“微臣以为,我军可佯装出兵至扬州,与叛军交战,实则将重兵派遣至益州,直取慕容云扬的交州老巢。”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极言此法过于冒险且大动干戈,不可行。而另有一些朝臣则附言晨轩的建议,一时间朝中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以往跟战事有关的事,郑熙只要询问大哥即可,然而如今大哥不在,郑熙没了方向,任两边争吵,无法决断。
两厢僵持之下,赵丞相出列,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与其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不如先指定将军。将军队集结起来,至于战略,在集结的过程中再加讨论。”
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另一个就又抛到郑熙的面前。郑熙向后靠在龙椅背上,疲倦在抬抬手,“赵相,现在大将军卧病在床,你觉得谁人可以胜任?”
“臣以为,可举左相楚晨轩为将军”
“皇上,臣反对。”兵部尚书丁立道:“左相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怎堪重任?皇上,臣,兵部尚书丁立自荐领兵出征,剿灭逆贼!”
秦松道:“丁大人年事已高,恐经不起长途跋涉,再者,楚大人与理王相知,因而熟悉理王做事的风格,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微臣以为,楚大人更为合适。”
郑熙道:“晨轩,你自己怎么看?”
晨轩想了想,道:“臣愿意一试,倘若丁尚书不放心,也可与臣同行,以行监督之责。”
“一军到底不可有两位将军,容朕再考虑考虑。”郑熙扶额,“丁尚书,现在集结十万大军,最快何时可以出发?”
“明日清晨。”
“好。丁尚书,现在就开始集结大军,至于将军人选,朕自会尽快给出个说法。”
我与风色一直躲在殿后偷听这一日的朝堂进程,此时,要退朝了,我们俩蹑手蹑脚地退出朝阳殿,返回永安宫。
云扬谋反,大哥假病,晨轩献计,原本一切都推着郑熙将帅印赐予晨轩。然而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这些老臣,执拗得很,万不愿将兵力交给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人。
我让夏荷吩咐厨子做一点银耳莲子羹,心想郑熙此时必然左右为难、烦躁不已,是时候去“帮”他一“帮”。
朝阳殿外。
沈公公弓着腰给我请安,道:“娘娘来得不巧,皇上正因为南边的战事生火儿呢,估计不能陪娘娘说话了。”
我温婉一笑:“本宫知道皇上心焦,所以特意吩咐厨房做了一些降火的食物带来给皇上品尝,还劳烦公公替本宫通报一声。”
“是,那娘娘稍候片刻。”
沈福自然不会忤逆我,马上就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就扬着笑脸出来,道:“皇上听见您来,高兴得很,叫您快进去呢!”
“多谢公公。”
我冲他一颔首,领着夏荷一道入殿,左手转弯进入郑熙的书房,屈膝行礼道:“臣妾给皇上请安。”
“过来。”他笑笑,朝我招一招手,眉间有一丝疲惫,但看到我后又有一些宽慰,“给朕带了什么来?”
“银耳莲子羹,”我从夏荷手中接过汤盒,打开盒盖,从盒中取出瓷碗,放到郑熙面前,“暑天吃这个呀,降温消火,十分清爽的。”
郑熙从我手中接过汤勺,低头尝了一口,然后啧啧了两声:“婉儿做的东西,总是能让朕欢喜。”
“皇上谬赞了。”我说,“明明是臣妾宫中的厨子懂得如何讨皇上欢心。”
郑熙笑了两声,“没有你的心意,谁做的朕都不稀罕。”说着,继续埋头轻嚼慢咽。
我嘴角一直挂着似有若无的微笑,此时掐准时机,似不经意地提起:“臣妾听闻南边的战事,唉,大哥病得真是不巧 ,皇上可是要指派三哥带兵出征了?”
郑熙叹了口气,眉头揪起,“到底是让他去,还是让兵部尚书去,朕还没有想好。他俩各有优劣,丁尚书年事已高,朕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住。须知军队在外,君命可以不受,但若失了将帅,便会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可是晨轩,太年轻了,少了些历练,朕又不放心。唉,朝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供驱使的将领,朕曾经真是太过依赖大将军了!”
我故作疑惑道:“皇上对三哥的能力不放心吗?臣妾还一直以为,三哥和大哥的谋略不分上下呢!”
郑熙对我的话很感兴趣,倾身道:“此话怎讲?”
我一偏头,又故作回忆状:“臣妾曾经不小心听到大哥和三哥在讨论什么战事,臣妾自然听不懂,可是却记得大哥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若轩儿你能做我的参谋,与我同行,万城哪还会久攻不下!’,臣妾觉得,这应该是一句褒奖吧?”
郑熙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的确,万城是晨轼在雍州的最后一站,攻城有一月之久。晨轩竟让晨轼说出这样的赞美之词,想来,应是有点韬略的。”
我微微一笑,“臣妾还记得,在楚府的时候,有一日三哥到臣妾苑中小坐,在书房发现一本他以为已经失传的兵书,如获至宝般地抢走了,三哥似乎……对兵法颇有深究。”
“是吗?”郑熙大为惊喜,“看来是朕一直小觑了晨轩!”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婉转地不把话说满,“臣妾一个人的说法不作数的,皇上随便听听就好。臣妾知道,皇上还要权衡许多方面的。”
郑熙拍了拍我的手背,若有所思地赞扬道:“婉儿,你可真是朕的福星。”
第二十七盏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