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官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官梯-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员,总要人来养吧,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农民就成了那可怜的羊羔,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我看我们井头镇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庞大的政府机构,缩减机关干部人员。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轻装上镇,图发展大计。”李龙全的话语可谓是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

龚义夫和刘有才一听,脸色阴沉得都可以拧出水来了。

“我叫钱全,一直北方大城市里从事一些政策研究。我认为前面两个同志的话有些道理,毕竟,好几顶红帽子管着一顶草帽子,这就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政府机构的臃肿也会给办事效率埋下隐患,不利于垂直管理。人多了,互相推脱,互相推卸责任的想象就必然增多,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我认为也有必要对政府机构进行适当的精简。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意见,仅做参考。”钱全的话语就比较圆滑了,作为一个政策研究人员,在他自己看来,要不是井头镇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来。

“看来,钱全同志的话还是有些保留啊。”东方红笑了笑,“不过,还是很感谢钱全同志精辟的发言,还请大家也就如何发展井头镇的经济做一些具体的发言。”

精简政府机构,精简政府工作人员,这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东方红不想过多的在这个上面纠缠,这种事情必须从长计议,不可轻率行事,否则就可能从根本上失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共商发展大计

“我是东方县长的校友,也是华夏人民大学的学生,而且和东方县长是同一届的。东方县长在我们华夏人民大学可是很有名的,是学生会干部。说起来,我还真有些惭愧啊,和东方县长比起来,我可差远了。不过,都是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也不能落后啊。实不相瞒,我家很穷,家里为了送我上大学,借了很多的钱。我们农村实在是太穷了,我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两千块,上缴的各种税收和摊派就高达上千块。我有些不敢想象,就算是汉朝的时候,十税一,十税二也没有这么高。我总是在想,这是怎么啦,问题出在哪呢。前面的几个老同志说得都很好,如果能够对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我们农民的税收和摊派减少了,日子是要好过些。可是,我要说的是,光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想想看,就算一分钱的税也不交,我们井头镇的农民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离小康水平还远着呢。我家有六口人,一年收入两千,每天的收入还不到三十块。除掉税收和摊派就每天不到十五块钱了,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不到三块钱,这日子怎么过啊。我家还等着我参加工作后还欠下的债务呢!所以我想啊,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发展农村的经济着手,经济发展上去了,农民的腰包才会真正鼓起来。我就想啊,这单纯的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太低了。我们镇处于丘陵地带,又不适合机械化耕作,亩产量还不到七百斤,按四毛钱一斤算,还不到三百块钱,还要交粮谷和税收。所以,我们要另外想想办法,改变这种单一的水稻种植农业结构。我前些天从报纸上看到,有些地方的农民实行水稻和鱼类养殖一体化的措施,经济效益很高,我看在我们井头镇也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小伙子倒是从大道理说到小道理,从理论说到实际,说到了点子上了。看来,华夏人民大学还真是个出人才的学院啊。

“我是省农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我就从专业角度来谈谈吧。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基层干部大多数不懂农业技术,这也是制约我们井头镇发展的一大瓶颈所在。”这话一说,刘有才就坐不住了,说:“哎,你这个同志,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呢?我们井头镇的干部可都是在农村长大的人占多数,不能说他们不懂农业技术吧。

这个农学院的年轻人长得高高瘦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起来很文静,可说起话来却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

“那我请问一下刘镇长,您认为自己懂农业技术吗?”这个年轻人叫孙超。

刘有才晃了晃脑袋,有些得意地说:“你问吧,农田里的活,无论是耕还是耙,还真没有我不会的。”

孙超哈哈一笑:“刘镇长,听您这么一说,我认为您充其量是一个技术不过关的农民,而且思想观念特别落后。”

“你说啥啊,我怎么技术不过关了?”刘有才这下急了,有些爆走的倾向。

“那我问您,我们现在的杂交水稻平均每棵的单穗重是多少?每公顷又是多少穗呢?”孙超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刘有才听了半响说不出话来。

东方红看刘有才为难的样子,就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刘镇长可能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水稻的单穗重平均应该是在五克左右,一公顷应该是二百七十万穗吧。当然,这是指最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如果要说之前的品种,那我还真说不上话来。”

“刘镇长,您还真别不服气。您的农业技术是还不过关,如果您觉得自己的技术过关了的话,我再请教几个问题。”孙超又笑着说。

“我服了,你一个农学院的高才生出的问题我可回答不上来,下次再向你讨教,就别在这让我再出丑了。”刘有才赶紧摇着手示意自己投降了。

孙超也不再谈论这个问题,转而说道:“我也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说既然我们干部的农业技术还没有达到专家水平,这还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我们可以请专家来给我们讲课,不只是干部要听,农民也都要学习学习,用科学制富,这才是王道。另外,我这些年也对我们井头镇的土地气候进行了一些分析,也和我的教授老师们进行了一些请教,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井头镇很适合种植枣树和板栗树,相关的种植技术我也整理好了,就放在我家里。也许这会是一个新的思路,为我们井头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帮助。”

东方红这下喜出望外,还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啊,和雪中送炭差不多。

“孙超同学,太感谢你了。会议过后我们就去你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另外,我个人很希望你能够毕业后回到井头镇工作,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当然,这还要征求你自己的意见,我呢,只是向你发出邀请,表个态,只要你点个头,别的事情我来办理。”对于个把人的工作分配问题,东方红是有把握的,所以敢打这个包票。

“这个,容我再想想吧。”孙超的表情有些犹豫。

“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有价值,下面还请大家继续发扬,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嘛。”东方红呵呵一笑。



第一百一十二章 基层干部

知识的力量在座谈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东方红觉得收获巨大。

在这次座谈会中,基本上每个知识分子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发展井头镇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万花齐放。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座谈会,东方红建立了井头镇的人力资源网络,这对井头镇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和人脉关系,无疑将对井头镇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没有人不迷恋自己的故土。只是由于这样那样难以和人道知的原因,很多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找不到报效家乡的合适之门。而东方红就起到了这么一个开门的作用。

东方红提出的建立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核心的井头镇发展方向也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一致赞同和支持,新鲜的事物往往容易被这些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然后以点成线,线动成面,在整个井头镇传播开来,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也是东方红想看到的效果。

在农村,单纯的广播和文字宣传往往起不到什么效果,因为农民往往只相信他身边熟悉的人,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抱着很小心的态度。

经过座谈会,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也让龚义夫和刘有才这两个井头镇的一二把手真正尊敬和佩服起东方红,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东方红的运做之下,由家家乐超市担保,井头镇政府从银行里贷到了三百万,这也让很久没有见到钞票的龚义夫和刘有才欣喜若狂。

可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

一听到镇上贷了款,基层干部们全部跑来打听什么时候发工资了。学校的教师也坐不住了,都一年没有发工资了。这下,龚义夫和刘有才又忙坏了,思想工作要做,钱又不能发,这事情还真让人心烦。

“东方县长,我这里实在抗不住了,来要求发放工资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您看是不是也稍微发放一点工资呢。”龚义夫实在是抵挡不住了,就跑来向东方红求助。

“你认为能发放下去吗?要是没有这个贷款呢?”东方红反问道。

“理是这个理,可是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抵挡不住啊。”龚义夫满脸的无奈。

“这样好吗?教师的工资我们先发放两个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啊。干部嘛,就先发放一个月的工资。你看怎么样?”东方红想了想,觉得要想发展井头镇的经济,光是谈道理还是缺乏说服力,还要给大家一点甜头。

“东方县长,您可真是我们的救星啊。”龚义夫感动得一塌糊涂。

“少跟我来这一套,要是工作没有做到位,我跟你没完。”东方红自然能看穿这个家伙的鬼把戏,不会上当。要是全信这家伙,那可真是母猪都会上树了。

“那我马上去安排。”龚义夫讪笑着,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慢着。”东方红的话让龚义夫心里一凉,不会又反悔了吧。

“一定要先发教师的工资,另外,镇上干部的工资等我们开一次大会的时候再发放,就定在三天后吧。”东方红接下来的话让龚义夫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出了一身的冷汗。

“好的,一切听领导的指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