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难道还要如此。
既然自己想去为什么不去,如果有了机会而自己都不知道把握那才是太窝囊了。
“她才几岁,这又有什么,左不过看个花灯,我见其他人家女眷也有去的,只你总是嫌烦,不愿去。珍姐儿,你去不去”却是又问了许玉珍
所有的人都看向了许玉珍,许玉珍欢快地行了一礼“谢谢祖父。”这是要去了,老太太的脸瞬间难看起来,许玉珍打定主意不愿再受老太太的影响,反正已经是不喜欢了,做得再合心意也是不喜欢。
老侯爷哈哈地笑了,他就是喜欢这样干脆利落的孙女“过来,到祖父身边来,咱们一起去”
王氏在过节的时候自然被老太太放出来了,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嘴角浮起一丝笑意。许玉珍这样驳老太太的面子,看来以后是很难得到老太太的欢心了。
李氏的脸色有些难看,许玉珍知道是因为老太爷只问了自己有些吃味罢了,便向许玉芬许玉婉道“四姐姐五姐姐,咱们一块去吧”
老太爷挥手道“都去,还有谁想去的都跟了去,今年圣上说要与民同乐,在西城的灯楼那里设了一台鳌山灯,这可是极难得的,家里面可没有。”
许玉芬平时李氏娇宠异常,这会也是眼巴巴地看着李氏,李氏心里十分犹豫。
虽然知道难得,女儿也很想去看看热闹,就是她自己也是想去凑凑热闹的,无奈老太太嫌这种场合她们去了不妥,端着大家女子的作态,老太太是极不愿意让她们去的。
狠了狠心,朝女儿摇摇头,许玉芬委屈万分,但是看了老太太的脸色,也不敢说什么。“珍姐儿乖,你五姐姐身子不好,怕是出去吹了风就不好了。”,又怕许玉芬当众闹,赶紧使眼色让奶妈将许玉芬待下去要加衣服。
看到许玉珍去了眼红,自己能去又不敢去,人就是这么矛盾。许明武看向许玉婉,徐玉婉切切诺诺,看样子也是不去了。双胞胎年纪太小,王氏自然说不去。老太太脸色和缓了些道“侯爷快去吧,我们在自己家里也是一样。珍姐儿出去要听话,不要吵闹。”
许玉珍坐在马车上,小心撩起帘子看向外面,许华承坐在旁边一刻不停地跟她介绍路边的花灯,他今天是不被允许骑马的。
街道边挂着的花灯都是些普通样式的花灯,但是整一条长街一起点亮却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采。许玉珍看得津津有味,这些在前世她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所以今世她就一定要珍惜。
德胜楼今天都被京中世家包满了,宫中也有盛大的灯会,有脸面的皇亲国戚同世家也有入宫赏灯的,所以许家还算是订到了极好地一个位置。
德胜楼的对面就是高大的灯楼,许玉珍透过窗子看得十分清楚。许明武抱着她道“珍姐儿,看到没有,那时当今圣上命人所设的花灯,叫做鳌山灯,看到没有?”
许玉珍看那鳌山灯高约四丈,长约十丈,里面用竹子扎成仙山的模样,外面用层层的红绸布蒙住。灯总共有五层,每层各布满了万盏花灯,第一层布满了荷花灯,然后依次是梨花,芍药、玫瑰同牡丹。五层一起点亮开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山。一时也有些看呆了,难怪说鳌山一盏千金价。
灯楼下面人声鼎沸,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争相挤着观看花灯,指指点点。
一会儿宫中的方向先出现了万丈的烟花,然后灯楼四周烟花也燃了起来,在漫天的烟花中,人人都在称颂这一片大好盛世。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王妈妈在院门口等着,许明武亲自送了许玉珍回来。
许玉珍梳洗完,困得直打盹,还是熬得太晚了。王妈妈赶紧把她塞到了暖烘烘的被窝里,又说道“姑娘偏要去,这会看吧,困得什么样了。”许玉珍不说话,知道王妈妈的言外之意便是为何要故意跟老太太对着来,王妈妈对她好,但是王妈妈不知道就算没有这些事老太太也绝对不会喜欢心疼她,既然这样她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
躺在被窝里许玉珍无可奈何地笑了,自己跟老太太这样算不算是破罐子破摔呢。
第二十九章 两小无猜
“老太太,三老爷那里派人送了端阳节礼回来并要向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可要见见?”
三老爷许明升在浙江临安任知县,早年老太爷将他分了家出去后也给他捐了个小官,许明升本身颇精官务,熬了这么些年倒也得了个实缺,虽然只是个七品的知县,但是好歹也是一县长官,总比些领着死薪俸的虚职好。
老太太停下了侍弄花草,道“是吗?既是老三家的一份孝心,让人进来吧”
过一会儿丫头领了一个婆子进来,是三太太身边的心腹婆子,这回回来送礼的就是她跟她家男人赵大富,进来就朝老太太跪下“给老太太请安,三老爷同三太太命奴才一家回来送端午节礼,并向老太太老太爷磕头请安,三老爷三太太不能膝下尽孝,实在于心不安,特命奴才向老太太磕头请罪”
老太太淡淡的道“三老爷在外为官,这是公事,为民造福,这又是好事,怎的还要请什么罪。起来吧”
那婆子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立在下首
“三太太身子可好了,刚生的哥儿如何?”
“回老太太,幸的遇到了一个一个极通医术的大夫,三太太自开始调理后渐渐地好了,哥儿也好,现在生的又白又胖。”
“那便好”老太太又例行问了几句许明升同两位小姐的情况也就结束了,自有人领那婆子下去。
“人是什么时候到的?”
李氏当家,回道“昨天到的,因为老太太昨个儿也乏了,我便先安排人住下”
老太太点了点头,又问道“老太爷哪里知道了吗?”“刚已经让人回了老太爷,老太爷说是知道了,并不说要见那赵大富。”
李氏见老太太满意了,趁机说到送回来的节礼“送了不少干果,有白果、核桃,还有好些茶叶,几匹织锦缎,是说当地时兴的料子,挑着好的送回来,有一些、、、”
老太太不耐烦听这些“左不过都是这些东西,你看着有些能过眼的就分到各处去就是了,何必再问我。”
李氏应了声是,转而笑道“三太太好巧的心思呢,送回来的都是江浙的一些特色,想是觉得咱们这里没有,让我们见见新鲜事物”
老太太几不可闻地哼了一声,一个小知县,每年能有多少进益,还不是只能送一些这类东西,若是他们能置办得起大件的礼,她才要疑心了。许玉珍在屋里看着丫头们收拾要去甄家的东西,听到院外有说话声,便问了是谁,秀云进来道“大太太那边打发人送了东西过来,说是三老爷送回来的一些东西。”
许玉珍感兴趣道“我看看”秀云拿了东西过来笑道“不过一些茶叶,还有一些竹筒之类的东西,大太太说让自己挑着去”
三老爷每次送回来的都是一些平常东西,这些府里的人都知道了。许玉珍听到有竹筒之类的东西,便要去挑,丫头们只能跟着,她们这个小主子主意可大着很。
许玉珍去了,发现那一堆竹子果然没人动过,可见都不感兴趣。许玉珍让丫头们搬了好大一部分东西。进了院子,胡妈妈笑道“姑娘这么搬回了这么一堆,若是喜欢,拿回来一两样就是了”
许玉珍道“我要挑一些拿去给莹姐姐呢,她一定喜欢。”
这些竹制品品做工都非常精致,雕艺精美,编法奇特,可见三太太是花了心思的,只是老太太李氏等人只怕看都不会看上一眼,奴才们自然也不会懂这些,正好让许玉珍拿去送给甄蕊莹,她素来风雅,一定会非常喜欢。
许玉珍给甄蕊莹选了四幅竹挂画,各画着梅兰竹菊四景,又挑了四样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的竹刻,最后挑了外面画着翠竹的竹筒打算第二天就顺便给甄蕊莹带过去。好在没人同她抢,许玉珍可以随意地挑挑拣拣。
“给姨妈请安”许玉珍同许华承两人恭敬行礼,许玉珍一把被甄姨妈搂在怀里道“好些日子不见珍姐儿了,都这般高了”
许华承在旁边道“姨妈只顾着疼妹妹,也不疼疼我”甄姨妈听了放开许玉珍道,伸手道“谁说姨妈不疼你了,快过来姨妈也抱抱”许华承听了哧溜一生跑了老远,甄蕊莹在旁边咯咯地笑了,甄姨妈也撑不住大笑了起来“姨妈说要抱你,你就跑得老远,难道现在姨妈就抱不得你了”
许华承在远处笑嘻嘻道“姨妈还是抱妹妹吧,我这样大块头姨妈抱不动了”
甄姨妈笑骂了一句“皮猴子!”
许华承如今的确抽高了好多,加上一直练习骑马拉弓射箭,人也黑了不少,但是看着精神头却是很足。
甄姨妈看得很放心,看起来是不错,虽然不愿走科举之路,但是在许家这种公卿之家倒还是从武的好些。许玉珍看着哥哥这个也不由得一阵满足,许华承骑射学的不错,自身又很喜欢,老太爷最近嘱咐了师傅们要好好操练他,这些日子没少受罪,不过他却不以为然,每日并不喊苦喊累,他倒是真的好武。
甄姨妈因要去伺候老太太,一会儿便自放他们去园子里玩了
甄家的园子与许家不同,许家的园子在于庄重,甄家的则在于精巧别致,时而还有些江南园林的景致,十分风雅。
许玉珍三人到亭子里坐下,丫头摆上茶果糕点,便任由三人玩耍,只留了几个大丫头守着。
甄蕊莹看到许玉珍的丫头抱着个大大的匣子笑道“珍姐儿带了什么宝贝来了,还不快打开让我看”
许华承这才注意道,也好奇地打量那匣子“妹妹,是什么东西,你也不告诉我”许玉珍娇憨地笑道“是三叔叔从南边捎来的东西,我想莹姐姐一定喜欢,所以特地带了来给姐姐”
甄蕊莹感动地搂了她“乖妹妹,你真好,有好东西还想着你姐姐”许玉珍倒真有点不好意思,上前让秀云开了那匣子。
甄蕊莹见了个个爱不释手,一样样地拿着细细端详,叹道“真好看!”她生在诗书之家,祖父父兄均是有才学之人,从小受到熏陶,自有一股斯文之气。
许玉珍见她果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