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官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版大官场-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举报,真不要脸!

警察的宽容被庾顺子误解成了怂恿。警察走后的第二天,他不但没有收起火药枪来,反而公开训练上了。

他让保安在岛上开辟一声平地,作为操场,一大清早他就开始了教练工作。先是练习立正、稍息这些基本动作,练习军容风纪、军人姿态;然后就是跑步,“一、二、三、四”放开嗓音大喊。接下来,他竟掏出了火药枪,讲起了射击原理,什么瞄准目标,三点一线,实际上,这火药枪连准星也没有,哪儿去弄“三点一线”?保安们听不懂,却也不敢反驳、不敢发问。他们知道,这个庾队长是庾总经理的战友、老乡;谁要是敢调皮,就得让他辞退回家。他们只是仰起头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随后“咚、咚咚”放上几枪,听听响动,训练就结束了,幸亏村庄离岛距离远,村民们看不清庾顺子干什么,如果发现他在教练火药枪,一定会抓他个“现行”。

每天的训练,让庾顺子找回了在部队当班长的感觉。往日的军事知识一下子全都从脑海里冒了出来。有一天,他想到了熟悉地形这个军事术语,忽然想起自己这个保安队长对全岛地形还不太熟悉,保安队员们更是生疏,于是,他早早结束了教练科目,开始带领大家沿岛巡逻:从海边到树林,从树林到工地,顺着地形,由下而上,慢慢就攀上了山顶,来到那个山顶的洞口。保安队员都是小伙子,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新鲜,见这山洞哪有不钻的道理,这一钻,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这个洞,我们要好好侦察一下。”庾顺子又拣起了一句军事术语,“嗯,这儿,将来就是隐蔽坏人的地方;如果发生重要战斗,我们必须熟悉里面的情况,省得到时候抓瞎。”

侦察开始了,由于外面太阳照得光亮,里面黑洞洞,什么也看不清。庾顺子掏出手电筒,沿着石壁摸索过去,依然是什么也看不见。

嗨,有了!一个机灵的小伙子突然措到了衣兜里小玻璃镜子,他掏出镜子跑到洞外,在太阳光下面一反光,折射的强烈光线映入到洞里,洞里出现了光明。

“好聪明!”庾顺子夸奖了一声部下,眼睛迅速地在洞内搜索。从洞口、洞壁、直到洞的深处……一个凸出的部位,上面一个平台,像是摆了一件什么器具。

慢!他告诉小玻璃镜子不要动,然后快步抢上去,发现那儿前面有一个古式的香炉;香炉里满是炉灰;而香炉后面,竟是一个供着的牌位。他慢慢拿过牌位,只见上面竖刻了一行字“尊奉龙大太子**之位。”

龙太子后面那两个字,有些深奥,他不认识。便叫周围的部下来认。这些部下们都是小学水平,谁曾认识这种深奥的字?

“其实我也认识。不过……忘记了!”庾顺子觉得自己不认字太丢面子,就撒了个谎。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装的。但是,装模作样又怎么样?他们不装,也不认识啊!

后来,他们把这个牌位拿到山下工地上,问了一位工程师。工程师一见此牌位,大吃一惊,急忙问:“你们是从哪儿发现的?”

于是,庾顺子讲了事情经过。

“快,你们带我去看看!”工程师听了事情的经过,急忙扔下手里的图纸,带了照明器具上了山。

“工程师,这事儿……有什么说道?”庾顺子好奇怪。

“你们看到这个牌位时,旁边还有别的牌位吗?”

“没有哇!”

“就这一个?”

“对呀!”

“不对,”工程师立刻摇摇头,这种牌位,一定是九个摆放在一起。”工程师不容置疑地说。

果不其然,进了山洞,他们来到发现牌位的地方,一看,旁边还同时摆放着八个同样的牌位。

“嗯,宪章、饕餮、蟋蜴、蛮虭、螭虎、金猊、椒图、虭蛥、鏊鱼、金吾,正好九个。”工程师拿起那些牌位,如获至宝似地念了一遍。

“工程师,我刚才念叨的是什么呀?我们怎么听不懂呢?”一个小伙子发问。

“你们当然不懂了。”工程师显然有些鄙视他们,“我念的这些呀,是龙生的九个儿子的名字。龙生九子,知道吧?”

“知道哇。”一个小伙子像是很有知识,勇敢地接了了的话碴,“可是,我听说,龙子中有个叫屃屭、还有个叫狻猊的,你刚才怎么没说到呢?”

“呵呵,屃屭、狻猊,那是谁说的?那是民间传说,不足为据。我说的这九子,是史书上记载的。史书,《博物志》,你读过吗?”

“没、没读过……”工程师一个质问,小伙子顿时没词儿了。

“庾队长,这个发现,可是件大事,赶快报告庾总经理吧!”

“可是,庾总经理出国了。”

“那就快报告李顾问。问她,如何保护这件文物?”

李顾问,就是李福伶。她替庾虎管了这么一大摊子事儿,也没有个官衔;人们只好尊称她为李顾问。

第302章 … ~红袖添香~

一个文物专家,一生写不出一部考古专著,又挣不到足够的钱过一种潇洒的生活,真是愧对这个开放的时代了。

董耜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刚刚分配到滨海市曾经豪情万丈,要写出一部滨海历史文化的史书来。但是,官方除了欣赏他那张金牌文凭,对他的专业宏图并不在意。当然,这并不妨碍董耜一天到晚爬山涉水地在一座座古墓和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四处奔走,他想,在近代史上,滨海为什么能像一块磁石,紧紧地吸引了世界列强的垂涎,成了他们争夺的热点城市呢?难道就是因为它临海而建,具有通商的便利条件?这不会那么简单。其中,一定有其文化历史的底蕴在吸引着它们。当然,这种文化底蕴博大精深,至今谁也说不清楚,这就要靠他们这类文化精英通过自己的研究考证,得出相应的结论来。为此,他曾经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积攒资料,他甚至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买了大量的资料书籍。根据自己的研究、推测,撰写了一彷篇自以为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因为太专业,太深奥,发表的却没有几篇。后来,他又写了具有当下性的业务专著,以滨海城市的西洋建筑为题,探讨了殖民城市的建筑特色。可是,出版社却以这专著在政治上有敏感之处,拒绝出版。后来,为了评定职称,他不得不自掏腰包,交了五千元买书号,才让这一摞子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稿纸变成了铅字,让他戴上了副研究员的桂冠,名正言顺地成了文物局的专家。但是,除了借评职称的机会涨了工资,真正的实惠他并没有得到。家里的住房依然狭小,连个做书房的地方也没有。子女的工作也不理想。后来,就连他心爱的女弟子也嫌文物局太清贫,跳槽去《滨海日报》当了副刊编辑。这曾经让他十分伤心。那个女弟子年轻漂亮,也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他原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赠送给她一部分,二人合著一部《滨海通史》,名扬千古的。现在,美人离去,让他倍感凄凉,禁不住埋怨起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来。做学问的人,怎么越混越抬不起头来呢?

庾老板的两万元钱,像一针强心剂,激起了他当年的豪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在这金钱至上的年代,大老板依然有求助于我的地方。为了完成庾老板委托的事情,他几次来到九龙村,想从渔民们的交谈和渔村的日常生活中探出些蛛丝马迹出来。像他这种有灵感的人,只要一接触活生生的生活,思想肯定就会联翩起伏,继而妙笔生花,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文章来。

像冥冥中上帝有了安排,就在他心情大为愉悦之际,那位在女弟子打来了电话,她向她邀稿,请他写一篇谈滨海历史文化的文章。

“具体写什么呀?”他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嗯,可以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去写。什么题材都行。前些年,你不是写了滨海的西洋建筑群吗?现在也可以从滨海某个景点入手,谈谈滨海的人文特点呀!”女弟子的声音还是那么脆、那么甜。

“嗯,我写一写九龙岛可以吗?”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正在干的事儿。

“当然可以,海岛文化,在滨海这座城市占有重要地位呀!”

“你说的对,滨海这个地方,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建筑,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思想和文化价值。我的文章会帮助市民们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可以说,是引导人们欣赏这座城市导读之作。”

真是大快人心事!一个小小九龙岛,不仅鼓了他的腰包,还让他重温了红袖添香的温馨。

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认真去做,总有奇迹发生。这天,董耜老先生从九龙村回到市区,在街 头突然发现了一则演出广告:

今晚八时,在海韵小舞台由北方民间艺术团演出书艺专场,票价1元。敬请光临。

呵呵,一无钱的票价,就可以听评书,真是难得的享受!老先生想想自己腰包里的两万元,不由地动了心。

再说,研究历史的人,听听民间表演的艺术节目很有必要。说不定通过哪个节目,就会发现一段史书上不曾记载的历史趣闻呢!

晚上,来到小舞台剧场,老先生才发现这是一个家庭演出团。开始,一个老头儿先表演了一会儿魔术,接下来,一位年轻的少妇击鼓打板,唱起了京东大鼓:

“杜少陵诗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苏大学士也曾赋诗:‘天外黑风吹海立。’各位,你们都是久住海边的人,你可知道,古才子的这些诗句,是信口胡说还是确有其事?如果确有其事,它又发生在何地、何处?何等景象?各位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开场白道毕,弦乐声起,少妇用那清脆甜美的嗓音,唱出了一段让老先生惊诧不已的九龙岛历史来——

大鼓书中唱道,浙江刘统帅率水师北上奉命搞倭,途经九龙岛,遇到了风浪,便率兵登上九龙岛躲避,这一躲避,倒是发现了一个个奇异的事情,先是,官兵们发现了海市蜃楼奇观;接着,竟又发现了九支龙从云层上探下头来,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