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继任方式成为治国者,往往无法体会建国的艰辛,因此纵然有着卓越的才能,也不会投入到勤政上,而是放纵于声色犬马,将自己的智慧应用在这些奇技淫巧上面。在智商上,赵匡胤、刘铱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因为他们各自所设立的目标不同,所付出的实践也是在不同的领域,所以赵匡胤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而刘铱却只能成为胜过工匠的一个巧手亡国之君而已。
8。 卧榻之侧:李煜的鼾声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便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势力稍弱的南方诸国均以长江作为自己的屏障,用以抵御北方强国的攻击。而一旦长江失守,势必会带来灭顶之灾。在平定了南汉之后,宋军在南方的声威顿时大振,渡过长江之后看南方诸国,赵匡胤犹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接下来的一个目标已经无须选择,那便是已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的南唐了。
从烈祖李昇自公元937年建南唐开始,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在李氏的统辖之下历经三十九年,其间虽然也发生过兄弟夺权的血战,但长期以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当中可以做到年年有余的一方净土。南唐有三十五州,覆盖江西全部以及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福建一部分,人口逾五百万,是南方较为发达的国家。
选择一个明君作为继承人,是历代皇帝都需要考量的最大难题,李昇建唐之后,将帝位传给李璟,李璟又将自己的儿子李弘冀作为继承人。李弘冀其人性格刚烈急躁,因为太想做皇帝,又担心李璟改变主意,居然想毒杀李璟。被揭发后,李弘冀被杀,而帝位传给了一个从来都没想过要做皇帝的人——李煜。
李煜本来是埋头诗书,一方面是躲避争夺皇位的血腥战争,另一方面也是他根本无心做皇帝,只希望可以沉醉在诗词文赋以及美人酒色之中。但命运捉弄,却将他推向皇帝的宝座。早在李璟意欲立李煜时,大臣钟谟就已经看出李煜非常不适合,力劝道:“李煜的性格懦弱,喜欢吟词作赋,而且又酷爱佛法,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李璟本人也非常酷爱文学,所以对自己这个第六子向来宠爱,现在看钟谟居然不支持,心有不悦,便问:“那你觉得谁比较适合呢?”
钟谟说:“李从善果敢凝重,具有做帝王的潜质,应该立他为嗣。”
李璟大怒,说:“恐怕是李从善让你来讲这些话的吧!”
已经打定主意的李璟决然地立李煜为皇太子,并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两年后,李璟在南昌病故,李煜在金陵登上了皇位。正如同钟谟对他的评价一样,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南唐的国势便在内忧外患中开始逐渐衰落。
赵匡胤夺南汉之后,金陵一片震动,众臣都恐怕灾难即将降临到南唐的头上。李煜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众臣说:“从柴荣南征开始,我们就和大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世宗曾经向柴荣俯首称臣,因此保我大唐不灭。现在赵匡胤既然夺了柴家的位,那我就继续尊宋为上国,也一样可以保大唐江山。”
公元971年,李煜手书《即位上宋太祖表》,诚恳地对赵匡胤所建立的宋表示拥戴,谦卑地说:“我愿意撤消自己的皇帝称号,而仅以江南国主自居,以宋为上国,年年纳贡。”
这份表被他的弟弟李从善送到赵匡胤的手中,赵匡胤展视之后,对赵普说:“以唐的国力,已经不足以与我大宋为敌,李煜能够在这个时候奉表称臣,看来他还是一个聪明人。”
赵普说:“李煜天资聪颖,只可惜自己的心思完全没有放在朝政上,所以南唐国势衰弱。原本是江南最强的国家,但现在已不足惧了。我们目前刚刚平定了南汉,这样的势头他肯定害怕接下来会以南唐为目标。不过目前宋军需要休整,不宜在长途征战之后继续发兵,倒不如就顺着他的意,暂时安抚一番好了。”
赵匡胤对此表示赞同,说:“我也不希望宋军过于劳累,现在李煜又这么温顺,就暂时先留他一段时间吧!”
经过商议之后,对于向来以周、宋为上国的唐,赵匡胤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出兵。李璟对柴荣,李煜对赵匡胤,都是毕恭毕敬,现在忽然出兵显然没有任何借口。而宋军远赴南方,经历了几年的战斗,现在也需要休整。因此,赵匡胤让李从善带去了自己的善意,追封已逝的李璟为帝,并对李煜大加赞赏。
接到宋的加封之后,李煜甚至有点开始得意,对众臣说:“我大唐有佛祖保佑,又怎么会轻易就招来兵灾呢?”
座下侍郎陈乔和右内史舍人张泊却说:“现在大敌当前,陛下切莫放松警惕。宋军已经占据南汉,所驻军队临近金陵,随时都有可能挥戈向我,应该早作准备。”
李从善也说:“我见到赵匡胤,觉得此人肯定不是一个善罢甘休之辈。现在虽然追封先帝,但不代表他日后不会翻脸。沿途我所见到的宋军,都是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恐怕他们不会就此罢休啊!”
李煜见众人都坚持应该早作准备,便和陈乔、张泊等人商议,希望可以联合吴越一同准备,一旦宋军入侵,也可以结盟,互相帮助。
在宋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正如李从善所看到的那样,他们开始准备再一次出征。但赵匡胤却苦于没有出兵的理由,他对赵普说:“李煜对于大宋有求必应,而且从来都是以顺民的面目出现,现在倒让我为难了。”
赵普说:“只要陛下有意发兵,又有什么难的呢?他既然这么温顺,陛下就召他来京觐见,李煜必然不敢来,到时候就能以‘倔强不朝’为由出兵征伐。”
赵匡胤一听,大喜道:“李煜生性胆小,如果我叫他来京觐见,他一定会害怕有来无回,不敢见我。此计甚妙,就依此行事。”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赵匡胤不想挥兵相向的时候,他固然可以对李煜以礼相待。但他一旦动了杀机,想要平定南唐,只需要稍稍设计,便可以找到出兵的借口。
而这一切对于沉浸在幻想中的李煜都来得太突然了,他还在花园中与小周后吟诗作词,却接到宋廷召见的旨意。大骇之下,李煜急忙召见了陈乔,问他该怎么办。
陈乔说:“赵匡胤忽然召见,恐怕其心不可测啊,陛下万一去了被他扣留就大事不好了!”
李煜着急地说:“我也是怕他有意相召,却对我不利。依卿看来,应该如何应对?”
陈乔想了想,说:“不如就说陛下身患疾病,不能前去朝觐。再遣李从善去向赵匡胤做个解释,请求谅解。”
李煜说:“那么现在看来,只能如此了。”
带着李煜托病的书信,李从善拜见了赵匡胤,惶恐地解释了一番李煜不能来朝的原因。赵匡胤一听,却大怒道:“李煜向来以我大宋臣子自称,还曾经主动放弃帝号,我是看在这个面子上,才一直将他留到现在。可是他居然对我的命令充耳不闻,所谓以宋为上国看来都是谎话。”
一番痛斥之后,赵匡胤将李从善收押,以此给李煜加压。得到这一消息之后,李煜甚为惶恐,南都留守林仁肇在朝中素有名望,是众将拥护的老臣,见此情形便劝诫李煜:“赵匡胤既然想要一统天下,那他就没有理由在我们这里止住脚步。我们早就该做好准备迎击宋军,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称臣上。”
对于这种否定自己的说法,李煜居然恼羞成怒,责怪林仁肇不该挑起事端:“正是因为你们这些人一天到晚想着要打打杀杀,所以才招致兵灾,使生灵涂炭。”说完,居然命人赐林仁肇毒酒,将其鸩杀。
希望可以通过低声下气换得一时的安宁,这不过是李煜美好的幻想。宋军很快便以他“倔强不朝”作为理由开始南征。赵匡胤先后以参政知事薛居正、吕余庆为水陆转运使,负责运送战略物资;又和吴越王钱俶联合,让曹彬领军,潘美、曹翰为副,以十万兵力开始了南唐之战。
这一次师出有名使宋军长驱直入,曹彬、潘美率领的水、步、骑兵,迅速攻唐,从荆南顺流而下,池州、和州、升州等地很快便被纳入了宋的版图。眼看大势已去,唐将不断降宋,樊若水等水军将领的投诚使唐军彻底失去了优势。经过近一年的战争,金陵也沦陷了。
李煜被押解到宋都,赵匡胤封他做了充满讽刺意味的违命侯。满腔忧愤的他想到祖辈创建的功业都毁于自己手中,只能寄情于文学,在诗词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顶峰。但他词中所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太宗的不满,终究死于赵光义之手。
赵匡胤对于南唐的策略,采用的是先柔后打的方法。在他还无暇顾及的时候,便对李煜以礼相待,不仅追封李璟为帝,而且还出资帮助南唐。但是等他作好了准备,便寻找借口立即发动了战争。李煜偏于金陵,只希望可以偷生,但却不可得。究其根本,用赵匡胤曾经的一句话便可以说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想要一统天下的宋太祖,又怎么会在金陵破例?李煜要是早一些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覆亡了。
9。 吴越归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历来做帝王的,只要有一点野心,便会希图可以吞并天下,成为这片土地之上唯一的主人。只有那些不思进取之辈,才会想要和别人平分天下。当然,虽然有这样的野心,但没有这样的能力的也比比皆是。所以,当赵匡胤储备足以一统天下的能量时,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让自己等待下去了。
在宋军所向披靡在南方征战时,心怀幻想可以与宋廷和平共处的不止南唐后主李煜,还有吴越钱俶。赵匡胤收复南唐之后,将李煜押解到首都开封,钱俶也作为曾经协助宋军征伐南唐的有功之臣受到了嘉奖,但是这一次的嘉奖不再是授予他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之类的虚职,而是要他亲自进京去领受加封。
消息传来,钱俶顿时不知道是福是祸,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