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之物,便猜想这个女孩的家世不凡,看来这万华园中当真是聚齐了江南一带的大家闺秀们。
“你回不回去?”散学之后个人的丫头们进来收拾东西,紫馨便走过来问许玉珍道
“我下午还要学女工刺绣呢,你现在就要回去了吗?”
紫馨皱着鼻子道“你还要学那劳什子做什么?那你是在这里用午膳还是家里面送来?”
万华园设有专门的用膳之所…煦味阁,若是中午课未完家里又没有条件的各家小姐可在那里用膳,有些人家是会给在学的女孩家专门送饭,故紫馨才有所一问。
“我在这里吃。”孙大娘倒是想着让人给许玉珍送饭,许玉珍却觉得太麻烦了,反正也只是中午的时候而已。
“那我要回去了,我才不用学什么针线刺绣呢,要学跟我娘亲学就够了。要不是家里的祖母说我一定要来这里上学,我连穆先生的课都不想来上呢。”
许玉珍倒是看出来了,这完全就跟许玉芬一个样子,只是紫馨这个姑娘却是比许玉芬憨直柔顺许多,虽然有些小性子,却也是可爱得紧。刚才听穆先生提过紫馨的父母,现在紫馨自己又再一次提到自己的母亲,许玉珍倒是好奇紫馨是什么样人家的小姐,可是却不好先问,只得按捺住心中的疑问。
两人告别,紫馨的两个丫鬟收拾好东西之后便簇拥着她走了。
秀云过来收拾许玉珍的笔墨之物,小菊道“姑娘,奴婢去打听打听煦味阁在哪里”许玉珍点了点头。
煦味阁位于万华园的西侧,许玉珍去到的时候,在场的各家小姐倒有不少。
“姑娘,咱们以后也让孙大娘那边送吧,姑娘这样的身份实在不适宜在这种地方混着”
秀云从小生在侯府,对于看人看物这块颇有眼光,眼见坐着的各家小姐应该都不是什么显贵之家,大抵应该都是一些小官小吏之家的,便觉得许玉珍若是混在她们中间有些委屈了。
“无妨的,何必又要劳烦孙大娘,况且爹爹能够许我来我已经很高兴了,若是再要求这要求那岂不是又给爹爹添了麻烦,爹爹在任上还有好多事要做的,咱么做什么事不要那么扎眼。别人都吃得的东西我也能吃得,况且这里的吃食没准比家里的还好呢”
许玉珍懂事,秀云也不好再说什么,自家的小姐能够在这用膳她们这些丫鬟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许玉珍留心看着阁中坐着的各家小姐,大概都是七岁至十一二岁左右,没有更大的了,想一想也就明白了,等到过了十一二岁应该就要相看婆家定亲了,这样自然不好再上万华园学习,应该是要留在家里备嫁了。
这样看来能在这万华园中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这几年,若是入得晚的,也不过是学个两三年交代过去就完事了。
不由得说万华园在当地苏州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小女孩们在里面各个都是规规矩矩,也没有轻易招惹人的,但是也不轻易和许玉珍这样来历尚不明确的人搭话,有人虽然好奇,却也没有上前的,许玉珍想到憨直的紫馨,不禁笑了笑,看来只有她一个人是最简单的。
许玉珍与其中一家小姐搭话,她谨慎的回答了几句后就立刻走开,别人这样小心翼翼,许玉珍也不好再厚着脸上去攀谈。
下午的女红课设在绣房里,苏州刺绣名满天下,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子从会拿针开始就在学刺绣,但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与小户人家的绣娘们从小学的又有些不同。
学里请的也是手艺精湛的绣娘,却并不只是讲述针法、线法,开头的先是如何配色,描画等事,以及花纹及色彩的判断,然后才是如何进行各种刺绣。
许玉珍虽然对于配色,描画、选线等事熟练得很,但是还是觉得苏州的绣法更是与众不同一些,因此绣娘讲述的时候倒是听得颇为仔细。
若论绣法,苏州的双面绣尤为出名,许玉珍拿过绣娘给的帕子一看,果然正反两面都是清新的荷花,颜色晕染逼真,双面图形都惟妙惟肖,许玉珍惊叹不已。
若说这万华园中什么最不吃香,便就是这女红了,只因苏州中各家各户的女子均善于刺绣,家中姐妹或是女性长辈均是精于的,因此万华园中所设的这个女红课程便犹如鸡肋一般,平时所学的人也是有限,只不过是请了三个绣娘应景,比之其他诗书、琴艺那些就寒碜了许多。
多数女孩也是不选这个的,比如早上许玉珍认识的紫馨,就是不屑于在这学里学的。
绣娘眼见许玉珍对着帕子赞不绝口,像是十分欢喜的模样,便有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对着许玉珍从配色、布线、选材、针法等等讲了不少,许玉珍一下子倒真是有些跟不上,约定了以后每日都来几位绣娘这里学上一两个时辰。
ps:
已经尽量写的合理些了,查来查去也查不到这种大型闺学的资料,古时对于女子的教育真是太缺乏了,所以只能写成这样了,亲们别拍我。
第七十六章 出去
书房里的许明武拿着一份邸报详略地看过去,户部尚书已经告老请辞,李侍郎因政绩卓越已经破例提升为新的户部尚书。
放下邸报,许明武走至窗前,事情越来越棘手。户部是掌管着全国所有财政上的事,如今平王的人成功的把住了尚书之位,成王的处境只会越来越难。
齐家联合平王已经这样子高调了,恐怕京里其他官员就会纷纷选择站队,皇上始终不表态,无形中又助长了齐家和平王的气焰,成王现在已是进退无路。
“六姑娘”门外传来小童隆儿的声音
许明武收拾思绪道“隆儿,让六姑娘进来”
许玉珍朝隆儿笑了笑便走进屋里,秀云隆儿两人仍留在外面廊上。
不在京中的好处就是许玉珍对于见许明武越发自由了。
许玉珍进屋,只见许明武人坐在桌边,虽然见了她脸色已经柔和下来,只是眉头间还是皱着,像是有极烦心的事。
朝许玉珍招了招手,许玉珍走到跟前。
“在学里怎么样,顺不顺利?”
许玉珍答道“学里很好,认识了很多人。爹爹,你一回来就一直待在房里,厨房做了银耳雪梨羹,你跟我一块去吃点”
许明武笑道“是不是在怨爹爹最近没有陪你,好了,爹爹跟你吃完了银耳羹,带你上街去好不好”
许玉珍喜出望外“真的吗?谢谢爹爹”
摸了摸女儿的头“不用谢,不过出去之后你要听爹爹地话,还要换身衣裳才行”
许明武要这样子将许玉珍带出去,胡妈妈是一千个一万个为难,奈何许明武硬气,胡妈妈可不敢跟主子抱怨,只得依着许明武的意思给许玉珍换了衣衫。
许明武并不带着许玉珍往繁华的东城去。只在些大街小巷里转悠,许玉珍颇觉得新鲜有趣。
他们所到的这地方像是较为低等一些的集市,卖吃的很多,也有一些小摊前面卖着粗棉、粗布、假缎等织物,摊贩很多,商铺的却是很少。
许明武牵着许玉珍,跟着胡妈妈和隆儿、老钱头,看样子就像是一家人出来似的。
许明武笑道“这是苏州的旧街道,珍儿应该没有见识过”
这里的确与商楼林立的街道很是不同,来往的都是短衣打扮的贩夫走卒。沿岸的很多庄户人家也都到此赶集,人数很多,看起来颇有些拥堵不堪。
此时又正是夏季。有些卖吃的摊上放着几张木桌木椅,设着煎炸煮锅,沿街吆喝着,见许明武带着小孩,便十分殷勤地朝许明武邀客。
感情许明武是来带她了解民生的。许玉珍无语了,胡妈妈跟着,满脸不赞同地神色,自家的小姐怎么能到这种腌臜的地方,拥挤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来往的都是一些乡下的粗汉子跟婆娘。天气又很热,沿途设的这些摊贩当街又是炸,又是煎、煮、蒸的。热气更是窜了半天高去,许玉珍是官家千金,又不是男孩子,哪里需要跟着受这种苦。
有一个摊上卖着乌黑油亮的豆腐,那老板冲着许玉珍就是一阵叫喊“蜜汁豆腐咧。香甜可口,包您吃了赞不绝口”
许明武笑笑。牵着许玉珍的手走过去,一个婆娘操着糯糯的江南口音道“老爷,给小孩来快豆腐呗,我家的这个做的可好吃咧”
许玉珍抬眼望过去,这蜜汁豆腐做法倒是简单,只是将豆腐丢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然后淋上准备的酱汁就算好了,闻起来倒是颇香。
许明武居然要了一小盘,坐在边上与那老板闲聊,许玉珍哪里会吃这个,虽然闻着香甜,可是刚刚看着那汉子满头大汗,手也不甚干净,摆着的木桌子连块布盖着的也没有,泛着油光,就是端来的瓷盘子许玉珍看着也不干净。
连竹签子也不拿,许玉珍全数推给了跟来的隆儿,隆儿倒是无所谓,拿着竹签插着吃了个遍,许明武见许玉珍不吃也不勉强,自己倒是尝了一块,老钱头也吃得高兴,还连声夸赞做的好吃。
“你们不是本地来的吧?”
老板一听许明武的口音,便问道。
许明武笑道“老板听出来了,我们是北边来的,有点小生意经过苏州”
“我看你们这口音也像是北边的腔调,这小姑娘长得可真是水灵,将来准得是个大美人,能招个好夫婿,大老爷你好福气”
胡妈妈见那婆娘言语粗鄙,皱了皱眉头,因有许明武在,忍住了没将眼瞪过去。
那婆娘却是凑到了许玉珍的跟前“小姑娘不喜欢吃这个?怎么动都不动一下”
许玉珍哪里会应酬这个,脸色一僵不知道怎么答话。
许明武笑道“她平时难得出门,人小害羞”
那婆娘笑道“姑娘不怕,你若是不喜欢吃这个,我那里还有软软的藕仔膏,那个保证你喜欢,大爷,给小姑娘上那个呗”
拉生意倒是有一手,许明武笑道“你这个摊子卖的也忒贵了些,这样一块豆腐哪里需要得三文钱一块,我们沿路上也在其他的州县停过,都没有这么贵的”
那婆娘还没怎么,汉子却是脸红脖子粗起来,觉得受了屈辱,高声叫了起来“大老爷你是不知道,咱们苏州如今这物价是个什么样,这豆子都是外面来的,价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