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谡饫镌俅渭侥悖 贝丝陶驹谌撕侵行I砗螅谝凰仪蓖戏酃挠《群>俳锌ǘ叛矍捌骄驳奶稍谏车躺系那蓖В魑の晨ㄅ撂啬系挠《惹蓖Р慷铀玖畈浚锌ǘ俳谟《群>涤械拇蠖嗍秃诺那蓖瞎ぷ鞴5呛廖抟晌省癋”级常规潜艇是他跟萨克胡亚中校共同的起点。

“想不到现在还有水兵们驾驶着这些‘水下桑拿房’在印度洋上与中国人的狼群搏杀吗?”见到自己昔日的上司此刻萨克胡亚中校多少有些怀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海军便开始装备俄制“基洛”级和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老旧的“狐步”级柴油动力潜艇正开始逐步退出现役,但是目前仅有“维拉”号、“卡拉恩吉”号和“瓦格里”号3艘仍在服役。“瓦格里”号归属于印度西部舰队,驻泊于孟买。在目前还算平静的阿拉伯海上还不需要他,但是隶属于印度海军东部舰队第8潜艇中队的“维拉”号和“卡拉恩吉”号,此刻则已经驻地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出发。在孟加拉湾与中国海军周旋。

“F”级潜艇的水面排水量1950吨,水下排水量2475吨,艇长91。3米,艇宽7。5米,理论上的最大潜深为250米,但是随着舰龄的增加,最大下潜的深度也日益下降。水下最大航速只有15节,虽然它在不重新添加燃料的情况之下最大续航能力可以连续航行16000海里,连续在水下作战4天。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却只能保持10节左右的缓慢航速。此刻包括“维拉”号和“卡拉恩吉”号在内,有7艘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正在孟加拉湾与中国海军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水下角逐战。

这场角逐战实际上早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在孟加拉湾展开了。当中国海军航空兵突袭印度西部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和孟买海上油田开始,印度海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只要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继续存在于印度洋上一天,那么印度海军非但无力支援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守军,甚至连自己本土的领海和领空都无法保全。

如果按照印度海军中将塔布拉斯原先的计划,集结印度东、西两大舰队的主力。由刚刚完成了修复工作的“尼赫鲁”号航母与印度海军西部舰队的“维兰特”号轻型航母组成1个双航母远洋战斗群,即便印度海军在实力上仍无法正面抗衡中国远征舰队,但至少可以形成一支足以一战的水面战斗集群,仍能有效的牵制对手。甚至可以寻找机会策应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激战。但是印度西部舰队司令海军中将马德文德和海军参谋长库马尔上将保守的“存在舰队”理论却令印度海军失去了唯一的一次机会。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乘夜突袭,令原本保存完好的印度海军西部舰队在自己的军港之内遭受了重创,此刻印度海军只能依靠数量庞大的常规动力潜艇和缺少护航舰艇的“尼赫鲁”号航母小心翼翼的游弋于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边缘。

曾计何时美国海军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鼓吹常规动力潜艇的无坚不催。五角大楼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海军强国公开宣称,“狭窄的海域和浅海是常规动力潜艇最好的猎场,即便是大洋深处无所不在的狼群和黑洞也足以吞噬包括大型航母战斗群在内的一切力量。”一时间之间,迫切感受到美国军事压力的各国海军普遍开始装备大量的常规动力潜艇以抵消国力所导致的与美国海军对抗之上的巨大失衡。而美国海军在一次次演习和大洋角逐中的拙劣表现,和不遗余力的投入浅水近海反潜战研究的热情,更令各国对美国人的教条深信不已。

但是现实无疑是残酷的,就如同美国人在冷战时代一度宣称“航母无用论”,但其面对两洋的造船基地却不停的上马这一艘又一艘更大更先进的航母。当美国人不厌其烦的宣布“常规动力潜艇”的威胁之时,美国海军却没有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潜艇。这一切的本身已经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

的确在狭窄的海峡、港湾和水文复杂的浅海之内,大型水面舰艇的确是脆弱的目标,常规动力潜艇可以利用近海固有的混乱水声背景,巧妙的躲藏于水下的攻击阵位上,对水面舰艇发动突袭而致命的袭击,这些攻击往往是无法预知和躲避的。但是在这个领域,大型水面舰艇的终结者并非只有潜艇,装备有大威力反舰导弹且具有隐身性能的导弹快艇和远程岸基反舰导弹同样可以完成这一系列的攻击任务。

但在远洋之上常规动力潜艇的弱点更将暴露无余,印度海军所投入的3种常规动力潜艇之中水下航速最快的是德国生产的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极限也不超过22节,而且还仅是一个理论数字,在实际海战之中根本难以达到。在抢占了有利的攻击阵位之后,常规动力潜艇当然可以悄无声息,关掉所有的发动机坐沉于海底,等待他的敌人送上门来,但在潜行的过程之中,却极易被拥有完备的反潜手段的对手所发现,比如强大的航母战斗群。

所以印度海军所采取的战略只能是张网以待,将数量庞大的常规动力潜艇提前部署到中国海军可能进入了预设海底战场,以狼群作战最为标准的大弧线展开。然后由“尼赫鲁”号航母为诱饵吸引中国海军进入危险的口袋阵中,这个战略看似天衣无缝,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之中,却颇多限制。首先“尼赫鲁”号航母不能远离印度岸基航空兵的保卫之外,否则缺乏护航舰艇的航母很难依靠自身的舰载机独自抵挡中国海军两艘航母的全力一击,其次“尼赫鲁”号航母还要小心的保护己方的潜艇,因为没有舰载机的保护,设伏的常规动力潜艇是很难逃脱中国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搜索和打击的。

即便“尼赫鲁”号航母每次出击,中国海军都会如同恶狼一样紧紧咬住这艘拥有印度海军最后海上决战能力的巨舰,但是这似乎并不代表着中国海军指挥官的短视,相反中国海军根本不畏惧印度常规动力潜艇的这种所谓的埋伏,拥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所要作的不仅是吃掉“尼赫鲁”号,更有信心将所有的伏击兵力也一扫而空。

“我们参战的潜艇都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这就好比让使用匕首的步兵去对抗装备着重甲长矛的骑兵。”负责印度海军潜艇部队指挥工作的尚卡尔少将,当然知道今天萨克胡亚中校来找自己的原因。连续多次的小规模接触战,已经令印度海军的这一战略彻底的破产,虽然“尼赫鲁”号航母到目前为止每次还能全身而退,但是新补充的舰载机兵力却被中国海军航空兵消耗的所剩无几了。而参战的潜艇部队情况则更为糟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艘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沙尔基”号和“山库尔”号被击沉了。

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和前苏联F级潜艇一样是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潜艇。鱼雷最大的缺点就是射程近、速度慢,而且对潜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非常致命:那就是若使用热动力鱼雷,其航迹会非常明显,象一条条指示线,明白无误地直指潜艇的藏身之处。而受鱼雷性能的先天制约,潜艇部队若对一支敌方舰队发起攻击,必须先要向对方运动、靠近,以占领鱼雷发射阵位。虽然现代潜射鱼雷的射程已经达到50…70公里,但这个距离仍在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搜索范围之内,这对攻击的潜艇来说无疑是极其危险的。

以常规动力潜艇对水面舰艇编队的鱼雷攻击为例。由于水面舰艇编队速度快,常规动力潜艇水下航速慢,且受蓄电池电量的限制,潜艇不可能、也不具备在敌编队后方借助敌声纳盲区进行追击式攻击的能力,潜艇必须力争迎头突击,占领小舷角射击阵位。为此,要求潜艇以大深度和大航速航行,才不容易失掉战机,否则将造成攻击困难。

而频繁的机动会使潜艇的水声反射面加大,高速机动会使自身增大,潜艇的隐蔽性会因此受到削弱甚至丧失:突破后,潜艇要上浮到发射深度,升起潜望镜进行最后的观察,以便发起攻击。从以往的经验和战例来看,在与水面舰艇交战时,潜艇在此阶段发现的概率非常大,造成了许多艇毁人亡和攻击失败的例子。

由于大、中型军舰生命力较强,击沉一艘驱逐舰以上的军舰通常需要命中2—4枚鱼雷,若是航空母舰这类目标,命中的雷数还要增加了。为了充分发挥鱼雷武器的威力,增多命中雷数,潜艇一般采取近距离多鱼雷齐射的方式,对那些高价值的目标,比如航母则必须达成彻底击毁敌舰的战术企图。俄制常规潜艇艇首发射管一次齐射最多可以发射6枚鱼雷。此时,若对方编队发起反击,潜艇基本处于无还手之力的悲惨境地—重新装填鱼雷是件颇耗费时间的麻烦事,潜艇为逃避对方攻击所进行的规避行动也会使潜艇无法处于有利的发射位置。

其实,在现代作战条件下,面对反潜探测与反潜攻击能力强大的水面舰艇编队,以一艘常规潜艇凭区区几枚鱼雷单枪匹马地向对方启发攻击无疑是自寻死路。潜艇要想达成攻击敌方舰队的战术企图,必须以多艘潜艇组成“狼群”,并在己方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配合下进行多兵种的协同作战才有可能得手。

潜艇在进行鱼雷攻击后,通常要进行战术规避以逃避敌方水面舰艇的反击,并且要进行水下重装鱼雷,为自己的反击和再次突袭作准备。此时,常规潜艇的处境是非常的糟糕的,航速慢、蓄电池电量有限,既跑不快也跑不远,反击手段基本丧失,从潜艇对水面舰艇发起的鱼雷攻击与撤离这两个阶段看,潜艇始终身处险境。

作为潜艇兵,如果你的潜艇能跑得快摆脱敌人的追击是一回事,如果你眼看危险来临却跑不动则是另一回事。相信许多人都作过这样的噩梦:深厚的危险追击而来,你却跑不动,眼睁睁的看者距离越来越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