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论”也是柳传志根据联想的发展而总结出来的,其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联想是如何从中国PC市场中脱颖而出的。
在柳传志看来,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管理能力。第一件事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电脑PC行业,元器件的成本就占到了80%,所以控制关键零件的价格就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而联想所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采购能力和处理应收账款;第二件事就是“发挥产品技术的优势”,决定PC性能好坏的是CPU、内存和硬盘的容量速度等,由于联想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再加上研发人员的不断研发,使得联想靠着过硬的技术在短时间之内就占据了中国PC市场;第三件事是“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在柳传志看来,市场和销售渠道管理是联想的特殊能力,每年联想都要到全球300多个城市进行巡回展示,宣传电脑的普及、应用及联想的产品,如此一来,联想的新产品和新理念将会很快传达到各个地区,中小城市也包括在内。
行动规划之道
对于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人才的管理,对各个方面的管理都可以体现一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第17章 业务与权利分开下放
两大事业部改成两大子公司,管理上少了一个层次。过去,联想总部大权独揽,什么业务都要总部决策,新老业务混在一起。新业务中,网站与电子商务也混在一起。总部就那么几个脑袋。现在业务与权利分开下放,既有利于组织扁平化,又有利于业务专业化。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2000年4月5日,柳传志正式宣布将联想集团一分为二,即联想和神州数码。与此同时,宣布自己“退居二线”,执掌联想大旗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接班人。其中,联想由杨元庆掌管,主要负责电脑业务的网络接入端和信息产品,以及ISP和ICP等服务业务;而神州数码则有另外一名少帅郭为掌管,主要是负责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络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系统集成方案。
这次大动干戈的改造,完全改变了联想一人执政的局面。而柳传志将“联想板卡”交给杨元庆,将“联想集成”交给郭为,无疑证明联想总部正在慢慢改变独揽大权的局面。纵观联想之前的管理构架,虽然对本公司的业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方面还是无法在互联网规则中奏效。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于是业务和权利分开下放便成为柳传志新的管理方案。
行动规划之道
管理者手中的权利既可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阻碍其发展,合理安排手中的权利和企业的业务是管理者的明智之选。
第18章 亲情文化要让位于企业利益
用什么力量把大家团结在一个企业里做事?亲情文化还是企业使命?我觉得企业目标与企业利益是第一位的,在这一原则之下,可以发展同志加朋友的情谊。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联想在并购IBM之后,实行了大裁员,以致很多人感觉联想所谓的亲情文化只不过是虚谈。而柳传志则认为,亲情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其基础是企业利益,而且要在其之上。在联想内部,柳传志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即亲情怎么讲都可以,但是不能触及联想的整体利益这个底线。在联想最初的11个创业者之中,有一位柳传志的朋友兼同事,两人关系非常好。但是后来,柳传志觉得他没有真正以企业利益为重,于是就先降其职,然后他就辞职离开了。从这件事情可见柳传志这项原则的刚性。
在之后的发展之中,柳传志就遵循这一原则,对公司北部的管理结构进行了调整,而采取的方法就是联想管理权的“对外开放”。不管联想的股东有多大,能力不行就必须让出经营权;不管是否是股东,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联想的运营迈出了传统企业的界限,也激活了管理者自身所储备的能量。即使亲情文化要高于企业利益,但是柳传志并没有完全丢掉联想的亲情文化,这种亲情文化依然在联想内部存在着。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正是因为有情,才拥有了员工和客户的心,但是其只要目的还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两者都不可丢,却要分清主次。
第19章 做企业就是打大坝
做企业就是打大坝,撒上一层土夯实,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如果总是创新而不夯实,等到外界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企业很可能发现管理的基础不稳固。在动荡的企业工作,员工没有安全感,不能赢得员工的忠诚。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现代企业之中,人人都在寻求创新以巩固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于联想来说,虽说有创新,但更多的是从基础做起。在联想的管理之中,柳传志为联想制定的战略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快。而这种管理方式最初的体现就是在柳传志创业的时候,先是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基地,然后又回到内地,最后又进军国际,无不不是一步一步来。
柳传志说:“大胆创新完全是可以的,我是想办长期性的公司,一次冒险能成,以后还能成吗?一开始我是很冒险的,后来变成了这样一个风格,不一定是好的风格,但我们是这样做的。”柳传志这种求稳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自己身上,更是影响了整个联想。在联想少帅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打大坝”的沉稳。也正是因为联想拥有这样性格,才使得自己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在柳传志看来,根基是最重要的。根基打不牢,整个企业就似空中楼阁,不堪一击。这样一来,管理者管理不善,如何使得下属和员工产生忠诚感。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发展犹如打大坝,从基础做起,稳中求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20章 树一面鲜明的旗帜
公司发展到今天,确实要有自己的行动准则了。我们要树一面旗帜,非常鲜明地写清公司要干什么和怎样去干。愿意跟着一起干的就站到旗帜下来,不愿意干的就离得远一点。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1990年7月24日的时候,柳传志提出联想必须树一面鲜明的旗帜,以便给联想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便涉及到联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联想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是联想需要思考的问题。随后召开会议拟定了《联想管理大纲》的草案,制定出一系列涉及联想及其员工相关的具体制度。修改之后定为《联想集团制度汇编》,最终成为联想的行动准则。
柳传志说自己当初创办公司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宏伟目标,只是想将研究成果变为商品。但是随着联想的发展以及在市场中所占市场的变大,柳传志越来越清楚自己目标在哪里。目标一旦确定,就会“奋不顾身”地向前,但另外一方面却忽略了联想内部的管理。所以,才会有孙宏斌事件的出现。于是,柳传志就将不愿站在自己旗下的人赶走了,而站在旗下的人,柳传志则想将他们塑造成为斯巴达方阵。这便是柳传志另一种管理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是联想的工作人员都能为联想的发展而努力。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认清哪些人是和自己一条心的,哪些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第21章 学会少摔跟头
你如果不受约束的话,就会真的像史玉柱一样,要图一下过眼云烟的瘾。凡是要想在联想做大事情的人,就一定要学会少摔跟头,从看别人摔跟头那儿来吸取教训。我也建议我们独当一面的同事或做大参谋的同事,应该对历史的东西感兴趣,这种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还包括其他公司的成长史、自传等,而且要能跟我们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更要学习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1997年7月30日,柳传志在公司的骨干公会上说:“我们自己要清醒,同时提醒大家都要清醒,清醒就是要受约束。”而这句话不仅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整个联想说的。1984年成立的联想与1997年的联想,是处于两种不同的阶段。1984年的时候,联想没有很大的能力,但是到了1997年的时候,联想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超越人们的想象。发展至此,如果管理不善,其内部必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柳传志表示:“在大形势下的局部的英雄好汉,尤其在中国的改革之中,要格外小心,什么事做不得,什么事做得,潜在危险的事,要看得清楚,是绝对做不得的。”
在柳传志看来,最不受约束的要数史玉柱,这位建造巨人大厦的奇才。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后来史玉柱东山再起,所欠下的两亿元债务要如何偿还?史玉柱摔了跟头,联想就要从中吸取教训。在联想内部也出现过不受约束的人物,其原因就是因为滥用权力。所以,柳传志才会如此强调“要受约束”,才能避免少摔跟头。
行动规划之道
约束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还要学会自己少摔跟头,而从别人摔跟头来吸取一定的教训。
第22章 制度除了执行还要宣传
定这个制度的时候,联想才几百名员工,今天一万多人了,这些年轻同事,从大学里出来,从社会上来,谁会把这样的制度当个事儿呢,迟到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嘛。因此,必须要经常宣传,还年年有被罚的,这样一项制度才能进行下去。所以规章制度的事情,定了就要非常认真地执行并宣传。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联想开会迟到罚站的制度可谓是人尽皆知,功劳当然离不开其执行的力度,但是宣传也对这种制度的执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执行,并不能让每个人都知道,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除去执行之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
制度是每个人的制度,而不是个别人的制度,谁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