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说天下系列-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羽也确实有用兵的头脑,他没有打汉水南岸城池险固的襄阳,却主攻北岸城防相对薄弱的樊城。曹操慌忙派遣于禁驰援樊城,于禁和庞德率部赶来,驻扎在樊城城外与关羽对峙。起初双方互有伤亡,关键时刻,老天眷顾了关羽。八月是荆州的雨季,于禁、庞德不识南方气候,把七支人马驻扎在江边低洼处。连日大雨,汉水泛滥,平地起了数丈的深水,于禁、庞德的人马顿时淹没在水中,丧失了战斗力。此时,关羽率领部下乘坐在大战船上,像杀鸡宰羊一般,不费吹灰之力地挨个儿收拾曹军。于禁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庞德死战到底,被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曹操大惊,赶忙又派徐晃前往增援,再派十二营兵力赶赴樊城。慑于关羽威名,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纷纷投降,洛阳甚至许都周围还出现了不少打着关羽旗号的起义兵,关羽一时“威震华夏”。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危局,曹操慌了神,甚至一度打算迁都,以避关羽锋芒,后被部下劝止。

这个秋天是关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秋天,如果关羽见好就收,撤兵回江陵,那么不但他本人将永耀史册,三国的历史也有可能得到改写。

但关羽的性格注定他绝不可能在此时收手,樊城有几处城墙都被洪水泡塌,关羽决定一鼓作气攻下樊城。

然而正当关羽信心高涨的时候,一道道暗流在深处涌动,悄悄地改变着战争的形势。关羽的樊城之战不仅惊骇了曹操,还刺激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孙权。

刘备刚得益州,关羽又威名大振,刘备集团的力量突飞猛涨,已经威胁到吴地的安全。刘备集团一旦控制长江的上游,孙权就无法独占长江之险。现在对孙权来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远方的曹操,而是身边的盟友刘备。

更何况关羽北征之前,还与孙权结下了私人仇怨。孙权为了笼络关羽,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政治联姻,就如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一样。然而关羽不仅拒绝了孙权的好意,而且辱骂说,虎女岂能嫁犬子,因此在孙权心中种下了刺。

关羽北征樊城,起初也很忌惮孙权在背后捅自己一刀,所以他留下一些部队守卫荆州。同时沿江每隔几十里设一个烽火台,以备荆州一旦有变,就可以尽快回援。

然而少算不如多算,关羽周密,敌人比关羽更加周密。迫于形势,曹操和孙权已经暗中联合。孙权上书向曹魏称臣,提出讨伐关羽以效忠朝廷;曹操作为回报,也撤出了居巢防备孙权的部队。孙权在给曹操的信中,请求曹操为他的行动保密。然而曹操阵营却有自己的看法。谋士董昭说,我们可以表面答应孙权,为他保密,暗地里却要把这个消息传出去。樊城将士知道后,将会安心;关羽知道后,如果他回援江陵,樊城之围就得以解除;封锁消息,只会使孙权得志,不可取。曹操一听有理,自然听从。

而东吴那边,早已为关羽设下了迷魂阵。东吴先是传来消息说,主将吕蒙因病离开防地,接替他的是年纪轻轻没有名气的陆逊,关羽听说后就放松了警惕。接着,陆逊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对关羽大大吹捧了一番。关羽一看,这陆逊是个只会拍马屁的书呆子,对东吴不再戒备,把防备吴军的江陵守军也调来樊城前线。

曹操将孙权要攻打江陵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射向樊城内外,樊城守军士气大涨。关羽却认为曹操使诈,他下令,只要后方没有警报,就集中兵力打樊城。

东吴那边,袭击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吴军伪装成商人,昼夜兼程溯流而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关羽的沿江暗哨,占领了关羽的两处军事要塞公安和江陵,将关羽的老窝端掉。公安和江陵之所以得来如此容易,也是拜关羽所赐。关羽素来轻视儒生,公安守将傅士仁和江陵太守糜芳平日就因此心怀不满,这回又听说,关羽嫌他们在后勤保障上没有尽到职责,扬言回来后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干脆在吴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献城出迎,吕蒙就此一举夺回被刘备军占领的荆州。

樊城外面,洪水退去,关羽失去优势。徐晃的到来又成功地遏制了关羽的攻势,曹操援军还在陆续地来到,关羽军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正当前方失利的时候,后院失火的消息传来,军心立时涣散,这仗再也打不下去了。

关羽部队撤走,狡猾的曹操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为关羽保留一定的实力,与孙权作战。回援途中,江陵不断传来消息,吕蒙并未亏待城内将士们的家人,关羽手下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半途逃走。关羽势孤,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候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见麦城东、南、西三面全是敌人,决定从北面突围回西川。吕蒙早已料到这一步,事先在通往西川的小路上布好伏兵。关羽和长子关平被擒,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关平在临沮为潘璋所杀,时年60岁。

先是关羽的失败,后是张飞、刘备在复仇之战中先后身亡,蜀汉政权的几大主力军团也一一覆灭,国力军力立刻由盛转衰,即便智圣诸葛亮也无力回天。无论对于结义兄弟的梦想还是蜀汉的国运,关羽的骄纵与大意确实令人扼腕叹息,说是千古遗恨也不为过。

关羽攻击襄樊,既然在战略上没有错误,为什么短短几个月间,就从威震华夏变成了洛阳授首?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手不答应。关羽只看到己方的宏图大志,却没有正确估计对手的反应。毕竟,战争是双方或多方互动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赤壁之战后,曹操对吴蜀基本采取的是防守的态度。周瑜打南郡,曹操不曾还手;刘备攻汉中,曹操没有硬撑。原因是南郡和汉中的背后还有襄阳和长安这样的据点,曹操虽然败退,却不影响后方的稳固。

然而襄、樊之战就触及曹操的底线了,襄、樊一旦失手,就会危及许都,所以曹操一定会动用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对关羽进行全方位围剿。关羽孤军深入,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三国志》中,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关羽也好,后来的张飞也罢,与其说死于敌人之手,不如说是死于自己的弱点。

10。 夷陵之战

关羽在魏吴的夹击下兵败身死,消息传来,刘备痛哭失声。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跟随自己戎马半生的兄弟关羽居然就此殒命。大喜之后的大悲让人尤为难以承受,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这次彻底地乱了章法。按说他应该沉下心来总结经验,厉兵秣马,然后再为关羽报仇雪恨。但刘备没有这样“应该”,公元221年四月,他在现在成都市双流县的武担山即皇帝位,国号为汉,六月份调兵遣将,七月份御驾亲征讨伐孙权。

刘备下了一道命令,让张飞赶到江州,和他会合,同为关羽报仇。张飞得到关羽被害的消息,旦夕号泣,血湿衣襟,现在接到刘备的命令,急欲为关羽报仇,于是限令所属三军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次日部将范疆、张达来报,三日内无法备办完毕,请求宽限时日。张飞报仇心切,哪里听得进去,于是下令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鞭背五十。张飞平日里对部下就太过严苛,动辄打罚。刘备经常告诫他说,你对手下的杀虐太过分了,动不动鞭打士卒,还让他们继续侍奉左右,早晚会招致杀身之祸。张飞听完之后,依然故我。果然,范疆、张达惧怕不能完成任务被张飞所杀,干脆趁张飞酒醉,潜入帐中,杀了张飞。

张飞惨死在部下之手,为刘备的出征又增加了一分悲剧色彩,复仇的利剑还没有举起就折了利刃,结义的三兄弟转瞬间只剩下了孤独的刘备。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率领举国之兵,踏上了复仇之路。

这就是真实的刘备,无论平时是多么的平和理智,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一个性情中人。也许他的伐吴之举太过鲁莽,但是谁又能责备他呢?

再看看,刘备伐吴的阵容实在不够强大:大将关羽、张飞死了,黄忠也早已病死了,剩下马超、赵云和魏延,马超、魏延要留在北边防备魏国进攻,赵云由于反对伐吴受到刘备冷落。文臣这边,谋士庞统、法正都先后去世了,诸葛亮也需要留在大本营。就在这样一个将帅乏人的情况下,刘备依然坚持伐吴。曹魏集团的刘晔在分析刘备伐吴时曾说,刘备集团的战略特征就是以攻为守,凭借打仗来显示他的实力。没错,以攻为守和夺回荆州都是刘备伐吴的原因。然而如此不顾一切地摆出拼命的架势伐吴,是为弟复仇的血性激荡的结果。

跟随刘备出征的有一个叫黄权的人,他向刘备建议,我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困难,不如让我先带兵去探探虚实,陛下在后方坐镇指挥。但刘备听不进去,一门心思要亲自血洗东吴。

刘备摆出一副要拼命的架势,自然让孙权很是忌惮。事实上,早在孙权决定向关羽下杀手的时候,他就开始从各方面积极备战。孙权杀掉关羽以后,就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意思是自己杀关羽是曹操授的命。曹操明白孙权安的是什么心,他以诸侯的礼节厚葬了关羽,代表自己不认这个账。

杀掉关羽,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孙权担心在刘备复仇的时候,曹魏会趁机对自己下黑手,干脆公开倒向曹魏。曹操去世后,曹丕接了他的班,同年逼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这件事情发生后,刘备集团都大骂曹丕是汉贼,孙权却没有什么反应。公元221年秋天,孙权干脆上表称臣。当时孙权的部下表示反对,孙权倒是看得很开,他说,当年汉高祖不也接受过项羽的封号吗?孙权俯首称臣,换来了孙刘战争期间曹丕的中立立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